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一50米山包,施工時挖出「怪獸」,考古家:顛覆歷史認知

2020-12-05 華夏文物

山東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關於山東的歷史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當夏禹分九州時,山東屬於青州;周武王滅商紂,天下更始,實行分封制,山東一帶主要是齊國以及魯國,因而山東便有了「齊魯大地」之稱。在西漢初年,山東大部分為齊悼惠王劉肥的封地。而2000年後,山東一施工隊在對一座50米的山包進行基建時,無意間挖出了一座漢代的古墓,而這座古墓的考古也驚動了全世界。

1972年4月10日上午,山東省臨沂文管所突然來了一個名為孟季華的中老年人,這個老人渾身都是泥土,但老人非常的著急,當時的文物管理人員還以為這是進來乞討的流浪漢。得知老人前來是因為他們在施工過程中挖出了一個巨大的黑洞,而黑洞裡面有兩隻「怪獸」後,文物專家、考古家都非常的重視。一部分考古家立馬隨老人趕到挖出「怪獸」的山包,一座漢代大墓的考古挖掘展開了序幕。

考古家看到這施工隊挖出的「怪獸」其實就是兩隻鎮墓獸。所謂的「鎮墓獸」便是一種古人的陪葬品,流行於戰國到東漢;至於古人為何要將這些形狀怪異,和壞獸形象一致的東西放進古墓是因為古代人認為,人死後到另外一個世界會有各種野鬼惡鬼,設置鎮墓獸的目的首先是為避邪,以佑護死者亡魂的安寧。事實上,鎮墓獸還有另外一個作用,那就是防盜。古代盜墓者看到這「鎮墓獸」都會遠而避之,因此鎮墓獸在一定程度上保衛了古墓不受盜墓者破壞。

剛才提到,有鎮墓獸的古墓一般都是戰國到東漢時期的古墓,當考古家在山東臨沂這座名為「銀雀山」的50米小山包看到這古墓中被施工隊挖出的鎮墓獸後,考古家就斷定這是一座漢墓。要知道1972年是沒有「搶救性挖掘」一說法的,考古家知道有古墓後,立馬對古墓進行的考古挖掘。但當時古墓的位置在地下2米左右,考古人員非常的有限,又沒有什麼機器可以調動,而且古墓周圍亂石林立,緊靠考古家根本無法考古挖掘。這時候,考古隊便與工地負責人商量,決定由施工方幫忙清理現場,而考古家則負責清理文物。

施工隊幫助考古家挖開古墓時發現古墓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簡單,墓室非常的大,看起來很宏偉,宏偉到令人害怕。不過,古墓的封土以及防盜石頭堆很快就被清理完畢。考古工作者進入古墓墓穴後,出土了100多件青銅、陶器文物,不過這些文物似乎只是一般文物,算不上是珍貴文物。當考古家有點沮喪時,主墓室的棺材被允許開棺。就在開棺後,棺材內的一幕驚動了全世界,甚至有考古家發出「顛覆歷史認知」的感慨。這是為何呢?

原來啊,在棺材內有著完整的竹簡4942枚,這漢代的竹簡記載的內容都是歷史失傳的古籍。包括世人皆知的《孫臏兵法》就是出土自該墓,要知道,《孫臏兵法》在晉朝時期就已經失傳,如今看到的版本就是出土自山東的這一銀雀山漢墓中的。考古家之所以說「顛覆歷史認知」是因為出土的竹簡中的《孫臏兵法》《尉繚子》《六韜》等古籍的記載與史書的記載有很大的差別甚至是完全相反。這些竹簡的出土,使得銀雀山漢墓名揚四海,震驚中外,與「馬王堆」「兵馬俑」齊名。

相關焦點

  • 河南挖出古人化石,研究發現顛覆認知,學者:中國人未必源於非洲
    然而,這一傳統認知如今卻遭到顛覆,原因很簡單,在中國河南許昌靈井遺址,考古專家挖出古人類化石,研究之後專家發現,「許昌人」距今時間卻遠超6萬年。正因如此,有學者指出,現代中國人未必源自非洲!所謂智人,就是直立行走之後的進化階段,最顯著的特質為腦容量大,往往在1300毫升以上。
  • 山東一土坡終年寸草不生,村民挖出大量青銅器,下面有商周大墓
    山東的歷史文化非常的悠久,作為齊魯大地的山東,千百年來,產生了無數優秀的文明與偉人,其中還有非常多的文化是一直在傳承的,早在商朝時代,山東就產生了各種非常發達的文明了,這一點要是考古工作沒有發掘出來,是沒人會相信的,因為期間的時間實在是隔得太久了。
  • 成都體育中心考古新進展:挖出唐宋時排水溝(圖)
    考古人員清理出的一段拼花石路。   今年10月14日,為配合成都體育中心籃球場工程建設,成都市考古隊對施工地點進行例行勘探。位於人民中路一段的後子門成都體育中心遺址,發掘面積近600平方米。
  • 考古不斷挖出史前「真龍」,或揭開了真相!
    然而不斷出土的考古證據,卻又衝擊著這些觀點。1982年,在東北遼寧的查海遺址,考古專家挖出了一條石堆塑造的真龍。專家確認,這一條石龍有19.7米,龍頭部最寬處約2米,呈昂首張口、彎身弓背狀,雖然顯得粗糙,但卻和後來的龍極為相似。而且,查海遺址距今有8000年的歷史,是截至目前的「中華第一龍」。1987年,在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考古專家又有巨大發現。
  • 山東又一景點走紅,一塊石頭被稱為山,距離地面0.6米卻無人敢登
    山都以大而聞名,比如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著名的泰山、華山等等,都不是以高而險著稱,但是有些山總是與眾不同,他們不僅小,而且以小巧而聞名,當你看到整座山的高度、長度、海拔,你會驚訝於它真的是一座山嗎?今天要介紹的是山東又一景點走紅,一塊石頭被稱為山,距離地面0.6米卻無人敢登。
  • 成都發現北宋第一畫家墓,挖出一件女性用品,考古專家卻難以啟齒
    考古中真的是會出土各種各樣類型的文物,有些文物我們可能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過,為此你無法想像這居然是來自幾千年前的古代,這些就是「穿越物」!  在今天的介紹的這座北宋古墓群中,就挖出一件非常特殊的女性用品,說實話真的連考古專家都難以啟齒,看到這裡,或許大部分人都開始想歪了,只能告訴你真的是如你們所想的那樣,還是來一起看看吧!
  • 芙蓉街施工又挖出「老寶貝」!出土古水道 掘出老石板
    12月5日,記者探訪施工中的芙蓉街得知,一條古水道被發現。與此同時,就在古水道北側,三四塊老青石板重見天日,疑似當年芙蓉街的老石板路。芙蓉街設計方告訴記者,他們將按照歷史要素對古水道和青石板進行呈現,力圖恢復歷史風貌,打造新的景觀。
  • 龍到底有沒有,考古不斷挖出史前真龍,或許揭開了真相
    不斷出土的考古證據,卻又衝擊著這些觀點。1982年,在東北遼寧的查海遺址,考古專家挖出了一條石堆塑造的真龍。專家確認,這一條石龍有19.7米,龍頭部最寬處約2米,呈昂首張口、彎身弓背狀,雖然顯得粗糙,但卻和後來的龍極為相似。而且,查海遺址距今有8000年的歷史,是截至目前的「中華第一龍」。1987年,在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
  • 鄭同修:從考古大咖到山東博物館掌舵人
    從1984年大學畢業進入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前身)工作開始,35年田野考古,鄭同修主持了數十項重要的考古發掘,並以其在秦漢考古、周代考古和大遺址保護等領域的豐碩學術研究成果,成為國內考古界的大家。2019年8月31日,鄭同修正式到山東博物館報到,履新山東博物館館長一職。
  • 殷商遺民為啥出現在山東曲阜?考古人員將提取DNA與殷墟數據進行比對
    而伴隨著商朝的滅亡,殷商遺民的去向也成了一個歷史疑問。日前,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從第八屆黃淮七省考古論壇上獲悉,由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持的曲阜杏壇學校東周墓地最新發掘顯示,該墓葬群及出土文物明顯具有殷商遺民特點。專家表示,下一步將考慮採用DNA技術等與殷墟考古材料進行比對分析。
  • 世界六大未確認生物體:面貌猙獰,顛覆歷史認知,卻真實存在過
    通過化石研究,我們能夠了解到地球最早出現的動物是源自於海洋,而海洋總面積佔到了大約地球表面積的71%,不過到迄今為止,人類已探索的海底僅有5%,並且在整個大自然中,還存在有許多未確認物種,今天就來講講世界十大未確認物體:面貌猙獰,顛覆歷史認知
  • 專家:你看挖出的啥?
    後來自20世紀50年代起,考古隊陸陸續續發掘了三星堆遺址,到八九十年代,考古人員大規模發掘了這處遺址,其出土的文物引起了國際上的關注,不過三星堆明明可深入研究,卻為何突然不往下挖了?專家:你看挖出的啥?
  • 考古不斷挖出「真龍」,專家:龍真的存在,這就是證據!
    從湖北到貴州,考古專家不斷地挖出「真龍」,貴州的「新中國龍」更是首次發現,徹底顛覆了考古學家對龍的認知,因為貴州中國龍化石的發現,證實了龍是曾經存在過的動物。在貴州安順市關嶺縣的一個小鄉村裡,有一塊巨大的化石被發現了,這塊化石的長度接近8米,專家耗費了很大的力氣,才將這塊化石清理完畢。
  • 羅布泊挖出「史前」乾屍,提取DNA後,考古家:這根本不是中國人
    我國已經有了五千多年的歷史,古人在五千多年的時間裡,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珍貴的文化遺囑,在當今的考古事跡中,我們很多次都發現了古人給我們留下來的奇蹟。一座古墓,最能夠引起人們好奇心的,不是其中的稀世珍寶,而是古墓的主人。
  • 中國風水最好的山:葬著24位皇帝,數萬貴族,專家:一挖就是文物
    不了解西安歷史的朋友肯定覺得這話特誇張,但筆者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13朝古都西安確實有這個底氣,這不,西安挖個地鐵2號線,挖出了100多座古墓,出土上萬件文物;西安某大學修個宿舍,挖出了漢代墓葬群;西安某工地施工,挖出30多件珍貴的唐代彩繪陶俑……根據不完全統計,西安平均1年,就要挖出300座古墓。由此可見,西安著實是塊風水寶地。
  • 世界上最小的山,僅有一米高竟然就在山東,很多人以為是塊石頭
    提起大山,人們往往會想到「高聳入雲」「巍峨聳立」等詞語,不過在我國山東壽光有一座堪稱世界上最小的山,它顛覆了人們對大山的想像,這座山山體嬌小,只有一米多高。在田地中遠遠望去就像一塊普通的石頭。這座山長度只有1.24米,最寬處僅為0.7米,由於它長期以來就沒有增高過,一直靜靜地臥在農田裡,所以大家都叫它「靜山」。與我們常見的山大相逕庭。
  • 河南發現遠古遺址,挖出1.7米的「真龍」文物,難道龍真的存在?
    這些遺址在現代考古家眼中是非常重要的,但不是只要發現了古墓遺址都要考古挖掘。要知道,我國基本都是搶救性挖掘,也就是說在古墓遺址無法在原地保護,需要考古挖掘,遷移出遺址中的古文物時才挖掘,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
  • 古墓出土50公分長頭骨,復原後的鳳冠震撼考古界,真是無價之寶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這裡是大偉歷史觀,大偉今天帶你走進:古墓出土50公分長頭骨,復原後的鳳冠震撼考古界,真是無價之寶。西安作為13朝古都,在這裡有著悠久的歷史,因此挖到了一些古墓也是能夠理解,在2000年的時候,陝西省西安市的一所大學正在準備建造1棟教學樓,正在打地基石,施工工人意外挖出了一塊木質的蓋板磚,因為曾經有著相關的經驗,於是他便將這件事情上報給了文物局,當專家拿到這塊墓室蓋板磚後,在上面發現了許多古漢字,通過詳細的對比,確認這應該是唐代的篆體漢字。
  • 彭陽要火了,深山裡挖出神秘動物頭骨!村民稱為「龍骨」!
    5月3日,在彭陽縣新集鄉一座大山下,當地村民在取土時挖出一顆動物頭骨。
  • 2016年,湖南一工地挖出清代古墓,考古專家叫停:這是我祖宗
    中華文明悠久燦爛,數千年的歷史加上不同朝代的風俗文化,一同鑄就了我們至今還懷念的漫長歲月。而墓葬文化也是我國歷史中無數文化的一種,同時,如今的考古學家經常會通過出土的古墓來研究歷史進程。2016年,湖南某地的一個施工隊,在工作的時候一下子挖出了一座古時候的墓葬,但是施工隊剛開始並不知道這件事,於是還繼續用挖掘機破壞了墓葬表層。在墓葬出土之後,施工隊的領導人員立刻停止了工作,向當地文物部門做了匯報。文物部門對此很是重視,他們立刻派了考古學家以及偵測人員前往現場。經過幾次偵測之後,專家們一致認為這個墓必須得挖,但是挖掘的時候卻出現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