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關於山東的歷史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當夏禹分九州時,山東屬於青州;周武王滅商紂,天下更始,實行分封制,山東一帶主要是齊國以及魯國,因而山東便有了「齊魯大地」之稱。在西漢初年,山東大部分為齊悼惠王劉肥的封地。而2000年後,山東一施工隊在對一座50米的山包進行基建時,無意間挖出了一座漢代的古墓,而這座古墓的考古也驚動了全世界。
1972年4月10日上午,山東省臨沂文管所突然來了一個名為孟季華的中老年人,這個老人渾身都是泥土,但老人非常的著急,當時的文物管理人員還以為這是進來乞討的流浪漢。得知老人前來是因為他們在施工過程中挖出了一個巨大的黑洞,而黑洞裡面有兩隻「怪獸」後,文物專家、考古家都非常的重視。一部分考古家立馬隨老人趕到挖出「怪獸」的山包,一座漢代大墓的考古挖掘展開了序幕。
考古家看到這施工隊挖出的「怪獸」其實就是兩隻鎮墓獸。所謂的「鎮墓獸」便是一種古人的陪葬品,流行於戰國到東漢;至於古人為何要將這些形狀怪異,和壞獸形象一致的東西放進古墓是因為古代人認為,人死後到另外一個世界會有各種野鬼惡鬼,設置鎮墓獸的目的首先是為避邪,以佑護死者亡魂的安寧。事實上,鎮墓獸還有另外一個作用,那就是防盜。古代盜墓者看到這「鎮墓獸」都會遠而避之,因此鎮墓獸在一定程度上保衛了古墓不受盜墓者破壞。
剛才提到,有鎮墓獸的古墓一般都是戰國到東漢時期的古墓,當考古家在山東臨沂這座名為「銀雀山」的50米小山包看到這古墓中被施工隊挖出的鎮墓獸後,考古家就斷定這是一座漢墓。要知道1972年是沒有「搶救性挖掘」一說法的,考古家知道有古墓後,立馬對古墓進行的考古挖掘。但當時古墓的位置在地下2米左右,考古人員非常的有限,又沒有什麼機器可以調動,而且古墓周圍亂石林立,緊靠考古家根本無法考古挖掘。這時候,考古隊便與工地負責人商量,決定由施工方幫忙清理現場,而考古家則負責清理文物。
施工隊幫助考古家挖開古墓時發現古墓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簡單,墓室非常的大,看起來很宏偉,宏偉到令人害怕。不過,古墓的封土以及防盜石頭堆很快就被清理完畢。考古工作者進入古墓墓穴後,出土了100多件青銅、陶器文物,不過這些文物似乎只是一般文物,算不上是珍貴文物。當考古家有點沮喪時,主墓室的棺材被允許開棺。就在開棺後,棺材內的一幕驚動了全世界,甚至有考古家發出「顛覆歷史認知」的感慨。這是為何呢?
原來啊,在棺材內有著完整的竹簡4942枚,這漢代的竹簡記載的內容都是歷史失傳的古籍。包括世人皆知的《孫臏兵法》就是出土自該墓,要知道,《孫臏兵法》在晉朝時期就已經失傳,如今看到的版本就是出土自山東的這一銀雀山漢墓中的。考古家之所以說「顛覆歷史認知」是因為出土的竹簡中的《孫臏兵法》《尉繚子》《六韜》等古籍的記載與史書的記載有很大的差別甚至是完全相反。這些竹簡的出土,使得銀雀山漢墓名揚四海,震驚中外,與「馬王堆」「兵馬俑」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