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神話故事中為物種尋找合適學名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像閃蝶亞科(Morphidae)這樣諸神集聚的卻是不多見。單就種名而言,閃蝶亞科物種就涉及到Aurora(黎明女神歐若拉)、Zephyrus(西風神仄費洛斯)、Theseus(雅典國王忒修斯)、Achilles(「希臘第一勇士」阿喀琉斯)、Patroclus(阿喀琉斯的好友帕特羅克洛斯)、Menelaus(斯巴達國王墨涅拉俄斯)等一大波古希臘、羅馬神話角色。
我們今天的主角大藍閃蝶(Morpho menelaus)正是用墨涅拉俄斯作為種名的。
顏值極高的閃蝶家族
閃蝶主要分布於中南美洲,從墨西哥到阿根廷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作為代表種之一的大藍閃蝶,其中文名較為直白地反映了閃蝶亞科物種的一些特點。
其一是「大」,閃蝶亞科內的眾多物種普遍有著較為可觀的翅展。今天的主角——大藍閃蝶的翅展最大可超過15釐米,太陽閃蝶(M. hecuba)和月神閃蝶(M. cisseis)的部分亞種翅展甚至可以超過17、18釐米。對於西風閃蝶(M. zephyritis)、黎明閃蝶(M. aurora)這類體型較小的,其翅展也往往在5、6釐米以上。
太陽閃蝶 | Keily Tammaru / Zooloogid 2.0
其二是「藍」,眾多閃蝶都有著耀眼的金屬色。這種金屬色對閃蝶起到一種保護作用。閃蝶翅膀反面往往灰褐色並分布著一定數量的眼斑,可以有效地幫助閃蝶在休息時隱藏於雨林之中;而在飛翔時,其翅膀正面的金屬色會露出,在陽光下格外明亮晃眼,可以有效地幹擾捕食者。
黑框藍閃蝶M. peleides,褐色的翅膀反面上有著大大的眼斑 | One more shot Rog / flickr
飛翔的閃蝶 | Animalia life
蝴蝶的顏色分為兩種,一種是色素色,也稱化學色,粉蝶翅膀上的色彩就多是色素色;另一種是結構色,也稱物理色,閃蝶的金屬色正是這一類。閃蝶翅膀上鱗片的特殊排列使得光線發生幹涉、衍射、散射等作用,從而產生絢麗的顏色。有大藍閃蝶標本的朋友不難發現,大藍閃蝶的翅膀隨著光線角度變化會呈現紫藍、深藍、淺藍等眾多色調。
閃蝶翅膀的鱗片結構 |Berthier S. /Photonique des morphos(2010)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同樣是藍,閃蝶亞科的眾多成員也有各自獨特的表現。其中賽普勒斯閃蝶(M. cypris)、尖翅藍閃蝶(M. rhetenor)具有高折光度的金屬藍,這種藍色比大藍閃蝶的更為濃烈;晶閃蝶(M. godarti)的藍則有一種淡雅氣質,其指名亞種更是具有一種通透的藍紫光澤;安東尼斯閃蝶M. adonis的藍則給人一種粉狀感、甚至是輕微的磨砂質感。
多種質感的金屬藍 | Berthier S. /Photonique des morphos(2010)
並非所有的閃蝶都有金屬藍,夜光閃蝶(M. sulkowskyi)就以其翅膀所折射出的珍珠光澤而聞名。此外,還有諸如黑太陽閃蝶(M. telemachus)、花冠閃蝶(M. theseus)等部分不具備金屬反光的種類,它們的翅膀往往呈現出灰白色調。
部分不具有金屬光澤的閃蝶Berthier S. |Photonique des morphos(2010)
傻傻分不清?
對於收集閃蝶標本的人來說,可能剛入門時最困惑的問題就是分不清大藍閃蝶和晶閃蝶。鑑定困難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其一,大藍閃蝶與晶閃蝶的親緣關係較近,有許多共同的特徵,有時個體差異甚至超過了亞種間的差異,因此,詳細的產地信息將成為鑑定的關鍵;但是,高度的商業化養殖使得許多個體往往作為商品出現,缺乏詳細的採集信息。目前養殖規模最大的莫過於產自秘魯的大藍閃蝶alexandrovana亞種、晶閃蝶assarpai亞種與didius亞種(該亞種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歡樂女神閃蝶),這三者每年大量流入國際市場,也常常給入門的收藏者造成困惑。
大藍閃蝶各亞種分布圖 | Gaymanet al./Les Morpho(2016)
其二,缺乏雌蝶作為鑑定支撐。閃蝶亞科的諸多種類雌雄比例都極為懸殊,加之雌雄生活習性不同,人們採集到的標本大多都是雄蝶。大藍閃蝶的亞種多達17個,廣布南美大陸,大多數亞種的雄蝶外觀都極為相似,難以區分。而大藍閃蝶各亞種的雌蝶則有著較為明顯的差異,是閃蝶分類與鑑定的重要支撐。
大藍閃蝶zischkai亞種雌蝶標本 | Poseidon
大藍閃蝶orinocensis亞種雌蝶標本 | Poseidon
其三,沒有腹部。閃蝶幼蟲多取食豆科、禾本科植物,體內富含大量油脂;成蟲死亡後腹部滲出的體液和油脂容易汙染翅膀,影響其觀賞性。因此,大多數閃蝶在剛採集到時便被摘去腹部,即使部分閃蝶標本附有被摘除的腹部,往往也不是該個體原有的。對於昆蟲分類與鑑定而言,腹部缺失無疑是災難性的。就這個維度來說,大多數閃蝶標本僅僅只能作為愛好者的收藏,其分類價值著實有限。
美麗的多種用途
由於顏值高,閃蝶在標本收藏和裝飾界一直都是熱門,藝術家克里斯多福·馬利(Christopher Marley)就擅長用閃蝶製作裝飾品。閃蝶翅膀強烈的金屬色彩不輸各類珠寶,用來做胸針、項鍊等也十分好看。
克里斯多福·馬利的作品 | Pheromone Gallery
閃蝶翅膀製作的胸針 | Rubylane
除了裝飾外,閃蝶還為許多領域帶來了靈感。閃蝶翅膀上鱗片的物理結構特性適用於光子安全標籤、納米材料、傳感器等諸多領域。
在中南美洲,部分閃蝶已經被養殖場大量飼育。蝴蝶養殖為當地人民帶來的收入,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人們開發雨林的步伐。但仍應指出,在委內瑞拉、巴西等地,大藍閃蝶部分亞種的生存受到石油開採、木材加工等活動的威脅,經濟發展與物種保護間的平衡實在脆弱不堪。或許有一天,人們能意識到,雨林中那划過的閃爍光亮,是無法替代的自然恩賜。
手繪大藍閃蝶生活史 | Frozenmudcrab / Deviant Art
本文首發於物種日曆(ID:guokrp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