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你大概在朋友圈裡看到過這麼一個「大新聞」:2018年2月27日,蘇州動物園獅虎山改造工程新年第一鏟竟然無意中打通一座古墓。出土300多件文物中最具傳奇色彩的一部紅樓夢全本,學界命名為《吳氏石頭記增刪試評本》,幾百年來的諸多紅樓謎團亦隨之迎刃而解!胡適、周汝昌等紅學大師們辛辛苦苦構築起的紅學大廈,頃刻間轟然坍塌了!
又是舊本《紅樓》出土,又是「紅學大廈坍塌」,連時間、地點都說得有鼻子有眼睛的,不由得網民不信,這篇文章早已經斬獲10萬+。
但是,其實所謂「吳氏石頭記」是一個10年的老謠言了。2008年「何莉莉」(化名,男,初中學歷)將所謂「吳氏石頭記」交由劉俊俊上傳網絡,謠言就開始了。「何莉莉」稱:祖父母當年偶然得到了一套《紅樓夢》抄本;只有何莉莉曾經讀過這套書,並與他的幾個表妹一起抄寫其中內容。然後呢?這麼個珍貴的抄本就失蹤了,只剩下「何莉莉」上傳的這個死無對證的電子版《吳氏石頭記增刪試評本》。
「何莉莉」聲稱,這個抄本成書於農曆癸酉年,即公元1753年,比紅學界迄今發現的《紅樓夢》最早鈔本「甲戌本」的母本還要早一年!夠顛覆了吧?更顛覆的是,他們聲稱:書的作者是明末清初的吳梅村而非曹雪芹!所以《紅樓夢》得叫「吳氏石頭記」!
這個低級的謠言還不能做到邏輯自洽。已然說是古抄本了,但是幾個網友還對它進行不斷修訂,至2011年《癸酉本》發布所謂的「三周年紀念版」網絡版時,內容已經改動到了「凡第六版」(原文語)。幾個一起造假的作者,最後甚至自立門戶,編出多個版本的《癸酉本》,有的作者寫無名氏,有的寫曹雪芹。
「吳氏石頭記」的文字粗鄙,甚至文章當中出現了「老鄉」「看在認識的份上就幫幫咱罷」這種現代「同人文」的說法;其情節更是荒誕惡俗,網友直呼「辣眼睛」:信佛的王夫人要寶玉娶尼姑,寶玉成了淫徒,林妹妹成為武裝首領帶領奴僕保衛大觀園,寶釵色誘寶玉……
當紅學專業人士不屑於一駁時,這樣的信息垃圾卻在佔領人們的大腦,佔用寶貴的信息通道。今年2月27日,《光明日報》對此發表了《「吳氏石頭記」的倒塌》的報導。
只不過,《光明日報》剛闢了謠,如今謠言又披上新馬甲「2月27日,蘇州動物園獅虎山改造工程挖出了……」,造謠者故意選這麼一個日子,可以看成是赤裸裸的挑釁和愚弄,媒體在那一天判它死刑,它就選擇在那一天滿血復活。
一個初中學歷的網民冒充女網友,直接用鍵盤寫了這麼一部「石頭記」,發到網上,情節辣眼,文字粗鄙,但只要說一句:這就是我家流傳下來的「紅樓夢」!就有人信。十年時間,這樣的低級謠言非但沒有消失,反而斬獲一堆鐵桿粉絲,並且借著自媒體的發達變出新花樣,斬獲10萬+。這個傳播現象本身就值得關注。
誰在給這種粗劣的謠言「續命」?答案可能是我們自己。
基於社交屬性的自媒體傳播,關鍵在於用戶的裂變,而且越是悚動的內容越是容易通過用戶的分享實現病毒化傳播,傳播形式本身與內容的真實性無關。網絡信息的「奶頭樂」化,讓我們樂於「免費」傳播更離奇的信息。
信息場日益被標題黨、低級謠言所充斥,正在懲罰我們的懶惰和衝動,我們不去看全文,就想轉發離奇的新聞,獲得朋友圈裡的點讚;我們明明知道這種表達偏激、無稽,卻樂於湊這個熱鬧。這倒是一個「沉默螺旋」的典型,看到一個聳動的內容,就急於轉發,甚至根本不看轉發的內容,是否文不對題。
如果我們把轉發衝動的1%用於看一遍要轉發文章的全文,大概我們的朋友圈就會幹淨很多了。「吳氏石頭記」之類的謠言能夠在10年時間裡「成精」,其實是魔鬼在利用我們使用自媒體傳播時的虛榮和貪婪。
你會發現,傳播越來越便捷和高效,而信息造假的成本卻是越來越低,甚至像蘇州動物園挖出了舊版紅樓夢這麼大的事,不需要PS一張現場照片;初中學歷的網民「編」一部《石頭記》,都不提供一張照片證明是家裡的舊抄本。
當我們看手機視頻,都要雙倍速度乃至5倍快進時,對信息的獵奇的貪婪,恰恰成為謠言廣泛傳播的心魔。從前慢,一輩子只能寫一部《紅樓夢》;如今快,一個上午你能轉10篇謠言1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