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降B調演唱!NASA收到距地2.5億光年黑洞發出的「聲音」

2021-01-07 仰望星際

美國宇航局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的天文學家們記錄下了宇宙中最深的音樂「音符」,並發現其驚人的來源是一個距離地球2.5億光年的黑洞。

黑洞聲音:天文學家發現了英仙座黑洞發出的聲波。

這個宇宙深處的音符,比人類耳朵能聽到的任何東西都要深,被追蹤到英仙座星系團中一個巨大的黑洞。錢德拉的天文學家觀察到奇異的漣漪穿過充滿氣體的英仙座星系團,這些波紋被發現是強大的聲波,它們從星團中心的黑洞傳播了數十萬光年。在鋼琴的幫助下快速轉換成音符,發現英仙座黑洞在降B調中唱歌。

劍橋天文學研究所(IoA)的安德魯·法比安說:「我們已經觀測到了黑洞產生的大量光和熱,現在我們已經探測到了這種聲音。」

法比安博士的團隊在分析黑洞的聲音特徵時,使用鋼琴的C調作為參考點。

在鋼琴上,最接近C中音的降B鍵位於八度音階的八分之一和八分之二之間。

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說法,音樂家們將會把降B音與中C音的距離識別為1-1/2級。

然而,人類是不可能聽到這個宇宙音符的,因為它比中音C低57個八度。

黑洞聲音:黑洞距離地球2.5億光年。

相比之下,一架普通鋼琴只能演奏7個八度音階的音符。

美國宇航局表示,B調是宇宙中發出的最深沉的聲音,其頻率是人類已知聽覺極限的100億倍。

共同研究這一不可思議現象的史蒂夫·艾倫說:「英仙座的聲波不僅僅是一種有趣的黑洞聲學形式。」

這些聲波可能是弄清宇宙中最大的結構,星系團如何生長的關鍵。

英仙座星團距離地球約2.5億光年,即1,469,656,300,000,000,000,000英裡(2,365,182,600,000,000,000,000,000,000km)。

美國宇航局在一份聲明中說:「英仙座是x射線中最亮的星系團,因此是錢德拉探測聲波在熾熱星系團氣體中波動的完美目標。」

「其他星系團顯示出x射線空洞,錢德拉未來的觀測可能還能探測到這些天體的聲波。」

黑洞圖片:天文學家拍攝了有史以來第一張黑洞圖片。

這一消息是在視界望遠鏡(EHT)的天文學家拍攝了世界上第一張黑洞照片之後發布的。

這一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發現於4月10日(周三)公布,發表在《天體物理快報》(Astrophysical Letters)上的六篇科學論文中。

美國宇航局華盛頓總部的保羅·赫茲說:「這是EHT團隊的一個驚人成就。」

「多年前,我們認為我們必須建造一個非常大的太空望遠鏡來成像黑洞。」

「通過讓世界各地的射電望遠鏡像一臺儀器一樣協同工作,EHT團隊提前幾十年實現了這一目標。」

相關焦點

  • 那是什麼聲音?11種迴蕩在地球內外的奇異而神秘的聲音
    他們能夠錄製七種不同的魚類合唱團的聲音,包括黑寶石魚發出的重疊的霧角叫聲,以及蝙蝠魚合唱時發出的「叭、叭、」的聲音。科學家們記錄的大多數聲音都是一條魚一遍又一遍重複同樣的叫聲。但是,當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同類魚在水下很遠的地方都能聽到彼此的聲音時,它們就開始以同步的方式重疊它們的叫聲。研究人員指出,聲音在魚類的許多行為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比如繁殖、進食和領土爭端。
  • 在2.5億光年外,發現一顆恆星,竟在黑洞中倖存下來!
    來自美國宇航局(NASA)的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和歐洲航天局(ESA)的XMM-牛頓衛星數據,揭示了始於一顆紅巨星在距地球約2.5億光年星系中遊蕩近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這個黑洞位於一個名為GSN069的星系中,質量大約是太陽的40萬倍,屬於超大質量黑洞較小的一端。
  • 距地5500萬光年,NASA展示了超大質量黑洞的「憤怒」
    在銀河系中心存在著一顆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維繫著星系的穩定,以至於我們太陽系的生命。但是,連光都不能逃脫的黑洞自然也有「暴躁」的一面,超大質量黑洞的絕對力量已經被揭示,證明了這些神秘的實體是多麼強大。
  • 距地10億光年,3個超大質量黑洞正在碰撞,場景十分罕見
    黑洞的概念起源於1916年,一位來自德國的天文學家在利用愛因斯坦方程式進行推算的時候,發現宇宙中存在著「視界」,他將這種不可思議的天體稱為「黑洞」,而作為愛因斯坦相對論中的預言之一,黑洞因為無法直接在宇宙中觀測到,所以一直以來很多人都對它是否真實存在持有懷疑態度,一直到北京時間2019年4月10日,伴隨著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問世,距地球5500
  • LIGO發現最大黑洞 距地球90億光年 真是不可思議(3)
    LIGO發現最大黑洞 距地球90億光年 真是不可思議2015年9月14日,就在LIGO首次開啟,其靈敏度較高且改進後的探測器,引力波穿過地球。就像在其歷史進程中通過地球的數十億個波浪一樣,這個波浪遠離我們銀河系,是由兩個巨大的超遠距離物體,合併和碰撞產生的。距離超過十億光年,兩個巨大的黑洞已經合併,並且以光速移動 -最終到達地球。但這一次,雙LIGO探測器看到它們的手臂,以亞原子量膨脹和收縮,但這足以使雷射移動並產生幹涉圖案的明顯變化。我們第一次發現了引力波。三年後,我們發現了其中的11個,其中10個來自黑洞。
  • 人馬座黑洞距地更近,為何科學家卻研究5400萬光年處的黑洞?
    審核:小文引言:人類拍攝的首張黑洞圖片於2019年4月10日公布,該黑洞為5400萬光年之外的M87*,科學家為何捨近求遠去觀察它?三點解釋揭開人們心中迷惑。說到這,許多朋友或很納悶,銀河系中明明存在一個質量超大的黑洞,科學家為何放棄它轉而選擇系外黑洞進行觀測?資料顯示,科學家公布的圖片的主角是一個坐落在室女座方向,質量約為太陽質量65億倍的龐大黑洞,其名為「M87*」。對此,科學家解釋到,首先M87*的質量比人馬座A*的大許多,其質量及視界直徑約是人馬座A*的1500倍。
  • NASA公布12億光年外的宇宙奇觀
    據介紹,Abell 2384距離地球約12億光年,由緊密相鄰的兩個星系團構成,總質量高達太陽260萬億倍,完全是超乎想像的存在。這張圖像主要由美國宇航局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和歐洲航天局XMM-牛頓衛星收集的X射線數據(藍色部分),以及印度巨型米波射電望遠鏡收集的射電數據(紅色部分)合成。
  • 距地188億公裡的旅行者2號:指令收到,已安排
    然後,當地面工作人員,在10月30日重新給旅行者2號發出最新指令,34小時48分鐘後,旅行者2號:Hello,指令收到,已安排!這也30多年以來,DSS-43第一次與旅行者2號,中斷連續這麼長時間,哪怕後者依舊「鍥而不捨」地向地球方向發回信號,即便它沒有收到回復。所以,這8個月的「靜默」,對於孤單漫遊於太空中的它來說,或許是一樣的煎熬!
  • 天文學家收到來自地外信號,距地16億光年,能證明外星人存在嗎?
    無論是科學家還是群眾們都相信外星文明存在,在尋找地外文明的時候,時常會用到太空測器或者是望遠鏡,關於探索外星文明的過程,科學家提到了一個更有效的方法,便是發射信號。收到地外信號說起來像當年我們不得不提一下FRB現象,FRB顧名思義是快速射電暴,最初發現快速射電暴的是來自一名美國天文學家,他在2007年研究脈衝信號的時候,意外收到了與眾不同電波信號,經過分析才發現快速射電暴由來,快速射電暴來自16億光年之外,他得出這一結論後特別興奮。
  • 距地5億光年,重複無線電信號被五次接收,天文學家已追蹤到來源
    這個重複信號來源於一個螺旋星系,距地球5億光年,從寬度僅7光年的恆星群區域發出。FRB持續的時間極端,通常只有幾毫秒,但其釋放的能量卻大的驚人,一般都在恆星單位量級,高的甚至超過5億顆太陽(能量完全釋放)。
  • 2.5億光年外,一顆恆星從黑洞的虎口逃生,霸主地位被挑釁了?
    一顆恆星與一個巨大的黑洞擦肩而過,今天我們以NASA的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和ESA的XMM-牛頓衛星發出的x射線數據,來講述這個令人驚嘆的故事。這個故事始於一顆紅巨星,它靠近一個距離地球約2.5億光年的星系中的超大質量黑洞。
  • 加拿大收到15億光年外神秘信號,難道真的是外星人發出的?
    加拿大收到15億光年外神秘信號,難道真的是外星人發出的? To view this video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and consider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 距地2.15億光年,一顆太陽大小的恆星,正被黑洞撕成「麵條」
    它們各個都猶如一個發光的「大圓球」,不過,在距離地球2.15億光年之外的地方,科學家們卻發現了一顆「麵條」狀的恆星,這是怎麼回事呢?研究者表示,這是因為這顆恆星距離波江座螺旋星系中心黑洞很近,所以,它無法擺脫黑洞的力量,只能被黑洞給摧毀吞噬掉。
  • 天文學家發現年齡最大的黑洞:16億倍太陽質量,距地130億光年
    類星體是宇宙中最明亮的物體,它們位於銀河系的中心,但在它們自己的中心則存在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其質量比太陽大數百萬至數十億倍。【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1月16日消息,據外媒報導稱,天文學家在距離地球130.3億光年的暗角發現了一個類星體,它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比太陽大16億倍。
  • 目前已知的最大的黑洞,約太陽的170億倍,距離地球2億5千萬光年
    「這個黑洞的質量比預期的要大得多,」格布哈特說。「有三種完全不同的機制可以解釋黑洞質量與其所在星系的性質之間的關係,我們不確定哪一種理論是最好的,」論文的主要作者說。他還補充說,在NGC 1277周圍的五個星系中,也存在著超大質量的黑洞。這個質量為一千七百億個太陽的罕見黑洞位於NGC 1277星系中。這顆最年輕的恆星的壽命為八十億歲。
  • 35億光年外雙黑洞發出相當於萬億顆恆星的光芒 佐證了黑洞無毛定理
    騰訊太空訊 4月3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著名雙黑洞系統OJ287再次發出亮光 據悉,蝎虎座BL型天體OJ287是一個雙黑洞系統,距離地球約35億光年,其中較小黑洞圍繞超大質量黑洞以橢圓形軌道運動,周期大約12年。 科學家通過計算發現,這個大黑洞是迄今為止人類所發現的宇宙中最大黑洞之一,質量是太陽的180億倍,相對較小的黑洞質量也有太陽的1.5億倍。
  • 距地球99億光年外,這個黑洞成了造物主,培育誕生出很多新恆星!
    黑洞以毀滅撕裂物體而聞名,例如恆星等。但現在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黑洞,它可能在令人難以置信的距離內,跨越多個星系,引發了恆星的誕生。這一由美國宇航局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和其他望遠鏡做出的發現,如果得到證實,將代表著有史以來最廣泛黑洞作為恆星啟動器的影響範圍。黑洞似乎增強了超過一百萬光年之外的恆星形成。
  • 天文學家發現新黑洞,距地1000光年
    我們都知道,黑洞本身是並不發光的,那麼,天文學家們又是如何在浩瀚的宇宙之中發現黑洞的呢?這其實,都是黑洞的超強引力,讓它暴露在了天文學家的視線之中。目前,天文學家們尋找黑洞的主要辦法,就是尋找吸積盤,它是一種一種由彌散物質組成的、圍繞中心體轉動的結構,當黑洞吞噬物體的時候,吸積盤就會發出射線輻射,天文學家們就會捕捉到它的身影,去年公布的第一張黑洞照片,也是這麼來的。
  • NASA公開近光速 黑洞噴流 距地球1萬光年
    ▲黑洞噴流。(示意圖/翻攝自NASA官網) 康心禹/綜合報導 美國太空總署(NASA)於5月30日在官網上公開一張動態圖,黑洞系統「MAXIJ1820 + 070」將大量物質以接近光速的超高速噴射至宇宙中,全程被錢卓拉X射線天文臺(Chandra X-ray Observator)紀錄下來。
  • 黑洞吞噬恆星的最後瞬間,在2.15億光年外上演
    任何膽敢行走在黑洞附近的天體,都是在死亡邊緣徘徊,一個不小心,就會被黑洞吞噬,墜入無盡的深淵。2.15億光年之外,有一顆恆星給我們上演了活生生的一幕,展現了被黑洞吞噬的最後瞬間,是有多麼悽慘和悲涼。恆星也是一樣的,它會被黑洞拉成條,以至於後來完全被撕碎,這在天文學上被稱為潮汐破壞事件(tidal disruption event,TDE)。被撕扯下來的恆星碎片會快速地向黑洞靠近,迎接被吞噬的命運。不過,在進入到黑洞的事件視界之前,物質之間因為高速摩擦而產生大量的熱量導致發出極其明亮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