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禦值超高的「微型恐龍」,你見過嗎?

2020-11-24 騰訊網

當我們在野外活動時,不僅要提防隨時可能出現的巨獸,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微型「巨獸」,同樣不容小覷。

南非犰狳蜥身披重型鎧甲,自帶驚人咬合力,成功斬獲霸氣美名——「會呼吸的行走堡壘」。這種生物已經繁衍了數百萬年,這與它們無比強大的防禦系統密不可分。

犰狳蜥咬合力驚人

要想近距離接觸它們,就要先打一個「溫差戰」,我們得在早上犰狳蜥剛出來曬太陽時,追趕它們,否則等它太陽浴後,行動會更敏捷,熱量對冷血動物而言就意味著速度和力量。

都說南非犰狳蜥防禦值很高,那麼這個小傢伙的「盔甲」到底有多硬呢?其實,蜥蜴身上無數的鱗片,都是由角蛋白構成的,這也是構成我們的手指甲和腳趾甲的成分。

犰狳蜥的盔甲

鱗片非常鋒利、耐熱,能幫助犰狳蜥在野外生存,甚至對抗大型食肉動物。如果將硬度值設定在0到100的範圍內,我們皮膚的硬度數值是12.5。

皮膚硬度

巖石的硬度數值是58.5,犰狳蜥的鱗片硬度為86。也就是說,這種生物的鱗片硬度比起巖石,更接近於金屬。當然,雖然穿著銅盔鐵甲閒逛,但犰狳蜥也有認慫的時候。

開啟防禦模式

當大型食肉動物,敢攻擊這隻微型「巨獸」時,犰狳蜥就會做出令人吃驚的舉動。

譬如,它會咬住自己的尾巴,形成一個無懈可擊的帶刺圓球,以保護自己柔軟的腹部,別的動物就只能幹瞪眼、止步不前。怎麼樣?有沒有感受到犰狳蜥的可愛!

健康提示:請出門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少去人群密集處。

大千世界

《微型「巨獸」(3)》

播出時間:10月11日 22:09

監製 / 閆東 主編 /劉銘 黃麗君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央視科教

相關焦點

  • 腦袋上長「笛子」的恐龍你見過嗎?
    你見過腦袋上長「笛子」的恐龍嗎?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我們對於恐龍的認識在不斷進步,但是對於它們的叫聲卻知之甚少。在北美洲,古生物學家發現了一種腦袋後面長有長管子的恐龍,這個長管子就是它們的發聲器。當空氣穿過管子的時候會發出響亮的聲音,這是目前我們唯一能夠還原叫聲的恐龍。
  • 高顏值、潮流範、科技感…….這些微型氣象站,見過嗎?
    (你印象當中的氣象觀測設備)然而所有的氣象觀測設備都這般模樣嗎?簡單講那就是除氣象觀測「國家隊」以外人們也歡迎觀測領域的民間力量以科學的方式加入在此背景下微型氣象站就值得小編來八一八(類型各樣的微型氣象站)誠然,很多微型氣象站的監測要素還不太完善但它卻憑藉著高顏值、科技感、潮流範
  • 恐龍血你見過嗎?比熊貓血還稀少!濟寧發現「類孟買血型」
    你聽說過恐龍血嗎?
  • 你見過大的,你見過這麼大的嗎?
    01這是生長在非洲地區的一種大的植物,人們走在它們中間都顯得超級的渺小,甚至像是進入了遠古時代的森林,小心有恐龍出現哦。這就是它的頭骨,你現在知道它整體至少有多大了吧。10船錨我們見得多了,這樣的船錨你見過嗎
  • 農村這種蟲外號叫「三眼恐龍蝦」,你有見過鱟蟲嗎?
    我們地球上的生物有著非常非常之多的種類,但是要說到存在歷史最為悠久的應該就非「三眼恐龍蝦」莫屬了,它的學名叫佳朋鱟(hou)蟲,據說鱟蟲的存在歷史長達3.5億年呢,但這種蟲的生命只有短短的40至90天左右。
  • 最大的恐龍和最小的恐龍之間的「呆萌差」你見過嗎?
    在大家的影響中,恐龍都是極為旁的大。為人所知的任何一種恐龍,都可以碾壓現在陸地上最大的動物大象。但是大家有所不知的是,恐龍也有侏儒者,小到你可以捧到手心,著莫大的反差,讓小編帶你領略一下吧!首先呢?地震龍地震龍真的會誘發地震嗎?小編也不知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足夠的大。現在就來認識一下吧!
  • 科學家將培育真實「侏羅紀公園」微型恐龍-恐龍,生物,基因,侏羅紀...
    霍納表示,現代雞和所有鳥類都攜帶著大量恐龍DNA,雖然恐龍已滅絕消失,但是恐龍秘密代碼仍存在著,這些「恐龍DNA」數量可能多於恐龍化石記錄中的DNA。近期,霍納在他的蒙大拿州立大學實驗室對鳥類DNA進行了實驗修改。據悉,他是科幻電影《侏羅紀公園》的技術顧問,他指出,這部電影描述科學家通過完整化石DNA恢復恐龍是不可能的!
  • 鳥類的祖先是恐龍嗎?
    有一種動物,我們都知道它的存在,在書上或是電影裡或是博物館中,我們也見過它們的樣子,但是現實生活中卻從來沒見過,這是什麼動物呢?
  • 盤點那些親眼見過恐龍的觀賞魚,把它們養在家裡,仿佛夢回侏羅紀
    你親眼見過恐龍嗎?沒見過吧?我也沒見過!不過,人類沒親眼見過,不代表別的動物沒見過。起碼三眼恐龍蝦見過,起碼水熊蟲見過,起碼有些觀賞魚見過。它們曾與恐龍共舞古代魚出現在古生代或者中生代,但是現在還在地球上存活著。古代魚這三個字在水族圈是個比較陌生的名詞,但是你其實很可能見過它們的身影。比如著名的金龍魚、紅龍魚、銀龍魚,它們都屬於古代魚。
  • 恐龍迷們,長羽毛的霸王龍,你能接受嗎?
    據說霸王龍可能長這個樣子,你信嗎?不管能不能,霸王龍長羽毛的消息,早已傳遍了古生物學界,登上著名學術雜誌《Nature》的頭條。值得高興的是,這個發現還是中國古生物學界的研究成果。華麗羽王龍想像復原圖恐龍身上長羽毛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事實上,在過去十多年中,中國出土了大量長羽毛的恐龍化石,顛覆了古生物學界長期以來對恐龍的認知。
  • 世界上曾有生物親眼見過恐龍?重要的是恐龍都滅亡了它還活著!
    這些生物的壽命大家知道嗎?蜜蜂的平均壽命是四周,蚊子的平均壽命是兩個月,而蜻蜓的平均壽命也只有四個月。但是世界上卻存在這樣一種生物,它的壽命已經達到了2.6億年,是不是非常吃驚呢?它可是從恐龍時期一直活到現在了呢!大家猜猜這是什麼生物呢?
  • 全世界「最大的豬」,體型和牛有的一拼,你見過嗎?
    全世界「最大的豬」,體型和牛有的一拼,你見過嗎?說起豬大家應該都不陌生,豬肉可是我們餐桌上常見的美食,據說每年大約有11億隻豬進入人們的口中,你們見過世界上最大的豬嗎?所以說他的戰鬥力和小型恐龍差不多,也算得上是猛獸了,可是這麼厲害的動物為什麼會滅絕呢?這個也沒有什麼標準的答案,有人說是古巨豬太笨了,把自己給自己滅了!這種說法聽上去也是太荒謬了,大家也都一笑置之。豬確實是動物裡比較笨的,就算在長時間的進化中沒有提高自己的智商?還有人說是他們繁殖後代的時候,成活率太低。
  • 盤點那些親眼見過恐龍的觀賞魚
    它們曾與恐龍共舞朋友們,記得打賞哦古代魚出現在古生代或者中生代,但是現在還在地球上存活著。古代魚這三個字在水族圈是個比較陌生的名詞,但是你其實很可能見過它們的身影。比如著名的金龍魚、紅龍魚、銀龍魚,它們都屬於古代魚。
  • 這些「奇怪」的千分尺 你見過嗎?
    在以往的推文中,小編專門介紹過三豐的通用量具和非標量具,今天小編要介紹的是一些看起來「奇怪」的千分尺,快來看看您見過哪些呢?  測量紙張的厚度  深度尺中也有一款Mini型——微型深度尺,它採用緊湊型的設計,分辨力為0.01mm,可以快速、穩定地測量輪胎花紋深度。  微型深度尺  接下來介紹的是身材細長的千分尺們:  罐口接縫千分尺  罐口接縫千分尺可測量罐口接縫的寬度、高度和深度,有三種類型可以選擇:鋁罐、鐵罐、噴霧罐。
  • 這是我見過混的最差的恐龍了!
    這是我見過混的最差的恐龍了美女表演太逼真,我以為有什麼不好的事情發生了這個兄弟團太猖狂了~放假就各種開心各種爽,開學前就蒙圈了美女,你烤的是什麼啊,我等會也吃點球技精湛的妹子背後,需要一個幫忙造假的助理
  • 《恐龍人》怎麼樣?《恐龍人》是集資騙局嗎?《恐龍人》上映時間是?
    前言《銘律追損QV同步:Q:1146276703 V:falv32》《恐龍人》能投嗎?電影眾籌黑幕你知道多少?《恐龍人》投資被騙真相曝光!
  • 星際恐龍,這部動漫讓你看到上古時代的恐龍,你知道嗎?
    難道小編最後想要的這個結果不是統一的嗎?你們有這樣的感覺也是很正常的,這也是我的一個疏忽吧,可以說我的這句話問的並不好,所以想不出來也不怪你們,那下面呢,我就直接給你說出我想要的結果吧,不過我覺得說到現在了,你們心裡也應該有答案了吧,在我說出這個結果之後,你再來看一下跟你想的是不是一樣的呢?沒錯,正是恐龍。
  • 變胖後的六角恐龍見過嗎?網友:似乎有一種莫名的喜感!
    在水族寵物市場上,有一種長相奇特、超萌的外觀又一直備受人們喜歡的動物,它就是六角恐龍。六角恐龍在嘴巴閉合時總是讓人感覺在微笑,看起來特別可愛。估計大家都聽說過「奶奶養的狗」那個梗,而日前國外網友分享了一隻「六角恐龍」被餵得吃太多而爆肥的樣子......你能想像發胖的六角恐龍長什麼樣子嗎?六角恐龍,學名叫美西鈍口螈(Ambystoma mexicanum),又稱美西螈,墨西哥鈍口螈,為鈍口螈科屬下的一種兩棲類動物。
  • MCUBE合景摩方 | 會發光的恐龍妹,你見過嗎?(文末福利!)
    #恐龍妹#亮燈儀式周五周六「不打烊」!!Hey!還記得我們門口那隻超大的紅色恐龍妹嗎?11月9日也就是明晚19:30!#恐龍妹#亮燈儀式準時啟動在美妙的爵士樂隊表演中一起許下關於2020年的美好心願吧!蝦米,你問我會發光的恐龍妹是什麼亞子?小摩鮮這也是頭回見呢!想知道的話就一起來見證吧~PS.今明兩天合景·摩方自!然!閉!店!
  • 恐龍是食草還是食肉,科學家是如何判斷的?復活恐龍能實現嗎?
    恐龍是食草還是食肉,科學家是如何判斷的?復活恐龍能實現嗎?大多數人對恐龍形象的認知都是來自於一些影視作品,這些恐龍的形象都是根據考古學家對於恐龍化石的了解,通過3d圖像對其進行的還原。那麼考古學家是如何通過這些破敗的化石還原恐龍形象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