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通信:宇宙中最靈敏的光接收機誕生

2021-01-10 澎湃新聞

原創 長光所Light中心 中國光學 收錄於話題#光通信9個

撰稿| Cyan (英國布裡斯託大學 博士生)

隨著嫦娥五號攜帶月壤而歸,人們的視線再次聚焦於大氣外那片廣袤的神秘領域。實際上,人類探索太空的腳步從未停歇,從加加林實現首次從太空觀測地球全貌到阿姆斯特朗在月球邁出的一小步;從天宮嫦娥系列到螢火(火星)探索計劃。

隨著探索區域的不斷擴大,各國航天機構均希望空間通信系統在實現高速率的同時,不斷延伸最大傳輸距離。

太陽系及其主要行星全貌

圖源: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Light學術出版中心,新媒體工作組

提高接收機的靈敏度可以為這一對矛盾的需求提供可行的解決方案。因此高靈敏度接收機成為域內的一個熱門話題,其中,接收機前置放大器在靈敏度提升技術中起關鍵性作用。

近日,來自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的Peter A. Andrekson教授【⏬人物介紹:】提出一種使用高性能相敏放大器的全新接收方案。

該方案在10Gbit/s的通信速率下,創紀錄地實現了1光子/比特(1 photon-per-information-bit, PPB)的高靈敏度接收機。

圖源: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Light學術出版中心,新媒體工作組

該成果以「One photon-per-bit receiver using near-noiseless phase-sensitive amplification」為題發表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空間通信的瓶頸

隨著通信速率與傳播距離的大幅度提升,以射電波束為媒介的傳統空間通信系統已逐漸無法滿足通信需求,越來越多地被雷射通信系統所取代。

一個關鍵的原因是:在光波波段,由於光束髮散角度小,接收時的功率損失也相應較低(如下圖所示)。這一轉變將對衛星間通信、深空探索和雷射雷達等諸多技術領域產生重大影響。

雷射與射電波束尺寸比較

圖源: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

編譯:撰稿人 Cyan

此外,在長距離傳輸時,光束也會經歷巨大的傳輸損耗。例如,從地球發射到月球的雷射束(地月距離約40萬公裡,光束孔徑為10釐米)將會遭受約80dB的功率損耗,這意味著只有約億分之一的雷射功率會被保留下來。

鑑於發射功率有限,因此,儘可能低功率地接收到所發送的信息(高敏感度)對光接收機尤為重要。

解決方案及特點

鑑於上述空間通信鏈路中的實際問題,即使是目前最先進的自由空間光通信系統也只能以低於1Gbit /s的速率運行,並且需要超低溫環境輔助。

相比之下, Andrekson團隊設計的接收方案使用近乎無噪聲的前置相敏放大器,在室溫下便創紀綠地實現了1PPB的接收靈敏度,使傳輸速率得以提升至10.5 Gbit /s。在10瓦特發射功率的前提下,鏈路損耗容限可高達100dB。

此外,由於該方案基於常用的調製格式編碼與標準錯誤校正碼和相干接收機數位訊號處理技術來恢復信號,該方案可以直接擴展到其他高速空間光通信系統中。

在該方案中,信息被編碼到信號光中(紅線),信號光與不同頻率的泵浦光(藍線)一起在非線性介質中產生共軛光(綠線,稱為idler, 閒波)。三種光波隨後一同在自由空間中傳播(如下圖所示)。

完整的空間傳輸鏈路與高敏感度接收方案

圖源: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

編譯:撰稿人 Cyan

在接收端,當傳輸光波被捕獲後,前置相敏放大器(Phase-Sensitive Amplifier, PSA)利用再生泵浦波增強信號。最後,放大信號在傳統相干接收機中進行檢測判決。

該新型接收方案迫近理論靈敏度的極限值,與其他現有方法進行比較,可得:

1. 在系統頻譜效率(SE)較低時,與基於EDFA放大器的接收機相比,新提出的PSA接收方案擁有3 dB的靈敏度優勢。

2. PSA方案與未放大的理想單正交探測器(Unamplified Ideal Single Quadrature Detector)具有相同的理論靈敏度,具有100%的量子效率且無熱噪聲,這是已知的在非光子計數接收機中最好的靈敏度。

3. 在相同的數據速率和前向糾錯(FEC)負載下,新方案所需靈敏度比先前報導的2.1 PPB小一半。

未來應用

在未來的深空探測實踐中,這種新提出的接收方案將會使通信質量產生質的飛躍。例如,在地球/火星通信鏈路中,前置PSA接收機在10瓦特的發射功率下可支持10Mbit/s的數據速率, 比現行速率(0.5~32Kbit/s)快約千倍。使諸多功能,譬如高清圖像傳輸,由理論可能變為實踐可行。

圖源: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Light學術出版中心,新媒體工作組

綜上,這種使用前置相敏放大器的接收機在諸多空間通信場景中均為最佳接收方案。正如Andrekson教授所評價的」這種方法從根本上使任何預放大光接收機的靈敏度達到可能的最高水平,並優於目前所有其他的先進接收技術。」

這項技術有希望幫助突破目前深空探索任務中數據返回的瓶頸,這是世界各地的航天機構目前正在遭受的問題。

文章信息

Kakarla, R., Schröder, J. & Andrekson, P.A. One photon-per-bit receiver using near-noiseless phase-sensitive amplification. Light Sci Appl 9, 153 (2020).

原文地址

https://doi.org/10.1038/s41377-020-00389-2

歡迎課題組投遞成果宣傳稿

轉載/合作/課題組投稿,請加微信:447882024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簡稱:Light)

原標題:《星際通信:宇宙中最靈敏的光接收機誕生!》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超靈敏相機助望遠鏡「看透」宇宙星際
    超靈敏相機助望遠鏡「看透」宇宙星際 原標題:   大型毫米波望遠鏡(資料圖)  科技日報北京10月25日電 (記者張夢然)美國《大眾科學》雜誌25日消息稱,伴隨望遠鏡的重磅升級,天文學家計劃「一眼看透」宇宙星際氣體。
  • 火山頂上的宇宙觀測:超靈敏相機助望遠鏡「看透」宇宙星際
    火山頂上的宇宙觀測:超靈敏相機助望遠鏡「看透」宇宙星際 張夢然/科技日報 2016-10-26 10:18 來源:澎湃新聞
  • 新的可見光深空實驗通訊技術可能推動星際通信的發展
    新的可見光深空實驗通訊技術可能推動星際通信的發展如果人類想在太陽系內旅行,就需要能夠進行星際間通信。當時的射電望遠鏡還不夠靈敏,無法從月球遠處捕捉到這些獨立的數據,所以「統一S波段」將它們合併成一個數據流。但即使這樣也不足以捕捉到來自月球的視頻信號。「帕克斯」射電望遠鏡是當時最大、最靈敏的射電天線之一,才捕捉到第一次登月的模糊、低解析度視頻。當人類重返月球,並準備登陸火星時,不僅需要科學數據傳輸,還需要實時視頻傳輸、高解析度圖像,甚至是太空人的推文傳輸。
  • 宇宙旅行溝通就靠它:神秘的太空通信
    特別是隨著太空飛行器的出現,更成為了我們探索宇宙的利器——人類遨遊宇宙已經不再是夢想(此時可回憶一下《星際迷航》等宇宙題材類電影中的景象)。那麼現在問題來了,這些太空飛行器(包括衛星、空間站等)是如何與地球保持通信的呢?語音、數據、甚至是視頻圖像又是如何進行傳輸的呢?如果你想知道答案的話,下面有關太空通信的精彩內容你絕對不能錯過!
  • 雷達原理-雷達接收機
    接收機前端主要包括接收機保護器射頻放大器,射頻濾波器和混頻器。採用頻率合成器的雷達又稱為全相參雷達。本地振蕩器是雷達接收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非相參雷達中,本振是一個自由振蕩器,通過自動頻率控制(AFC)電容將本振的頻率f2自動調諧到接受射頻信號所要求的頻率上。靈敏時間控制和自動增益控制是雷達接收機抗過載、擴展動態範圍和保持接收機增益穩定的重要措施。
  • 遨遊宇宙如何溝通?解讀神秘的太空通信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今天我們已經可以藉助多種方式探索宇宙的奧秘,包括望遠鏡、宇宙飛船(太空飛行器)、衛星、空間站等等。特別是隨著太空飛行器的出現,更成為了我們探索宇宙的利器——人類遨遊宇宙已經不再是夢想(此時可回憶一下《星際迷航》等宇宙題材類電影中的景象)。那麼現在問題來了,這些太空飛行器(包括衛星、空間站等)是如何與地球保持通信的呢?
  • 40G/100G相干光通信原理與關鍵技術
    在接收端,與強度調製一一直接檢測系統不同,相干光纖通信系統在光接收機中增加了外差或零差接收所需的本地振蕩光源(LO),該光源輸出的光波與接收到的已調光波在滿足波前匹配和偏振匹配的條件下,進行光電混頻。稍微改變本振雷射器的光頻,就可改變所選擇的信道,因此對本振雷射器的線寬要求很高。混頻後輸出的信號光波場強和本振光波場強之和的平方成正比,從中可選出本振光波與信號光波的差頻信號。
  • 相干光通信技術是什麼
    由於在相干光通信中,常採用密集頻分復用技術。因此,光纖中的非線性效應可能使相干光通信中的某一信道的信號強度和相位受到其他信道信號的影響,而形成非線性串擾。光纖中對相干光通信可能產生影響的非線性效應包括受激拉曼散射(SRS)、受激布裡淵散射(SBS)、非線性折射和四波混合。
  • 三分鐘了解相干光通信中的DSP技術
    三分鐘了解相干光通信中的DSP技術>相干傳輸的誕生改變了光傳輸網絡的發展,其引入的電子數位訊號處理器(DSP)成為增加城域和長途WDM網絡容量的關鍵推動因素。在當今的數位化時代背景下,DSP已成為通信、計算機、消費類電子產品等領域的基礎器件。DSP模塊原理DSP模塊處理來自相干接收機輸出得到的兩路偏振電信號,經過如下圖功能模塊處理,完成原始信號的恢復。
  • 【銀河光之家族】宇宙的誕生
    物質在宇宙開天闢地之際誕生。物質就是稠密化的流光,溼婆神和夏克提女神愛的結晶。  流光在經過各種層次的稠密化之後,形成了各種緯度和世界。流光創造了合一的螺旋,並且經由進一步的稠密化,形成了兩個世界的重疊區域,11:11次元門戶。當流光完全壓縮成為物質的時候,二元性螺旋就產生了。
  • 光電子器件在光纖通信中的應用及相關企業介紹
    在光纖通信系統中,廣泛應用的元器件可以劃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無源元器件,另一種是有緣元器件。無源元器件主要包括了光耦合器、光衰減器、光隔離器以及光濾波器等,而有源元器件則包括了光源、光檢測器以及放大器等。
  • 淺析幾類射頻通信接收機的工作原理
    淺析幾類射頻通信接收機的工作原理 king阿金 發表於 2019-10-20 10:15:06 1.超外差接收機SuperHeterodyne Receiver
  • 如果星際飛船在宇宙中迷路,如何找回地球?
    隨著宇航科技的發展,相信人類將會飛往更加深邃的宇宙之中。另外,考慮到地球有可能被小行星撞擊,或者被伽馬射線暴轟擊,或者地球本身引發氣候劇變,地球在將來都有可能變得不宜居。正因為如此,霍金建議人類早點離開地球,去宇宙中尋星新的家園。
  • 如果星際飛船在宇宙中迷路,如何找回地球?
    隨著宇航科技的發展,相信人類將會飛往更加深邃的宇宙之中。另外,考慮到地球有可能被小行星撞擊,或者被伽馬射線暴轟擊,或者地球本身引發氣候劇變,地球在將來都有可能變得不宜居。正因為如此,霍金建議人類早點離開地球,去宇宙中尋星新的家園。在宇宙中,太陽並不是唯一擁有行星的恆星。
  • 什麼是接收機比特誤碼率(BER)?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通信百科,ID:Txbaik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接收機比特誤碼率即BER(Bit Error Ratio),在光通信中,主要是由於放大器的噪聲和非線性等幹擾造成碼元在傳輸過程中出現差錯,即本應該是0的,在接收端收到為1,為1的在接收端收到為
  • 詳解射頻放大器與雷達接收機原理及應用
    NF(dB)=10log[(Si/Ni)/(So/No)]   射頻放大器的功率參數   現代的無線通信中,射頻設備的使用相當普及,而射頻放大器在設備中起粉至關重要的作用,放大器中有關功率參數的測t也引起相當的重視,而在實際的研發生產中對功率參數的理解和應用存在一定的誤解,下面就一個放大器的特性來說明相關功率參數的含義和應用 。
  • 宇宙——一起來了解恆星的誕生與消亡
    夜空中一閃一閃的恆星,是超熱氣體形成的發光球體,遠遠大於任何一個行星。每一顆都有一個故事,生命戲劇性地誕生在宇宙的邊緣。引力使小質量塊不停集中成恆星,然後使之坍縮,最後在引力的作用下消亡,整個過程就這樣瞬間完成了!宇宙暴力動蕩動感十足——恆星的誕生與毀滅。
  • 宇宙中傳播最遠的光又是什麼?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太陽光傳播到那裡就消失了,只是人眼無法感知到很暗的光。但藉助天文望遠鏡,很容易就能看到太陽。太陽光的傳播距離太陽發出去的光只要沒有遇到東西被吸收,它們就不會消失在宇宙中,而是會一直在空間中以光速傳播。宇宙空間幾乎是空的,絕大部分太陽光都不會被物質吸收。
  • RAKE接收機的作用及優缺點
    RAKE接收機是一種能分離多徑信號並有效合併多徑信號能量的最終接收機。   RAKE接收技術是第三代CDMA移動通信系統中的一項重要技術。在CDMA移動通信系統中,由於信號帶寬較寬,存在著複雜的多徑無線電信號,通信受到多徑衰落的影響。RAKE接收技術實際上是一種多徑分集接收技術,可以在時間上分辨出細微的多徑信號,對這些分辨出來的多徑信號分別進行加權調整、使之複合成加強的信號。
  • 黑洞演化跟宇宙誕生十分相似,難道我們生活的宇宙在一個黑洞中?
    由於光線無法從黑洞中反射出來,我們就觀測不到黑洞的真面目。愛因斯坦猜想中的黑洞,雖然讓當時的人們感到不可思議,認為宇宙中不大可能存在這樣的天體,但是後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有了更強大的天文望遠鏡之後,我們終於觀測到了黑洞,從而證實了黑洞的存在。可能有人會說了,既然黑洞能夠吞噬光,那我們如何觀測到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