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街施工又挖出「老寶貝」!出土古水道 掘出老石板

2021-01-19 魯網

  魯網12月6日訊 芙蓉街再出老寶貝!12月5日,記者探訪施工中的芙蓉街得知,一條古水道被發現。與此同時,就在古水道北側,三四塊老青石板重見天日,疑似當年芙蓉街的老石板路。芙蓉街設計方告訴記者,他們將按照歷史要素對古水道和青石板進行呈現,力圖恢復歷史風貌,打造新的景觀。

   

  ▲從20多釐米的施工縫隙能看到整齊的石板壁。

  古水道亮相芙蓉街

  池壁石板清晰可見

  府學門前是當年州府繁華地。家家泉水戶戶柳,一池新綠芙蓉泉。

  作為濟南老街中最熱鬧的芙蓉街,這裡曾是濟南府最繁華之地,商賈聚居,多有豪門大院。曾經走在熙熙攘攘的芙蓉街上,最能讓大家感受到老濟南韻味的就是,腳下有一條汩汩流淌的泉溪。

  這樣的「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情景,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在這次芙蓉街提升改造工程中,施工人員近日挖出的一段古水道,池壁石板清晰可見。

  在芙蓉街中段芙蓉泉發現新泉位置往北不遠處,施工人員正在進行管道鋪設、混凝土鋪設等工作,混凝土邊沿用木板進行分割,而木板和現有道路之間,幾塊紅磚下面有一條長2米多、寬20多釐米的空隙。

  空隙左側是幾塊石板,這些石板整齊豎直排列。雖然縫隙較小,不能完全看到石板壁,但據施工人員介紹,芙蓉街在這次整修過程中,基本對地下部分都進行了挖掘,挖出來這樣的石板,而且排列整齊讓人驚奇。

  明府城管理中心相關人員也來現場查看,經過對歷史的考究和現場分析,豎直完整排列的石板類似古水道。

  「另外還要考慮到是不是芙蓉街排水石板溝。因為一些歷史原因,芙蓉街之前一直沿用石板溝排水的方法。」現場工作人員介紹。

  住在此的一名老居民表示,她在這裡住了幾十年,也見證過了芙蓉街改造。據她回憶,在之前芙蓉街改造時,在道路兩側地下也挖出過類似石板,但由於臨近路邊房屋,這幾塊石板沒有被挖出來,完整保存了下來。

   

  ◥老青石板或是原老芙蓉街路面。

  地下又挖出更老青石板

  或是老芙蓉街地面

  5日中午12點多,芙蓉街北段位置,記者看到,一群老石匠正在鋪青石板。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就在施工的時候,他們又挖出了新玩意。記者詢問新玩意時,施工人員指著地面讓記者看。

  記者注意到,該段位於芙蓉街與省府東街延長線交叉口南側。目前芙蓉街該段西側已經剖開,一條南北長十幾米的溝槽呈現在記者面前,溝槽內有不少汙水,雖然當天空中飄著雪花,但是仍有陣陣臭味傳出來。

  「前幾天在施工的時候挖出了這些老舊青石板,看來芙蓉街之前就是用青石板鋪成的。」現場施工人員介紹。

  記者注意到,這些青石板厚約20釐米、寬約1.5米,露出的部分有兩三塊,裡面的部分有多長還無法估計。青石板表面比較光滑,但是外側面有些斑駁,彎彎曲曲也比較鋒利。

  相對於目前芙蓉街使用的老青石板,這些埋在地底下的青石板無論是質量和密度,還是質地都要厚實一些,從這些角度來看,這些青石板年歲肯定比現在的青石板要長一些,至於青石板距今多少年,現場沒人能夠明確說出來,只是說「年歲肯定夠久」。

  露出來的青石板寬約半米,雖然當年的風採不再,但是通過彎彎曲曲的石縫,還能看出當年的紋理。這幾塊石板有縱有橫,不同的石板湊在一起比較平整,古代的馬車走起來比較平穩。

  芙蓉街為南北走向,北起西花牆子街南口,南與金街泉城路相連,東鄰馬市街,通起鳳橋街、翔鳳巷和芙蓉巷,西鄰玉環泉街,通省府東街。南北全長四百多米,寬不足五米,因街中間有芙蓉泉而得名。

  明府城老居民介紹,之前芙蓉街上都是泉水,後來為了行走方便,家家戶戶開始在泉水上鋪設石頭,居民可以在石頭上行走,後來石頭慢慢換成了青石板。這些青石板就保留了下來,形成了「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濟南特色風貌。

  對於施工中發現青石板的事情,不少居民也跑過來看看這些古老而神奇的玩意兒。「之前聽老人說,青石板是芙蓉街的標配,後來就不見了,現在終於看到了,看來芙蓉街有青石板不是突發奇想,而是遵守之前的傳統。」

  青石板是不是數百年或者千年的石板?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這些青石板年歲肯定很長,但是到底多少年也不好說。「現在初步的判斷是,這些青石板是之前老芙蓉街的地面,至於為何低於地面半米多,我們也不知道。」

  芙蓉街改造添新動力

  古水道將被局部恢復

  施工過程中挖出疑似古水道,12月5日中午,專家以及負責芙蓉街提升改造工程設計的清華同衡規劃院相關人員也來到現場查看,大家對於施工發現的古水道非常興奮,「這樣的傳統要素,將給芙蓉街更多展示的可能。」清華同衡規劃院城市修建研究所所長袁路平表示。

  之前,芙蓉泉周邊在施工中發現新泉,而在距離新泉不遠的位置,不論是古水道還是石板排水溝,都將是老芙蓉街的特色體現。

  眾所周知,芙蓉街街上除了芙蓉泉比較有名外,其他泉池不太出名,景觀開發也相對較弱。在本次芙蓉街提升改造過程中,設計師也希望能夠在芙蓉街恢復泉水景觀,讓芙蓉街變得更加「溼潤」。

  但因為芙蓉街目前商家眾多,一家緊挨一家,地下又有大量的管道和管線,「如果從芙蓉街往北到文廟完全恢復之前的景觀,是很難實現的。」袁路平介紹,這次古水道的發掘,就可以充分設計,可以將古水道周邊區域進行局部恢復。同時,他們也會考慮在芙蓉泉以及新發現的泉水周邊打造新的景觀,以此向人們展示芙蓉街的歷史,也不失為一個更好的方式。(來源:齊魯晚報)

相關焦點

  • 老石匠、老石板,正在施工的芙蓉街將重塑老濟南格調
    「芙蓉街故事多,吃喝玩樂樣式多,甜沫油旋印刻畫,茶香水甜似天堂。」青年作家尚啟元在其《芙蓉街》一書中通過劉巧嘴之口道出了濟南芙蓉街的特色。11月8日,芙蓉街正式封閉施工,如今已經過了20天。進展到何種程度了?新的青石板路到底啥樣?11月27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專門進行了探訪。踩踩青石板,體驗一下老濟南的感覺。
  • 芙蓉街無水暗渠「變長」了 小橋讓流水人家「文藝」了
    ,新發現的泉眼進行泉池擴建,泉池內部鋪裝了青石板和下沉式臺階。記者王鋒 攝  時報12月24日訊 (記者錢歡青 劉傑)23日芙蓉街無水暗渠清理時新發現大石板後,也引起了考古部門的重視。24日上午,記者跟隨濟南市考古研究所的何利來到現場查看,發現23日在活水暗渠和明水暗渠之間區域挖掘的淤泥重又填平。工作人員表示,此處挖掘是因為很多老濟南人回憶這裡曾有一個泉池,但根據挖掘情況,只有淤泥,沒有泉眼,因此當年這裡很可能只是一個低洼水池。
  • 紹興青石板昨天補上西泠橋新老石板還有微小色差·都市快報
    青石板每塊有700多斤重,4個工人合力才把一塊石板抬到橋上。負責裝橋板的,是杭州市路橋有限公司兩位專門負責維護石橋、石板的老石匠。  西泠橋用的是卯榫結構,橋墩左右都有卡口,兩塊青石板對牢一個橋墩,再用上一些石膠,兩塊石板很快就原樣裝好了。只是西泠橋為拱形,被撞的地方又是在橋頂,弧度不小,直直的石板放下去不夠貼合。
  • 1982年甘肅出土17塊石板,30年後考古專家悔恨交加:我們犯了大錯
    屏風的材質各有不同,有金、玉、木、石、絹、琉璃、不鏽鋼等等,而今天要說到的這件寶物,則是1982年甘肅出土的17塊石板屏風。01這個故事的起源還要從隋朝的粟特人說起。古籍中所記載的粟特人並不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而是來自於伊朗的中亞古族,這是一個非常弱小的民族,但他們的生命力卻出乎意料的頑強,儘管周圍的國家政權如何欺負他們,他們都沒有滅絕。
  • 山東一50米山包,施工時挖出「怪獸」,考古家:顛覆歷史認知
    而2000年後,山東一施工隊在對一座50米的山包進行基建時,無意間挖出了一座漢代的古墓,而這座古墓的考古也驚動了全世界。1972年4月10日上午,山東省臨沂文管所突然來了一個名為孟季華的中老年人,這個老人渾身都是泥土,但老人非常的著急,當時的文物管理人員還以為這是進來乞討的流浪漢。
  • 蘇格蘭挖出5000年前的石板,刻滿怪異圖案,或是宇宙星系地圖
    直到現在,我們仍然能夠從壁畫、石刻、古籍等處獲得珍貴的信息,作為古人智慧的結晶,它們也有很多神秘之處,在蘇格蘭地區就曾經有一塊神秘的石板。據悉,這塊石板之所以神秘,就是因為它的表面由白色線條勾畫出奇怪的星圖。雖然有觀點認為也許這並不是星圖,但是上面旋轉形狀的圖案以及特殊的分布情況都與宇宙有很大的相似之處,這塊長13米、寬7.9米的奇怪石板也因此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 考古挖出神秘水缸,內藏12條「幼龍」,此後30年不見文物蹤影
    而出土文物最多的地方,就是我國陝西,在這個地方,一鏟子挖下去,可能就是一個公主墓,早在1970年,陝西西安郊區,一處無名的施工場地,工人在工作的時候,挖出一塊石板,石板顯得古老滄桑,膽大的工人掀開石板後,看到的是空空蕩蕩的黑洞,在黑洞中擺放著兩口水缸。
  • 鞍山二路路邊石板被砸碎 施工人員:改鋪瀝青
         「好端端的路邊大石板為啥就這麼砸了?太可惜了。」6月22日下午6點鐘,市民戴先生向本報記者反映,四方區鞍山二路上路邊的大石板被施工人員鑽碎了一大段,非常浪費可惜。隨即記者趕到了現場,施工人員表示,路邊的大石板失去了作用,鞍山路與撫順路之間的鞍山二路路段的石板將改鋪瀝青。
  • 工地挖出清末民初青石板路遺蹟……就在昆明市中心這條老街地下
    殘存石板路在祥雲街地表下50釐米處在祥雲街上靠近南屏步行街的方向,有一個被挖開、深達兩米的大坑,距離地表約50釐米的位置上有一排排列規則的石板,石板厚約15釐米。石板磚以「凹凸」形契合在一起,旁邊的土方挖走後,有幾塊石板掉落在坑底,石板表面有一條條橫向的紋路,紋路清晰可見。與此同時,待改造的汙水設施正不斷冒水,施工人員正用抽水機將坑內汙水抽出。
  • 「盜墓世家」挖出國寶級壁畫
    「盜墓世家」挖出珍貴古墓  據犯罪嫌疑人交代,他們為祖孫三代,都是葫蘆島市沙鍋屯鄉人,「我們這是第三次來沈家臺盜墓。」根據犯罪嫌疑人的交代,警察從嫌疑人家中搜出「五樂圖」、「出行圖」等石壁畫4塊,古墓墓門1塊。據警方介紹,被盜古墓墓門上刻有龍的圖案,門額刻有麒麟圖案。除了被盜出的5塊石壁畫外,考古部門認為古墓中很可能還有3塊類似的石壁畫。
  • 村民建牛圈挖出恐龍蛋化石 兩天挖出30多枚
    上世紀90年代,地質專家在十堰市鄖陽區幾個鄉鎮先後發掘出土數萬枚恐龍蛋化石和恐龍骨骼化石,鄖陽區因此被稱為「恐龍故鄉」。10月12日,鄖陽區譚山鎮西王村一村民修建牛圈時,挖出3枚恐龍蛋。地質專家聞訊趕到該村,於27日又挖出一窩30枚恐龍蛋化石。據專家初步鑑定,該地恐龍蛋屬扁圓蛋類,賦存地層為距今約1億年的白堊系上統時期。昨日,記者來到西王村,採訪了恐龍蛋化石發現的經過和幕後故事。開山建牛圈 驚現恐龍蛋發現恐龍蛋化石的地方叫寨溝。村民王彥峰介紹,他準備在自家屋後修建一個牛圈,但因場地有限,他決定開挖部分山體。
  • 地球的歷史需要改寫,蘇美爾石板
    蘇美爾石板舊約聖經 尼尼微城遺失之城 1843年法國考古學家保羅-埃米爾在底格裡斯河東岸,即今日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蘇爾附近挖出了尼尼微古城遺蹟。然而更令人驚奇的是尼尼微城發掘過程中發現了震驚世界的尼尼微石板,在發現的14塊石板碑文中記錄的傳說中,講述了早在45萬年前造物神來到了地球,當時的地球只有野生的動物和早期人類。
  • 尚未出土的十大寶藏之一:「錢坑」
    據說地球上有尚未出土的十大寶藏,由於它們產生了許多驚險的故事,它挑起人驚喜的動機,到目前留下更多的疑、懼和驚駭。 過了一世紀1803年,又有一群人繼續挖掘,當挖到90英尺深時,發現了一塊刻有神秘符號的石板。專家破譯符號的意思是:在此下面40英尺埋藏了2,000 萬英鎊。人們欣喜若狂,他們一邊抽水一邊挖掘,曾在一天晚上用標杆探底時,在98英尺深處觸及到類似箱子的硬物,當即大夥談起了寶藏分配。
  • 德安周氏墓出土「謎」樣的盒子,有人竟要高價收購,這是怎麼回事
    在江西德安縣的一座古墓中,考古專家們出土了一件神秘的銀盒,它裡面裝的東西也更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並且還揭開了古人美白的秘密。究竟是什麼神奇的東西呢?下面就讓小編來給您從頭揭秘吧。
  • 蘇州動物園挖出了舊版《紅樓夢》?老謠言為何成精?
    出土300多件文物中最具傳奇色彩的一部紅樓夢全本,學界命名為《吳氏石頭記增刪試評本》,幾百年來的諸多紅樓謎團亦隨之迎刃而解!胡適、周汝昌等紅學大師們辛辛苦苦構築起的紅學大廈,頃刻間轟然坍塌了!又是舊本《紅樓》出土
  • 一鋤頭挖出3000年窖藏,出土103件青銅器,專家鑑定後驚喜若狂
    這年頭出土的窖藏文物確實還是蠻多的,雖然古代窖藏比不上什麼古墓,但是文物的數量可能不少並不比古墓中發現的少哦,比如大名鼎鼎的何家村窖藏、彭州窖藏、陝西楊家村窖藏等等,這些窖藏中都曾發現震撼國內的考古發現。
  • 梓潼縣龍臺村河道清淤挖出巨型烏木 埋藏至少有上千年
    記者從四川梓潼縣獲悉,日前,施工人員在梓潼縣瑪瑙鎮龍臺村進行河道清淤時,挖出一棵大樹,後經梓潼縣文物管理所鑑定,這棵大樹是一根巨型烏木。據介紹,當天挖掘機挖出大樹後,當地村民立即把這一情況報告給了村幹部,隨後,村裡和施工方協調,將這根大樹移送到河灘上安放,並向瑪瑙鎮政府匯報情況,安排人員進行守護。
  • 在當地人傳說的全州宰相蔣閣老墓旁,挖出「石龜」,施工已經停止
    近日,做米粉的全州蔣氏族人蔣國華,聽人說,某單位在全州鎮牌樓邊施工,挖出一石龜,懷疑是挖著蔣閣老墓了。吃米粉的客人說,施工單位停止了施工,部隊派人圍守起來了。他把這一情況告訴了全州梅潭蔣氏文化研究會長蔣連生與副會長蔣國友。
  • 1982年甘肅出土17塊「石板」,30年後專家痛哭,是我們犯了大錯
    在文物剛出土時所做的判斷都是正確的,實際上他們有很多最初判斷都非常不準確,只有在深入研究過文物之後,他們才能做出最終正確的判斷。 在1982年的時候,我國甘肅就發現了一座古代墓葬,而墓中出土的文物在當時卻被認為是爛大街的貨色,因此並沒有被考古專家們深入研究。可是這些後來文物卻認為是國寶,這其中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實際上,這些被專家們認為沒有必要深入研究的文物,就是17塊「石板」,在多年之後,終於有專家識別出了這些文物背後的巨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