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道是指道士很窮嗎?

2020-12-03 道教文摘

網絡上有句話很有道理,就是凡事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所以,講到貧道是說道士很窮這個話題,首先需要聲明,和其他很多宗教相比,道士確實略顯清貧。

打坐之道人

但貧道難道就真的是指道士在物質方面的匱乏嗎?肯定不是。

貧道一詞由來已久,歷史上,早在晉代、南北朝時,就已經有了這一稱謂,當時政府還曾經制定相應法規要求僧人、道人均自稱貧道。

如在南朝《高僧傳》中記錄僧人釋智林所說話語中即有:「…如貧道鄙懷,謂天下之理唯此為得焉,不如此非理也」,除釋智林外,《高僧傳》中很多高僧都自稱為貧道,可見僧人自稱貧道是當時佛教界的通用習慣,而且僧人也常稱呼自己的修行為修道,這一習慣今天仍有僧人使用。

唐代以後,隨著佛教自身不斷發展,大多數僧人漸漸改稱為貧僧,但仍有個別僧人還以貧道自稱,而道人則一直謙稱自己為「貧道」。

在道教上清派古道經《洞真太上太霄琅書》一書中,對貧道做了如下解釋:道士謙辭於道未富,自言貧道,亦貧士。也就是說道士自稱為貧道,是取自謙之意,以此來鞭策己身道業未滿,需時刻努力精進,同時以貧道自稱,來不斷告誡警示自己在修道途中,要安於清苦,道法自然,不貪戀俗世雜欲。

目前,社會高速發展之下,也隨之而來很多困擾,對金錢等欲望的過分追求就是其中之一。

金錢本無錯,奈何貪圖之。對金錢的正當追求並不是道教所禁止的,但當過分迷戀金錢時,不少人會因此喪失了人格和尊嚴,淪喪為金錢的奴隸,該如何解決這個圍繞我們每個人的困惑呢?

太陽底下從沒有新鮮事,翻開歷史,我們總能找到答案。

自古以來,除了道教先賢倡導少私寡慾、見素抱樸外,很多儒家賢哲也都主張過著簡樸的生活,以便不為物役,保持精神的自由。

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就是一種甘於清貧的境界;「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龍,就是一個甘於清貧標杆;茅屋為秋風所破的杜甫,就是一個生動的甘於清貧例子,哪怕屋無片瓦,但才情不減,詩名千古,萬世傳頌。

或許,有一天,我們都能自稱一聲「貧道」,如道教通玄真人文子在《通玄真經》一書中所講:「…安貧樂道,不以欲傷生,不以利累己」,那便真正成了駕馭金錢乃至欲望的主人。

相關焦點

  • 道教常識:道士的稱謂都有哪些?
    道士,在大家的眼中一直是一群神秘的存在。受到文學作品的影響,很多人認為道士要麼都是像電影裡的那樣會掐訣念咒、畫符做法,要麼就是在大殿門口為遊客解籤打卦。每個人對於道士都有不同的理解,不管怎麼說,在現代化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他們身著道袍,依然保留著中國傳統文化。
  • 認出石碣天書的道士,究竟什麼來頭?看看他祖上
    後來,做羅天大醮的道士中,有一個人認出了這些蝌蚪文。原來,這石碣上刻著的就是108將的姓名、綽號以及上應天星的稱呼號。於是乎,梁山這才開始大排名,眾人次序由此定了下來。可以說,這個道士是非常關鍵的人物。看網上水滸的評論,很多人說,這個道士應該是宋江安排的人,因為石碣排名就是宋江人為製造的把戲。
  • 全真道士梁興揚:諾獎功勞在誰?一場道教醫學參與的混戰
    葛洪為東晉道士、著名外丹家、醫藥學家,字稚川,晉丹陽郡句容(今江蘇句容縣)人。他曾受封為關內侯,後隱居羅浮山煉丹。著有《肘後方》等。當然,高興之餘,就是自己的一點看法,拋磚引玉,反正引不出玉來,貧道就用磚頭砸你:1.無論中醫和西醫的糾葛,無論怎麼看待屠呦呦獲獎的方式,無論站在那邊的立場上,我們都應該明白,屠呦呦獲獎不僅僅是中醫,也不僅僅是西醫,而是珍視傳統醫學,尊重傳統文化,從中受益,並結合現代科學方式,獲得了成功。
  • 淘寶店主賣符咒是真的嗎?多少錢一張?有效嗎?
    圖片來自網絡許多淘寶店鋪所售包括「轉運符」、「闢邪符」、「招桃花符」等店主都會自稱「貧道」,要麼就是張口閉口「福生無量天尊」,有些「道長」還經常會把和買家的微信聊天發在朋友圈裡,來證明自己的「符咒」非常靈驗。同時一些買家也會在朋友圈中與之互動,各種表示感謝。中國道教協會表示,成為道士需要嚴格的認證流程。
  • 茅山道士的由來,真的有茅山術嗎?
    先說一說茅山道士的歷史由來,令我們印象深刻的就數香港電影中林正英扮演的茅山道士了,法術超群,而且風趣幽默。而現實中的茅山道士真的是這樣的麼?因為有道教一宗發源於此,所以以此為修煉本處,後發揚出去的道教宗派稱之為「茅山宗」,人們便把其弟子呼之為「茅山道士」。上清派祖師楊羲等和東晉煉丹家葛洪,都先後在此修煉過。南齊永明十年,做了十四年朝廷閒官「奉朝請」的陶弘景,突然提出辭呈,齊武帝準允後,他就到茅山做了隱士。在金壇華陽洞內住了下來,並給自己取了個道號「華陽隱居先生」。
  • 《道士下山》被指醜化道教 道教協會:持包容心態
    參考消息網7月20日報導 外媒稱,陳凱歌執導的電影《道士下山》在中國引發爭議。中道協權益保護委員會負責人譴責《道士下山》下流及醜化道教,但中國道教協會新聞發言人在回應記者時表示道協對該片持包容心態。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7月20日報導,中美合拍的《道士下山》,劇情描述民國時期小道士(王寶強飾),在亂世中因為糧荒偷偷下山,一腳踏入光怪陸離的萬丈紅塵中,包括捲入醫生夫婦(範偉、林志玲飾)與吳建豪飾演角色的三角戀,太極門高手(元華飾)與兒子(房祖名飾)、師弟(郭富城飾)、徒弟(陳國坤飾)之間的掌門之爭,以及郭富城與武生(張震飾)之間的曖昧情義。
  • 《道士下山》被指侮辱道教 要不金庸先道個歉?
    電影《道士下山》話說,最近社會各界對傳統文化和民族自尊心保持了十足的玻璃心,除了中國木蘭文化研究中心對賈玲惡搞木蘭的驚人批判措辭,現在連道士們也坐不住了,只不過這次目標是陳凱歌。
  • 茅山道士與茅山術是真的存在過嗎
    熟悉香港電影的人一定對林正英的捉鬼殭屍系列電影記憶猶新,影片中林正英飾演的茅山道士,隨手用一張紙符便可以降妖除魔,異常厲害。那麼,茅山道士真的存在嗎?現實中的茅山究竟在哪裡?神秘的茅山術真的那麼神奇嗎?茅山宗是道教的一個派別,因為其活動中心為茅山而得名。
  • 終南山的道士為什麼越來越多,難道真的是看透塵世了嗎?
    嗨小夥伴們,今天小編來給大家推薦的是來自我們國家的最神秘的一座山,終南山一直都是我們國家道教的發源地之一,在這裡聚集了很多道士,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道士出現在這裡,讓我們不免有些疑惑,這些人都是真道士嗎,怎麼判斷是不是真的呢?
  • 茅山道士真的會法術嗎
    中國歷史上在茅山修煉的道士有很多,比較著名的有:馬朗、陸修靜、孫遊嶽、陶弘景等。其中陶弘景是南北朝時代著名的人物,當時人稱「山中宰相」,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醫藥家、煉丹家和文學家。筆者早年曾經拜茅山道士為師,傳承與修煉茅山法術多年。什麼是法術呢?據《雲笈七籤》記載,法術主要是符、氣和藥。其中的「氣」是道教中很神秘的一個概念。神仙會變化,正是因為「氣」在變化,只是「氣」的不同組合而已。就如同當代科學所發現的,同樣是碳原子,不同的組合方式形成了鑽石和石墨的不同。
  • 道士的分類及如何拜師進入正統道門
    在歷史上,隨著各朝代文化的影響,道士修行程度和教理造詣,以及擔任的教職,配以相關的稱稱,擇要簡述如下: 天師:指張道陵或其嗣號之後裔。但後世也有個別道士稱「天師」,如寇謙之,隋焦子順,唐胡惠超等。 法師:精通經戒、主持齋儀,度人入道,堪為眾範的道士,叫法師。精通道法,能養生教化,為人師表者叫法師。
  • 姜雲升道士什麼梗 rapper姜雲升道士含義出處介紹
    姜雲升道士rapper是什麼意思?姜雲升道士什麼梗?相信很多網友都聽到過姜雲升道士,不過姜雲升道士什麼梗?小編給大家介紹下rapper姜雲升道士含義出處介紹,感興趣的網友快來看看吧! 姜雲升道士什麼梗? 據了解,8月30日,網友熱議《說唱新世代》有個明星rapper姜雲升身份是個真道士,"說唱道士"的身份震驚到不少人。
  • 老港片裡的「茅山道士」是怎麼回事
    他們雖然都號稱為尊奉道教的老君,但來源卻不一樣,黃冠羽士指的是道士,告鬥星巫指的是術士,而演法茅山者與設送邪煞者,指的是巫師。三者本來界限分明,但在香港複雜的民間宗教文化背景下,教派之間互有雜糅,連當地人也無意去分清他們的身份異同。電影裡的「茅山道士」實際並非道士,而是多重身份在角色組合後的產物。
  • 一組百年前道士的實拍老照片:道骨仙風,圖七道士正打坐「入定」
    今天我們很多人對於道教的認識大多來源於影視劇,不過真實的道士與影視劇中表現的想像還是有很大的區別,今天我們就通過這組老照片帶著大家看看百年前的道士長什麼樣。這張照片就是清末民初的道士。道教發源於春秋戰國時期,興於漢代,到南北朝時期基本完善。在魏晉時期道教分化為士族丹鼎道教和民間符水道教。
  • 越窮的人越傻嗎?
    是越窮的人越傻嗎?可以這樣說,為什麼可以這樣說呢!因為真正的傻子都是窮人了。說起窮人,什麼是窮人?人們第一感知就是沒錢了,又是沒錢,反正現代人說來說去和錢總是脫不了干係,有錢是大爺,沒錢是孫子唄!精神上的窮人指的是人生中什麼都不缺,就缺精神;品質上的窮人指的是什麼都好,就是一點品質都沒有;只愛錢的窮人指的是什麼都沒有,人生的一切只剩下錢了。你要是看到一個真正的窮人,讓他戒菸他不會,他寧願花大把的錢去看病,也不會制止吸菸有害健康的真理,這裡就是為什麼說越窮的人越傻呢!就是這個道理。
  • 古代的和尚與道士鬥法,最終勝負如何
    比如一部《西遊記》,裡面有儒釋道三教,佛教與道教的爭鬥隨處可見,典型的例子就是唐僧師徒與羊力大仙、虎力大仙、鹿力大仙之間的那場比試,其實就是和尚與道士鬥法的一個縮影,在唐僧沒來之前,先是道士贏了。正如文中這樣寫道:孫悟空(當時假扮成道士打探消息)道:僧道之輩都是出家人,為何他替我們做活,伏我們點卯?」
  • 聊齋故事:母親下葬蛇擋道,孝子打開棺材,道士:她還能活
    你父親死了,咱們家雖然窮,但是你看,有這麼多人願意幫助我們,我們要懂得感恩,所以等將來你長大了,也要學他們一樣,做個懂得伸出援手的人。」這句話,成為了阿木人生中的座右銘,也陪伴他成長了一年又一年。如今的阿木,也已經五十幾歲了,他的幾個兒女們,在從小的教育下,也都十分孝順,這一切,都多虧了他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