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周前,編輯向我約稿,寫一篇關於美劇《指定倖存者》(Designated Survivor)的劇評,但我遲遲沒有動筆。因為看了前面五集仍感雲裡霧裡,直到第七、八兩集播出,本人方才有信心說,終於掌握了一點脈絡。
但當友人問及這劇是否值得一追,我還是會非常謹慎地說,再等等吧,小心掉坑裡。
對於集合了權術、陰謀的懸疑劇來說,最糟心的事兒便是「挖坑、填坑」,以我幾十年的看劇經驗,大部分編劇都能做到在劇集伊始天馬行空,擺出一套攝人心魄的迷魂陣來,但往往他們無法駕馭過於複雜的局面,於是最終導致不知所云,觀眾大呼上當。
至今《指定倖存者》還處在挖大坑階段,儘管已經填了幾處小坑,但只要稍不留神便會滑向爛尾。
《指定倖存者》劇照該劇如今已是美國ABC電視網的新寵兒,9月21日播出先導集,八天後就被全季22集續訂。無論是收視率還是口碑,《指定倖存者》在今年的秋冬檔新劇裡,僅次於《我們的生活》。而它在中國的網路上也極受歡迎,個人以為這與本劇男女主演「鮑小強」基弗·薩瑟蘭、李美琪(Maggie Q)在華的超高人氣有關。
另外一點不可否認,「鮑小強」此次飾演的角色,從廣義上說,屬於華盛頓政治圈的局外人,突然搖身一變成總統,這與現實中,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一樣,讓人不禁產生好奇,他將如何打破華盛頓的固有遊戲規則,如何在「紙牌屋」式的陰謀詭計、相互掣肘中存活下來。
稍微解釋一下美國政治中的「指定倖存者」(designated survivor或寫作designated successor)概念,它是對1947年頒布的《總統職位繼承順序法》的延伸。當時杜魯門總統籤署的《順序法》只是列出了美國總統身故後的總統繼任順序,即副總統、眾議院議長、參議院臨時議長(注,因為美國參議院議長理論上為副總統兼任)、國務卿,再到各部部長(部長順序由該部門成立的時間為序)。
《指定倖存者》劇照但「二戰」之後就是「冷戰」,美國擔心在發生核戰爭的情況下,《順序法》中的總統人選會被「一鍋端」,為了防止華盛頓出現政治真空,於是就有了「指定倖存者」概念。它需要滿足幾個條件:美國本屆內閣成員;年滿35歲;出生在美國;在美至少生活14年。柯林頓總統第二任期的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就無法滿足該條件,因為她出生在原捷克斯洛伐克。
根據記載首位「指定倖存者」出現在1981年2月18日,時任美國教育部長特瑞爾·貝爾成為「指定倖存者」,被白宮特勤局保護在秘密地點,當時美國總統裡根在國會發表演講,國會山上匯集了全部美國參眾議員、除貝爾外的內閣全體成員及美國高等法院大法官。
在「9·11」事件後,「指定倖存者」從一名變成兩名,美國眾議院也要選出一位「指定倖存者」,使其能夠在發生不幸事件後擔任美國眾議院臨時議長。因此在電視劇中有一點明顯錯誤。劇中,美國共和黨籍女眾議員胡克斯特拉滕作為國會的「指定倖存者」活了下來,她先是表示自己無意總統寶座,接著又處處對「鮑小強」使絆子,並在前總統的葬禮上代替「鮑小強」致悼詞。實際上,只要美國總統選出的內閣「指定倖存者」活著,國會「指定倖存者」是根本不可能接任總統的,因此劇中胡克斯特拉滕在第三、四集的興風作浪,只是編劇們為了讓「鮑小強」飾演的角色「吃眼藥」罷了。
《指定倖存者》劇照「指定倖存者」概念從1981年至今,基本都在美國總統到國會演講時實施,因為在大部分情況裡,副總統才是天然的美國總統繼任者。
「鮑小強」飾演的託馬斯·柯克曼,在接任總統前擔任的是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部部長。現實中,該部部長有3次擔任過「指定倖存者」,換言之,住房和城市發展部部長成為「指定倖存者」的機率並不大。但編劇為何會讓「鮑小強」飾演角色有如此背景了,從前八集看,柯克曼在擔任總統之後也並未在住房與城市問題上有什麼表現。
該劇是在2015年12月啟動,川普當時已經把共和黨總統初選攪成一鍋粥,但我不認為編劇們是想以此暗諷川普,儘管劇中有句臺詞說柯克曼「無非就是個房產中介」,聽著像是拐彎罵川普。
在我看來,這一人物設定更多與希拉蕊·柯林頓有關,「指定倖存者」在美國也屬於比較冷門的概念,但它卻在幾年前火過一把。2010年時任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部部長肖恩·多諾萬成為「指定倖存者」,然而那次歐巴馬總統前往國會演講時,他的內閣裡還少了一人,那便是時任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當時她在倫敦開會。於是美國媒體好一陣炒作,「萬一歐巴馬不在了,誰該當總統」「希拉蕊有一圓總統夢的機會」等等。為何這麼說,因為儘管多諾萬是「指定倖存者」,但是根據《順序法》,國務卿的接任順序高於住房和城市發展部部長。
《指定倖存者》劇照如果我沒有記錯,在電視劇《指定倖存者》之前,涉及「指定倖存者」概念的美國影視劇只出現過兩次,第一次是1991年HBO的電視電影《顛覆指令》,另一次則是21世紀初紅極一時的美劇《白宮西翼》的第一季第12集裡。因為從編劇的角度上來說:一,這是個小眾概念;二,故事很難展開。
因此,在《指定倖存者》裡,編劇們,將柯克曼的華盛頓局外人戲份做足,比如他是個技術性官僚或者說學者型官員,這無疑令柯克曼總統成為「政治白痴」,其次還設定了柯克曼已被前總統掃地出局,讓其轉任美國駐國際民航組織大使,從而令其「指定倖存者」身份受到質疑。當然,柯克曼私人線也要做足,兒子是不是親生的,也能拉足一兩集。
《指定倖存者》劇照如果各位是因《24小時》《尼基塔》追這部劇,或許你會失望,「鮑小強」與Maggie Q這次都棄武從文了。
另外,本劇包裹至今的大陰謀,個人以為很有可能會填不上,前面8集已經排除了境外恐怖組織與美國敵對國家的犯案可能性。現在就剩下以議員邁克勒什為代表的秘密組織勢力。從明顯動機來看,邁克勒什從國會山恐怖襲擊中倖存下來,為的就是當上副總統,進而成為總統(這條路徑與《紙牌屋》中的「下木」總統晉升之路相同),而邁克勒什看上去又像是被操縱的提線木偶。那麼問題來了,背後組織的能量有多大,為何能有那麼大?
這個坑至今沒有解決現實裡國土安全部、中情局、聯邦調查局等部門為何如此脆弱的問題。
《指定倖存者》劇照看的過程中,我突然想到了《甄嬛傳》,於是眼前豁然開朗,《指定倖存者》就是一個美國男版《甄嬛傳》,「鮑小強」飾演的就是個美國甄嬛,他一步步從「傻白甜」化身腹黑男。其實,劇裡已經出現多處伏筆,比如柯克曼為了能夠與50位州長達成重啟國會的協議,將載有敘利亞難民的包機轉往加拿大。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