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中共中央舉行紀念陳雲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講話全面回顧了陳雲同志偉大、光榮的一生,高度評價了陳雲同志的豐功偉績和崇高品格,號召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不移把老一輩革命家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繼續推向前進。在這裡,我主要是回顧有關陳雲同志檔案文獻的一些情況,緬懷他的不朽功勳,學習他的崇高風範。
一、在遵義會議上堅定支持確立毛澤東同志在全黨的領導地位
遵義會議是我們黨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次會議,它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全黨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極端危急的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陳雲同志參加了這次會議,他堅決反對「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堅定支持毛澤東同志的正確主張,支持會議確立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正確領導。
由於當時情況危急,遵義會議未能留下會議記錄等原始檔案文獻。總的說,大家對遵義會議的主要情況是清楚的,有的回憶文章也介紹了一些情況。然而,由於時間久遠,對會議召開的具體時間、參會人員、解決問題的過程等,講得不是很準確。難得的是,後來發現並得到確認的陳雲同志在會議剛結束時親筆寫的遵義會議傳達提綱,解決了這些問題。陳雲同志的這份傳達提綱,成為研究遵義會議的珍貴歷史文獻。
關於這份傳達提綱的發現和確認,還有一段故事。上世紀50年代,我們黨從蘇共中央接收了一批檔案文獻,其中有一份手寫的沒有署名和日期的《(乙)遵義政治局擴大會議》文稿。這份手稿是用鋼筆寫的,用的紙是長20.1釐米、寬14.4釐米的活頁紙,共8頁4600多字。究竟是誰寫的、什麼時間寫的,當時都不清楚。1982年4月23日,中央檔案館把這份提綱的複印件報送給參加過遵義會議的鄧小平、陳雲、聶榮臻、楊尚昆、伍修權(時任翻譯)同志,請他們審閱,看看是誰寫的。除陳雲同志外,其他幾位領導同志很快回覆說不是自己寫的。
陳雲同志當時在杭州,他仔細辨認了這份提綱複印件,委託秘書轉告中央檔案館:「這份東西是我的筆跡,是我在遵義會議後,為向中央縱隊傳達會議情況而寫的傳達提綱,時間大約是在從威信到瀘定橋的路上。」為進一步確認,陳雲同志還調閱了原件。他說:「原稿用的紙不是好紙,一看就是『拍紙簿』上撕下來的,這種本子那時在遵義是能夠買到的」。
這份傳達提綱,主要記述了遵義會議召開的時間、目的、參會人員和作出的決議。其中寫到,會議開了3天,主要內容是討論「在反對五次『圍剿』中與西徵中軍事指揮上的經驗與教訓」。會議反對博古把第五次反「圍剿」失敗歸結為客觀原因,認為「最主要的原因,由於我們在軍事指揮上戰略戰術上基本上是錯誤的」。毛澤東同志在會上作了長篇發言,批評了錯誤的「左」傾軍事路線。與會絕大多數同志包括陳雲同志在內都支持毛澤東同志的正確主張。會議最後作出決定:「(一)毛澤東同志選為常委。(二)指定洛甫同志起草決議,委託常委審查後,發到支部中去討論。(三)常委中再進行適當的分工。(四)取消三人團,仍由最高軍事首長朱周為軍事指揮者,而恩來同志是黨內委託的對於指揮軍事上下最後決心的負責者。」「擴大會完畢後中常委即分工,以澤東同志為恩來同志的軍事指揮上的幫助者。」「在由遵義出發到威信的行軍中,常委分工上,決定以洛甫同志代替博古同志負總的責任。」會議還決定,決議發出以後由常委毛澤東、張聞天、陳雲到各軍團幹部會中傳達會議精神。提綱就是由此而來的。
遵義會議是我們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朱德同志在紀念遵義會議的一首詩中寫到:「群龍得首自騰翔,路線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糾正,天空無限任飛揚。」這首詩反映了這一偉大轉折的歷史意義。
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遵義會議後,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率領中央紅軍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一路斬關奪隘,徹底粉碎了國民黨數十萬大軍的圍追堵截,勝利到達陝北,完成了艱苦卓絕、震驚中外的二萬五千裡長徵。
遵義會議後不久,陳雲同志奉命離開長徵部隊,幾經輾轉到達上海。之後,他前往莫斯科向共產國際匯報紅軍長徵和遵義會議情況。在此之前,由於中共中央與共產國際聯繫的唯一大功率電臺在湘江戰役中被毀,雙方已失去聯繫一段時間。陳雲同志此行,實際上擔負著恢復中共中央同共產國際聯繫,匯報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情況的使命。1992年8月,我帶檔案代表團到俄羅斯查閱和複製了一批檔案資料。其中,查到了1935年10月15日共產國際執委會書記處會議聽取陳雲同志匯報時的俄文記錄稿。陳雲同志的匯報系統介紹了紅軍長徵和遵義會議的情況。他說,遵義會議糾正了第五次反「圍剿」最後階段與西徵第一階段中軍事領導人的錯誤,「建立了堅強的領導班子來取代過去的領導人。黨對軍隊的領導加強了。我們撤換了『靠鉛筆指揮的戰略家』,推選毛澤東同志擔任領導」。「我們黨能夠而且善於靈活、正確地領導國內戰爭。像毛澤東、朱德等軍事領導人已經成熟起來」。聽了匯報,共產國際認為「這是極其珍貴和十分重要的材料」,「今天我們看到的東西是與我們迄今所看到過的完全不同。我們看到了一個確實在中國成長為一支巨大力量的生氣勃勃的黨」。陳雲同志的匯報,對共產國際正確認識和支持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共中央具有重要意義。後來,共產國際還決定把這份報告整理成文章,以《英勇的西徵》為題發表在1936年春共產國際機關刊物《共產國際》上,成為最早向外界介紹中國紅軍長徵和中共領袖毛澤東同志的重要文獻之一。
二、為克服我國幾個時期經濟困難作出重要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陳雲同志長期主持財政經濟工作,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他提出的一些重要思想、工作方針和重大措施,為毛澤東同志所讚揚,為全黨所欽佩。特別是在應對我國幾個時期的嚴重經濟困難過程中,他表現出非凡的膽略氣魄、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卓越的領導才能。
新中國成立之初,國民黨留下了經濟崩潰、物價飛漲、投機猖獗的爛攤子。1949年10月一個月內,全國物價平均飛漲44.9%。到11月中旬,上海有些商品比7月底上漲五六倍。有的資本家說,「共產黨是軍事一百分,政治八十分,財經打零分」。迅速恢復經濟成為鞏固新生人民政權重大而迫切的任務。毛澤東同志以偉大戰略家的眼光,作出了「三年準備、十年建設」的重大決策。就經濟工作來說,既要保障抗美援朝戰爭的需要,又要恢復國民經濟,為大規模經濟建設做準備,任務異常艱巨。在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堅強領導下,周恩來、陳雲等同志毅然挑起了重擔。陳雲同志緊緊圍繞穩定物價、統一財經這兩件關係全局的大事,集中力量打了「銀元之戰」、「米棉之戰」,發行公債,增加工商稅收,合理調整工商業,實現了全國財政經濟統一,穩定了金融物價,奪取了恢復國民經濟的重大勝利。中央檔案館收藏的一份電報稿,真實記錄了當年「經濟戰」的緊張程度。1949 年夏收之後,不法資本家囤積居奇、搶購物資,掀起全國物價暴漲風潮,國民黨特務叫囂,「只要控制了兩白(米、棉)一黑(煤),就能置上海於死地」。陳雲同志審時度勢,11月13日親自起草電報,制定12條措施,精心部署在全國範圍內集中調運物資、適時拋售,稅收、金融等手段協同配合,以打擊投機資本、穩定物價。電報稿寫成後,他立刻派人送到中南海西花廳。周恩來同志閱後批示:「如主席未睡請即送閱。如睡,望先發。發後送閱。」正好毛澤東同志工作後尚未入睡,閱後立即批示:「即刻發,發後再送劉、朱」,並在「即刻發」三個字旁加了著重號。電報下發後,11月25日,全國統一步驟開展了一場乾淨利索的「米棉之戰」,沉重打擊了投機資本,使上海和全國物價迅速穩定下來。毛澤東同志對這一時期財經工作給予充分肯定,認為穩定物價、統一財經的意義「不下於淮海戰役」。周恩來同志也做過一個形象的比喻,說陳雲同志肩上好像挑著一擔雞蛋,一頭是保障戰爭的需要,一頭是繼續保證物價的穩定,哪一頭塌了,整擔雞蛋都打爛了。經過全黨全國人民共同努力,以水利和鐵路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迅速展開,工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城鄉交流日益活躍,人民生活普遍改善,到1952年底我國工農業總產值比1949年增長77.6%,國民收入增長69.8%,既全面恢復了國民經濟,又支持抗美援朝取得了偉大勝利。
1959年到1961年,我國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黨中央提出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同時對工作中的失誤進行總結糾正。陳雲同志提出的一些主張,得到毛澤東同志肯定。毛澤東同志說:「國難思良將,家貧思賢妻。陳雲同志對經濟工作是比較有研究的,讓陳雲同志來主管計劃工作、財經工作比較好。」根據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的決策部署,陳雲同志與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等同志一起,制定和執行了一系列正確的政策和果斷的措施,特別是辦了4件大事:一是調整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二是工業支援農業,三是進口糧食,四是動員城市人口下鄉,減少城市糧食的銷量。這些措施有效緩解了當時糧食極度短缺的困難局面。同時,陳雲同志還提出一些應急之策,通過銷售高價商品回籠貨幣,穩定了市場物價。1962年1月,中共中央召開有七千人參加的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總結「大躍進」以來的經驗教訓,統一全黨思想認識。七千人大會後不久,陳雲同志在「西樓會議」上發表長篇講話。從中央檔案館保存的講話提綱看,陳雲同志系統分析了財政經濟情況,提出了克服困難的6條意見。陳雲同志的講話進一步統一了大家的思想認識,對集中搞好調整工作起了很大作用。這個時期經濟雖然遇到嚴重困難,但全黨全國人民團結一致,堅定信心,艱苦奮鬥,戰勝了困難,社會主義建設重新出現欣欣向榮的景象。
「文化大革命」使我國國民經濟遭到巨大損失,造成國民經濟結構比例嚴重失調。從檔案文獻看,陳雲、李先念同志於1979年3月14日聯名給中央寫信,提出調整國民經濟的主張,「要有兩三年的調整時期,才能把各方面的比例失調情況大體上調整過來」。隨後,中央確定了「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八字方針,決定集中3年時間搞好國民經濟調整。同年10月5日,陳雲同志被確診為結腸癌。當醫生謹慎地向他匯報病情和治療方案時,他果斷表示:「需要做手術就做。你們要想辦法保證我再活3年時間。」陳雲同志說的這3年,正是中央確定的調整國民經濟的3年。他在癌症面前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爭取時間和同志們一起完成調整國民經濟的任務。這是多麼崇高的精神啊!手術後,陳雲同志在身體康復期間仍一直思考國民經濟的調整和長期規劃問題。1980年12月16日,陳雲同志在中央工作會議上發表了關於經濟調整工作的「十四條意見」,為切實貫徹調整方針、規劃未來發展起到重要作用。鄧小平同志後來說:「經濟工作,應該說,我們真正的轉折是1980年那次調整會議。」「現在看起來,沒有那次會議進一步明確八字方針,而且以調整為核心,就沒有今天的形勢」。
陳雲同志為我國經濟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卓越貢獻。他堅持實事求是,注重調查研究,崇尚真抓實幹,提倡「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交換、比較、反覆」。他堅持按經濟規律辦事,強調經濟建設必須立足基本國情,從實際出發,協調發展。他堅持建設有利於人民的社會主義經濟,強調經濟建設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改善人民生活。陳雲同志這些重要思想,體現了他對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規律的深刻認識,是我們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寶貴精神財富。
三、積極支持和推動鄧小平同志倡導的改革開放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我們黨歷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作出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重大決策,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形成了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中央召開工作會議。這次中央工作會議為十一屆三中全會做了充分準備。會議開始時,中央政治局決定先用兩三天時間,討論一下從1979年1月起把全黨工作著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11月12日,會議進入分組討論的第二天,陳雲同志在東北組作了重要發言。他堅決支持中央關於全黨工作著重點轉移的主張,同時率先提出,要把工作著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必須有安定團結的局面,由中央解決「文化大革命」和歷史遺留的一些重大冤假錯案。陳雲同志的發言,在與會同志中產生強烈反響,起到了重要導向作用,真正體現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大家爭相傳看他的發言簡報,展開了熱烈討論。經過充分討論,11月25日,中央政治局提出了明確的處理意見,陳雲同志和大家在討論中提到的一些重大問題很快得到解決,為統一全黨思想、實現工作重心轉移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隨後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陳雲同志被增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同時被選舉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一書記。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要求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工作中經驗教訓的呼聲很強烈。為了統一全黨思想,1979年11月,中央決定由鄧小平同志主持起草《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鄧小平同志提出3個重要原則,一是確立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二是對建國30年來歷史上的大事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做出公正的評價。三是對過去的事情做個基本的總結,宜粗不宜細,引導大家團結一致向前看。1981年3月24日,鄧小平同志到陳雲同志住地,商量歷史決議起草工作。陳雲同志完全同意鄧小平同志的意見,同時提出兩條建議:一是專門加一篇話,講講解放前黨的歷史,寫黨的60年。60年一寫,毛澤東同志的功績、貢獻就會概括得更全面,確立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也就有了全面的根據。二是建議中央提倡學習,主要是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重點是學習毛澤東同志的哲學著作。鄧小平同志完全贊成陳雲同志的這兩條重要意見,他對參與起草工作的同志說:「陳雲同志提出,前面要加建國以前的二十八年。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意見,現在前言有了。」「歷史決議中關於毛澤東同志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貢獻,要寫得更豐富,更充實。結束語中也要加上提倡學習的意思。」陳雲同志的意見對歷史決議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1981年6月,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標誌著我們黨在指導思想上完成了撥亂反正的任務。
陳雲同志積極支持和推動鄧小平同志倡導的改革開放。1979年9月黨中央、國務院正式批准試辦經濟特區後不久,陳雲同志在國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匯報會上專門作出指示,要求經濟特區認真總結建設經驗。其後,他多次就改革開放和經濟特區問題作出批示,強調「不能滿足於總結一兩次經驗,必須針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拿出新辦法」。1984年1月24日至2月16日,鄧小平同志視察深圳、珠海、廈門經濟特區和上海等地,就辦好經濟特區和擴大對外開放發表了重要談話。鄧小平同志委託有關同志將他的談話向陳雲同志匯報。陳雲同志認真看了鄧小平同志視察中和回京後的談話記錄並專門聽取匯報,明確表示贊成鄧小平同志關於擴大對外開放的意見。在開發開放上海浦東的問題上,陳雲同志也是如此。1992年「五一」節前夕,陳雲同志風趣地對來看望他的上海市委和市政府負責同志說,不是有新聞記者打聽陳雲對開發開放浦東的態度嗎?你們回答得很好,我非常贊成開發浦東,開放浦東!1992年6月21日,李先念同志逝世,鄧小平同志建議陳雲同志寫一篇悼念文章。陳雲同志在文章中寫到:「先念同志和我雖然都沒有到過特區,但我們一直很注意特區建設,認為特區要辦,必須不斷總結經驗,力求使特區辦好。」這些檔案文獻,生動表明了陳雲同志支持改革開放的堅定態度和辦好經濟特區的重要思想。
今天,我們緬懷陳雲同志的豐功偉績,就是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繼承和發揚老一輩革命家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緊緊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萬眾一心,攻堅克難,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宏偉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 人民日報 》( 2015年06月15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