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你一起,去探索飛行器的執行周期

2021-01-14 武漢理工大學團委

當他的第二張專輯《微微》問世時,獲得了文藝青年上萬條的豆瓣短評,專輯中的《我們倆》在Songtaste的分享,更高達兩千多萬次。


他曾被邀請做周杰倫演唱會的暖場嘉賓,與東方神起同臺演出,多次登陸《天天向上》節目組進行打歌,不可否認,那時的郭頂正處在當紅時期。


可回顧那段時間,他卻反言:「能力還不足,且不太適合做個明星」,評價那時的充滿創作才氣和年輕銳氣的自己則是「不夠腳踏實地」,於是他選擇「隱匿蟄伏」。七年後他以第三張專輯《飛行器的執行周期》回歸樂壇。


第三張專輯發表後,他幾次成為了音樂圈的話題中心。一方面這張充滿科幻、太空元素的作品概念完整、詞曲俱佳,在當下華語歌壇中質量上乘又足夠獨特;另一方面,一位「失蹤」七年的創作歌手帶著全新的唱腔和氣質歸來,這無疑具備著成為一則好故事的誘人潛質。


許多報導寫他為「失蹤人口」,雖然7年來他消失在公眾視線,但作品卻依然不斷積累,「從最初創作的40-50首歌中精心挑選,郭頂用10首充滿根源型音樂風格的作品完成一次自我挑戰,經過與科幻的主題融合產生一種奇妙的對衝感。」

相關焦點

  • 《飛行器的執行周期》
    《飛行器的執行周期》 郭頂 該專為中國內地音樂人郭頂第三張創作專輯, 「七年磨一劍」, 《飛行器的執行周期》來了。
  • 《飛行器的執行周期》:華語音樂終有了「太空歌劇」
    乃至在薛之謙單曲《小孩》的條目下,有許多歌迷自發地許願表白,對郭頂憑空寄意:喂,你什麼時候才會發新唱片呀!終於,在2016年末,時隔七年,郭頂帶著他的《飛行器的執行周期》,姍姍而來。《飛行器的執行周期》有獨一無二的專屬音色。
  • 郭頂全新大碟《飛行器的執行周期》 今日首播
    專輯封面  搜狐娛樂訊 環球音樂旗下唱作人郭頂全新音樂大碟《飛行器的執行周期》於今日首發,將在11/28(下周一)全平臺上線!經過全碟十首歌曲精彩片段短片的預告倒計時,「飛行器」終於降落,這一張以「科幻」為源展開發想講述情感故事的音樂專輯想要訴說怎樣的人生,引起什麼樣共鳴,請廣大樂迷仔細聆聽,用心體會!  將專輯命名為《飛行器的執行周期》,郭頂向所有人發問:如果你有一個即將返程的飛行器,你期待它帶回什麼故事?
  • 郭頂新專輯《飛行器的執行周期》 是否還像《微微》一樣讓你驚豔
    華聲娛樂12月3日訊 乍一聽有點像方大同,跟林榮浩一樣屬於內地創作歌手界令人矚目的才子,郭頂在2009年在發行第二張專輯《微微》沉寂了7年後推出這張全新音樂大碟《飛行器的執行周期》。 將專輯命名為《飛行器的執行周期》,郭頂向所有人發問:如果你有一個即將返程的飛行器,你期待它帶回什麼故事?
  • 郭頂發行《飛行器的執行周期》黑膠唱片
    新快報訊 記者徐紹娜報導 23日,環球音樂旗下唱作人郭頂發行個人全創作音樂專輯《飛行器的執行周期經過近一年七個月的「飛行」,郭頂用《飛行器的執行周期》黑膠唱片為這趟旅程畫上完美句號。 據了解,《飛行器的執行周期》黑膠唱片是郭頂力邀自己很欣賞的黑膠母帶製作人Brian Lucey親自操刀的,雖然專輯已經與黑膠契合度很高,但對音樂始終有獨到見解的郭頂又不想把二者做得完全一模一樣,決定重新製作黑膠母帶。
  • 6/23郭頂《飛行器的執行周期》黑膠唱片準時落地
    專輯《飛行器的執行周期》收穫業界超高口碑,反響非常強烈。經過發行近一年七個月的「飛行」,郭頂用《飛行器的執行周期》黑膠為這趟旅程畫上完美句號。   《飛行器的執行周期》黑膠唱片郭頂力邀自己很欣賞的黑膠母帶製作人Brian Lucey親自操刀,雖然專輯已經與黑膠契合度很高,但對音樂始終有獨到見解的郭頂又不想把二者做的完全一模一樣,決定重新製作黑膠母帶。
  • 與你分享一張,創作歌手郭頂的專輯《飛行器的執行周期》
    《飛行器的執行周期》專輯中你完全可以聽到一個對音樂充滿想法的音樂人,是如何巧妙地將自我想法融會於歌曲中,並且用最洽當的口吻來述說曲子。專輯文案提及 :如果你有一個即將返程的飛行器,你期待他帶回什麼故事? 以「科幻與情感」作為專輯核心概念,看似冷調且飄渺的音符,搭配出其不意的編曲,再融會歌手充滿魅力的嗓音,完美交織成一張聽眾心中的年度最佳專輯。
  • 《飛行器的執行周期》郭頂—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飛行器的執行周期》發想於一個大膽的幻境,從追求夢想的《悽美地》開始,到《下次再進站》留下的無限希望,整張專輯十首歌曲用音樂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 PDCA周期(計劃,執行,檢查,執行):周期和持續改進
    在本文中,我們將向您解釋其代表的含義,它的工作原理以及與PDCA周期和某些ISO標準(例如用於質量管理體系的ISO 9001)之間的關係,其中提到了ISO 9001的基本原則。質量不斷提高。什麼是PDCA周期?
  • 全新探索方式!微小懸浮的「納米紙板」飛行器未來或可以探索火星
    圖片來源:Bargatin Group, Penn Engineering微小的、漂浮的「納米紙板」飛行器有朝一日可以探索火星塵土飛揚的紅色表面。今年夏天,作為「高風險、高回報」實驗的一部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將發射其最新的「毅力號」火星漫遊車與一架飛越火星表面的直升機Ingenuity。
  • 【SDCC 2015現場】大疆Paul Yang:多旋翼飛行器的未來就是機器人的...
    這個飛行器集成了我們的飛行的性能,還提供很靈活的設備的安裝的位置,你看這一個飛行器的飛行的結構和大疆原來的產品區別都非常大因為它的外觀並不是特別的美觀,上面有一個非常曠闊的平臺,在這個上面,用戶可以把自己的設備可以掛到飛機器上,用戶可以這個飛行器上來寫程序,通過這個程序來執行任務。這個飛行器的性能對於飛過飛行器的人來說就並不陌生了,因為他的續航時間和軸距都是非常規的。
  • 太陽軌道飛行器發射 試圖探索太陽兩極地區
    據悉,這艘名為「太陽軌道飛行器」( Solar Orbiter)的太空飛行器將對太陽兩極進行觀測,在最近距離的時候,太陽軌道器將距離太陽約4200萬公裡,將比炙熱的水星更近,僅為地球與太陽平均距離的四分之一多一點,比歷史上任何一艘歐洲太空飛行器都要近。
  • 一款超酷飛行器......
    古希臘的機械鴿、澳大利亞的飛去來器、中國的孔明燈和風箏……乘風而行,像鳥一樣在空中翱翔,很早就是人類的夢想。從萊特兄弟製造出飛機的那刻起,飛機及其相關的科學和技術更是得到了飛速發展。飛船、衛星、空間探測器……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飛行器的概念不斷刷新著我們的認知。同時帶給我們更多關於未來、關於星辰大海的憧憬。
  • 一款超酷飛行器......
    古希臘的機械鴿、澳大利亞的飛去來器、中國的孔明燈和風箏……乘風而行,像鳥一樣在空中翱翔,很早就是人類的夢想。從萊特兄弟製造出飛機的那刻起,飛機及其相關的科學和技術更是得到了飛速發展。飛船、衛星、空間探測器……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飛行器的概念不斷刷新著我們的認知。同時帶給我們更多關於未來、關於星辰大海的憧憬。
  • 孟軍輝:飛行器上放飛夢想
    雖然美國等發達國家對臨近空間的探索早於中國,但由於該區域低溫低壓、空氣稀薄、高輻射等嚴酷條件,所以一直沒有人類設計的飛行器成功涉足。對臨近空間的探索,現階段國內外的研究熱點之一就是浮空飛行器,它類似於小孩子喜歡玩的氫氣球,充滿氣體後,利用浮力升到臨近空間並駐足於該領域。相比衛星,它的優勢在於成本較低,且離地面更近,可以更高解析度地對地實施觀測。
  • 原來你是這樣的鯨魚座!思航趣探索,一起侃侃天上的那點事!
    大家好,歡迎大家回到來到思航趣探索,和小編一起繼續聊一聊有關星空的故事。接上期前三期我們介紹了秋夜星空中的三大黃道星座的摩羯座、水瓶座和雙魚座,今天我們接著聊鯨魚座。它的亮度變化是很驚人的,它的亮度從 1.7 等變到 10.l 等,變光周期為 331.6,最大和最小亮度及變光周期也常改變,當它最亮時肉眼可以看見。蒭藁增二不僅似亮度變化著名,它的體積之大也很出名,它的體積可容得下 3 千萬個太陽。現在知道,它的附近有個 10 等的伴星圍繞它運轉。鯨魚座ο星還是一個雙星。其亮度變化和它的亮度變化相類似的變星,統一叫作鯨魚座ο型變星,中名蒭藁型變星,也叫長周期變星。
  • 玩科學|| 隨心所欲的飛行器
    隨心所欲的飛行器 如果你家也是個男寶,那麼我強烈推薦你也一定要和寶貝一起試試以下這款手工。 1、和孩子一起準備好製作材料,順便認識一下尺子和怎麼用尺子量取需要的長度。,試飛效果非常好,你可以和寶貝一起動手做一做,最後來比一比誰飛得更遠。
  • 元素周期表是如何走入中國的?和甘肅科技館輔導老師一起去「雲享...
    元素周期表是如何走入中國的?和甘肅科技館輔導老師一起去「雲享」答案民國二十年出版的《高級中學教科書高中化學》周期表《化學鑑原》在上一期《科學館》中,同學們知道了元素周期表是由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發現並製成,但是門捷列夫制出的元素周期表上都是用拉丁字母表述的元素符號
  • 為什麼太空梭退出了探索太空的舞臺?
    快,關注這個公眾號,一起漲姿勢~微信公眾號ID:space-more 很多科幻電影中都會出現能夠自由穿梭在天地間的飛行器,讓人看上去不由心生嚮往。現實中,最接近這些飛行器的就要屬太空梭了。然而,太空梭只輝煌了30年就退出了歷史舞臺,讓許多太空梭愛好者都扼腕不已。
  • 探知美國宇航局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的任務
    美國航天局的電視直播畫面顯示,美國東部時間18日17時32分(北京時間19日5時32分),兩個探測器——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月球坑觀測和傳感衛星,搭乘運載火箭騰空而起,開始了月球探測之旅。     這是美國「重返月球」戰略計劃的第一步,將為美國下一步載人探月以及探索太陽系提供重要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