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開DNA的魔剪,編輯基因組!揭開諾貝爾化學獎背後的秘密

2020-10-08 華爾街見聞

作者許超,歡迎下載「華爾街見聞」APP,即時見證歷史。

導讀:近年來火熱的CRISPR基因編輯系統,幫助兩位女性科學家斬獲了諾貝爾化學獎。這一革命性的發現為整個生物技術領域提供了無限可能。

當地時間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Jennifer A. Doudna,以表彰她們在「憑藉開發基因組編輯方法」方面作出的貢獻,兩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人民幣)。

Jennifer Doudna現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分子和細胞生物學及化學教授,以及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的研究員,她與同事、德國柏林馬克斯·普朗克感染生物學研究所所長Emmanuelle Charpentier於2012年研究發現了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

兩名研究者此前已因該突出貢獻獲得了以色列2020年沃爾夫醫學獎,該獎項長期以來被認為是諾貝爾獎的風向標之一。

01

CRISPR背後的秘密

CRISPR基因編輯系統的故事還要從一座名為聖波拉(Santa Pola)的地中海小城說起。30年前,一位名為Francisco Mojica的年輕人在當地的一所大學開始攻讀博士學位,而他的研究對象,就是聖波拉海灘上發現的一種古細菌

在分析這種古細菌的DNA序列時,年輕的Mojica觀察到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這些微生物的基因組裡,存在許多奇怪的「回文」片段。這些片段長30個鹼基,而且會不斷重複。在兩段重複之間,則是長約36個鹼基的間隔。

對於這種具有規律性的重複,Mojica後來給它起了一個拗口的名字「常間回文重複序列簇集」(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Palindromic Repeats)。不過它的縮寫好記多了,它就是CRISPR。

為了尋找CRISPR序列的功能,Mojica教授每天都在資料庫裡痛苦地搜索,想要發現這些奇怪序列的意義。2003年,大海撈針般的探索,還真的給他找到了一片新天地!Mojica教授發現,一些大腸桿菌內的CRISPR序列,與一種叫做「P1噬菌體」的病毒的序列高度吻合

顧名思義,噬菌體是一種能夠「吃掉」細菌的病毒,這一種噬菌體也的確能夠攻擊大腸桿菌。但有意思的是,Mojica教授所研究的這批大腸桿菌,竟能完全不受P1噬菌體的感染!

Mojica教授立刻意識到,這與人類的免疫系統何其相似!在人體裡,免疫系統會記住過去遇到過的病原體的模樣。等到病原體入侵時,就會對其發起攻擊。而在大腸桿菌細胞內,CRISPR序列也同樣能讓細菌記住噬菌體的模樣,抵抗病毒的感染。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科學家們對CRISPR序列的作用做了進一步的完善,並闡明了它的詳細機理。原來在病毒感染細菌後,CRISPR序列會喊來幫手,形成一個具有核酸切割能力的複雜結構,並最終切斷病毒的DNA。對於細菌來說,這是從源頭清除病毒感染的好方法。

但對生物學家來說,這套細菌的「免疫系統」,讓他們看到了精準切割DNA的希望!或許,它能被開發成為一種高效的基因編輯方法

2012年,維也納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教授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的Jennifer Doudna教授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她們的發現,確認她們所設計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Cas9是一種能切割DNA的內切酶)能在DNA的特定部位「定點」切開口子。在論文中,她們也指出將來有潛力利用這個系統,對基因組進行編輯。

Emmanuelle Charpentier教授與Jennifer Doudna教授報導的CRISPR基因編輯系統

02

爭議與發展

作為基因技術中最銳利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基因剪刀」可以方便研究人員精確地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她們的研究為發現治療當前不治之症的新方法鋪平道路,從而使醫學產生革命性的變化。

基因編輯是一種永久改變DNA的方法,可以從根源上解決基因疾病。它還可以廣泛用於其他用途——從攻擊蚊子身上的瘧疾到培育更耐寒的作物。CRISPR則是一種工具,它幫助研究者在活細胞內精確地找到一段DNA,並將其切片,使科學家能夠打開或關閉基因,修復或替換它們。它已經被用於實驗室,並在治療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早期測試中。

與以往的基因組編輯技術相比,CRISPR/Cas9在疾病治療前景優勢非常明顯:它的設計和製造極其簡單,技術門檻很低(只需要設計一段幾十個鹼基構成的CRISPR序列);它的打擊效率非常高,甚至可以實現一次發射、多重打擊(可以一次基因治療使用多個CRISPR片段,同時修改幾個疾病位點);它的打擊方式更加多樣化(人們已經證明,使用CRISPR、Cas9技術,可以對特定基因組位點實現刪除、修復、替換等等功能)。

高效便捷也使得CRISPR/Cas9技術具備廣泛的市場價值。

有市場分析認為,幾年之內以CRISPR為基礎的基因組編輯市場會達到每年數十億美元的市場規模。而更樂觀的估計則認為,這是一個年銷售額接近500億美元的龐大市場。

巨大的市場價值也使得圍繞著CRISPR的爭議也不少。自這項技術問世以來,有關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的專利就一直是個熱議的問題,迄今也沒有得到完美解決。

* 部分內容綜合自藥明康德

華爾街見聞APP已恢復服務

歡迎下載

相關焦點

  • 「基因魔剪」背後專利之爭:基因編輯「一哥」張鋒為何無緣諾獎?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基因魔剪」背後的專利之爭:基因編輯「一哥」張鋒為何無緣諾獎?北京時間2020年10月7日下午,諾貝爾獎化學獎正式揭曉,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Doudna)和德國馬普感染生物學研究所教授埃馬紐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成為該獎項歷史上第六、第七位女性獲得者,獲獎理由是「發明了一種基因組編輯的方法」。
  • 「基因魔剪」背後的專利之爭:基因編輯「一哥」張鋒為何無緣諾獎?
    作為這項研究的先驅女性化學家,杜德納早在2012年就和另一位科學家卡彭蒂耶率先提出了CRISPR-Cas9用於基因組的可編程編輯,被認為是生物學史上最重要的發現之一。  01、「魔剪」CRISPR-Cas9的前世今生  CRISPR是Clustered Regularly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成簇規律間隔短回文重複序列)的首字母縮寫,為基因組DNA上的一段特殊序列,源於細菌及古細菌中一種獲得性免疫系統,能夠識別出入侵細菌的病毒,並通過一種特殊的酶破壞入侵病毒
  • 基因編輯「一哥」張鋒為何無緣諾獎?「基因魔剪」背後的專利之爭
    發明了一種基因組編輯的方法」。01「魔剪」CRISPR-Cas9的前世今生CRISPR是Clustered Regularly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成簇規律間隔短回文重複序列)的首字母縮寫,為基因組DNA
  • 「基因魔剪」背後的專利之爭:基因編輯「一哥」張鋒為何無緣諾獎?
    北京時間2020年10月7日下午,諾貝爾獎化學獎正式揭曉,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Doudna)和德國馬普感染生物學研究所教授埃馬紐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成為該獎項歷史上第六、第七位女性獲得者,獲獎理由是「發明了一種基因組編輯的方法」。
  • 基因編輯技術獲諾獎:與爭議同行的「魔剪」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0月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今天揭曉,法國生物化學家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和美國化學家詹妮弗·杜德納獲得該獎,諾獎委員會給出的理由是「她們發現了基因編輯技術中最有力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基因剪刀」。
  • 基因編輯技術獲諾獎:與爭議同行的「魔剪」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0月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今天揭曉,法國生物化學家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和美國化學家詹妮弗·杜德納獲得該獎,諾獎委員會給出的理由是「她們發現了基因編輯技術中最有力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基因剪刀」。
  • 為基因編輯提供「魔剪」兩位女科學家獲諾貝爾化學獎
    導讀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被授予了兩位女性科學家伊曼紐爾·夏彭蒂埃和珍妮弗·A·杜德娜,以表彰她們在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方面的開創性工作。這項被稱為「基因魔剪」的技術,還因其專利紛爭和倫理爭議而引人關注當地時間2020年10月7日,瑞典,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
  • 兩位女性科學家憑「基因魔剪」斬獲諾獎,基因編輯「一哥」張鋒為何與之無緣?
    馬紐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成為該獎項歷史上第六、第七位女性獲得者,獲獎理由是「發明了一種基因組編輯的方法」。「魔剪」CRISPR-Cas9的前世今生CRISPR是Clustered Regularly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成簇規律間隔短回文重複序列)的首字母縮寫,為基因組DNA上的一段特殊序列,源於細菌及古細菌中一種獲得性免疫系統,能夠識別出入侵細菌的病毒,並通過一種特殊的酶破壞入侵病毒。
  • 新聞背後|基因魔剪:基礎科學的革命力量
    Doudna),以表彰二人因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作出的貢獻。  2位女科學家因發現「基因魔剪」獲獎這項技術又被稱作「魔剪」,可以用來在遺傳物質的任何預定位點上進行精確切割,使改變生命密碼成為可能。藉助這個工具,研究人員可以極其精確地修改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  經過幾年的發展,CRISPR/Cas9技術已經徹底改變分子生命科學,為植物育種帶來了新的機遇,為新的癌症療法作出貢獻,還有可能使人類治癒遺傳疾病的夢想成為現實。
  • 基因「魔剪」和乳腺癌的不解之緣
    CRISPR-Cas9已廣泛應用於操縱細胞培養和動植物基因編輯,包括腫瘤的研究和治療;而這項基因「魔剪」技術與乳腺癌之間也有著許多「不解之緣」。但在CRISPR-Cas9「魔剪」技術的背後,人們沒有忘記其他科學家的一些開創性工作,比如為基因編碼技術奠定基礎的「同源重組」研究。
  • 兩位女性科學家憑「基因魔剪」斬獲諾獎,「一哥」張鋒為何無緣?
    ,獲獎理由是「發明了一種基因組編輯的方法」。01「魔剪」CRISPR-Cas9的前世今生CRISPR是Clustered Regularly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成簇規律間隔短回文重複序列)的首字母縮寫,為基因組DNA上的一段特殊序列,源於細菌及古細菌中一種獲得性免疫系統
  • 「基因魔剪」摘得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四年前預測終應驗
    「基因魔剪」摘得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四年前預測終應驗,但缺了張鋒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2020年10月7日,新一屆諾貝爾化學獎揭曉,這次獲獎的是此前呼聲很高的「基因編輯技術」,可以說絲毫不讓人覺得意外。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轉載)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毫無意外又是理綜獎)個人分類:科研點滴啟發|系統分類:科研筆記http://blog.sciencenet.cn/blog-Doudna獲得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法國和美國科學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Jennifer A. Doudna獲獎,以表彰她們「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
  • 諾貝爾化學獎頒給2位歐美女生物學家,基因魔剪有望攻克醫學難題
    10月7日下午,兩位來自法國和美國的科學家埃瑪紐爾·夏彭蒂埃(Emmau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Doudna),因「研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斬獲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女性科學家的勝利。
  • 諾貝爾化學獎頒給2位歐美女生物學家,基因魔剪有望攻克醫學難題
    作者|盧伊 編輯|孫楊諾貝爾開獎周進入第三天,化學獎開出最新獲獎名單。此前曾被視為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獲獎熱門的基因編輯技術,反而拿下了化學獎。10月7日下午,兩位來自法國和美國的科學家埃瑪紐爾·夏彭蒂埃(Emmau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Doudna),因「研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斬獲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女性科學家的勝利。
  • 「基因魔剪」原創者獲諾貝爾化學獎,華人學者張鋒與之無緣
    北京時間10月7日下午,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法國科學家埃馬紐爾·夏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和美國科學家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Doudna)因「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而共同獲得這一獎項。這兩位科學家發現了基因技術最鋒利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基因剪刀。
  • 基因魔剪,是怎樣修改生命的說明書的?
    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像編輯文本一樣地修改生命。但遺憾的是,我們對它的理解還很初級。原則上我們已可隨意修改基因,只是還有太多未知風險。|來自網絡這是個基因的時代。你一定對「基因改良」、「基因療法」這些字眼很熟悉,也可能聽過被稱為「基因魔剪」的革命性技術CRISPR-Cas9。憑藉「傻瓜式」的簡單操作和高效的工作效率,CRISPR-Cas9技術令基因編輯推廣和商業運作迅速發展。商業價值逐年激增,諾獎呼聲始終高漲。有人為它的發明專利爭奪至今,有人急於用它來創造新型人類。
  • 「基因魔剪」再升級 身材迷你卻可刪除大段DNA
    隨著CRISPR-Cas技術的問世,人類改造、編輯生物基因密碼的腳步大大加快。有了這把趁手的「基因魔剪」,人類可以對基因進行高效地定點編輯。然而,主流的Cas9和Cas12a酶似乎更擅長單個鹼基的定點編輯,在進行大規模刪除DNA的時候顯得「力不從心」。
  • 「基因魔剪」再升級身材迷你卻可刪除大段DNA
    隨著CRISPR-Cas技術的問世,人類改造、編輯生物基因密碼的腳步大大加快。有了這把趁手的「基因魔剪」,人類可以對基因進行高效地定點編輯。然而,主流的Cas9和Cas12a酶似乎更擅長單個鹼基的定點編輯,在進行大規模刪除DNA的時候顯得「力不從心」。
  • 「基因魔剪」將生命科學帶入一個新的時代,如何善用還需全社會共同努力
    自從這兩位女科學家於2012年研發出CRISPR/Cas9技術以來,這把神奇的「基因魔剪」就將生命科學帶入了一個新的時代。能夠在底層修改遺傳密碼,「基因剪刀」的出現,如同捅破了一層窗戶紙。如今,全世界幾乎所有的分子生物學實驗室都在使用這一技術或開發相關工具。然而,正是由於其改寫生命遺傳信息的便利性,也使得其面臨巨大的倫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