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57.5億光年外,發現一顆耀變體,噴發出超高能中微子
利用甚長基線幹涉測量(VLBI)技術,天文學家探測到了一顆名為TXS0506+056中微子發射耀變體的帕秒尺度噴流,其研究發現發表在《arxiv》上,研究進一步闡明了這種噴流的性質,這可能會提高科學家對超高能(VHE)中微子的理解。耀變體由擁有活動星系核(AGN)的星系產生,是從射電到極高能量伽馬頻率電磁譜的強大發射源。
-
科學家在南極發現中微子 或改變我們認識宇宙方式
此次找到的高能中微子是該類型中首次被人類發現的粒子。科學家對其追根溯源,發現其來自40億光年外的一處橢圓星系。該星系中央有一個巨大的黑洞,中心直接瞄準地球發射光線和輻射。由5000多個超敏傳感器構成的網絡成功探測到了中微子與冰發生相互作用時發出的標誌性藍色「切倫科夫輻射光」。中微子幾乎沒有質量,可直接穿透沿途遇到的恆星、行星和任何物體,從而一路暢通無阻、從源頭直達地球。因此天文學家得以對其追蹤溯源,找到了其位於數十億光年之外的源頭。探測到這顆中微子的新聞一爆出,天文學家們立即進入了狂熱狀態,紛紛將望遠鏡對準其射來的方向。
-
距離地球130億光年!天文學家發現最遙遠、最古老的耀變體
騰訊太空訊 天文學家利用亞利桑那州大型雙筒望遠鏡天文臺(LBTO)設備,最近發現了一個距地球130億光年、被命名為PSOJ0309+27的耀變體而朝地球方向有物質噴流的類星體則被稱為耀變體。 天文學家是如何發現這顆耀變體的?
-
科學家在南極發現中微子 將這樣改變宇宙
科學家在地球上發現了一個「幽靈般」的亞原子粒子,一個困擾了科學家半個多世紀的宇宙之謎也許總算能就此解開。此次找到的高能中微子是該類型中首次被人類發現的粒子。科學家對其追根溯源,發現其來自40億光年外的一處橢圓星系。該星系中央有一個巨大的黑洞,中心直接瞄準地球發射光線和輻射。該星系屬於「耀變體」。
-
重大發現!黑洞加速出宇宙中能量最高的粒子
高能宇宙線的起源是百年之謎,我們既不知道它們從哪兒來,也不知道其加速機制。人們猜測它的來源可能包括中子星、伽瑪射線暴、極端超新星、活動星系核等。在耀變體噴流中,帶電粒子可以加速到極高能量。由於帶電粒子受宇宙中磁場的偏轉,當它們到達地球時,我們並不知道它們來自何處。也許它們已在銀河系中旋轉了幾十圈,才飄飄蕩蕩地抵達地球。
-
來自宇宙的「高能信號」究竟告訴了我們什麼?
太長不看版2017年9月22日,南極 「冰立方」望遠鏡探測到了一次極高能中微子事件。這顆中微子的來源方向上,剛好有一個正處在活躍狀態的「耀變體」。它很可能就是這顆極高能中微子的源頭。這是首次確認了宇宙中高能中微子和高能宇宙線的具體來源天體。
-
觀測到已知宇宙中,最遙遠的耀變體,130億年前就存在了!
文章來自:博科園官網儘管PSOJ030947.49+271757.31可能很難記住,但它是迄今為止觀測到最遠的一顆耀變體,它揭示了關於古代黑洞的重要細節,並對宇宙演化理論施加了嚴格的限制,它發出的光,大約是宇宙年齡不到10億年的時候,幾乎是130億年前。
-
除了太陽,就數這顆恆星距離我們最近
除了月亮這個星球之外,就是金木水火土和天王星這幾大行星了,恆星之中,太陽距離我們最近,當然它不能算夜空中的星星,那麼夜空中的恆星哪個距離我們最近呢?是最亮的天狼星嗎?不是的!天狼星距離我們大約8.6光年,而有一顆恆星距離我們只有4.22光年,它就是比鄰星。
-
在38億光年外,發現中微子在「宇宙對撞機」中產生
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博科園南極冰立方中微子天文臺探測到的中微子事件IceCube 170922A,似乎起源於遙遠的活動星系TXS 0506+056,距離地球為38億光年。TXS0506+056是眾多活動星系中的一個,為什麼以及如何只有這個特定的星系產生中微子,至今仍是一個謎。
-
在38億光年外,發現中微子在「宇宙對撞機」中產生!
南極冰立方中微子天文臺探測到的中微子事件IceCube 170922A,似乎起源於遙遠的活動星系TXS 0506+056,距離地球為38億光年。TXS0506+056是眾多活動星系中的一個,為什麼以及如何只有這個特定的星系產生中微子,至今仍是一個謎。
-
「南極長城」被發現,距離地球僅5億光年,為何現在才發現?
在宇宙中也有「長城」,它指的是用宇宙中的星體、氣體和星塵圍成的一個巨大的空洞,宇宙中最大的長城是武仙-北冕座長城,跨度高達100億光年,但是科學家們怎麼也沒想到,我們在地球附近還能發現一個巨大的長城。這個長城被科學家命名為「南極長城」,因為它處在地球最南端附近,距離也很近,只有5億光年,這是人類發現的離我們最近的宇宙超結構天體了,它的長度是14億光年,由上萬個星系和星塵組成。
-
人類觀測從肉眼可見300萬光年到138億光年的距離,是如何做到的?
2013年,普朗克太空望遠鏡通過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觀測,得到宇宙的年齡是137.98億年(約138億年)。因為宇宙一直在膨脹,所以我們可觀測到的宇宙,假如以地球為中心的話,向外延伸最大的範圍是465億光年之內。光的速度約30萬千米/每秒,465億光年,就是光走過了465億年的距離。對於我們人類,遙遠的太空,一直是神秘莫測的,揭開宇宙的秘密也成為我們人類永不息滅的欲望和動力。
-
當宇宙10億年的時候,這顆130億光年遠的耀變體早已開始發光發熱
1978年,天文學家埃德·施皮格爾創造了「耀變體」一詞來描述上述這類特殊的天體。 現在,天文學家利用大型雙目望遠鏡以及斯威夫特太空望遠鏡觀測到了一顆耀變體,通過對其光學分析發現它是迄今為止觀測到的最遠的耀變體
-
科學家在南極發現中微子,或將改變咱們認識世界的方法
此次「冰立方」觀測站勘探到的中微子或許就源自此處。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7月16日音訊,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在地球上發現了一個「鬼魂般」的亞原子粒子,一個困擾了科學家半個多世紀的世界之謎或許總算能就此解開。此次找到的高能中微子是該類型中初次被人類發現的粒子。科學家對其追根溯源,發現其來自40億光年外的一處橢圓星系。
-
138億年,465億光年,人類能看到怎樣的時空極限?
但宇宙太大了,我們只能看到宇宙的極小一隅,很多暗淡的天體都無法看到。夜空中那些肉眼可見的恆星都在銀河系之內,而且毗鄰我們的太陽系,它們的距離大都只有幾十光年至幾百光年,很少有超過1000光年。相比之下,銀河系的尺度在10萬光年級別。
-
豎起大拇指,每秒就有600多億顆中微子,接近於光速從指尖穿過
,但這樣的本領,中微子卻具備,理論上,即便是厚達一光年的鉛板,中微子都可以輕鬆穿透。因為這取決於中微子自身的屬性,我們知道宇宙中有四大基本相互作用,而中微子只參與兩種,分別為:弱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其中引力相互作用幾乎是所有物體都會參與的,因此我們可以忽略,而剩下的弱相互作用,其反應截面非常小,形象點說中微子即便在原子內部(甚至原子核內部)穿行,也幾乎不會被捕獲(所以科學家們捕獲中微子都需要一個極為龐大的儀器)。
-
NASA收到距地2.5億光年黑洞發出的「聲音」
美國宇航局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的天文學家們記錄下了宇宙中最深的音樂「音符」,並發現其驚人的來源是一個距離地球2.5億光年的黑洞。黑洞聲音:天文學家發現了英仙座黑洞發出的聲波。這個宇宙深處的音符,比人類耳朵能聽到的任何東西都要深,被追蹤到英仙座星系團中一個巨大的黑洞。
-
距離我們僅 5 億光年,科學家發現超巨大纖維結構「南極長城」
天文學家很早就注意到星系在宇宙中並非隨機分布,仔細一瞧,會發現它們其實相互連接,就像纖維一樣形成「宇宙網」。最近,天文學家們發現宇宙中一個新的超巨大纖維結構,橫跨長達 13.7 億光年、被命名為南極長城,距離我們僅 5 億光年。
-
可觀測宇宙直徑930億光年,這個範圍到底是咋來的?
說白了就是人類理論上所能看到的最大的範圍。我們現在也知道,宇宙並非是永恆的,而是有一個開端,被我們稱為宇宙大爆炸。這個事情發生在138億年前,也就是說,如果從這個時間算起,通過光速乘以時間,我們可以知道,我們可觀測到的範圍是以138億光年為半徑的宇宙。意思是說,我們能看到最遠的光,它距離我們138億年光年的恆星發出的光,這時候恰好能達到地球被我們觀測到。
-
中微子要5光年厚鉛板才能擋住,中子星能擋住嗎?要看1個條件
所以「存在就是被感知」這句話,在某種意義上是非常有哲理的。牛頓說力是物體與物體之間的互作用,這種互作用在宏觀效果上與「反應」是等價的。一個美女去相親,候選隊伍長達5光年,這個美女要相親成功,有兩個前提:第一,隊伍裡存在一個她想要的人;她恰好能夠進入彼此能夠相互發現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