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2月28日電 在西方歌劇藝術殿堂中,德國作曲家理查·華格納的歌劇不僅是一朵傲然綻放的奇葩,更是西方舞臺表演藝術領域一座巍然聳立的巔峰,任何一座優秀劇院都把能夠上演這位天才大師的劇目視為一種責任和榮耀。而明年恰逢這位藝術巨人誕辰200周年的紀念,在今年的4月3日至8日,國家大劇院即將上演華格納的裡程碑之作《漂泊的荷蘭人》,作為2012大劇院歌劇節的開幕大戲,並率先開啟向大師致敬的華美序幕。
2月27日,《漂泊的荷蘭人》的首次媒體發布會在大劇院進行,去年曾以普契尼的《託斯卡》震撼觀眾心靈的金牌歌劇導演強卡洛·德·莫納科與國家大劇院歌劇顧問皮諾·庫恰亮相,聯手向大家闡釋了這部華格納不朽作品的精妙構思與深刻的哲思,並率先向媒體揭秘了《漂泊的荷蘭人》極具震撼效果的舞美設計圖。
歌劇領域的「超級大片」 中國歌劇舞臺鮮有上演
如果說普契尼的歌劇讓人潸然落淚,威爾第的歌劇讓人久久思索,那麼能夠讓觀眾陷於瘋狂的唯有理查·華格納。這位人類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奇才集作曲家、文學家、哲學家、詩人於一身,他將充滿張力的戲劇,華麗無比的詩句、激情澎湃的音樂熔於一爐,不僅將歌劇藝術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甚至創造了一種有別於傳統歌劇的新藝術形式。勃拉姆斯對華格納曾經評價道:「在華格納之後很久都不會出現什麼像樣的東西,一切其餘的東西暫時在他的意義面前都會銷聲匿跡,沒有一個人會立即理解他的意義並給予應有的評價。」交響大師馬勒則在聽說華格納去世的消息時站在馬路中間放聲大哭,而中國大眾最為熟知的大哲學家尼採也與華格納保持著長久的友誼。
正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位哈姆雷特,華格納的歌劇同樣為人們提供了無比廣泛的創作空間,造成了「一劇千面」的奇特效果,無數偉大的舞臺戲劇大師都曾經藉助華格納歌劇實踐自己的藝術理念,而且由於華格納音樂作品的獨特魅力,他的作品也令眾多當代電影大師垂涎,佛朗西斯·科波拉的《現代啟示錄》 就曾使用華格納的音樂作為配樂,而以好萊塢巨片《星球大戰》而聞名遐邇的電影導演喬治·盧卡斯長久以來也一直渴望著導演一部華格納的戲劇。
然而,由於上演難度極高,製作成本巨大,相比於威爾第、普契尼的作品,華格納歌劇在中國上演的機會十分有限,僅有的幾次也大多由來自華格納祖國的德國著名歌劇院上演。2005年德國紐倫堡歌劇院和2010年科隆歌劇院的《尼伯龍根的指環》都成為了當年國內的重要文化事件。而早在1998年,德國萊茵歌劇院曾經在上海演出過舞臺版《漂泊的荷蘭人》,2009年中國交響樂團曾經在國家大劇院首屆歌劇節期間推出音樂會版演出,此前這部歌劇還從來沒有貼上過「中國出品」的標籤,而隨著今年4月國家大劇院版《漂泊的荷蘭人》的推出,這一歷史將宣告結束。
金牌導演強卡洛二度出山 早年曾跟隨華格納嫡孫學習
去年5月金牌導演強卡洛·德·莫納科指導的新版歌劇《託斯卡》成為國家大劇院2011年歌劇節最為耀眼的傑作,這位曾經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米蘭斯卡拉歌劇院、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等一線歌劇院拿起過執導筒的大師級導演以出眾的才華給北京觀眾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也讓國家大劇院收穫了一部極為精彩的自製劇目。據介紹,這位年屆七旬的歌劇藝術大師曾經在藝術生涯早期跟隨在作曲家華格納的嫡孫,20世紀下半葉德國最偉大的歌劇導演維蘭德·華格納身邊進行學習,並在華格納歌劇聖地拜羅伊特進行過工作。
新聞發布會上,德·莫納科大師親自為大家揭秘了《漂泊的荷蘭人》的舞美設計圖:浩瀚無比的海洋,光影交錯的暴風雨夜,承載著劇中主角荷蘭人的詭異紅帆船,成為了《漂泊的荷蘭人》最為醒目的視覺主題。去年曾製造出無數視覺奇觀的德·莫納科再獻驚世手筆。他介紹說,歌劇院整個舞臺表面都將被湧動的海水覆蓋,舞臺背景則由流動的多媒體畫面佔據,這讓劇中的大部分情節都在「流動中」進行:陰森恐怖的幽靈船直接搬上舞臺,薄紗、絲綢與12塊大幅投影幕布結合高科技手段,逼真表現出大海上波濤洶湧、狂風肆虐的場面,結合著大氣磅礴的音樂,散發出一種超自然的力量,使觀眾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荷蘭人那天涯孤旅漂泊的悽惶、永無故鄉的絕望,以及最終經受純潔愛情救贖後一切動蕩與苦難煙消雲散的悲憫與平靜。此外,大劇院新版《漂泊的荷蘭人》使用的是目前國際通行「一演到底」的三合一版本,三幕歌劇不間斷連續上演,這也為創作團隊在舞臺上完成換景帶來了挑戰。
大劇院製作首部華格納歌劇 開啟紀念華格納盛大序幕
從威爾第、普契尼、比才,到莫扎特、多尼採蒂、羅西尼,建院短短四年以來,國家大劇院已經自主製作了多位西方經典作曲家創作的歌劇劇目,劇目生產能力也在不斷地提升,無論從數量還是從質量都達到了國內前所未有的高度。而2013 正是華格納誕辰200周年的紀念,國家大劇院也希冀通過華格納的這部歌劇代表作,來向藝術大師致敬。
事實上,早在一年多以前,國家大劇院就已透露出製作華格納歌劇的意圖,而在劇院建院第五個年頭實現這一願景可謂正逢其時。經過四年的積澱和打磨,國家大劇院無論是在與世界一流製作團隊合作、還是在聘請國際知名演唱家等方面,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已經度過磨合期的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及合唱團也已擺脫青澀,漸入佳境。於是,在大劇院的劇目儲備庫中增添華格納歌劇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漂泊的荷蘭人》是華格納真正意義的開山之作,是其創作生涯中的裡程碑和分水嶺,挑選這部歌劇作為大劇院首次涉足「瓦劇」的劇目可謂意義非凡。1843年華格納正是藉助該劇成為了歐洲公認的傑出歌劇作曲家,並且奠定了他日後的創作風格,此次國家大劇院亦希望憑藉這部華格納力作造就其歌劇製作領域的新一座裡程碑。
據悉,除了《漂泊的荷蘭人》外,2012歌劇節中,大劇院還盛邀中央歌劇院帶來華格納的另外一部代表作《唐豪瑟》,而在今年年末,大劇院還將製作《羅恩格林》,幾部華格納大戲的輪番登場,相信不論是專家學者、發燒友還是正在走近的歌劇的普通觀眾,都將在這名副其實的「華格納」年中享受到無比倫比的藝術魅力。
(責任編輯:黃維)
1013|||17243098|||2012歌劇節開幕大戲《漂泊的荷蘭人》揭秘舞美效果圖|||2012年02月28日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