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家大劇院歌劇論壇最令人振奮之處在於,它讓世界看到中國的胸懷,全球化時代可貴的攜手合作精神。
我們很難想像來自維也納國家歌劇院、佛羅倫斯市立歌劇院和洛杉磯歌劇院的客人們觀看這部透著十足的老北京風情而又貫穿著挑戰聽力的現代音樂語彙的歌劇新作時的感受,但這樣從劇情到音樂都十足體現中國聲音的新作無疑是世界歌劇寶庫的「源頭活水」。
原創歌劇《駱駝祥子》劇照
「每年觀一劇」,是國家大劇院自成立以來一年一度舉行的世界歌劇院發展論壇的固定安排,也就是說,每屆論壇都安排在國家大劇院新的歌劇上演之時,從最初的《圖蘭朵》,到之後的《茶花女》、《趙氏孤兒》、《運河謠》和去年由多明戈主演的《納布科》。這樣做的目的非常明顯,那就是國家大劇院希望藉助歌劇論壇這一平臺和契機,將「大劇院製作」向來自全球的同行進行推廣和展示,通過歌劇這一世界藝術語言傳播中國聲音。
而「國家大劇院2014世界歌劇院發展論壇」開幕之時,恰是備受矚目的歌劇《駱駝祥子》首演當日,這使得今年的論壇與往年相比有了更不尋常的內涵。《駱駝祥子》是大劇院推出的更具藝術探索精神的原創歌劇,而且駱駝祥子的題材無論對於劇本還是音樂都具有更大的挑戰性——因為人們太熟悉老舍的小說原作、人藝的話劇以及凌子風執導、張豐毅和斯琴高娃主演的電影。我們很難想像來自維也納國家歌劇院、佛羅倫斯市立歌劇院和洛杉磯歌劇院的客人們觀看這部透著十足的老北京風情而又貫穿著挑戰聽力的現代音樂語彙的歌劇新作時,心中之感受,但這樣從劇情到音樂都十足體現中國聲音的新作無疑是世界歌劇寶庫的「源頭活水」。
相對於達沃斯、博鰲論壇這樣的國際高端論壇,包括國家大劇院歌劇論壇在內的專業性論壇享有的知名度自然要小得多。在很多人眼裡,歌劇是「高大上」而難以親近的藝術。這種看法並不只存在於當下的我們國家。追溯至18世紀英國,著名的詞典編纂家詹森博士將歌劇定義為「荒謬的異國娛樂」,也證明那時的英國百姓沒有多少為opera而著迷的。但在今天,一個不容否認的事實是,在距離歌劇發源地佛羅倫斯萬裡之遙的華夏大地,越來越多的人由衷地愛上了歌劇,尤其是自從2007年國家大劇院投入運營以來短短六年間,這座宏偉的表演藝術殿堂日漸成為歌劇藝術的繁盛之地,歌劇論壇的舉辦,本身也是這一事實的令人振奮的見證。六年來29個國家、89家藝術機構的260餘人參會,如此的範圍、規格和持續性,真正的國際化視野,不僅在國內首開先河,也使論壇當之無愧地成為與歐洲歌劇論壇、美國歌劇大會和德國劇院聯盟大會等同樣受到重視的歌劇論壇盛會。
同行間的資源交流和信息共享構成了論壇的多元化功能中最務實的部分。在歌劇論壇開幕當日下午,聽國家大劇院劇目製作部部長韋蘭芬介紹《圖蘭朵》——「唯一一部具有中國元素和中國背景的西方經典歌劇,也是大劇院29部自製歌劇劇目中上演場次最多、票房銷售率最高的劇目」——以及《漂泊的荷蘭人》、《遊吟詩人》、《赤壁》、《天下歸心》和《駱駝祥子》等劇目,聽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數位化發展部總監克裡斯多夫·魏道爾介紹其高清直播項目,聽來自美國的洛杉磯歌劇院院長克裡斯託福·傑拉爾德·凱爾奇介紹他領導下的歌劇院製作的《尼伯龍根的指環》、《卡門》和《蝴蝶夫人》,這樣的交流很有商品交易會的色彩。對於一些抱有「為藝術而藝術」的文藝範兒們而言,將崇高聖潔的藝術等同於商品可能是難以容忍的,但在當今世界,沒有成功的商業運作,藝術的存在將勢同無源之水,這是頭腦清醒的從業者們並不迴避的事實,儘管,政府和機構的贊助同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樣的「交易會」也確實是富有成效的。國家大劇院版《圖蘭朵》在第三屆論壇期間就成功地進入西雅圖歌劇院的視野。
新的思路和運營模式的借鑑與吸納,也是論壇的重要功能之一。維也納歌劇院,在理查·施特勞斯生活的年代即以「配置龐大、輝煌壯麗的演出」著稱,很少會有人覺得這座世界音樂之都的歌劇殿堂會有危機感。此次前來參加論壇的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魏道爾先生也告訴人們,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每個演出季大約有300場演出,其中包括50部歌劇和10部芭蕾舞劇,由國家歌劇院樂團音樂家組成的維也納愛樂樂團每年還舉行80場左右的音樂會。這樣,歌劇院每年的聽眾接近百萬,2013-2014演出季的售票率達到驚人的96%,這意味著幾乎每場演出的門票都銷售一空,而其中歌劇演出的上座率更高達99.63%。門票收入佔到劇院總預算的50%,約1.09億歐元,一個晚上就達13萬之多。因此,維也納國家歌劇院並沒有市場營銷部門,也沒有市場營銷預算,但是該劇院的上座率基本能達到100%。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魏道爾先生承認,歌劇院依然面臨財政方面的困難,由於政府不願增加每年5500萬歐元的補貼,所以歌劇院謀求新的途徑增加收入,其中之一就是高清直播項目,即通過數字平臺推介歌劇產品。這與國際大劇院今年大力推出的歌劇電影有異曲同工之處。
當然,資源交流遠非世界歌劇院發展論壇的全部內容。對於不奉行竭澤而漁式運作的歌劇從業者,「務虛」的前瞻式探討同樣重要。回顧每一屆歌劇論壇的議題,均以不同方式涉及世界範圍內歌劇藝術的現狀與發展、歌劇製作與政府支持、機構贊助、市場前景等,今年的中心議題為「東西方不同的文化土壤對歌劇創作製作的影響」、「東西方觀眾傳統審美觀念對歌劇創作的不同需求」等,在探討的深度和廣度上更有進一步開拓。
國家大劇院歌劇論壇最大的啟示和令人振奮之處還在於,它讓世界看到中國的胸懷,看到一種全球化時代可貴的攜手合作精神。正如魏道爾先生談及與同行的關係時所說:「我們是合作夥伴而不是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