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物教材建設60年回眸

2020-12-06 光明數字報

    今年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建社六十周年,新中國的中學生物教材建設也走過了六十年的風雨歷程。

從全面學習蘇聯到「中國化」(1976年以前)

    建國初期,生物教材建設全面學習蘇聯經驗。195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出版了第一套全國通用的中學生物教材,其中初中植物學和動物學教材中大量講述蘇聯的作物和家畜等內容,高中教材《達爾文主義基礎》則主要講述米丘林學說,將摩爾根遺傳學視為反科學的唯心主義學說不予講述。1953—1958年,教材由機械模仿蘇聯向「中國化」演進,知識的系統性和中國特色的內容逐步得到加強。1960年下半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恢復編寫通用教材,其中1961年版的中學《生物學》開始同時講述米丘林學說和摩爾根學說,標誌著教材在排除政治偏見、尊重科學方面取得重要進步。1963—1964年初,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的全國初級中學通用生物教材陸續出版,這套教材在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知識的系統性、聯繫我國農業生產實際(即「中國化」)、避免貼「政治標籤」等方面獲得重大進展,得到廣大師生的好評,可惜使用時間不長,就隨著「文化大革命」的開始而停止使用了。

從內容到形式逐步跨上新臺階(1977—2000年)

    1977年9月,教育部組織了全國中小學教材編寫工作會議,生物編寫組編寫了初中生物課本、初中生理衛生課本和高中生物課本,供全國中學1978—1981年使用。其中初中生物課本不僅比較全面地講述了植物和動物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的內容,還通俗淺顯地介紹了生物的遺傳、進化和生態學知識;生理衛生課本在較為系統地講述人體解剖生理知識的基礎上,還適當反映生理學的新進展,介紹了免疫、內分泌等知識;高中生物課本在體現先進性方面更為突出,最大的特點是使高中生物課的教學內容第一次跨入分子水平,不僅講述了孟德爾和摩爾根的遺傳學理論,還講述了DNA的結構和功能等分子生物學內容,關於新陳代謝的內容也深入到分子水平,實現了與國際接軌,這是我國中學生物教育史上重要的裡程碑。

    1981—198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陸續編寫出版了初中《植物學》、《動物學》、《生理衛生》和高中《生物》課本。其中《植物學》精簡了形態內容,充實了生理內容,並且注重體現生態學觀點;《動物學》則以進化為主線,按照從低等到高等、從簡單到複雜的順序依次講述動物界各個門類,最後講述動物的地理分布,突出了生物進化觀點和生態學觀點,並且加強了能力培養;《生理衛生》提高了人體結構和生理知識的系統性,增加了實驗以及計劃生育等內容;高中《生物》則根據課時增加的要求,補充了進化、生態等內容,初步形成了較完整的普通生物學體系。

    1985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原高中生物課本基礎上編寫了適應較高和較低兩種教學要求的高中生物課本甲種本和乙種本。1991年編寫出版高中生物選修(全一冊)。至此,高中生物教材分為必修本和選修本的格局已經形成。

    199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出版了《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實驗本)生物》,於1990年開始在部分省市的實驗區試教,1993年經過修改在全國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出版的這套義務教育生物教科書,在內容選取上更加注意知識內容的基礎性、先進性和彈性,精簡了繁瑣的形態結構和分類知識,增加了動物的行為、生物的遺傳、進化和生態等知識,更加注意理論聯繫實際和能力的培養;在呈現方式上注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語言通俗生動,圖文並茂,設置了「看一看,想一想」等小欄目,可讀性、趣味性、啟發性都明顯提高,有利於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

    1997—199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陸續編寫出版了高中生物教科書(試驗本)必修第一冊、第二冊和選修(全一冊)。選修教材不再是高中必修內容和初中生理衛生的綜合和概括,而是講述生物工程等現代生物科技內容。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套大開本、全彩色的高中生物教科書,標誌著我國中學生物教材從內容到形式跨上新臺階。

鼓勵創新精神的生物新課標實驗教材(2000年以後)

    2001—200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先後編寫出版了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的生物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現已在全國大多數地區使用。這套教材最突出的特點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在知識內容上突破了傳統教材的知識體系;在活動安排上加大了科學探究的比重,重在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在呈現方式上注重以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有利於學生轉變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全面發展。這套教材對我國中學生物教育的發展具有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中學生物教材60年的發展,緊扣著時代脈搏的律動,折射出政治經濟文化的演進,形成了許多寶貴經驗,也有著一定的曲折和教訓。時代的發展對教材建設不斷提出新要求,教材則與時俱進不斷改革,為培養符合時代需要的人才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相關焦點

  • 大工20部本科教材獲首屆遼寧省教材建設獎
    大工20部本科教材獲首屆遼寧省教材建設獎 2021-01-08 19: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物理,知識點,題型,浮力,物理學,物理系,蔣最敏,教材,教學,中學...
    原標題:學物理怎能靠「記住五種題型」  相比很多國外基礎教育階段的物理學教材,我們的教材容量要小得多。這不僅影響知識的系統性,而且容易導致在知識點上深挖。這也使得考試命題的空間變小,於是命題者想盡辦法出「鑽牛角尖的題目」來提高區分度。  中學物理教育應展現當代科學技術的發展。
  • 2020年福建省中小學新任教師公開招聘考試 中學生物學科考試大綱
    2020年福建省中小學新任教師公開招聘考試 中學生物學科考試大綱 http://fujian.hteacher.net 2020-02-17 09:42 福建教師招聘 [您的教師考試網]
  • 華中科技大學萬有引力G值研究成果寫入中學教材
    華中科技大學萬有引力G值研究成果寫入中學教材發布時間:2019年09月16日 10:11 來源:湖北日報 這一新成果由華中科技大學羅俊團隊在山洞中歷經30多年艱辛測得,2018年在Nature雜誌發表,今年兩會期間被人大代表建議編入中學教材。  提議代表之一、黃岡中學黨委書記、校長何蘭田得知教材的變化,非常高興。「我們中學教材中近代以來科學概念定義常數全是西方的,中國以前存在基礎研究的短板,但基礎研究需要時間積澱,現在這個短板在慢慢補齊,也有了一些成果。
  • 加快建設高質量教材體系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筆談    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為未來5年乃至15年中國發展擘畫了新藍圖,是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的綱領性文件。
  • 開明書店:20世紀40年代中學國文教材的討論與編纂
    抗日戰爭爆發後,社會上關於「中學生國文程度低落」的呼聲愈演愈烈,教科書的編纂問題成為中學國文教育討論的聚焦點。1941年開明書店開明書店創辦於1926年,聚集了夏丏尊、葉聖陶、朱自清、朱光潛、鄭振鐸、沈雁冰、趙景深、豐子愷等一大批有識之士,出於對民族前途的關心,對教育事業的自覺承擔,在發展過程中,開明書店逐漸將編輯焦點和出版重心轉移到青年身上,並確立了以出版中學教材和中學生課外讀物為主的方針。
  • 271教育丨強勢出擊,塑造品牌——濰坊實驗中學2020年十件大事
    2020年,濰坊實驗中學秉承「發展人、成就人」的工作思路,緊緊抓住品牌建設的長線,貼近師生生命成長的主線,徹底轉變思維方式,結構化統籌設計,強化管道運行,全面啟動師生的自我系統,學校品牌影響力大幅提升。我們選取十件大事與您分享。
  • 尺寸教材 悠悠國事——全面落實教材建設國家事權
    尺寸教材 悠悠國事——全面落實教材建設國家事權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 鄭富芝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抓好教材體系建設。從根本上講,建設什麼樣的教材體系,核心教材傳授什麼內容、倡導什麼價值,體現國家意志,是國家事權。
  • ...長鴻高科:投資建設60萬噸/年全生物降解熱塑性塑料產業園PBAT/...
    [快訊]長鴻高科:投資建設60萬噸/年全生物降解熱塑性塑料產業園PBAT/PBS/PBT靈活柔性生產項目 時間:2020年10月11日 15:25:49&nbsp中財網   CFi.CN訊:? 投資標的名稱:60萬噸/年全生物降解熱塑性塑料產業園 PBAT/PBS/PBT靈活柔性生產項目 ?
  • 華科羅俊團隊萬有引力G值研究成果寫入中學物理教材
    高中物理教材截圖「這是我第一次在全國教材上看到我國科學家研究萬有引力的成果!」9月10日,武鋼三中物理年級組長索春難掩心中的自豪。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山洞實驗室安培是電流的單位,伏特是電壓的單位,瓦特是功率的單位……物理學中這些表示物理量的單位,都是以外國科學家命名的。
  • 教材工作格局發生歷史性變化!「十三五」我國教材「五大體系」建設...
    一是黨中央、國務院對教材建設領導體制進行了新的頂層設計。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2017年7月,國家教材委員會正式成立,由國務院分管領導同志任主任,22個中央和國務院部門的負責同志、26位知名專家學者任委員。國家教材委員會在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負責指導和統籌全國教材工作,加強統一領導和管理。
  • 2017福建省教師招聘中學生物考試大綱
    二、考試目標與要求1.考查考生比較系統掌握《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所要求的生物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知識以及主要分支學科發展的前沿知識;熟練掌握生物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實驗操作技能,具有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
  • 北京:新歷史教材中外混編 世界大戰退出必修課
    【生物】前沿信息大量出現新課程在不打破原有知識體系的前提下,以課外閱讀、正文選學內容的形式出現了很多生物學前沿信息。包括生物工程生態學、細胞工程、克隆哺乳動物、人類基因組計劃、神奇的太空椒、試管嬰兒的問世等。為學生們打開一個學習當今最前沿生物科學的窗口。
  • 華中科技大學萬有引力G值研究成果寫入中學教材
    這一新成果由華中科技大學羅俊團隊在山洞中歷經30多年艱辛測得,2018年在Nature雜誌發表,今年兩會期間被人大代表建議編入中學教材。提議代表之一、黃岡中學黨委書記、校長何蘭田得知教材的變化,非常高興。
  • 蚌埠市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回訪活動在蚌埠二中舉行
    為進一步提升蚌埠市高中生物學科教育教學水平,幫助高中生物教師更好地熟悉新教材、掌握新教材、使用新教材,11月3日,人教社高中生物新教材回訪組一行來到蚌埠市第二中學,開展新教材回訪活動。回訪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編輯室資深編輯吳成軍、教材事業部主管張楓、安徽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生物學科教研員鍾能政、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相關領導和人員共7人組成。蚌埠市生物學科市縣區教研員及一線教師代表35人參加回訪。本次回訪內容包括聽課、評課及座談研討。回訪組首先聽取了蚌埠市第二中學老師的常態課《細胞膜結構與功能》。
  • 【產品周報】樂高推出中學STEM新品,商湯發布初中AI教材
    【產品周報】樂高推出中學STEM新品,商湯發布初中AI教材 作者:阿飛醬 發布時間: 2019-04-13 11:00
  • 海安市高中生物「新課程 新教材 新教法」研討活動在曲塘中學舉行
    為了加強我市新課程、新教材的教研工作,提高教學質量,11月20日,海安市高中生物「新課程 新教材 新教法」研討活動在我校舉行。活動由海安市教師發展中心生物研訓員俞建老師主持,全市高一生物教師及40歲以下的生物教師共40人參加了活動。
  • 民國生物教科書中「基因」概念的演變
    編研一體,學術立社,此則人民教育出版社作為具有出版資質的國家級課程教材研究單位堅守60多年之信念。2010年12月,人教社申請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百年教科書整理與研究」終獲批准(課題批號:10&ZD095),數百名編輯人員與國內相關高校、科研院所的學者共預其事。
  • 北師大版初中生物學教材全國交流研討會在渝召開
    為給使用北師大版初中生物學教材的實驗區提供更好的支持與服務,促進教材使用者、編寫者和出版者之間的共同交流,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今日,2019北師大版初中生物教材交流研討會在重慶市珊瑚中學召開,來自北師大版初中生物學教材全國各實驗區的教研員和骨幹教師歡聚一堂,共探基於科學探究與重要概念的課堂實踐。
  • 「千克」被重新定義 中學物理教材將改寫
    (原標題:明年5月20日起中國啟用新國際單位制,不會對生活產生即時影響「千克」被重新定義 物理教材將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