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峰:印度胸懷應寬些 若想聯日對付中國很危險

2021-01-18 環球軍事

印度自尊心強,胸懷也應寬些

錢 峰

最近幾天,十四世達賴不但得到印度允許竄訪所謂的「阿魯納恰爾邦」,而且一路上還有印度內政國務部長裡吉朱陪同,這讓很多人在關注這一事件的同時也心生疑問,印度到底怎麼了?

筆者最近幾年多次去印度參加會議,對印度學者、議員有一些交流與觀察。總體感覺,莫迪政府執政以來,新德裡與華盛頓和東京的關係越走越近,特別是圍繞地區安全問題,三國互動頻密,已成為當前亞洲大國關係演變進程中的一種常態。

川普在競選期間及就職以來,毫不掩飾對印度的「青睞」,稱印度為「真正的朋友」和「應對全球挑戰的夥伴」。經歷了歐巴馬時代美印關係的2.0版,兩國關係下一階段的走勢普遍為外界看好。

日印關係在安倍與莫迪執政後,更是不斷跨上了新的臺階,雙方政治、經濟、安全和防務領域的合作日益向縱深發展。不久前,日本「出雲」號直升機航母甚至受印度之邀,定於7月赴印度洋參加美印 「馬拉巴爾」聯合軍演。自75年前日本聯合艦隊襲擊斯裡蘭卡之後,印度洋又將重見日本航母的身影。

無需迴避的是,印度向美日靠攏背後一個重要動因是應對中國的崛起。如果說,在三國官方的筆下還算遮遮掩掩的話,那麼在三國學界和媒體口中早已公開直白了。上月,印度辨喜基金會與美國哈德遜研究所在華盛頓的一次研討會上一致認為,由於中國在面對領土領海爭端時態度「越發強硬」,有必要加強印美以及日本之間的合作,以決定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安全參數」。特別是此次印方的領隊為前陸軍參謀長維傑上將,愈發引人關注。

憑藉自身的巨大體量、地緣優勢和發展勢頭,印度當今的作用和未來的前景備受各方重視,其在各大國之間常年周旋平衡的技巧越來越嫻熟,為此賺得了不少外交和經濟實惠。過去幾年間,新德裡曾多次上演了聯合國「五常」領導人「前腳走,後腳來」的熱鬧場景,讓印度頗感驕傲和自豪。

作為一個地區大國和準世界大國,避免與任何大國靠得太近,謀求最大限度的迴旋空間和國家利益一直都是印度大國外交戰略的精髓。但莫迪版的大國外交政策卻漸有偏離這一軌道並向美日不斷靠攏的趨勢。

中印兩國互為鄰國,又是全球人口大國和最大的兩個發展中國家,更是國際政治和經濟新秩序的積極倡導者和推動者,在國際和地區重大問題上有著眾多的共同利益。但從去年開始,中印關係在度過莫迪執政頭兩年的熱絡期之後,諸如印在中印邊界部署「布拉莫斯」巡航飛彈、印加入核供應國集團未果、巴涉恐人員安理會列名等新問題和新挑戰接連湧現。

這次印度部長陪同達賴竄訪所謂「阿魯納恰爾邦」令人憤慨,更值得警惕的是,印度一些媒體和一些議員正在一個中國政策上打歪主意。日前,《印度時報》把印外交部長表態一個中國政策應與「一個印度」對等,刻意引申解讀為「臺灣問題重新納入到『可談判』範疇內」;部分印度議員還要請臺「立委」訪印。

在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問題上,印度不合作的姿態也是讓人搖頭,其杯葛甚至暗中阻擾的做法,不由得讓人質疑新德裡的胸中是否真有大的格局?筆者認為,一方面是印度一些人舊有的對華心態所致,另一方面是由於經濟形勢不好使得部分政客及媒體主動迎合民族主義思想。

睦鄰友好合作的周邊關係是一個國家發展、社會穩定的重要保證。這些年來印度經濟實力不斷崛起,贏得國際社會的普遍尊重,而與此同時中印關係總體處於半個多世紀以來的最好時期,兩者之間絕不是巧合或關聯不大,而是緊密相連,休戚相關。

印度是一個有著很強自尊心和自豪感的大國。大國應有大擔當,大智慧。如果借外部勢力,特別是像日本這樣處處與中國作梗的國家,來試圖獲得所謂的「對華安全優勢」,結果可能適得其反,而且很危險。▲(作者是中國南亞學會常務理事)

相關焦點

  • 魏鳳和訪尼泊爾,印度緊盯:擔心中國「將尼泊爾從印度帶走」
    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部主任錢峰29日對《環球時報》表示,在疫情背景下,中國防長訪問尼泊爾充分說明中尼關係的重要性。中尼是友好鄰邦,魏鳳和訪尼的一天行程安排體現出的是鄰居之間走走親戚、串串門,增進友誼,加強合作,這對兩國、兩軍之間的信任是很大的提升。印度報業託拉斯29日稱,這是自去年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尼泊爾以來,中國訪尼的最高級別官員。
  • 印度洋又不是印度的,中國航母憑什麼不能去?
    自從中國海軍開始到亞丁灣護航,印度就對出現在印度洋的中國海軍起了戒心,隨著中國海軍的優勢越來越大,印度對中國海軍的戒心也就越來越強烈了。當年為了監控印度洋上的中國航線,也為了對付在印度洋活動的中國潛艇,印度耗費30多億美元從美國購買了12架P-8I海上巡邏機。
  • 殲20沒威脅,米格21就能對付中國!這話來自印度前空軍司令
    "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本是一個偉大的戰略思想,但是印度沒學到精髓,學成了膨脹過度,現在的印度可以說自信心爆棚。據環球時報8月25日報導,印度空軍前司令信心滿滿的分析稱:中國的殲20對印度沒威脅,印度用米格21就可以對付中國!
  • 登山詩詞:一上峰巔胸臆寬,天風浩蕩白雲湍
    1.題登山文/追夢人日探雲將破文/一若陶公山高人慾峰,水闊浪飛篷。登頂圖宏業,堪迎八面風。6.文/樂天極目千山遠,回頭萬木低。浮雲遮俗世,天鳥正清啼。7.登山文/油紫傘信步密林沐日光,山幽鳥悅石階藏。汗兮似雨凌絕頂,樹點雲低望四方!8.
  • 專訪鄭永春:胸懷宇宙天地寬 ——行星科學家、卡爾薩根獎獲得者談...
    【中國數字科技館 文|盧冉、李璐、包若冰】導語:因著「不知疲倦地向中國大眾進行行星科學方面的科普,並向西方世界展示中國科學」,2016年5月份,美國天文學會行星科學分會宣布,將今年的卡爾 薩根獎授予鄭永春。但是鄭老師的成就不僅僅在科普方面,他還是一名行星學家,今天我們一起來聽鄭老師聊聊他與科研和科普的故事。
  • 印度軍工出馬,為印軍開發裝備!藉此對抗中國,想清楚了?
    據悉,印度軍工為了全力支持印軍對抗解放軍,苦心開發多種裝備! 據印媒報導,近日,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開發了多種產品,以幫助印度軍隊應付極端寒冷的天氣,對付中國,例如Him-Taapak加熱裝置和融雪機,來幫助印度士兵應付極低的溫度。 在我們的傳統印象中,提到印度軍工似乎就想調侃幾句。印度軍工自身的確存在著問題。
  • 谷歌商店下架印度「反華APP" ,印度網民激動了
    近日,谷歌應用商城下架了一款在印度傳播甚廣的APP,這款APP名為「刪掉中國APP」,號稱能自動偵測用戶手機裡的中國APP並將其刪除。這一功能讓不少因為疫情和邊境爭端遷怒中國的印度網民大為追捧。圖源:推特 據環球時報英文版記者調查,這款APP由印度一家科技公司開發,借著最近中印關係的緊張形勢,該APP從5月17日上架後,截至2日晚被下架時
  • 專訪鄭永春:胸懷宇宙天地寬 ——行星科學家、卡爾•薩根獎獲得...
    【中國數字科技館 文|盧冉、李璐、包若冰】  導語:因著「不知疲倦地向中國大眾進行行星科學方面的科普,並向西方世界展示中國科學」,2016年5月份,美國天文學會行星科學分會宣布,將今年的卡爾• 薩根獎授予鄭永春。但是鄭老師的成就不僅僅在科普方面,他還是一名行星學家,今天我們一起來聽鄭老師聊聊他與科研和科普的故事。
  • 巴黎六大學聯成立 系首個法國校級中國學聯(圖)
    (法國《歐洲時報》/張雲茜 攝)   中國僑網6月23日電 據法國《歐洲時報》報導,6月20日下午,巴黎第六大學(居裡大學)中國學者學生聯合會(簡稱巴黎六大學聯)成立儀式在六大主樓觀景會議室舉行。
  • LCMSMS出峰靈敏度或重現性差?可能是這個原因導致的!!!
    各位實驗猿在使用三重四極杆質譜聯用儀時,做MRM檢測偶爾會遇到出峰峰面積或峰高重現性差的問題。 首先:我們得知道測定一個質譜需要20個點,所以我們應將循環時間設置為接近峰寬的1/20,比如:峰寬0.1min,設置循環時間為0.3sec
  • 有關物質中誤判雜質峰及形成機制的研究
    標準規定:氨氯地平雜質I峰的峰面積乘以2與其他各雜質峰面積的和應不得大於對照溶液主峰面積的1.5倍(1.5%)。實際檢測時,氨氯地平的出峰時間為17.5 min,但是在溶劑峰出峰的位置有響應較高的峰(保留時間3.0 min),色譜圖見圖 1。若將該峰判定為雜質峰,則會出現有關物質超標的情況。將苯磺酸配製成一定濃度進樣後最終確定該峰為苯環酸的峰。
  • 中國各省最高峰排行榜,你們省的山排第幾?
    是海南島的象徵,也是中國名山之一,最高峰二指,海拔1867米。25【黃山蓮花峰】安徽最高峰,位於玉屏樓北側,海拔1865米。從蓮花嶺到蓮花峰頂的1.5公裡路上,沿途有飛龍松、倒掛松等名松及黃山杜鵑。蓮花峰絕頂處方圓丈餘,中間有香砂井,登臨峰頂,可東望天目山,西望廬山,北望九華山和長江。
  • 兩大危機逼近印度,反對黨趁虛而入,莫迪面臨致命危險
    60多名抗議農民死亡,反對黨怒斥莫迪政府當地時間1月5日,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印度反對黨國民大會黨高官拉胡爾·甘地表示,自從2020年11月以來,已經有60多位農民在抗議中死亡,而這一情況的發生與政府脫不了關係。報導稱,甘地表示,莫迪政府的冷漠和傲慢導致超過60名農民失去生命,但事件發生後,政府不僅毫無作為,反而繼續用催淚彈對付農民。
  • 中印五款武器對決,印度被徹底碾壓,想稱霸印度洋問過中國嗎?
    還列舉出了五款號稱會在2021年裝備印度軍隊的武器,並指出它們將是對付中國的利器。那我們今天就來一一對比下,看看印度滿載厚望的「寶貝」在中國面前究竟什麼水平?  2019年川普還在任的時候,就和印度籤署了一項價值26個億的軍事協議,內容包括向印度海軍提供24架MH-60R「海鷹」直升機並於2021年交付。屆時這批「海鷹」將替代印度目前正裝備著的上世紀70年代的「海王」反潛直升機。
  • 4000億隻蝗蟲襲擊印度 距離中國僅一步之遙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4000億隻蝗蟲襲擊印度 距離中國僅一步之遙 近期,一場罕見的沙漠蝗蟲災害衝擊非洲大陸。2月11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向全球進行了預警,稱希望全球高度戒備現在正在肆虐的蝗災,防止被入侵國家出現糧食危機。
  • 姓錢但不愛錢的「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
    ,愛國知識分子的優秀典範,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火箭之王」。2009年9月,錢學森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02 淡泊名利,奉獻祖國當時的中國,一窮二白。「姓錢但不愛錢」的錢學森不要新居,生活儉樸低調。
  • 安捷倫發布新型單四極杆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
    安捷倫發布具有更高通量和非凡性能的新型單四極杆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     2010 年 3 月 1 日,佛羅裡達州奧蘭多市,匹茲堡儀器博覽會 (Pittcon 2010)—
  • 昔日拒中國,如今中國空間站,未來想進入太空或要看中國臉色
    中國的空間站將升空,預計今年完工。我們的空間站被稱為「中國的空間站」,沒有「國際性」。意思很簡單。我們不對外開放,有錢也買不到票。如果我們想進入空間站,我們只能依靠關係。這對美國、日本和歐洲來說是很絕望的事,但更絕望的是,國際空間站已經修修補補這麼多年,最多只能運行到2024年,所以他們必須想辦法提前拿到這張票,但這張票似乎並不那麼容易拿到。
  • 印度聖河嚴重汙染,還想讓「聖水」進入中國市場,定價5元一瓶
    自從21世紀以來,中國的經濟水平就不斷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隨著經濟的發展而不斷提高。人們是生活的越來越幸福了,口袋裡的錢也是越來越多聊了,消費方式也是越來越多,恩格爾係數也就不斷的下降。這些年來選擇去印度遊玩的人們也是很多的,那我們通過外出旅遊都對印度有一些什麼了解呢?我們知道了印度人們喜歡用手抓飯,咖喱飯是他們的最愛,他們的國教原來不是佛教而是印度教,而且他們崇尚神牛,並且有時候會喝牛尿,這些習慣讓大多數國人表示不能接受,認為這太不衛生了。在印度也有一些地方是不得不去的,比如印度的「聖河」——恆河。
  • 印度人:中國比印度發達,但有一點印度比中國好
    一、印度人在中國印度落後嗎?至少和中國相比,它確實不算好,印度的種種設施都遠不如中國,很多印度人為了多賺點工資跑到中國南方當"打工仔",在我們這裡算"廉價勞動力"的工資待遇,對於印度的打工族們已經可以算作"體面",這背後,是兩國之間經濟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