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國家公務員考試正式開考。共計劃招錄2.57萬人,約157.6萬人通過報名資格審查。
不少熱門職位可以說是千裡挑一,那競爭是一個慘烈。
甚至有某教育專家透露:2021年國考最高的崗位競爭比達到了4600:1,比2020最高的崗位競爭比2000:1整整翻了一倍有餘。
考公,本就因為公務員職業的穩定性,是不少人的首選,桌椅自己當初在考研的時候也猶豫過要不要去考公,畢竟「鐵飯碗」這個東西,誰又不想要呢?
其實今年國考人數再創新高也是在意料之中,畢竟在經歷了這動蕩的2020年之後,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穩定性」這三個字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人想要一個「鐵飯碗」。
當然,公務員除了穩定性以外,它的一些福利,比如公積金,社會地位,工作時間等等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但桌椅今天呢,主要想跟大家聊聊的不是現在的公務員怎樣怎樣,而是想以史為鏡,給大家介紹介紹過去的公務員的待遇如何,看看能不能給我們現在的公務員制度一些啟發。
公務員其實就是政府的管理人員,古時候呢叫做官員。
公務員,全稱為國家公務員,是各國負責統籌管理經濟社會秩序和國家公共資源,維護國家法律規定,貫徹執行相關義務的公職人員。在中國,公務員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公務員職位按職位的性質、特點和管理需要,劃分為綜合管理類、專業技術類和行政執法類等類別。
秦朝的官員呢,雖然沒有具體的史書記載,但根據一些資料推測出他們的工資是非常高的。
而在秦朝之後的漢朝呢,有些兩級分化。漢朝中高級官員的收入非常高,這個高收入直接導致了漢朝中高級官員的操守基本上都不錯,畢竟只憑工資官員們就可以過上體面的生活。但低級官員的工資就不太如意了,所以漢朝低級官員的貪汙腐敗現象還是挺嚴重的。
當我們的把歷史的指針撥到北魏的時候,官員的收入就開始變得微妙起來,因為北魏的官員是沒有俸祿的。
可能有朋友會納悶了:沒有俸祿,那收入咋辦呢?北魏的官員都是打白工的嗎?
在這裡就不得不說到北魏這個朝代的特殊性了,以武立國的北魏是一個由草原民族建立起來的國家,所以他們官員工資的發放非常具有他們的特色——官員的工資都是靠搶的。
是的,官員的工資就是靠搶來的。每當北魏的部隊出去打了大的勝仗的時候,那些打仗搶來的錢和物資,就是他們官員的「工資」。
這種制度導致了一個很嚴重的情況:只有跟著部隊出去打仗的官員才有錢,留在地方的地方官窮的要死,所以貪汙嚴重。
面對這個貪汙的現象, 北魏皇帝倒是不傻,採取了很多的反腐措施,其中不少的措施非常具有現代感,比如派出巡視組去地方巡視,去調查官員的財產。
這派出的巡視組也是「不講武德」,基本上都是突然襲擊,猛的一下就會衝進官員的家中,把他們的財產全部拿出來一一清點,看價值多少。如果價值嚴重超出了官員的購買能力,就會要求官員說出這種財產的來源,如果說不出來,就治這個官員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 。
皇帝還鼓勵百姓舉報,退休後依舊追責 。但效果都不大,腐敗也是嚴重。
畢竟天底下哪有不讓馬兒吃草,光讓馬兒跑的這種好事呢?北魏這種貪汙的情況,在孝文帝改革了之後才稍微的有了些許的好轉。
唐宋兩朝官員的待遇可以說是相當不錯,在中國歷史的各個朝代裡,可以說是數一數二了。所以這兩個朝代的文人氣象特別好,唐詩宋詞也是應運而生,誕生了非常燦爛的文化。
但到了明清朝的時候,政府又開始坑起來了 ,明清官員的俸祿只有唐宋的3分之1。
清朝跟之前的北魏一樣,也是由草原遊牧民族建立起來的國家,所以對俸祿這個事,有都算不錯了。而明朝大家都懂的,開國皇帝朱元璋,開局一個碗,那勤儉到扣的不行。
這過低的收入水平,導致明清的官員兩級分化嚴重,有85%都是貪官,達到了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
當然,明清的清官也有,但大家如果還有印象,窮,永遠是明清清官裡躲不掉的一個主旋律。基本上這些個清官在死去後,家裡是一點餘糧都沒有,有些連下葬的錢都是靠當地的老百姓湊出來的 。
可以說歷史上那些窮的吃不上飯的清官只有明清有。
宋朝的包拯可以說是個大清官了吧?但大家聽說過包拯衣服上打補丁,家裡吃不上飯的故事嗎?
綜上,縱觀中國歷史,那些官員收入非常低的朝代,貪汙現象往往都非常嚴重,這其中的道理大家也很好理解:天底下哪有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的這種好事呢?
官員也是人,也有家庭,當基本的物質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難免會滋生出一些歹念,尤其是當他們手中還有一些權力可以以權謀私的時候。
所以桌椅覺得公務員的待遇肯定是不能太差的,至於要不要太好,這個還得涉及到一些具體的監管措施,畢竟話說回來,人的欲望也是無窮無盡的。
對於公務員的待遇和桌椅的觀點,大家有什麼看法?
歡迎朋友們點讚,評論,轉發,在評論區表達高見!
以上內容如果錯誤之處,歡迎朋友們指正,謝謝!
我是@桌椅博士說教育 ,用科學的邏輯看世界,分享不一樣的觀點!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