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的感恩節:是否源於一個「農夫與蛇」的故事

2021-01-08 黃老師評歷史

世界各國中,除了咱們中國電商搞「感恩節大促」外,真正把11月的感恩節當成一個傳統佳節慶祝的,當屬美國和加拿大了。

長期以來,對於北美洲人過感恩節的源頭,大多被描繪成了一個「農夫與蛇」的故事——早期到達美洲的清教徒在印第安人和火雞的幫助下挨過了一個最艱難的冬天,為了表示感激之情,從而創立了這個節日。

只是,這些清教徒和他們的後代們表達感謝的形式卻成了——吃火雞大餐和驅逐、屠殺印第安人。

畢竟,歐洲殖民者和他們的後代們,要感恩的是上帝,並非印第安人或者火雞。

按常理,人們做了壞事都得遮遮掩掩,儘量避開這個話題,但美國為什麼卻偏要高調過感恩節?當年的北美白人殖民者真的就那麼毫無心理負擔的把感恩節傳承了下來?

其實,從歷史上看,白人殖民者和印第安人的關係,可比「農夫與蛇」要複雜的多。

1620年11月11日,在顛簸的 「五月花」號上,一群從英國普利茅斯登船奔向新大陸維吉尼亞清教徒們,經歷了斷水、斷糧、暴風、疾病的考驗後,在登船後的第66天,已經非常接近新大陸時,籤署了《五月花號公約》(只限於男性有產乘客)。

這份公約非常短,全文不到200字,但通過這份契約,他們同意「自願在新大陸結成政治團體」,簡單說就是,以上帝的名義,「自己給自己授予了政治權力」。

很顯然,這群清教徒自認為是上帝的「天選之子」,他們的要奔向的新大陸,就是上帝的「應許之地」。那麼,旅途中的災病和減員、登陸後饑荒和瘟疫,統統都屬於上帝的考驗,絕境之中,印第安人的救助和遷徙路過的火雞,則被看成了上帝的恩賜。

1620年11月底,歷盡艱辛終於登上新大陸的清教徒們,又陷入了新的絕境。隨身攜帶的食物已經消耗殆盡,饑寒交迫之中,英格蘭移民們紛紛倒下,再加之前死在船上的人們,出發時的102個清教徒,活下來的只有54人。

看這情形,即便這碩果僅存的五十多人,也將很難扛過他們在北美洲的第一個冬天。

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向上帝禱告,祈求奇蹟出現。

沒成想,「禱告」真的靈驗了,南遷的北方候鳥正好路過定居點,大量的野雞(火雞)鋪天蓋地飛來。移民們趕緊拿起獵槍「領取」了上帝的禮物。

同時,白人定居點周邊的印第安人也很及時的給移民們送來了一些食物,還好心教他們怎樣狩獵、捕魚和種植玉米、南瓜。

1621年秋,在印第安人的幫助下,移民們終於獲得了豐收。按照宗教傳統習俗,他們定下了這個「集中感謝上帝」的日子。為了答謝印第安人,還邀請他們一同慶祝節日。

當時受邀的,是Wampanoag部落聯盟的大酋長一家。酋長一群妻子兒女外加各種親戚,呼啦啦一下子來了好幾十號人。

印第安人抬來五頭鹿,還有火雞,魚和其他食物。他們第一次嘗試用桌椅吃飯,雖然有點不適應,但氣氛還是相當和諧友好的。

當時,印第安部落的男女貴族都坐在一起吃喝,而來自於歐洲的年輕女人們,卻只能站在一旁伺候男人和較為年長的女性吃完後,才能再吃自己的。

所以,這些英格蘭女人們還覺得印第安女人沒教養,不守規矩。

1621年的感恩節,其實屬於新移民與當地印第安人一次共同的感恩活動。

在英格蘭人殖民北美的早期,與南美洲那些帶著槍炮來搶黃金的西班牙殖民者不同,北美洲最初的白人定居者多為攜家帶口的清教徒,是真正要移民來這裡繁衍生息過日子的。

開始的時候,隔三差五就鬧糧荒的白人定居者們還算安分,跟印第安原住民雖說也有摩擦,但總的來說,還到不了互相敵對的境地。

甚至,在白人的忽悠下,一些印第安部落由酋長帶頭,還皈依了基督教,還有個別選擇了同英國人結盟,來對付更強大的敵對部落。

只是,好景不長,到了17世紀中後期,隨著歐洲殖民者的不斷湧入,白人定居點同周邊印第安部落之間的人地矛盾被不斷激化,歐洲人仗著日益增長的勢力,也愈發霸道起來。再加上此時受宗教和種族「優越感」的影響,這些移民們往往把印第安人看成「異教徒」、「野蠻人」、甚至蔑稱為「兩腳野獸」。

而印第安人呢,他們骨子裡始終是驕傲的,寧願死,也不肯被驅使著去順從白人,給這些「外來者」當牛做馬。

1675-1678年的「菲利普王戰爭」後,白人和印第安人之間開啟了長達數個世紀,毫不手軟的仇殺。

美洲的印第安部落都還處於原始社會階段,沒有什麼民族意識或者家國情懷,各個部落非常缺乏團結,還老產生內訌,互相仇視,完全是一盤散沙,這也給白人的滅絕政策提供了可乘之機。殖民者們經常故意挑起部落衝突,兩敗俱傷後,再坐收漁人之利。

白人們以「上帝的名義」,仗著技術優勢,再加上各種歐洲人帶來的傳染病,只用了兩個多世紀的時間,印第安人的人口規模就縮減了90%以上,殖民者們得以順利反客為主。

直到1924年,美國國會才通過了《印第安人公民資格法》,宣布,凡在美國境內出生的人均為美國公民,原住民們才真正享受到了美利堅公民的權利。1934年,美國出臺了《印第安人重新組織法》,最終停止了延續了一百多年的,強迫印第安人放棄自己民族文化和宗教,把他們「同化」成白人的政策。

而原本白人和印第安人共同開啟的北美洲「感恩節」,則被美國官方賦予了另一番「味道」。

歷史上,第一封來自美國政府的感恩節聲明,是南北戰爭後期的1863年,林肯總統發出的。聲明要求按照民間傳統,把每年11月的最後一個周四定為「Thanksgiving Day」,旨在以緬懷清教徒先輩定居新大陸經歷,來感謝「上帝的賜予」。

到了1941年,感恩節成了美國的法定假日,從周四一直延續到周日,這期間商場大促,老百姓們都會合家團聚一起享受火雞大餐。

別的不說,就看吃火雞這個習俗。要換成咱們中國人,為了報答火雞幫的恩情,最有可能的,是給火雞建廟宇、立神像。把它們當做神明供奉起來,並按時祭拜。

而在西方文化圈裡呢。正如開頭說的那樣,從「五月花號」起帆開始,這些移民們就把自己經歷的一切磨難,受到的幫助,統統的歸為了「上帝的考驗和恩賜」。

所以啊,無論是遷徙路過的火雞,還是雪中送炭般救助了清教徒的印第安人,在他們看來,那也就是個送福音的,類似於快遞員的角色,只要符合基督教利益的解釋,就可以被當作所謂的「道德」。

關於他們過感恩節的時候,有木有負罪感,我曾經在一個美國老師的家裡參加感恩節聚會時,還真問過他們。

他的回答大概是,對於這個話題,當今的一部分美國人,尤其對於美國年輕人而言,並不太在乎其中「感謝上帝恩賜」相關的宗教內涵,僅僅把它當作一個「買買買」的理由和一個有回家探親傳統的假日,類似於咱們的雙十一加中秋節。

感恩節大促時的美國賣場

而有關節日的歷史背景,一小撮人還是有稍有些尷尬的,不過大部分當代美國老百姓,可能根本就不清楚這段歷史的原委。

這點,大家可以嘗試在google搜索thanksgiving,注意,一定要用英文搜索。你就會發現,排名靠前的那麼多相關信息,基本和印第安人沒有半毛錢關係,從一開始就在表達,這個節日是在感恩上帝。

相關焦點

  • 少兒英語故事:新版農夫與蛇
    這個故事叫做農夫和蛇。有一個農夫,每天到城裡去賣他自己種的花和農產品,賣完以後就回家。有一天,他很早出門,來到城門時,因為還太早,城門還沒開,所以他就先躺在那邊睡覺。當他醒過來時,看到他裝農產品的瓶子都空空了,裡面多了一塊黃金的錢。雖然瓶子裡的東西不見了,不過那塊黃金的錢已經很多了,所以他還是非常高興。他想大概有人拿走他的東西,然後放錢在那邊,於是就快樂地帶著錢回家了。
  • 關於農夫與蛇的故事,也會發生在主人和寵物蛇身上
    比較冷門的寵物裡,蛇和蜥蜴是我們聊得最多的。尤其是寵物蛇。它們看上去菱角分明,不大的腦袋配上小小的眼睛,卻有著大大的嘴巴,難免讓人覺得突兀。而且它們的身體有著各種各樣的花紋,這些花紋好看的同時給它們增添了更多恐怖色彩,只是想像一下,它吐著蛇信子向我們慢慢的爬過來,都感覺毛骨悚然。更不要說跟它們親近了。所以,在日常生活裡,我們會特別佩服那些有勇氣飼養寵物蛇的人,覺得他們特別有本事。
  • 美國的「感恩節」,和我們常說的感恩是一回事兒嗎?
    「感恩節」的起源,像極了我們熟知的「農夫與蛇」的故事。400年,一群英國清教徒乘「五月花」號船來到北美大陸。他們在當地印第安人的幫助下安頓下來。然後故事出現了兩個版本——溫情的版本是:在收穫的日子裡,他們邀請友善的當地原住民一同歡慶豐收,感謝上帝的賜予,過了第一個「感恩節」;殘酷的版本是:清教徒們恩將仇報,對印第安人進行了大屠殺,他們感恩上帝給予了他們「戰爭」的勝利,過了第一個「感恩節」。而無論是哪個版本,清教徒們感恩的都是上帝;無論是哪個版本,印第安人們最後的結局也都是被侵佔、掠奪、屠殺。
  • 農夫與蛇的故事再出新傳,讓阿衰重新樹立大家心目中的農夫形象吧
    導語: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來為大家分享爆笑校園漫畫《阿衰online》中的精彩小故事。今天小編再為大家分享一篇農夫阿衰與蛇的故事,大家心目中的劇情想必是心底善良的農夫會被忘恩負義的毒蛇恩將仇報,最後咬死農夫的故事,這期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阿衰是怎麼處理這隻處在危險的生命吧。
  • 每日一笑:許仙給兒子講故事,說:爸爸給你講個農夫與蛇的故事
    【每日一笑】幾個婦女在一起聊天,一個婦女說:我家的婆婆,天天說我這做不好,那做不好,還說她怎麼樣,怎麼樣,好像很了不起一樣。她做的事,那樣我做不到。旁邊一2B青年不服,說:你婆婆能陪你公公睡覺,你行麼?婦女眼一瞪說:我當然也能陪我公公睡覺,但我婆婆能給我老公生兒子麼。第二天,2B青年改籤名:已婚婦女很彪悍,無事請繞行。【每日一笑】許仙給兒子講故事。
  • 巴西是農夫,荷蘭是蛇
    當前位置:首頁 >> 激越彩虹 2010.07.03 星期六 巴西是農夫,荷蘭是蛇 尹 波   巴西是農夫,荷蘭是蛇。農夫以為蛇早已凍僵,卻沒有想到,凍僵的蛇還會醒來。
  • 現實版「農夫與蛇」:杭州一少年養蛇當寵物,給蛇上藥反被咬傷!
    辰叔相信大家一定都聽說過一個成語「農夫與蛇」,農夫與蛇的故事可謂人人皆知。講的就是好心農夫救助凍僵的蛇,救過來後反被那蛇給咬了。這個雖然只是個成語故事吧,可現實中竟真出現了這種事,和辰叔一起來看看吧!少年觀察後發現這蛇的嘴裡好像有發炎的情況,於是就想著要救助自己的寵物。他買來消炎藥,掰開蛇的毒牙,給蛇上藥。殊不慎,一張開嘴蛇猛地撲上來咬住了少年的手指。少年突然手指一疼就把蛇甩了,半個小時後他的手部腫起來了,而且還很痛。其父親趕緊將其送了醫院救治,索性現在生命體徵穩定,正在進一步救治。
  • 美國感恩節英文介紹 加拿大感恩節英文介紹
    感恩節源於美國,後來影響至加拿大,甚至是現在的全世界。美國的感恩節意義深遠,它紀念著人們豐收的喜悅以及對生活的無限熱愛。無論你是美國人還是加拿大人,同樣可以分析感恩節的節日氣氛。  美國感恩節英文介紹  感恩節是美國國定假日中最地道、最美國式的節日,而且它和早期美國歷史最為密切相關。  1620年,一些朝聖者(或稱為清教徒)乘坐"五月花"號船去美國尋求宗教自由。他們在海上顛簸折騰了兩個月之後,終於在酷寒的十一月裡,在現在的麻薩諸塞州的普裡茅斯登陸。
  • 蛇妖志怪故事:擔生、茅八遇九尾蛇、玄術校尉咒殺豬豚蛇!
    如果有人問我,夏天的晚上我最喜歡聽什麼故事,那我會告訴他,我喜歡聽魯迅先生筆下常媽媽講述的美女蛇的故事。關於蛇妖的故事,是百聽不厭的,下面閣主就分享三則你或許未曾聽過的關於蛇妖的志怪故事。第一則:擔生擔生,是一個蛇妖的名字。這個故事源自於《水經注》、《廣異記》,我們都聽過農夫與蛇的故事,最後農夫被蛇咬死了。
  • 感恩節是美國人的節日?盤點你應該知道的中國「感恩節」
    1941年,美國國會正式將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定為感恩節,感恩節最初是移民們為了感恩豐收,感謝印第安人對他們的幫助的日子,如今已延伸為闔家團圓的節日,節日裡他們共聚一堂,吃感恩大餐,互相祝福,享受著節日的快樂。作為傳統文化大國,中國其實與感恩節淵源頗深,中國人也有自己的「感恩節」。
  • 感恩節與我有什麼關係?
    摘 要感恩不僅僅是一個品格方面的必須,同時是神對人的旨意。文 | 溫良「感恩節與我有什麼關係?」很多人都會發出這樣的一個疑問。我們正處於一個急功近利的環境中,人與人之間多了利益的關係卻少了人情的溫度,多了金錢的銅臭少了人心的真誠,所以就看見越來越多農夫與蛇的故事。其實看見「碰瓷」現象立了法時,最開始感覺是以後遇到「碰瓷」現象後可以有了法律保護,但轉念一想,連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信任都需要法律保護才能維繫,那豈不是一種可悲的現象麼?
  • 揚州版的「農夫和蛇」,好心幫人反被咬一口!真缺德……
    「農夫和蛇」的故事大家都聽過,揚州市區的吳先生就遇到這樣的事情,讓他氣不打一處來。吳先生好心好意幫了一個人,結果對方不僅不感激,反而咬了他一口,把他這個氣啊。那吳先生到底遇到什麼事呢?(電話採訪)吳先生:當時我給對方錢的時候 就在放手機的抽屜裡拿的 (懷疑)他看見了後 返回家中拿走手機和抽屜裡的200元吳先生的遭遇確實就是現實版的農夫與蛇,我們也希望吳先生吃一塹長一智,同時也提醒廣大市民提高警惕。樂於助人是好事,但也要講究方法,更要規避風險,只有這樣才不會成為「農夫」。
  • 被美國「封殺」的中國口罩賣家:簡直就是「農夫與蛇」的故事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鄧雅蔓 | 北京報導5月以來,一場針對中國口罩質量問題的「封殺」行動起於美國,並迅速蔓延至加拿大、歐洲和澳洲等地區,受到牽連的中國口罩出口賣家陷入一個尷尬的境地。他們面臨的不僅是實打實的短期利益損失,還有來自各方的信任危機。
  • 科普感恩節缺素材?連美國contigo康迪克兒童水杯一起打包走
    最終,他在今天加拿大的紐芬蘭省建立了一個定居點,並舉行了一個慶祝生存和收穫的宴餐。這一次被認為是北美的第一個感恩節,比清教徒「五月花號」首次抵達美國早了大約40年。Tip2加拿大感恩節和美國不是同一天由於加拿大較早進入冬天,收穫的日期較早,因此早期加拿大的感恩節日期也較早。
  • 人被毒蛇咬傷會身亡,蛇被人咬傷,蛇死得更慘
    在上小學的時候,我們就知道農夫與蛇的故事。
  • 美國人的感恩節,為何要吃火雞慶祝?從吃雞的歷史談起
    從美國快餐店中酥脆多汁的炸雞,到英國人引以為傲的馬薩拉咖喱雞,再到法國人推崇經典的法式燉雞,美味的雞肉在世界各地都有著眾多「粉絲」。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一年一度的感恩節,又被稱為火雞節,人們會以吃火雞(和家雞是近親)為主要的慶祝方式。
  • 現實版「農夫與蛇」!某公司花園驚現毒蛇竹葉青,好心保安放生卻被...
    冬天有一條蛇被凍僵了好心的農夫用體溫溫暖它誰知蛇驚醒後以為要傷害它反咬了一口農夫這個「農夫與蛇」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沒想到前天在咱們身邊也上演了「農夫與蛇」的一幕 保安洗拖把被竹葉青咬中公司的同事都是8點半才上班,但老劉總習慣早點到,搞搞衛生,給同事們一個乾淨清爽的辦公環境。這天早上7點多,他照例交班後,到公司外圍的水龍頭洗拖把,準備拖拖地。結果活還沒幹就出事了……當時,老劉拿著拖把在公司外牆半米高的綠化帶邊上,打開水龍頭放水洗拖把。這個工作老劉每天都在做,「譁譁譁……」的水聲特別響亮。
  • 真想過「最後的感恩節」?疫情加劇,仍有數百萬美國人要旅行
    資料圖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周四發布指導意見,敦促美國人感恩節不要出行。但仍有數百萬人計劃在這個長達一周的假期出行。根據美國運輸安全管理局的數據,上周五,在美國機場安檢處接受安檢的旅客人數超過了100萬,這是自今年3月以來第二次達到這種人數。而這一人數仍然只是一年前感恩節之前那個周五的旅客總人數的40%。報導指出,許多渴望與家人朋友共度感恩節的美國人還面臨著另一個風險考量,因為隨著新冠肺炎病例激增,要麼在最後一刻取消旅行計劃,要麼繼續出發。
  • 美國人今年的感恩節怎麼過:川普、拜登、喬丹與缺少食物者
    今年的感恩節與往年相比出現不少新變化。  11月25日美國總統川普和候任總統拜登分別對美國人發表感恩節講話。川普表示,如果選舉人團投票支持當選總統喬·拜登,他將離開白宮。這是他最接近承認拜登獲勝結果的一次表態,但仍重申存在大規模選舉舞弊行為,稱喬·拜登獲得8000萬張選票的唯一途徑是通過大規模欺詐。因而他很難承認選舉結果,並拒絕透露他是否會出席拜登的總統就職典禮。
  • 新冠病例呈爆炸式增長,美國人還有心思過「感恩節」?
    但是今年因為疫情影響,美國往日的繁榮火熱景象大打折扣,確診病例不斷攀升,病痛、隔離、淚水、恐懼、死亡的陰霾籠罩,美國人不得不度過一個特殊的「感恩節」……川普在感恩節赦免火雞「感恩節」的名字聽起來溫情脈脈,但背後卻是一段揭露美國人自私自利、恩將仇報、將自身利益凌駕在他人之上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