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是如何走上陸地的?此生物有兩個肺,或能揭開生命之謎

2020-12-03 奇點使者

審核:小文

引言:水被我們認為是生命之源,而地球上的海洋則被認為是生命的搖籃,言下之意就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在海洋中誕生的,那麼陸地生物又是如何產生的呢?被廣泛接受的答案就是海洋生物演化而來的,有一種體內既有鰾又有肺的生物成為了有力的證據。

人類通過不斷地在自然界發現遠古生物的化石來研究史前生物是怎樣,的,史前的地球又是一副什麼樣的場景。這些問題歸根結底都是為了研究生命在地球上的起源和演化過程,其中被廣泛接受的說法是地球最初的生命起源於海洋中的單細胞簡單生物,它們經過漫長時間的演化之後逐漸進化成多細胞生物。對於只有幾百萬年歷史的人類來說,地球生物的演化史是極其漫長的,因此我們想要了解清楚整個生物史的發展脈絡並不簡單。

種種研究表明地球上最早的生物是在海洋裡誕生的,而當一些海洋生物發展到一定時期之後,它們開始嘗試往陸地上發展。從對古生物的考古研究情況看來,在這一過渡時期中的海洋生物普遍都存在魚鰭逐漸演化成肢體的現象。那麼是哪種生物帶頭走上陸地的呢?目前大部分專家認為一種名為「總鰭魚」的遠古魚類很可能就是如今大多數陸地生物的祖先,那麼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生物呢?

相信很多朋友聽到更多的遠古魚類是鄧氏魚、劍齒鯊等龐然大物,對於總鰭魚像是前所未聞。總鰭魚知名度不高是有原因的,因為它們出現得早也消失得早。根據研究發現,最早的總鰭魚應該在泥盆紀早期就出現了,然後它們經歷了一個繁榮的發展階段後又迅速衰落了下來,到了白堊紀幾乎所有的總鰭魚都滅絕了。然而就是這樣一種短暫存在於地球生物史上的物種卻拉開了海洋生物走向陸地的序幕。

古生物學家表示,從多種研究情況看來,總鰭魚中一類名為骨鱗魚的生物體內已經同時出現了鰾和肺,要知道鰾是魚在水中用來交換氣體的器官,而肺更多是陸地生物體內獨特的構造。既然骨鱗魚已經同時出現了鰾和肺,這說明這個物種已經開始在陸地上生活了。但它們在這一時期的魚鰭堅硬程度還不足以形成肢體,因此它們在水中能夠利用肉質的魚鰭來輔助遊泳,這一點和如今的海豹十分相似。

在後來的研究中,有古生物學家發現在非洲東南部的海洋中還保存著來自4億年前總鰭魚的一個分支,它們就是矛尾魚。研究人員通過將矛尾魚的身體構造與總鰭魚的化石進行對比,發現它們在身體構造上存在較多的相似之處。而且和總鰭魚一樣,矛尾魚也是一種較為兇殘的食肉動物,它們一般以烏賊和小型魚類為食。

據記載,矛尾魚的發現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30年代末,起初並沒有多少人意識到這種生物存在的重要性,隨著對從海洋到陸地過渡時期的古生物深入研究,矛尾魚重新回歸人類的視野。很多學者表示,矛尾魚的發現填補了人類在研究海洋生物向陸地生物過渡時期的其中一個空白環節。

相關焦點

  •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專家揭開東湖水華消失之謎
    中新湖北網2月3日消息:東湖水華消失15年之謎被中科院水生所專家揭開。昨日,中科院院士劉建康稱,國際學術界認為該成果為世界湖泊生態保護指出了方向,具有重大環保意義。  負責該項研究的謝平博士獲得國際湖泊生態學大獎———第9屆日本琵琶湖生態學獎。  每到夏季湖面就會出現水華現象,是困擾東湖的環保難題。
  • 探險家發現550萬年前洞穴,內部的生物,或能揭開火星生命之謎
    人類是大自然中高等智慧生物,但是人類太脆弱了,無法面對大自然的環境變遷,動植物適應能力比人類強上太多,地球上的生物經過了好幾次大滅絕事件,有的被淘汰了,有的存活了下來。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說道:「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即便生物能夠存活下來,它們也會需要水源,水是萬物之源,幾個世紀前,甚至還產生了一種生命起源觀點說:人類是從海洋生物進化來的。
  • 農大留聲機|揭開植物呼吸代謝的生命之謎——湯佩松
    湯佩松解開植物呼吸代謝的生命之謎在一次胚胎學的課堂上,正當教授講述種子萌發過程中胚乳內無結構的澱粉逐步轉變成有形態組織的幼芽時,有名學生突然發問:「在這個形態發生過程中,無組織的有機物質是以什麼方式轉變為有形態結構的幼苗的?」
  • 陸地植物起源之謎
    但植物到底是如何登陸,仍然是生物進化上的一大謎團,在此之前,陸地只是微生物生活的家園。最早脫離水面的綠色植物不是高聳的樹木,甚至不是我們當今世界的小灌木叢。它們很可能柔軟生苔,根部較淺,很少有適應性的變化,但它們後來進化成能在乾燥的土地上生存並繁衍生息的植物。 儘管科學家們贊同這些植物是從某種海藻中進化出來的,但是我們對這些綠色藻類祖先了解卻很少。
  • 魚探測水流的「第六感」之謎揭開 根據水流環境變化作出反應
    原標題:魚探測水流的「第六感」之謎揭開 根據水流環境變化作出反應   魚探測水流的「第六感」之謎揭開   科技日報訊 魚有一種能探測水流的「第六感」。最近,一個科研小組通過模擬實驗揭示了這種第六感是怎樣發揮作用的。這一發現有助於揭開一個長久以來的謎:水生生物是怎樣對它們的環境作出反應的。
  • 初中生物練習題之生命的演化
    第五單元《生命的演化》單元檢測試題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下列關於生命起源和生物進化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原始生命起源於原始地球B.原始大氣為生命起源提供氧氣     C.生物進化是自然選擇的結果D
  • 初中生物練習題之生命起源和生物進化
    不正確的是()     A.生命起源於非生命物質B.生命起源於原始陸地     C.原始大氣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氣.氨.甲烷等D.現代地球上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     2.美國學者米勒模擬原始地球條件和大氣成分的實驗,得出的結論是()     A.原始生命誕生於原始海洋B.原始地球能形成構成生物體的有機物
  • 科學家在「殺不死」的生物體內發現發光物質,或能揭開生命之謎
    同時,果蠅還是一種適應力強、生命力頑強的生物,不管去到哪,它們總是能很快適應周圍環境,即便是置身危險的核輻射環境,它們依舊能頑強生存。除了果蠅,有人或想起了另一種頑強生命,它們俗名為「海豆芽」,學名是「舍形貝」。看到這,部分朋友或感到疑惑,它到底是植物還是動物?從生物資料上來看,舍形貝為腕足動物,舍形貝科屬生物,所以,它是動物而非植物。既為動物,那為何俗名為「海豆芽」?
  • 困擾人類的十大科學之謎
    科學發展到今天,科學家已經能深入到物質內部,解決一些高精尖的科學難題。然而,一些基本的科學問題,比如生命是如何起源的,究竟有沒有外星人,宇宙究竟有沒有邊界,還是沒有準確的答案。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深入發展,這些謎團有望逐漸被科學家揭開。
  • 3.75億年前,生命史被一群登上陸地的魚改變
    我們都知道,生命起源於海洋。茫茫大海佔據了地球表面71%的面積,也養育著數量龐大的種群。然而,3.75億年前,一群魚類不走尋常路,開始艱難地離開水環境,成為最早在陸地上定居的有脊椎生物。這是生命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那麼,到底是哪一批魚最先登陸的?它們又是因為什麼上岸呢?
  • 觀賞水生生物的分類,觀賞水生生物的概念及價值
    導語:觀賞水生生物的分類,觀賞水生生物的概念及價值一、觀賞水生生物的概念及價值據《現代漢語詞典》解釋:「觀賞魚,形狀奇特、顏色美麗的魚,如金魚和許多熱帶小魚」。觀察水生生物,顧名思義就是具有觀賞價值,供人們觀看欣賞的水生生物。
  • 地球生命起源之謎(3):尋找第一個能自我複製的生物分子
    前兩章:蒼天有情自何始:地球生命起源之謎(1)地球生命起源之謎(2):大分歧,三派逐鹿俱稱先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後,追求理解生命起源的科學家們分成三組。 有些人確信生命始於生物細胞原始形式的形成。 其他人則認為關鍵的第一步是代謝系統,而另一些則關注遺傳學和複製的重要性。
  • 地球簡史4:生物大爆發前夕,生物化石空白期之謎
    哥倫比亞超大陸在這段時間開始破碎,大型宏觀藻類開始出現,代表性生物為藍藻、褐藻。到了延展紀時,有性生殖的生物誕生了,並且海岸邊潮溼的泥土中出現藍菌,這是第一種向陸地進發的生物。造山運動促使羅迪尼亞超大陸在狹帶紀逐漸形成。
  • 地質運動中海洋和陸地的變遷,對於生物會產生怎麼樣的影響?
    在此基礎上,在強烈宇宙射線、地球閃電、原始海洋的作用下,創造出了形成生命所擁有的基本組成物質-胺基酸,進而組合成蛋白質,同時還形成了簡單的糖類物質,地球在40億年前就已經做好了孕育生命的準備。從生命演化的進程來看,地球真正意義上的生命誕生,也同時無疑充滿了各種偶然性,比如地球創造出來的有機大分子如何形成細胞質、細胞膜、核酸片斷,這些細胞組成物質如何組裝形成細胞結構,並且激發細胞活性的,這其中的奧秘至今科學家們還沒有研究清楚,以至於無論現在科技怎樣發達,都無法創造出一個生命體,哪怕是一個細胞。
  • 直接推翻了進化論的地質學發現,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之謎
    此經出版, 立即在當時的學術界引起軒然大波,並且馬上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物種起源》的出版之所以產生如此效果,是因為書中第一次放棄了上帝創造世界的觀點,使上帝創世說的信仰受到懷疑,開創了生物演化史上的新紀元。達爾文的進化論認為,生物進化是物競天和漸變的過程,物種的細微變化經過長時間積累,就會導致新的物種出現。
  • 人教版生物八年級下冊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進化常見疑難例題解析
    1、在原始地球條件下,胺基酸等簡單有機小分子的生成和原始生命的誕生場所分別在(  )A.原始海洋和原始陸地  B.原始大氣和原始陸地C.原始大氣和原始海洋  D.原始海洋和原始大氣思路分析:胺基酸等簡單有機小分子物質的生成是在原始大氣中生成的
  • 有兩次生物大滅絕就發生在富氧時代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從而淨化了我們的大氣,森林因而有地球的肺之稱。大海裡生活著數以億計的藍藻和藻類,也向水體和大氣中釋放了大量氧氣,因此也有說法稱森林和海洋是地球的兩葉肺。地球之肺:熱帶雨林現代環保主義的要求是保護森林和海洋,我曾無數次的聽到過有讀者說氧氣就是靈氣,氧氣越多生物體就長得越旺。
  • 約5億年前的怪異生物,頭上長有觸角,或能揭開寒武紀時期的謎團
    約5億年前的怪異生物,頭上長有觸角,或能揭開寒武紀時期的謎團說起人類最熟悉的無脊椎動物,蚯蚓一定榜上有名,作為現生環節動物之一,從進化的角度來看,蚯蚓已經算得上是相對高級的無脊椎動物了,根據科學家們此前通過化石的分析研究,認為蚯蚓的祖先和寒武紀生物大爆發有關
  • 李耀煌新作《揭開恐龍大滅絕之謎》獲著作權證
    7月8日,國家版權局發布公告,給我市李耀煌原創完成的科學著作《揭開恐龍大滅絕之謎》頒發著作權證。這是李耀煌繼《長成於海洋的山的年輪》《地球古海蝕地貌研究》《探秘古海岸》後獲得的第四張著作權證。
  • 探秘成千上萬象海豹的消失之謎,一次奇妙的科學之旅
    大家好,我是本文的作者暮秋,歡迎閱讀我的文章,先送你一個麼麼噠~能關注我就送你兩個麼麼噠~它們是大海中的潛水好手,是活躍在世界各大海域的神奇生物,近年來它們的遭遇並不樂觀,究竟是什麼讓它們落得如此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