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劇內容講的是充滿野心的美國聯邦檢察官與風頭正盛的華爾街對衝基金掌門人之間的鬥爭。
美劇《億萬》播出以來,在國內金融圈和美劇圈都掀起了一陣不小的熱潮。《億萬》迅速打破Showtime首播記錄,IMDb當前評分8.4,豆瓣評分一路上升到9.0。收視與口碑齊高的金融權謀劇當然不會只靠尺度,精彩的內容才是亙古不變的制勝法寶。
充滿野心的美國聯邦檢察官查克·羅茲(Chuck Rhoades,下稱Chuck)與風頭正盛的華爾街對衝基金掌門人波比·艾克斯羅德(Bobby Axelrod,下稱Axe)之間,圍繞著Axe存在的涉嫌欺詐、內幕交易等違法行為展開了一場針鋒相對的鬥爭。
先是Chuck下套刺激Axe用6300萬美元買下漢普頓豪宅,企圖破壞Axe長期保持的公共形象,後有Axe用一頓飯的時間把輿論矛頭轉向競爭對手,輕鬆化解。高手過招,你來我往,劇友們對未來劇情的發展走向很是期待。只不過隨著第一季播出過半,回頭再看劇中的種種情節設定,總覺得有些似曾相識。
華爾街廣受追捧的對衝基金神話,出身平民,曾6000多萬購買漢普頓豪宅,面臨一份史無前例的高額罰金等等,Axe的一些設定讓人很難不把他與此前美國最有名、最賺錢的對衝基金之一塞克資本諮詢(SAC Capital,下稱SAC)的創始人兼管理者史蒂夫·科恩(Steven A. Cohen,下稱Cohen)對號入座。而據《紐約郵報》報導,《億萬》的創作靈感確實來自於2013年那場,由美國聯邦檢察官普裡特·巴拉拉(Preet Bharara,下稱Preet)對SAC及其創始人Cohen分別提起的刑事和民事訴訟。
在訴訟中,Preet指控SAC十多年來肆無忌憚地鼓勵內幕交易,而Cohen則對手下的內幕交易疏於監管。雖然Cohen最終和解脫身,但是也吃到了美國有史以來最高的內幕交易罰金18億美元。SAC被要求返還外部資金,同時對外部投資者關閉並停止諮詢業務(當時SAC管理的資金規模超過140億美元),另有8名被查出直接參與內幕交易的員工先後進了監獄。
儘管《億萬》的三位編劇,布賴恩·科佩爾曼(Brian Koppelman)大衛·萊維恩(David Levien)安德魯·羅斯·索爾金(Andrew Ross Sorkin),都表示他們創作的角色並不直接對應任何現實人物,但是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除了Axe和Cohen,劇中其他一些角色和情節似乎也能和現實對上號:
左:《億萬》男主角對衝基金經理波比·艾克斯羅德(Bobby Axelrod);
右:美國SAC對衝基金大鱷史蒂夫·科恩(Steven A.Cohen)。有人說男主角Axe是「美國版的徐翔」,其實上一個被這麼稱呼的人就是Cohen.
太平洋彼岸,被國內媒體稱作「美國版徐翔」的就是Cohen了。
現實生活中的Cohen和美劇中的AXE有著極為相似的辦公環境。據媒體報導,在位於美國康乃狄克州,佔地2萬平方英尺的SAC對衝基金公司的交易大廳中央,現年57歲的Steven A.Cohen作為資金規模達150億美元的美國對衝基金公司SAC(SAC Capital Advisors)的掌門人,每天的工作都被四周的電腦屏幕所包圍。任何一個角落裡電腦屏幕數字的變化,都可能觸動他敏感的神經。
這位精力充沛而智力超群的市場操盤手,一直保持著頗為低調的形象,鮮與外界溝通。以至於他對於現代藝術品的愛好,例如對畢卡索和勃洛克作品的收藏,都成為外界「管中窺豹」了解他的重要「線索」。
Axe、Cohen的共通點:一是出身,都不是什麼大富大貴的家庭。Cohen少年時代在超市打過零工,Axe還在送報紙。二是頭腦。至於Axe、Cohen、徐翔三人最相似的大概就是天賦和頭腦了。Axe有個記憶宮殿,Cohen稱自己年輕時候經過股票交易所,盯著眼前出現的一串串數字,腦海中自動浮現出了一組,可以完全憑趨勢判斷漲跌,徐翔也是出了名的盯盤狂。三是收益率。
Axe的Axe Capital與Cohen的SAC Capital,有著同樣高到嚇人的年均30%回報率和3%的管理費用,連具體數字都一樣。
左:《億萬》男主角,紐約南區美國聯邦檢察官查克·羅茲(Chuck Rhoades);右:現實中的紐約南區美國聯邦檢察官普裡特·巴拉拉(Preet Bharara).Chuck的原型就是紐約南區的美國聯邦檢察官Preet.
事業上的Chuck,無論職位、能力還是戰績,都與Preet一樣。不同之處在於,Chuck是家底雄厚的美國白人,而Preet來自印度。
相比於名聲在外的Cohen,國內的劇友可能並不太認識Preet這個人。但是在華爾街,Preet的知名度不比任何一位金融大亨低。2009年-2012年,美國證監會(SEC)和司法部(DOJ)聯手開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華爾街「大掃蕩」,內幕交易是重點打擊對象。
當時的對衝基金巨擘「帆船集團(Galleon Group)」被查出美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對衝基金內幕交易刑事案。隨著對案件的深入調查,高盛、麥肯錫、英特爾、IBM、AMD等越來越多的金融巨頭和知名企業被牽扯進來,美國監管層由此開始了對華爾街和矽谷的大規模集中調查。
負責此次調查並提起訴訟的正是2009年剛剛上任的Preet。他的辦公室在2009年-2012年對帆船集團內幕交易的持續調查中,先後起訴了帆船集團創始人Raj Rajaratnam(下稱Raj),高盛董事、麥肯錫前總裁Rajat Gupta(下稱Gupta),麥肯錫前高管Anil Kumar(下稱Kumar)以及其他60多名相關人員。
在這場大調查中的領導性角色讓Preet聲名大噪,他還因此登上了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時代》對他的介紹是:「這個男人正在搜捕華爾街」。到2015年,Preet成功定罪了80多起內幕交易案,他的辦公室一直是美國ZF追蹤內幕交易的引領者。
對比劇中Chuck履職以來在金融起訴案中未嘗一敗,先後把81名金融犯罪者送進監獄的設定,是不是很相似呢?
「帆船集團」是2009年以前華爾街最大的私募基金之一。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帆船集團」管理資產83億美元,據稱年回報率23%,其掌舵人Raj曾被稱為是世界上最有錢的斯裡蘭卡人。2009年,Raj和其他5名上市公司高管被控涉嫌於2006年至2008年間,利用內幕消息,在希爾頓、谷歌、網絡服務供貨商阿卡邁、計算機晶片商AMD等10家公司的股票交易中,非法獲利達2000萬美元。
在這場讓Preet一戰成名的內幕交易案中,為躲避監管部門追查,涉案人員經常用代號掩飾身份,活動時使用暗語和一次性手機號碼,並且現金交易。根據此前美國檢方的起訴書,在某次交易成功後,一名涉案人員將一部一次性手機折成兩半,並咬斷了手機的SIM卡,並告知一個身份不明的「內幕消息獲得者」處理掉這部手機的另一半。種種情節就像一部諜戰大片。這麼看來,《億萬》裡演的那些似乎也不一定完全是戲劇效果。
審訊階段,「合作的人有糖吃」,前麥肯錫高管Kumar被成功策反。Kumar因在對好友Raj和Gupta的刑事審判中成為關鍵證人而得到輕罰。核心人物Raj在14項指控中被認定有罪,並被判處11年監禁(美國歷史上因內幕交易被判處的最長刑期是12年).
這場轟動一時的大案過後,Preet開始對SAC下刀。但是Cohen這條「大白鯊」要比Raj更難對付。在美國,舉證對內幕交易的判決至關重要。無罪推定的原理認為任何人在被證明有罪之前都是無辜的,這給檢舉舉證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如果既沒有嫌疑人倒戈又沒有確鑿證據,對內幕交易的檢舉將會經歷一段艱難的有罪證明時期。這就可能導致最終無法提起刑事訴訟而只能代替以民事訴訟。
Preet始終無法對Cohen個人提起刑事訴訟,因為Cohen的手下們要比Raj的朋友可靠的多,沒人指證Cohen。他做事滴水不漏,Preet也拿不出任何Cohen參與內幕交易的直接證據。
左:《億萬》中前Axe Capital員工,因為珀薩姆製藥(Pepsum Pharmaceuticals)股票內幕交易而接受調查的皮特·德克爾(Peter Decker);右:前SAC投資組合經理馬修·馬拓瑪(Mathew Martoma)。兩個關鍵的小配角。
皮特·德克爾(Peter Decker,下稱Decker)這個角色出鏡率實在不高,但是卻是推動整部劇向下展開的關鍵。《億萬》一開始就把兩男主聯繫在一起的正是美國證監會(SEC)發現的一家名為珀薩姆製藥(Pepsum Pharmaceuticals)的製藥企業的股票異常,其中提到了Decker和他的公司。Decker曾經在Axe Capital工作,是Axe的手下。
Chuck決心對付Axe之後,Decker因為這樁製藥企業的股票交易,首當其衝地被抓過來調查了。Chuck的用意很簡單,就是想讓Decker指證Axe直接參與過內幕交易,但是從目前的劇情發展來看,Decker應該也沒有說出什麼所以然來。
與Decker對應的現實人物是Cohen的前手下,前SAC投資組合經理馬修·馬拓瑪(Mathew Martoma,下稱Mathew).Mathew是SAC內幕交易案中最後一個落網人員。2014年,Mathew被指控利用從一位醫生處得到的內幕信息,買賣Elan和惠氏兩家醫藥公司的股票而為SAC賺取了2.76億美元暴利。這是美國歷史上被查出的內幕交易單筆最大獲利。
據此前報導,2008年7月17日,醫生內線告知Mathew,Elan與惠氏進行的藥物試驗結果不如人意。三天後,Mathew和SAC的所有者交談了20分鐘,並建議賣出Elan和惠氏的股票。
此次交談後的第二天,Mathew和Cohen指示交易員出清SAC持有的Elan和惠氏股票,並要求採用「不會使SAC內外的任何人產生警覺」的交易方式。SAC還建立了能從這兩隻股票的下跌中獲利的看跌頭寸。一段時間之後,藥物試驗的負面結果公布。受其影響Elan和惠氏的股價分別下跌了42%和12%。SAC從中獲利2.76億美元,並避免了相關交易損失,Mathew也因此得到了930萬美元獎金。
這次訴訟引來各界的廣泛關注,因為人們以為可以看到SAC案的新進展。但是Mathew同樣拒絕指證Cohen,針對Mathew的刑事和民事指控中雖然都提到了「SAC所有者」的作用,但是語言曖昧,並不直指Cohen.Mathew本人最終被重判9年監禁並930萬美元罰款,與之前7名SAC員工相比,是被罰得最重的。
由於缺乏刑事指控證據,最終只由美國證監會出面,對Cohen個人提起了民事訴訟。雖然要繳納18億美元的天價罰金並被禁止管理外部資金直至2018年,但是當時年齡已經58歲的Cohen終究避免了一場牢獄之災。SAC則在2014年變身家族基金,更名為「Point72資產管理」,只負責管理Cohen自己的私有資產和一些來自員工的投資。此時,Cohen的身家淨值為87億美元。
如今SAC雖倒,但Point 72又生,Cohen寶刀未老,短短一年後,他個人的財富淨值一年內增加了40億美元,重新成了一位坐擁百億的億萬富翁。在《福布斯》最新評出的2015年「全球富豪榜」和「最賺錢的對衝基金經理排行榜」中,Cohen分別以淨值127億美元的身家和Point 72去年15.5億美元的盈利,排在富豪榜72位和最賺錢的基金經理第3名。根據當初的協議,到2018年,Cohen將可以重新管理外部投資。
時至今日,他的老對手Preet已經在曼哈頓的聯邦檢察官辦公室工作了六年,並且還在繼續監測著華爾街的一舉一動。但是與剛上任的時候相比,現在的Preet溫和得多,人們看到更多的是Preet放棄起訴的消息。想看兩個老對手後續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我們可能要等到2018年以後了。不過《億萬》第一季還沒播完,第二季也預訂2017年播出,接下去編劇們還會編出怎樣精彩的故事來,倒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