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魔剪」再升級身材迷你卻可刪除大段DNA

2021-01-10 青瞳視角

隨著CRISPR-Cas技術的問世,人類改造、編輯生物基因密碼的腳步大大加快。有了這把趁手的「基因魔剪」,人類可以對基因進行高效地定點編輯。

然而,主流的Cas9和Cas12a酶似乎更擅長單個鹼基的定點編輯,在進行大規模刪除DNA的時候顯得「力不從心」。不過10月19日,美國研究人員在《自然·方法》發表論文稱,他們開發出一種緊湊型級聯CRISPR-Cas3系統,可快速準確地對大規模DNA片段進行刪除。

傳統「魔剪」只能「剪」小片段DNA

CRISPR-Cas系統的類型眾多,目前研究最深入應用最成熟的就是CRISPR-Cas9系統。CRISPR-Cas9的結構簡單,能夠很容易地進入任何細胞,並精確地作用於DNA。只需要用目標遺傳密碼序列對它進行編程,這一工具便能夠掃描整個DNA鏈,找到對應部分的基因,在適當的位置將這段DNA「剪」開。

「CRISPR-Cas9系統非常適合在明確或者校正某一個基因功能突變的時候,對單個基因進行剪輯或者小片段進行修改。」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陳凌懿教授介紹,雖然Cas9可以在需要的地方進行剪切,但是只能剪一刀,因此想刪除整個基因位點特別大的DNA片段時,就存在一定局限性。

「就像拆遷房子,如果小區裡只有一幢危樓,那麼只需要對這幢危樓進行維修或者拆除重建;但是如果要平整土地,或者拆除修補危樓的時候,那就要拆除更多的房子,破壞整個小區環境了。」陳凌懿說,拆遷一幢樓不可能大刀闊斧,但是拆遷很多房子就需要更高效的工具了。

陳凌懿進一步解釋說:「最近發現,Cas9產生的『基因敲除』,通常通過在編碼基因的開放閱讀框中引入小的插入或刪除突變而導致移碼突變,這種方法適用於編碼蛋白質的mRNA(信使RNA)。移碼突變是指,3個核苷酸密碼編碼一個胺基酸,當刪除的核苷酸數不是3的整數倍時,就會導致編碼順序發生錯位而出現的突變。然而,對非編碼RNA,因為其並不編碼蛋白質,所以不存在移碼突變。此時,就需要採取全基因去除的方法。而哺乳動物的基因,一個基因可能很大,包括外顯子和內含子,當幾個外顯子相距比較遠的時候,如果想完整刪除,就需要刪除很大片段DNA。」

對於真核細胞來說,可大片段刪除DNA的工具將促進對大部分非編碼基因片段的詢問,提高對大部分未知功能的編輯效率,它因此將成為一個強大的基因篩選工具。

升級版能「吃掉」大片段DNA

作為「基因魔剪」的CRISPR系統是如何工作的呢?

陳凌懿介紹,CRISPR系統主要由相關核酸酶(Cas9)和嚮導RNA(gRNA)組成。gRNA能識別出外來侵略者的特定核酸序列,在鹼基配對成功後,Cas9蛋白會使識別位點的DNA雙鏈斷裂。隨後生物體自身存在著DNA損傷修復的應答機制,會將斷裂上下遊兩端的序列連接起來,大多數時候這種連接會引入片段或刪除突變,從而實現了細胞中目標基因的敲除。如果在此基礎上為細胞引入一個修復的「模板」(供體DNA分子),這樣細胞就會按照提供的模板在修復過程中引入片段插入或定點突變,以此實現基因的替換或者突變。

此次「升級版」新系統,稱為 CRISPR-Cas3系統,是由進行性核酸酶Cas3和其他成分組成的最小版本。該Cas3系統可用來切斷DNA片段,刪除長段DNA。而且它的精度很高,是少有的高質量大規模編輯工具。Cas3系統只需要4個蛋白和1個crRNA,CRISPR-Cas系統卻需要6個蛋白和1個crRNA,而在基因編輯時,需要將此系統導入到目標細胞中,系統越小,越容易操作。Cas3作為最小的CRISPR系統的一部分,兼具準確性和可變性,已在銅綠假單胞菌中高效地完成了鹼基對數量高達424kb的基因組刪除。

「與Cas9剪一刀就完成任務不同,Cas3系統不僅像一把剪刀,還像『吃豆人』遊戲裡的『大嘴巴』。」陳凌懿介紹,Cas3系統找到特定的DNA靶標後,可以先像Cas9一樣剪斷DNA雙鏈,但是和Cas9不同,Cas3將停留在DNA斷點處繼續吞食DNA,很快就能「吃掉」一大段,最終造成大片段DNA的刪除。

「之所以可以變身『吃豆人』,與Cas3的DNA酶特性有關,其亞單位比Cas9多一些,有結構可以結合到DNA上。」陳凌懿解釋說,就相當於只有抓住繩子末端,才可以沿著繩子往前走。雖然Cas3和Cas9識別DNA特異序列的方式是一樣的,但是識別之後,剪切的方式是不一樣的。Cas3系統又有手的功能,能錨定在DNA的位點上,同時既有「吃豆人」的功能,不斷把DNA「吃」下去。

未來在工業發酵領域應用價值大

CRISPR系統目前主要應用於腫瘤、遺傳等疾病的治療方面。此次CRISPR-Cas3系統的出現,其高效率和高精度是否能讓CRISPR系統的應用更加廣闊?

「在CRISPR-Cas9系統中存在的脫靶效應,在大片段刪除系統中同樣存在這樣的風險。而且大片段刪除還增加另一個風險,就是可否準確地控制刪除的長度。」陳凌懿對CRISPR-Cas3系統刪除基因的精準性提出了質疑。科學家在實驗室可以通過篩選來找出準確地刪除掉想要長度的細胞;但是在臨床應用中,可能會面臨更多的問題和挑戰。另外,目前的工作只證明了CRISPR-Cas3系統在細菌中起作用,能否在高等生物特別是哺乳動物中應用CRISPR-Cas3系統進行大片段DNA的刪除,還有待證明。

「此外,在臨床上,患者進行治療時,我們檢測到某一個基因突變了,要定點把突變基因修復,這需要進行精準編輯。」陳凌懿認為,如果大片段刪除基因,就是一種大規模的破壞性治療,不符合臨床小規模、小修復的治療原則,這種案例非常少見。而且以目前我們對編碼或是非編碼基因的了解,大片段刪除或引入還有很多未知數,因此很可能病沒治好,反而增添了新病。

「雖然說目前應用於臨床還有一定難度,但CRISPR-Cas3還可以在工業、農業中發發揮作用。」陳凌懿表示,比如工業發酵,所使用的菌種基因組越大,整個發酵過程中真正合成目標產物就沒有那麼高效了。「因此在進行工業發酵的時候,我們選擇菌種希望越簡單越好,除了菌種存活所必需的基因外,最好就一個酶。」陳凌懿說,把系統簡化的時候相當於把菌種裡不需要的基因去掉,在最小基因組的細菌當中,引入新的基因。這種做減法的過程就可以使用CRISPR-Cas3系統進行大片段刪除來完成。如果DNA刪多了,菌種可能就死掉了,只有刪得合適了,才能得到基因組被簡化的活菌種。

文/科技日報記者 陳曦

內容來自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基因魔剪」再升級 身材迷你卻可刪除大段DNA
    隨著CRISPR-Cas技術的問世,人類改造、編輯生物基因密碼的腳步大大加快。有了這把趁手的「基因魔剪」,人類可以對基因進行高效地定點編輯。然而,主流的Cas9和Cas12a酶似乎更擅長單個鹼基的定點編輯,在進行大規模刪除DNA的時候顯得「力不從心」。
  • 基因「魔剪」和乳腺癌的不解之緣
    CRISPR-Cas9已廣泛應用於操縱細胞培養和動植物基因編輯,包括腫瘤的研究和治療;而這項基因「魔剪」技術與乳腺癌之間也有著許多「不解之緣」。但在CRISPR-Cas9「魔剪」技術的背後,人們沒有忘記其他科學家的一些開創性工作,比如為基因編碼技術奠定基礎的「同源重組」研究。
  • 基因魔剪,是怎樣修改生命的說明書的?
    原則上我們已可隨意修改基因,只是還有太多未知風險。|來自網絡這是個基因的時代。你一定對「基因改良」、「基因療法」這些字眼很熟悉,也可能聽過被稱為「基因魔剪」的革命性技術CRISPR-Cas9。憑藉「傻瓜式」的簡單操作和高效的工作效率,CRISPR-Cas9技術令基因編輯推廣和商業運作迅速發展。商業價值逐年激增,諾獎呼聲始終高漲。有人為它的發明專利爭奪至今,有人急於用它來創造新型人類。
  • 基因編輯技術獲諾獎:與爭議同行的「魔剪」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0月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今天揭曉,法國生物化學家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和美國化學家詹妮弗·杜德納獲得該獎,諾獎委員會給出的理由是「她們發現了基因編輯技術中最有力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基因剪刀」。
  • 基因編輯技術獲諾獎:與爭議同行的「魔剪」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0月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今天揭曉,法國生物化學家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和美國化學家詹妮弗·杜德納獲得該獎,諾獎委員會給出的理由是「她們發現了基因編輯技術中最有力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基因剪刀」。
  • 諾貝爾化學獎頒給2位歐美女生物學家,基因魔剪有望攻克醫學難題
    不過,人們的預測總是跟不上諾獎的結果,問世僅8年的基因編輯技術,和其背後的兩位女性科學家,還是打破了許多個「不可能」。對公眾而言,基因編輯技術本身並不陌生。雖然許多人並不清楚它的來龍去脈,卻多少都對「基因魔剪」這個別稱留有印象。
  • 諾貝爾化學獎頒給2位歐美女生物學家,基因魔剪有望攻克醫學難題
    不過,人們的預測總是跟不上諾獎的結果,問世僅8年的基因編輯技術,和其背後的兩位女性科學家,還是打破了許多個「不可能」。對公眾而言,基因編輯技術本身並不陌生。雖然許多人並不清楚它的來龍去脈,卻多少都對「基因魔剪」這個別稱留有印象。
  • 又見猛獁象:基因編輯技術背後的仁與魔,魔剪還是劊子手?
    這種冒進的行為引起了質疑和指責一片,有人認為這種行為如同高射炮打蚊子,更為嚴重的是,未來以後人類的基因可能會因為這對「怪物」發生改變。另一支科研團隊將抑制愛滋病毒的藥物和基因編輯技術結合,在9隻小鼠的基因中完全消除了愛滋病毒,這為未來提供了一條清晰的道路,意味著愛滋病很可能會被根治。他們表示會循序漸進,先在非人類靈長類動物實驗再到人類患者身上進行臨床試驗。
  • 「基因魔剪」有了脫靶突變檢測系統
    據英國《自然》雜誌12日在線發表的一項基因編輯學研究,歐洲與美國科學家團隊報告稱:針對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的全基因組脫靶效應的高效檢測系統,在小鼠身上完成了測試。該研究成果將促進基因組編輯從研究到臨床的轉化。
  • 新聞背後|基因魔剪:基礎科學的革命力量
    2位女科學家因發現「基因魔剪」獲獎  二人共同發現了基因技術中最強大工具之一的CRISPR/Cas9基因剪刀,相關論文在2012年底發表在《科學》雜誌上。這項技術又被稱作「魔剪」,可以用來在遺傳物質的任何預定位點上進行精確切割,使改變生命密碼成為可能。藉助這個工具,研究人員可以極其精確地修改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
  • 基因「魔剪」CRISPR「保護開關」:Cas9酶活抑制劑AcrIIA4
    通過對釀膿鏈球菌Cas9酶進行改進,科學家構建出一種新的鹼基編輯器CRISPR/Cas9,使得DNA基因切割成為可能。但為了更好地控制「魔剪」CRISPR/Cas9,科學家需要一種具有「抑制開關」作用的分子機制來抑制其酶活性,在最新的《Science Advances》雜誌中,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CRISPR先驅Jennifer A.
  • 「基因魔剪」讓癌症建模更準確高效
    據開放獲取期刊《基因組醫學》16日公開的一項研究,美國科學家報告了一種建立癌症小鼠模型的新方法——利用有「基因魔剪」之稱的CRISPR/Cas9系統快速將癌症相關基因敲入小鼠的DNA中。該方法以前所未有的高效,滿足了快速準確建立動物模型的需求。
  • 「基因魔剪」摘得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四年前預測終應驗
    「基因魔剪」摘得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四年前預測終應驗,但缺了張鋒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2020年10月7日,新一屆諾貝爾化學獎揭曉,這次獲獎的是此前呼聲很高的「基因編輯技術」,可以說絲毫不讓人覺得意外。
  • 為基因編輯提供「魔剪」兩位女科學家獲諾貝爾化學獎
    這項被稱為「基因魔剪」的技術,還因其專利紛爭和倫理爭議而引人關注當地時間2020年10月7日,瑞典,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這種基因工具有著巨大的力量,影響著我們所有人。它不僅使基礎科學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而且產生了創新的產物,並將導致開創性的新醫療方法。」諾貝爾化學委員會主席克拉斯·古斯塔夫森(Claes Gustafsson)說。諾貝爾獎官方新聞稿中這樣描述:自2012年夏彭蒂埃和杜德娜發現CRISPR/Cas9基因「魔剪」以來,它們的使用量激增。
  • 華人科學團隊重大突破 「基因魔剪」技術再獲編輯進展 行業概念股...
    07月14日09:50CRISPR「基因魔剪」技術再現突破,可靶向編輯任何被選RNA麻省理工學院華裔科學家張鋒團隊將RESCUE新編輯器導入至人體細胞中,結果表明它能夠靶向人體細胞中的天然RNA以及合成RNA中的24
  • CRISPR編輯系統升級 利用「跳躍基因」精確插入DNA片段
    革命性的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系統實現了在基因組特定位點進行精準編輯。不過,以經典的CRISPR/Cas9為例,從基因組中刪除DNA片段相對容易,要用另一段序列替換原有DNA片段則困難得多。之所以新的CRISPR升級版本可以讓插入DNA變得更容易,關鍵在於首創性地利用了「跳躍基因」。顧名思義,這類DNA片段在基因組中有移動能力。跳躍基因又叫轉座子,可以利用編碼的轉座酶將自己從原來的位置切割出來,並「跳躍」到基因組的其他位置插入進去。
  • 「基因魔剪」安全性再遇挫折:編輯成功或意味增加患癌風險
    6月11日,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子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 同時發表了兩篇新成果,給持續受到追捧的「基因魔剪」 CRISPR技術潑了冷水。來自瑞典卡洛林斯卡研究所和劍橋諾華生物醫學研究院的兩個研究團隊分別將關注點投到了一處:CRISPR編輯成功或增加患癌風險。
  • 「基因魔剪」背後專利之爭:基因編輯「一哥」張鋒為何無緣諾獎?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基因魔剪」背後的專利之爭:基因編輯「一哥」張鋒為何無緣諾獎?作為這項研究的先驅女性化學家,杜德納早在2012年就和另一位科學家卡彭蒂耶率先提出了CRISPR-Cas9用於基因組的可編程編輯,被認為是生物學史上最重要的發現之一。2014年在波多黎各的一次研究會議上,卡彭蒂耶認識了杜德納,隨後兩人一同開展研究。
  • 「基因魔剪」技術的發展及前景
    文 | 藥渡諮詢劉恕團隊「基因魔剪」技術問世後引發全球風暴CRISPR/Cas9這項明星技術自2002年問世以來一直備受關注。圖2 張鋒、Doudna和Charpentier數據來源:藥渡諮詢整理三位科學家在獲得了眾多榮譽和獎項的同時也獲得了商業上的巨大成功:Editas Medicine,Intellia Therapeutics和CRISPR Therapeutics「三大先驅」公司分別在2016年2月、5月和10月IPO上市(關於三大先驅公司及其產品的詳細介紹將在下期公眾號發布
  • 基因魔剪專利案裁決:華裔科學家張鋒獲勝 將決定數十億美元商業...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表示,將繼續收集證據來證明杜德娜與卡彭蒂耶最先發明CRISPR技術可用於所有細胞系。 糾紛由來已久 這場專利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為它的爭奪對象是當今生命科學領域最為明星的基因編輯技術,被稱為「基因魔剪」的CRISPR-Cas9,CRISPR-Cas9 是細菌和古細菌在長期演化中形成的一種適應性免疫防禦,可用來對抗入侵的病毒和外源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