簡介:在50年前,前蘇聯做了一個瘋狂的計劃,他們為了科研,試圖打通地殼,探索深層的莫霍洛維奇不連續面。蘇聯在科拉半島鑽了一個12262米的深坑,在9500米的時候發現了含有大量黃金的礦層,同時還獲得了上萬塊巖心,非常具有科研價值。這個坑就叫「科拉超深鑽孔」,而在挖掘到一定地步時,前蘇聯挖掘了十年才挖了262米,最終不得不放棄。為什麼最後挖掘的難度如此之大?我們一起來看看。
「科拉超深鑽孔」計劃的背景是「美蘇爭霸」,當時美國和前蘇聯在各個領域都想要爭奪第一,不僅在太空展開了競賽,在地下他們也開始了爭搶第一個探測到「莫霍洛維奇不連續面」。莫霍面說白了就是地殼和地幔之間的分界面,是南斯拉夫學者莫霍洛維奇於1909發現的,只不過並沒有具體探測到而已。前蘇聯和美國就想做第一個探測到的國家,所以開始挖地。美國的挖地計劃是「莫霍計劃」,於1958年開始挖坑。但是由於後續成本追加到1.1萬億,美國國會就放棄了這個挖地計劃,只剩下前蘇聯的「科拉超深鑽孔」。
當時蘇聯計劃挖地15000米,為此還做出了大量的研究,制定了將近兩百多個配套任務,直接參與此次計劃的部門高達150個,可見前蘇聯對科拉超深鑽孔還是非常重視的。經過多年籌備,蘇聯的地質部長最終決定在1970年5月24日開展勘探計劃。為了加快計劃完成,蘇聯給所有參加勘探計劃的人員分配一套房,位於莫斯科。而且對工資也比較重視,一個工人的月工資都趕超大學教授的年薪了。最後還在科拉半島建設了十六個實驗室,為的就是讓科研團隊能更好的研究勘探上來的巖心。
在科拉超深鑽孔的初期,勘探工作還是比較順利的,於1979年打破了美國保持的勘探記錄,鑽孔深度為9584米。這是國力的象徵,極大的鼓舞了蘇聯的科學家,而且還發現了富有黃金的礦層。這裡礦層裡面的含金量高達80克/噸,而地表已知的黃金礦層一般都在4克/噸,超過10克/噸的礦層都是鳳毛麟角般的存在。這一大喜訊讓蘇聯十分振奮,他們堅信地下越深、寶藏越富,於是又開動了鑽探機器。
但是令科學家失望的是,鑽探機器的鑽探速度非常慢,甚至可以說是龜速。每鑽探一米,都要付出沉重的代價。到1983年時,孔深10000米,而之後1983-1993,這十年只鑽了262米,速度比龜速還要慢。至於為什麼速度這麼慢,目前披露的材料顯示技術水平、工業水平達不到標準。當時井底的溫度高達300多℃,蘇聯生產的鑽頭無法滿足鑽探需求。以當時蘇聯的技術水平、工業水平無法研究出更堅固的鑽頭,而且連接鑽頭的鑽杆也超出承受範圍,地殼的運動讓實驗充滿了不可預測性。
2006年,科拉超深鑽孔計劃最終停止於12262米,而且因缺少資金而停止,科拉超深鑽孔也被金屬螺絲帽所蓋嚴。此次計劃最終的收穫:1、俄羅斯(前蘇聯)獲得了一個12262米的坑,而且坑還被堵住了,隨著地殼的運動也會徹底消失;2、俄羅斯探測出含金量非常豐富的礦層,但是因為俄羅斯目前技術達不到深井開採水平,所以只能成為一個坐擁金山的窮光蛋;3、俄羅斯向全世界證明了擁有深井勘測技術,但是這技術迅速被其他國家超越;4、俄羅斯獲得了一些深層巖石,可以更好的了解地質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