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是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今年的主題是「攜手防疫抗艾,共擔健康責任」。HIV陽性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樣,但是他們卻是最怕暴露身份的那個。
24歲的璞子大學裡研究方向是社會工作,研究生畢業後來到西安一家醫療機構做項目協調員,其實就是社工,「主要提供愛滋病一對一的免費諮詢、HIV和梅毒免費檢測,對新發感染者進行心理疏導並鼓勵其性伴進行檢測。「璞子說,工作原因她接觸了不少愛滋病感染者,如今大學生感染比例在升高。
與男友初檢為陰性仍感染
22歲大學生小A還有一年就大學畢業,他是今年9月初確診的,小A最初是發現後背長了皮疹,一開始沒當回事,等到疼起來才猛然懷疑是不是HIV引起的,小A自己買試紙做了檢測,試紙上的兩道槓讓他一整晚都沒有合眼,第二天他來到璞子就職的機構確診為HIV陽性。
在今年4月份,小A發生了一次無保護性行為,為了穩妥起見,發生性行為前,他和男伴都做了快檢,結果都是陰性,當時兩人覺得萬無一失。「我是不是要躺在病床上和大家說再見了?」小A用調侃的語氣告訴璞子得知確診的第一反應。「我知道他不是在開玩笑,心裡一陣五味雜陳,這應該是他人生中第一直接面對且獨自面對這麼重大的事。」璞子說。
HIV病毒侵入人體之後,會在人體內形成抗體,做HIV檢測抗體陽性就說明體內有HIV病毒的存在,然而抗體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時間,這段時間就叫做「窗口期」。璞子說,HIV抗體處於窗口期是測不出來的,他們初步懷疑4月份時,他的同伴正好是窗口期。
小A冷靜下來之後,想了很多事,包括今後吃藥、怎麼和父母共同生活等,甚至還準備好了藥品分裝盒。小A還沒有想好怎麼和父母說,他需要先自我消化一下。「現在就是想著好好吃藥,保重好身體。」
HIV病毒攻擊人體的免疫系統,免疫力下降,還沒開始治療,小A先患上帶狀皰疹。皰疹實在是太疼,小A需要鎮痛藥止痛。連續打了一周吊針,才開始吃口服藥治療。
「小A的CD4的結果是177,病載是29萬多。「璞子說,CD4是人體免疫力,感染初期下降得比較快,而病載量又比較高,未感染的人的CD4在在600-1300左右。小A需要每日堅持按時服藥,病載才有可能下降。
小A曾這樣告訴璞子:「我以後幾十年都要每天吃藥,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幾十年。」每一次聽像像小A這樣的患者說同樣的話,璞子都不知道該如何反應。她必須告訴患者只要每天堅持服藥,病載量控制得好的話,生活和普通人沒有差別,壽命和普通人也相差無幾;當病載量下降到檢測不到時,也不具有通過性行為傳播給他人的風險。
丈夫感染妻子不離不棄
今年8月,璞子還接待過一位丈夫感染愛滋病的女子小B,丈夫2016確診感染HIV,妻子小B每半年做一次檢測,幸運的是一直為陰性。
查HIV的女性很少見,甚至打算與確診的丈夫生二胎,璞子留意了這位女士,她比璞子想像的要年輕,25歲,打扮入時,化著淡妝,待人接物很有禮貌。
2016年時,小B的丈夫因咳嗽不止到醫院就診,查出HIV陽性,要緊的是,當時小B即將臨盆。家人瞞著只有21歲小B說是體檢,實際做了HIV檢測,萬幸是陰性,寶寶也沒事。
半年後,小B還是知道了情況,問丈夫怎麼回事,丈夫說為了保護小B爸媽,打架進了派出所,戴的手銬上有血。小A這麼解釋給璞子,但語氣中透露著無奈,她應該是猜測丈夫有過外遇或者是找過「小姐」。璞子說,「她就這樣說的,我也沒多問。」一般來說就算手銬上有血,肯定是乾結了,感染不了,就算有鮮血也必須很大的量,且手上有傷口,因為愛滋病傳染途經就三種,血液、性行為、母嬰。
小B表示,從來沒沒想過這事會發生在她身上,一直覺得愛滋是新聞裡的,離自己特別遠。丈夫確診已4年,如今回憶以來還是帶著一絲難以置信。
丈夫確診,妻子很大概率會離婚,讓璞子意外的是小B竟然從沒想過離婚,「我覺得他也挺可憐的,我要是跟他離婚,他以後跟誰結婚去。現在這樣,孩子也能有爸爸。再說了,跟誰過都是一輩子。」小B說,孩子4歲了,很健康,儘管不知是什麼藥有時還會提醒爸爸吃藥。
幾次接觸,小B的丈夫始終沒露面,小B坦承,丈夫感染的事只有家人和身邊親近的人知道,隨身攜帶的藥瓶的包裝也被撕掉了,別人問起就說是保健品。今年小B丈夫的CD4達到了500,病載量為檢測不到,「生活和平常人一樣,沒啥區別。」丈夫堅持治療,如果小B依舊沒有感染,夫妻倆甚至計劃生二胎。
認識校外男友大學生確診
隨著接觸的愛滋病人增多,璞子說,現在大學生確診愛滋病的比例非常高,在機構裡聽前輩講過一個大學生的真實故事,男生小C大一時還談過女朋友,交往半年後發生性行為,為預防意外懷孕兩人使用了安全套,再過半年後,他和女朋友就分手了。
小C發現,與女性交往,需要自己更多地照顧對方,和同性交往沒有這麼多麻煩,慢慢地更願意和同性交往。2019年3月,通過網上認識了一位男性,32歲,銷售職業。因為非常聊得來,讓他感覺找到一個可依賴、溫暖、照顧自己的人,每隔兩三天就在校外見面。2019年4月初,小C在對方住處約會,對方又高又大,堅決又很強勢不用安全套,他反抗不了發生了性行為,後來又被動發生了3次。
到了4月底小C就出現發燒,出疹子等情況,去看皮膚病也沒有好轉。小C到校醫院諮詢,校醫直接建議他去醫院查愛滋。檢測結果為抗體陽性,因為是感染早期條帶不全,確診實驗做了2次後,2019年6月底,他被確定感染了愛滋病病毒。
小C最擔心的是,感染愛滋病毒的身份被暴露,這將意味著餘生可能在其他人同情或者羞恥中度過,找工作也可能遇到障礙……感染後,小C才知道,發生危險性行為後有阻斷愛滋病感染的藥物,而他自己直到身體出現異常去檢查直接確診。
小C堅信一定是那位大哥傳染給他的。在前幾次的交往中,對方已暗示和他發生關係,卻沒有在意,不具備拒絕不用安全套的性行為的能力被迫發生沒有保護的性行為。
璞子說,小C屬於後知後覺,還有的人無知無畏。今年接觸過一個患者D,50多歲了,人很潮,疫情期間沒法回家,見不到妻子,性慾又無處釋放。一天在一個公廁遇到一位男性,對方正在興頭上,問D要不要互相發洩一下,在好奇心和欲望的驅使下,D半推半就和那人發生性關係。在這之後,對方總是聯繫D,他開始對同性越來越有興趣,後面從交友軟體上認識了一位年紀比較小的男性,兩人的性關係保持了一段時間,前段時間D確診了。
「我的內褲從來不會穿超過24小時,每天都把下身洗得乾乾淨淨。怎麼會得病呢?」D對愛滋病有沒有了解,甚至這樣說道。實際上,他HIV和梅毒均陽性。
華商報記者李婧
【來源:二三裡資訊】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