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地植物起源之謎

2020-09-04 外面的精彩

大約5億年前,那時候的地球已經是一個40多億歲的成熟青年,最早的綠色植物開始出現於陸地。

但植物到底是如何登陸,仍然是生物進化上的一大謎團,在此之前,陸地只是微生物生活的家園。最早脫離水面的綠色植物不是高聳的樹木,甚至不是我們當今世界的小灌木叢。它們很可能柔軟生苔,根部較淺,很少有適應性的變化,但它們後來進化成能在乾燥的土地上生存並繁衍生息的植物。 儘管科學家們贊同這些植物是從某種海藻中進化出來的,但是我們對這些綠色藻類祖先了解卻很少。

但是,最近的幾篇論文(兩篇基於分子生物學,另一篇基於十億年前的稀有珍貴化石)正在幫助填補我們對這些古老藻類以及最終使它們過渡到陸地的認識的空白。 。

儘管陸地植物的化石很豐富,但古代的藻類化石卻很少。為了在水中生存,植物形成了堅固的養分運輸系統和堅固的細胞壁。這些相同的特性使它們在化石中易於保存。 「大多數藻類都是糊狀的東西,他們沒有形成骨架。最初的陸地植物必須具有某種機械支撐,」維吉尼亞理工學院地球生物學教授肖書海說。 「總體而言,它們的骨架比海藻堅固得多。」

最近出土的微體化石,比一粒稻米還小,似乎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綠藻標本:將這些藻類確認存在的時間提前了2億年。

該實驗室的一名博士後,致力於在全球範圍內尋找具有數十億年歷史的巖石。他對複雜生命進化中的關鍵步驟之一感興趣:細胞如何變成真核細胞,具有不同的內部區室而不是自由漂浮的細胞內容物。他從中國北方的大連市附近的地層中挖出了一些巖石,那裡的地質圖顯示,他很可能會從那個遙遠的時代找到化石。但是直到他回到實驗室並在電子顯微鏡下對其進行觀察後,他才明白這項研究的價值:「當我看到第一片綠色海藻時,我感到非常興奮。」 「這些化石對科學來說是全新的。

它們就像化石藻一樣古老,似乎具有許多後來的綠色海藻也具有的特徵。不僅僅是它們具有明顯的光合作用和多細胞特性,這些特性有助於定義海藻,但進化過程還比較模糊。

這項研究之前,最古老的已知綠藻化石大約有8億年的歷史。由於該化石是零散分布並且保存不佳,因此並非所有的科學家都同意這是真正的綠藻。這種不確定性使海藻的早期歷史受到懷疑。來自大連的新化石對科學界來說具有更大的說服力。

但質疑依然存在。馬裡蘭大學的生物學家查爾斯·德爾維奇(Charles Delwiche)說,化石很可能是綠藻,但他並不完全相信。他說:「化石記錄很難解釋。」哈佛大學自然歷史學教授安德魯·諾爾(Andrew Knoll)也表達了類似的保留意見。他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說:「化石很可能反映了一個滅絕的早期分支群體。」

在這件化石中看到進化上的創新可能幫助藻類走上了一條最終將其推向岸上的道路,這一過程大約在4.7億年前就已經出現。但是向陸地生命的過渡可能早在數億年前就已經開始,綠藻可以適應在潮溼或暫時乾燥的沙土中生存。進化生物學家普遍認為,這種轉變可能與更複雜的多細胞結構的出現平行,其中一些結構使其自身適應了新的環境。

但是,進化並不總是穩步向前。 「從歷史上看,人們一直認為進化是一個線性過程-它不斷變得越來越複雜。」艾伯塔大學的生物學家Gane Ka-Shu Wong說。

Wong,德國杜伊斯堡大學埃森分校的麥可·邁爾科尼安(Michael Melkonian)及其同事在最近發表的一篇論文中,通過基因分析揭示,最接近陸地植物的近親是苔蘚類淡水物種,被稱為溼生植物。儘管這些綠藻通常是單細胞的,但它們必須與陸地植物有共同的祖先:它們具有許多共同的基因,這些基因對於在陸地上生存至關重要,包括一些賦予抗乾燥性的基因和一些對合成細胞壁具有抵抗力的基因。這些共性不僅表明在植物移到岸上之前已經獲得了許多對旱地的適應性,而且當池塘物種不再有用時,它們會隨著時間的流逝失去一些複雜的祖先特徵。 Wong說:「進化可以向前兩步,向後一步,而並不一定是一直向前。」

布裡斯託大學的Philip Donoghue和Jordi Paps在對Wong和Melkonian的《當前生物學》的一篇論文的評論中,提出了這樣一個論點,即許多看起來像適應陸地生物的植物基因似乎具有更深的歷史,並且可能已經起作用。

實際上,其中一些遺傳歷史可能超出了藻類:《細胞》論文表明,能夠承受乾旱壓力的基因可能最初來自土壤細菌,並通過水平轉移給了Zygnematophyceae(或其祖先)。

在上個月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的另一項研究中,帕普斯與埃塞克斯大學的亞歷山大·鮑爾斯和烏爾裡克·貝克特爾德一起,對200多種現生植物的基因組進行了比較,並用它們構建了其深遠祖先的進化樹。在繪製樹圖時,他們指出了各種基因的出現時間,並在此過程中確定了兩次非同尋常的基因組爆發事件。

第二次似乎是在藻類開始向陸地生物過渡時發生的,產生了具有適應性特徵的基因,例如紫外線防護和形成根系並與陸地微生物相互作用的能力。當藻類仍完全浸沒在水下並從單細胞性向多細胞性過渡時,發生了更早的爆發。

對於肖書海教授來說,化石的物理特徵表明該物種是一種綠藻,這是綠藻的兩個主要譜系之一,但不是大多數科學家認為的那種植物。因此,古老的藻類標本似乎較早地進化出了其多細胞,複雜的結構,而與研究中推斷出的遺傳基因的爆發無關。

這並不完全令人驚訝,因為多細胞性在不同譜系中已經進化了許多次。 實際上,大多數專家都認為,早期綠藻中的許多特徵本可以在一種稱為會聚進化的現象中多次獨立進化。

相關焦點

  • 人類起源之謎
    人類的起源指人類的歷史發展的淵源,人類如何起源,歷來爭論很多。其中一個假說就是:人類是從一種3億多年前漫遊在海洋中的史前鯊魚演化而來的。這種棘魚屬的原始鯊魚是地球上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有頜類脊椎動物的共同祖先。
  • 科學家在半水生藻類基因組中找到了陸地植物起源的部分秘密
    最終,一部分生命登上了陸地,造就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多姿多彩的地球。到目前為止,我們仍無法找到最初登上陸地的植物,僅有的證據來自化石孢子 – 植物繁殖的種子。他們的論文「瑪格麗塔柱形鼓藻(Penium Margaritaceum)基因組:陸地植物起源的標誌」於5月21日發表在《細胞》雜誌上。 瑪格麗塔柱形鼓藻是一組淡水藻類,屬於輪藻門,雙星藻綱,鼓藻目,與約6億年前的第一批陸地植物有著共同的祖先。
  • 早期陸生維管植物起源和演化研究獲進展
    傳統的觀念認為,陸地上最古老的植物是莖軸裸露、沒有真正的根和葉子的原始植物,它們通常被稱作裸蕨,最早期的陸生植物生活的時代——泥盆紀也被稱作是裸蕨植物的時代。
  • 陸地植物的共同祖先原來是它
    海洋生物的「登陸」之謎約15億年前,當陸地上還不存在任何生命的時候,海洋中出現了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生命。此後的數億年裡,原始的藻類在海洋中大量形成。任何生命都有進化、發展的本能,大約5-6億年前,生活在海洋中的藻類開始蠢蠢欲動,向陸地進發,這就是植物陸地化事件。
  • 每日摘要:陸地植物脫落酸ABA受體蛋白起源(PNAS)
    陸地植物被認為是單系起源,源自於單個成功殖民陸地的水生藻類植物祖先。能夠在某個特定乾燥點下脫水生存是陸地化成功的一個關鍵適應性性狀。在現存的陸地植物中,脫水耐受性依賴於植物激素脫落酸ABA介導的一個受體信號轉導通路,包含著一個PYL-PP2C-SnRK2模塊。
  • 根的進化:植物徵服陸地的武器
    很多學者把海洋稱為「生命的搖籃」,認為海洋孕育了最初的生命,無論是動物還是植物都誕生於海洋。動物從無脊椎進化成有脊椎,再發展出具有腿的兩棲動物登上了陸地。那麼,沒有腿的植物是如何登上陸地並適應陸地環境的呢?
  • 新陳代謝的起源之謎
    科學家指出,破解細胞新陳代謝本領的起源之謎,不但有助於解開地球生命起源之謎,還有利於外星生命的尋找。
  • 在化石面前崩潰的達爾文進化論,物種起源之謎
    然而一百多年後,這個理論並沒有徹底回答人們提出的問題,物種的起源似乎遠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那麼達爾文的理論究竟遇到了哪些挑戰?物種起源之謎究竟還能否被揭開?達爾文的理論1859年11月下旬,達爾文的著作《自然選擇的物種起源》首次出版,並迅速發行了三個版本。在這本著作中,達爾文提出了他的進化論理論。
  • 世界3大未解之謎:生命起源、地球內核、宇宙之謎
    對於如今的人類而言,未解之謎是越來越多。尤其是那些「終極拷問」,比如:起源之謎,就包括了人類起源,生命起源以及宇宙起源。再比如:我們無法探索地球內部結構,對於我們而言地球內部結構也如同謎一樣,還有宇宙未來的演化之謎,為什麼宇宙會如此浩瀚?
  • 狒狒叫聲或揭開人類語言起源之謎
    (原標題:狒狒叫聲 或揭開 人類語言起源之謎)
  • 被子植物兩側對稱花起源分子機制闡明
    為解答達爾文有關白堊紀中後期被子植物大爆發的「令人煩惱之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王印政研究組以菸葉苣苔為材料開展研究,闡明了被子植物兩側對稱花起源的分子機制。
  • 新冠病毒肆虐多國,探索病毒起源之謎,它們又是如何進化的?
    兩年前,科學家們研究了一種叫做圖潘病毒(以南美瓜拉尼雷電之神命名)的巨型病毒,發現它與我們今天遇到的病毒不同,有一個幾乎完整的生命系統,可以獨立運轉。儘管科幻電影中的迷人劇情可能讓你對此事將信將疑,但事實就是——病毒遺傳物質從未在植物葉子化石或琥珀中的昆蟲中被檢測到,其他種類的化石更別提了。沒有化石,只能另闢蹊徑。科學家檢測病毒並研究其來源的一種方法是在動物組織和土壤中尋找它們的遺傳物質——脫氧核糖核酸或核糖核酸分子,即DNA和RNA。
  • 窺探人類起源之謎
    人類的祖先至今仍是個謎。那麼,有沒有可能在進化過程中,有部分人類的原始祖先進化出了鰓這種呼吸器官,從而生活在幽深的海底深處?如果這種假設成立,在大海深處,就應該存在著不斷進化的人類,他們有可能甚至創造出了比陸地人類更為發達的文明,並且進化出了鰓這種器官。
  • 山海經中的驚天之謎朱雀青龍玄女起源 山海經其實是宇宙空間?
    》中的驚天之謎究竟是什麼?朱雀、青龍玄女起源是什麼?《山海經》其實是歷史空間的說法的依據又是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為你揭秘一下電視劇《山海經之赤影傳說》背後的秘密。   《山海經之赤影傳說》取材於《山海經》——一部光怪陸離的奇書!
  • 揭秘月球的起源之謎,月球土壤的年歲是多少
    月球之謎是一個天文詞彙,指月球起源之謎、月球年齡之謎、月球放射性之謎和月球磁場之謎等等有關月球的不解之謎。起源之謎對於,科學家提出3種理論,它們全都有缺陷,但是"阿波羅"計劃卻有助於證明,其中看來可能性最小的理論是最佳理論。
  • 科學怪談——瀕死體驗解開宇宙起源之謎(下)
    哈嘍大家好,今天的無限思考,給大家帶來的是科學怪談系列的第四期--瀕死體驗解開宇宙來源之謎(下)。看到眼前的場景,木內鶴彥驚呆了,目光所及處看不見一塊陸地,周圍儘是滔天的洪水,而且還水上,真的存在著諾亞方舟,但和傳說中不同的是,他看到的諾亞方舟,像個葉子一樣捲起來的外形,諾亞方舟裡面有三個巨大的球體,而且不止一艘諾亞方舟,就他目光所及看到的就有近百艘。
  • 愛斯基摩人的起源之謎
    世界上最不懼怕寒冷的愛斯基摩人的起源一直是人類學家們一直困擾的一個謎。傳統歷史學家認為,愛斯基摩人主要來源於三個方面,即南方的商文化阿拉斯加、西伯利亞和中國。但相比之下,愛斯基摩人和中國之間的關係得到了更廣泛的認可。當然,在進一步確定的考古證據出現之前,這一學說受到了質疑。
  • 窺探人類起源之謎|視古菌
    人類的祖先至今仍是個謎。那麼,有沒有可能在進化過程中,有部分人類的原始祖先進化出了鰓這種呼吸器官,從而生活在幽深的海底深處?這麼「荒誕」的故事,不得不讓人懷疑真實性,然而,有關海底有人生活的傳聞卻不少:1958年,美國國家海洋學會的羅坦博士在大西洋3英裡深的海底,拍攝到了一些類似人的奇妙足跡;1963年,在波多黎各東海,美國海軍在進行潛艇作戰演習時發現了一個「怪物」:它既不是魚,也不是獸,而是一條帶螺旋槳的「船」,在水深300米的海底遊動,時速達280千米,其速度之快是人類現代科技所望塵莫及的
  • 生命的起源來自海洋or陸地.......
    生命起源假說,由奧巴林和霍爾丹提出,這一假說認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溫度逐步下降以後,在極其漫長的時間內,由非生命物質經過極其複雜的化學過程,逐漸地演變而成的。科學家以前從深海熱泉發現有機物,認為這裡具有生命起源的環境因素。德國奧斯納布呂克大學教授穆爾基德加伊安指出:「相比深海熱泉而言,陸地地熱區域更適合於縮合反應,更易將陽光轉化為一種能量來源。」
  • 生命的起源來自海洋or陸地……
    化學起源說:是人們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說,由奧巴林和霍爾丹提出,這一假說認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溫度逐步下降以後,在極其漫長的時間內,由非生命物質經過極其複雜的化學過程,逐漸地演變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