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魔剪」讓癌症建模更準確高效

2020-11-28 新華網客戶端

       據開放獲取期刊《基因組醫學》16日公開的一項研究,美國科學家報告了一種建立癌症小鼠模型的新方法——利用有「基因魔剪」之稱的CRISPR/Cas9系統快速將癌症相關基因敲入小鼠的DNA中。該方法以前所未有的高效,滿足了快速準確建立動物模型的需求。

      研究通訊作者、麻省大學醫學院RNA療法研究所的王文說:「現有用來敲入致癌基因以建立癌症模型的方法要麼效率很低,要麼難以控制敲入位置和敲入的拷貝數。CRISPR/Cas9使得在目標基因座插入大片段DNA成為可能,並且可應用於實驗室的人類細胞以及小鼠中。我們研發出了一個新的系統——CRISPR-SONIC,可以在肝癌小鼠模型中靈活進行基因敲入,且準確率很高。」

      CRISPR/Cas9系統由一段嚮導RNA和Cas9酶組成。為了將致癌基因插入活小鼠的基因組,團隊使用了具有2個嚮導RNA的CRISPR/Cas9,進行了一個三步驟的操作。首先,其中一個嚮導RNA和Cas9酶一起對目標DNA位置進行切割;第二步,另一個嚮導RNA和Cas9會對一個DNA環(即質粒供體)進行切割;第三步則是將已經被切割成線狀的質粒環插入目標位置。

      該方法在實驗室細胞中得到成功檢驗,也在小鼠身上完成了測試。團隊觀察到在使用了CRISPR-SONIC後,樣本中約有10%的肝臟細胞成功帶上了綠色螢光蛋白(GFP)。這相對於之前那些方法大約0.5%的敲入效率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提升。

      該技術亦可用於建立生物發光癌症模型,讓研究者們實時監測癌細胞的生長和癌症發展。

      總編輯圈點

      CRISPR的威力在科學界無人不曉。去年引起軒然大波的基因編輯嬰兒的事件後,它也為一般公眾所知。這項簡易廉價卻高能的生物技術尚未完全發揮其潛力。此次它幫助建立癌症動物模型,在該方向走出重要一步。而很多其他疾病模型的創建也將從中獲得啟示。這類應用可能是CRISPR目前最直接造福人類的手段。

相關焦點

  • 基因「魔剪」和乳腺癌的不解之緣
    CRISPR-Cas9已廣泛應用於操縱細胞培養和動植物基因編輯,包括腫瘤的研究和治療;而這項基因「魔剪」技術與乳腺癌之間也有著許多「不解之緣」。但在CRISPR-Cas9「魔剪」技術的背後,人們沒有忘記其他科學家的一些開創性工作,比如為基因編碼技術奠定基礎的「同源重組」研究。
  • 基因魔剪,是怎樣修改生命的說明書的?
    原則上我們已可隨意修改基因,只是還有太多未知風險。|來自網絡這是個基因的時代。你一定對「基因改良」、「基因療法」這些字眼很熟悉,也可能聽過被稱為「基因魔剪」的革命性技術CRISPR-Cas9。憑藉「傻瓜式」的簡單操作和高效的工作效率,CRISPR-Cas9技術令基因編輯推廣和商業運作迅速發展。商業價值逐年激增,諾獎呼聲始終高漲。有人為它的發明專利爭奪至今,有人急於用它來創造新型人類。
  • 「基因魔剪」再升級身材迷你卻可刪除大段DNA
    隨著CRISPR-Cas技術的問世,人類改造、編輯生物基因密碼的腳步大大加快。有了這把趁手的「基因魔剪」,人類可以對基因進行高效地定點編輯。然而,主流的Cas9和Cas12a酶似乎更擅長單個鹼基的定點編輯,在進行大規模刪除DNA的時候顯得「力不從心」。
  • 「基因魔剪」再升級 身材迷你卻可刪除大段DNA
    隨著CRISPR-Cas技術的問世,人類改造、編輯生物基因密碼的腳步大大加快。有了這把趁手的「基因魔剪」,人類可以對基因進行高效地定點編輯。然而,主流的Cas9和Cas12a酶似乎更擅長單個鹼基的定點編輯,在進行大規模刪除DNA的時候顯得「力不從心」。
  • 基因編輯技術獲諾獎:與爭議同行的「魔剪」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0月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今天揭曉,法國生物化學家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和美國化學家詹妮弗·杜德納獲得該獎,諾獎委員會給出的理由是「她們發現了基因編輯技術中最有力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基因剪刀」。
  • 基因編輯技術獲諾獎:與爭議同行的「魔剪」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0月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今天揭曉,法國生物化學家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和美國化學家詹妮弗·杜德納獲得該獎,諾獎委員會給出的理由是「她們發現了基因編輯技術中最有力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基因剪刀」。
  • 新聞背後|基因魔剪:基礎科學的革命力量
    2位女科學家因發現「基因魔剪」獲獎  二人共同發現了基因技術中最強大工具之一的CRISPR/Cas9基因剪刀,相關論文在2012年底發表在《科學》雜誌上。這項技術又被稱作「魔剪」,可以用來在遺傳物質的任何預定位點上進行精確切割,使改變生命密碼成為可能。藉助這個工具,研究人員可以極其精確地修改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
  • 「RNA魔剪」新成員「面紗」揭開 定位病變細胞更精準
    本報記者 謝開飛  CRISPR-Cas13系統能夠靶向編輯RNA,被稱為「RNA魔剪」。隨著科學家們研究的深入,其家族成員不斷壯大。近日,發表在《自然·通訊》的一項成果,揭開了「RNA魔剪」家族最年輕成員「CRISPR-Cas13d」的神秘面紗。  這項成果來自福建師範大學歐陽松應教授團隊。
  • 「基因魔剪」摘得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四年前預測終應驗
    「基因魔剪」摘得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四年前預測終應驗,但缺了張鋒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2020年10月7日,新一屆諾貝爾化學獎揭曉,這次獲獎的是此前呼聲很高的「基因編輯技術」,可以說絲毫不讓人覺得意外。
  • 「基因魔剪」背後專利之爭:基因編輯「一哥」張鋒為何無緣諾獎?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基因魔剪」背後的專利之爭:基因編輯「一哥」張鋒為何無緣諾獎?諾獎委員會說道,杜德納和卡彭蒂耶開發了基因技術中最銳利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基因剪刀」。利用這項技術,研究人員可以極其精確地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這將對生命科學產生革命性的影響,可以幫助研究者開發新的癌症療法,並使治癒遺傳疾病的夢想成為現實。
  • 「基因魔剪」原創者獲諾貝爾化學獎,華人學者張鋒與之無緣
    這兩位科學家發現了基因技術最鋒利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基因剪刀。利用這些技術,研究人員可以極其精確地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這項技術對生命科學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正在為新的癌症療法做出貢獻,並可能使治癒遺傳疾病的夢想成為現實。「基因工具有著巨大的力量,它影響著我們所有人。
  • 「基因魔剪」技術的發展及前景
    文 | 藥渡諮詢劉恕團隊「基因魔剪」技術問世後引發全球風暴CRISPR/Cas9這項明星技術自2002年問世以來一直備受關注。融資情況方面,2018年全球TOP5基因編輯非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總額已超過10億美元。預計未來全球基因編輯相關公司融資額度將持續高漲。 疾病領域方面,基因治療的「觸角」已由最初的單基因遺傳性疾病延伸至更廣泛的疾病領域如腫瘤、鐮刀貧血症、血友病、愛滋病、B肝、遺傳性精神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心血管系統疾病以及代謝性疾病等。
  • 諾貝爾化學獎頒給2位歐美女生物學家,基因魔剪有望攻克醫學難題
    不過,人們的預測總是跟不上諾獎的結果,問世僅8年的基因編輯技術,和其背後的兩位女性科學家,還是打破了許多個「不可能」。對公眾而言,基因編輯技術本身並不陌生。雖然許多人並不清楚它的來龍去脈,卻多少都對「基因魔剪」這個別稱留有印象。
  • 諾貝爾化學獎頒給2位歐美女生物學家,基因魔剪有望攻克醫學難題
    不過,人們的預測總是跟不上諾獎的結果,問世僅8年的基因編輯技術,和其背後的兩位女性科學家,還是打破了許多個「不可能」。對公眾而言,基因編輯技術本身並不陌生。雖然許多人並不清楚它的來龍去脈,卻多少都對「基因魔剪」這個別稱留有印象。
  • 「基因魔剪」背後的專利之爭:基因編輯「一哥」張鋒為何無緣諾獎?
    這將對生命科學產生革命性的影響,可以幫助研究者開發新的癌症療法,並使治癒遺傳疾病的夢想成為現實。  作為這項研究的先驅女性化學家,杜德納早在2012年就和另一位科學家卡彭蒂耶率先提出了CRISPR-Cas9用於基因組的可編程編輯,被認為是生物學史上最重要的發現之一。
  • 「基因魔剪」背後的專利之爭:基因編輯「一哥」張鋒為何無緣諾獎?
    這將對生命科學產生革命性的影響,可以幫助研究者開發新的癌症療法,並使治癒遺傳疾病的夢想成為現實。作為這項研究的先驅女性化學家,杜德納早在2012年就和另一位科學家卡彭蒂耶率先提出了CRISPR-Cas9用於基因組的可編程編輯,被認為是生物學史上最重要的發現之一。2014年在波多黎各的一次研究會議上,卡彭蒂耶認識了杜德納,隨後兩人一同開展研究。
  • 基因編輯「一哥」張鋒為何無緣諾獎?「基因魔剪」背後的專利之爭
    :CRISPR-Cas9「基因剪刀」。這將對生命科學產生革命性的影響,可以幫助研究者開發新的癌症療法,並使治癒遺傳疾病的夢想成為現實。作為這項研究的先驅女性化學家,杜德納早在2012年就和另一位科學家卡彭蒂耶率先提出了CRISPR-Cas9用於基因組的可編程編輯,被認為是生物學史上最重要的發現之一。
  • 基因「魔剪」CRISPR「保護開關」:Cas9酶活抑制劑AcrIIA4
    通過對釀膿鏈球菌Cas9酶進行改進,科學家構建出一種新的鹼基編輯器CRISPR/Cas9,使得DNA基因切割成為可能。但為了更好地控制「魔剪」CRISPR/Cas9,科學家需要一種具有「抑制開關」作用的分子機制來抑制其酶活性,在最新的《Science Advances》雜誌中,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CRISPR先驅Jennifer A.
  • 「基因魔剪」有了脫靶突變檢測系統
    據英國《自然》雜誌12日在線發表的一項基因編輯學研究,歐洲與美國科學家團隊報告稱:針對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的全基因組脫靶效應的高效檢測系統,在小鼠身上完成了測試。該研究成果將促進基因組編輯從研究到臨床的轉化。
  • 為基因編輯提供「魔剪」兩位女科學家獲諾貝爾化學獎
    這項被稱為「基因魔剪」的技術,還因其專利紛爭和倫理爭議而引人關注當地時間2020年10月7日,瑞典,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這種基因工具有著巨大的力量,影響著我們所有人。它不僅使基礎科學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而且產生了創新的產物,並將導致開創性的新醫療方法。」諾貝爾化學委員會主席克拉斯·古斯塔夫森(Claes Gustafsson)說。諾貝爾獎官方新聞稿中這樣描述:自2012年夏彭蒂埃和杜德娜發現CRISPR/Cas9基因「魔剪」以來,它們的使用量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