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愛因斯坦死後不久,他的屍體被病理學家託馬斯·施篤茲·哈維在普蘭斯堡普林斯頓大學醫學中心的實驗室解剖。
哈維切除了愛因斯坦的大腦,稱了重量,將其帶到了賓夕法尼亞大學切片。
他聲稱希望大腦皮質細胞結構學研究能揭示出有用的信息。
哈維從內頸動脈向大腦注入11.4%的福馬林溶液,然後將整個大腦泡在10%的福馬林溶液裡。
哈維從各個角度為大腦拍了照片。
他將大腦切了240塊(每塊大約1 cm3),並用一種叫做珂珞酊的類似塑料的材料封裝了起來。
後來經過統計,全世界有數十個研究者得到了愛因斯坦的大腦切片。
其中有三個人發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但是瘋子哈維自己卻沒有做任何研究。
科學家通過研究愛因斯坦的大腦得到了什麼結論?
理論上來說,愛因斯坦的大腦和普通人的大腦,幾乎沒有區別,但有一個研究數據指出,愛因斯坦大腦當中的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的比例,要比普通的人稍多一點點。
有研究得出,愛因斯坦大腦右側羅德曼九區的神經元密度更高,這一區域主要負責執行力;
還有研究得出,愛因斯坦大腦負責數學能力和空間推理的頂葉比普通男性大出差不多15%;
甚至有科學家認為,愛因斯坦大腦表層凹溝(回澗溝)更少,能讓神經細胞受阻更小,使其思維更活躍。
愛因斯坦的下側大腦頂葉比一般人要廣15%。
2013年9月神經科學領域著名期刊《大腦》上發表的一篇論文應用新技術分析了愛因斯坦的大腦的胼胝體,更精確地測量了胼胝體的厚度。
胼胝體是一大束聯繫兩個大腦半球的纖維,負責大腦兩半球間的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