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西園寺400多歲斑鱉去世 全球僅存5隻(圖)

2021-01-17 搜狐網
資料圖:「方方」去世後經過測量,身軀全長l.52米,像一張小餐桌那麼大,體重73公斤。

  斑鱉俗名"癩頭黿",是一種已有2.7億年歷史的古老龜類動物,目前已成為比中華鱘更瀕危的動物,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原來全球已知存活的斑鱉只有5隻,中國4隻,蘇州有3隻。蘇州動物園1隻、蘇州西園寺2隻、長沙動物園1隻、越南還劍湖1隻。不過,就在近日,一隻生活在西園寺放生池裡的雄性斑鱉"方方",在歷經400多年風雨滄桑之後壽終正寢,由此全世界的活體斑鱉只剩下了4隻,瀕危動物斑鱉的離去,不免讓人覺得惋惜。

  400年 世界珍寶

  昨天,記者在蘇州西園寺真淨法師的帶領下來到西園寺的放生池,這裡是剛逝去的"方方"生活了400多年的家園。"九曲紅橋花影浮,西園池內碧如油。勸郎且莫投香餌,好看神黿自在遊。"這首詩中的"神黿",說的正是生活在西園寺放生池裡的斑鱉。記者去的時候,天空正好飄著雨絲,有幾個遊客正在點香,整個園裡很是寂靜,池中專為斑鱉曬太陽所建的池心小島上空落落的,唯有池邊斑鱉的銅像,靜靜地爬在細雨中。

  據真淨法師介紹,寺內的斑鱉可能來自太湖,從最早西園出現斑鱉時至今,已有400年。目前池內的斑鱉有一大一小,他們給大的取名叫"圓圓",小一點的叫"方方"。寺中一直很注意對斑鱉的保護,私下裡僧人們稱斑鱉為"老祖宗",當作鎮寺之寶一樣看待。方方、圓圓生活的放生池約有2700平方米,池水與運河相通,都是活水。為了保證水質,寺裡花了不少精力,有關部門也會對水質進行檢驗。池深1.5米至3米,適合生存。"方方"和"圓圓"儘管生活在池子裡,不過主要保持的特性還是野性化生活,為了儘量不人工化,寺裡只是偶爾給它餵點饅頭。

  天氣好時,"方方"經常會浮上水面曬太陽,而"圓圓"則很少出來。大家能看到的也大都是方方的身影。它有時會爬到池心小島上曬太陽,有時就沿著池岸"漫步",如果遊客比較少,它能在水面上停留半個多小時。

  七夕節 離開人世

  方方有它的生活習慣,每到傍晚時,它經常會到放生池的一個特定角落裡呆著。8月19日那天傍晚,寺裡人員發現"方方"浮在水面上,當時它背朝上浮在離岸邊很近的水面上。"像往常一樣,我們和它聊天,以往不管它能否聽懂,它都會動動身子或是抬抬頭,但這一次不管我們跟它說什麼,它就是一動不動。我們以為它生病了,就使勁喊它的名字,但它還是一動不動。於是我們就趕緊把它從水下撈上岸,並隨即通知了動物保護有關組織。可惜的是,專家到場後確認『方方』已經死亡。"

  8月19日那天,恰好是七夕節,這是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在這一天,"方方"離開了陪伴了它數百年的雌鱉"圓圓"。真淨法師說:"現在回想起來,這隻斑鱉還真的很有靈性,好像它在離開世界前,還特意向大家告了別。"真淨法師說,"方方"和"圓圓"一向深居簡出,難得浮出水面,即便浮出水面,一旦受到驚嚇也會立即潛入池底,因此香客們都認為能看到它們的真容為吉祥幸事。但是在8月18日白天,"方方"一反常態,時隱時現在池邊遊動了兩三個小時,當時寺裡的人就很驚奇,遊客們也很興奮,爭著和"方方"合影留念。沒想到,這是它在向大家告別。

  制標本 永留人間

  據介紹,經過解剖鑑定,確認"方方"系自然死亡。經過測量,方方的身軀長l.52米,還不包括它頭伸出來時的長度,體重73公斤。專家認為,方方是因為年事已高而正常死亡的。

  "方方"的去世讓很多人都覺得可惜。一位經常去西園早鍛鍊的阿姨說,"以前我來這邊鍛鍊,還經常能看到它,那麼大的一個老鱉,看到它就讓人覺得珍貴,這次聽說它死了,真是可惜啊。"而寺院裡一位工作人員則嘆息道:"可惜啊,又少了一個國寶。"

  "方方"和"圓圓"一直以來都被西園寺視作鎮寺之寶。"方方"的離去,讓西園寺所有的僧人都很悲傷,"它在西園寺生活了幾百年,就像寺裡的長老一樣"。真淨法師介紹說:"儘管我們知道一切無常,但我們也關愛生命,『方方』的離去我們覺得非常遺憾和惋惜。"據悉,"方方"死了之後,寺裡還按照佛教儀式,給"方方"舉行了"往生普佛、誦地藏經"等佛教儀式,許願它"往生淨土"。

  據介紹,目前"方方"的遺體正在被製作成標本,大概需要兩個月的時間。製作完成後,將依然留在西園寺,以供大家瞻仰。

  另據了解,目前"圓圓"以及蘇州動物園裡的那隻雄性斑鱉,健康狀況仍然良好。

  抓保護 刻不容緩

  斑鱉曾經廣泛分布在中國的太湖流域和東南亞的紅河流域,但如今卻處於瀕臨滅絕的邊緣。因此,尋找新的活體斑鱉,拯救瀕臨滅絕的世界珍稀動物已成為國際野生動物保護組織關心的重點。

  在今年年初,長沙動物園一隻80歲的斑鱉確認為雌性,中國動物園協會提出,蘇州是建斑鱉圈養種群的首選地區,因而希望長沙動物園的斑鱉能夠遠赴蘇州來"成親"。

  今年6月,中國動物園協會曾提出用人工授精的方式,讓蘇州動物園的雄性斑鱉與長沙動物園的雌性斑鱉"生兒育女"的計劃,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WCS組織)也表示願意提供技術和相關專業人士支持,但由於種種原因,至目前這項工作還未正式開展。

  蘇州動物園動物管理科的顧先生就曾對記者介紹說,兩種方法都是一個很好的思路,但是執行起來非常複雜,難度也很大。一方面,從長沙過來路途遙遠,搬來搬去會影響到它的健康。來到蘇州又是否適應這裡的環境,和蘇州斑鱉在一起是否願意交配,都是問題,因而這個方案不便實施。

  另外,今年動物專家發現,長沙動物園斑鱉的卵巢裡出現幾十個卵,因此提出了通過人工授精的方式解決斑鱉的繁衍問題的設想。這個設想雖然好,但是這個過程很複雜。給蘇州的斑鱉提取精子就很困難,要在它冬眠後找準它精子的活力最旺的時期,而且到時捕捉時萬一傷害了它或者受到驚嚇都會影響它的健康。此外,就算精子和卵子都成功採集,人工授精的技術要求也很高,它們的成活要受到溫度、溼度和環境的影響,所以能否成活下來還是很大的問題。

  昨天,記者再次從顧先生那邊得到消息,目前該方案還沒有進一步動作。不過,雖然困難很多,但是一定會大膽的嘗試,來解決斑鱉的繁衍問題。瀕危斑鱉的繁衍不光是需要蘇州和長沙兩城市的合作,還需要社會各界、各個有關部門提供技術和相關專業人士的支持。

  資料連結:斑鱉

  斑鱉曾廣泛分布在長江下遊、雲南南部紅河流域以及越南北部。從歷史記載中可以找到這些證據——

  相傳清朝杭州藩司衙門門前有兩座石欄圍繞的大池,其中隱藏著藩庫的水門。看守水門的大黿就在池中,杭州人稱之為「癩頭黿」。「藩司前看癩頭黿」,曾是杭州城裡市井中的一景,亙古數十年不改。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提到過斑鱉。第二十三回《西廂記妙詞通戲語,牡丹亭豔曲警芳心》中,賈寶玉說:「明兒我掉在池子裡,教個癩頭黿吞了去,變個大王八,你明兒做了『一品夫人』病老歸西的時候,往你墳上替你馱一輩子的碑去。」

  但直到100多年前,斑鱉才慢慢被人類認識。1873年,英國學者John Gray將駐上海的一個英國領事在上海附近捕獲的幾隻大鱉定為新種,命名為斯氏鱉(Osaria swinhoei);除獲得一個博物館標本,經過十幾年的尋找,未發現任何一個斑鱉的野生種群。後來,學者梅爾蘭將斯氏鱉(Osaria swinhoei)更改為Rafetus swinhoei。1880年,法國人Heude又將在黃浦江抓到的大鱉定為一新種Yuen maculatus,並撰文指出新種與大黿迥然不同。但由於當時人們一直稱呼它為黿,所以他就入鄉隨俗將其叫做斑黿。據研究,Gray定名的斯氏鱉實際上就是Heude命名的斑黿。

  1984年,中國學者張明華對浙江省桐鄉縣羅家角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出土的黿骨骼亞化石進行了研究,定名為太湖黿。其實,太湖黿就是斑鱉,因為他當時沒有參考英、法學者的文獻。在之後的漫長歲月裡,我國學者幾乎無任何後續報導,甚至連它是否為有效種、它的地理分布和生活習性也一無所知,因而在我國鱉科動物分類上,曾一度呈現混亂局面——斑鱉被認為是中華鱉的同物異名,雖然發現過不少個體,但都被鑑定為黿、斑鱉等物種;中國所有動物園和博物館裡的斑鱉標本都被錯誤地鑑定為黿。

  蘇州動物園為支持蘇州科技學院生物系建設,曾贈送了兩隻俗稱「癩頭黿」的大黿標本。蘇州科技學院生物系教授趙肯堂對其頭骨、背、腹甲等進行了細緻研究,發現這兩隻「癩頭黿」是斑鱉。經過多年研究,趙肯堂提出了大量證據,證明斑鱉是一個獨特的物種,是為斑鱉正名第一人。1992年起,趙肯堂多方奔走,為拯救斑鱉殫精竭慮。他的呼籲引起了反響,蘇州市民從此把斑鱉看做國寶。

  目前判斷斑鱉的主要依據有3個:一看體長,斑鱉背甲長度達到80至110釐米或以上;二看體重,成年斑鱉可達100至180公斤;三看胼胝體,斑鱉腹部有兩個。

  (本文綜合人民網、蘇州新聞網、蘇州信息港)

相關焦點

  • 全世界最後的四隻斑鱉,兩隻在蘇州,它們是對孤獨的「夫妻」
    科學家們必須激動,因為自2007年後,全世界就沒有再發現過新的野生斑鱉;雪上加霜的是,在2016年1月,越南的國寶——斑鱉「龜祖」也去世了。斑鱉雖然號稱「水中大熊貓」,其實它比大熊貓要少得多,只有三隻,真是少得可憐!這三隻,有兩隻是養在蘇州動物園的斑鱉「夫妻」,另一隻是在越南河內同莫湖發現的野生個體,說實話,是「神龜見首不見尾」。
  • 中國僅存的一隻雌性斑鱉去世,全球斑鱉只剩下三隻!
    據4月14日消息得知,近日蘇州動物園內,中國唯一的雌性斑鱉在進行第五次人工繁殖授精後死亡,據了解,這隻雌性斑鱉已經生存了90年了,在授精後出現特殊狀況,雖然對它進行了緊急搶救還是不幸死亡,目前,全球一共只剩下三隻斑鱉,一隻約100歲的雄性斑鱉目前生活在蘇州動物園,另外兩隻斑鱉都在越南,而且兩隻還都是雄性
  • 西園寺門票只要5元,可以看到活了400多年的斑鱉,絕對不虛此行
    西園戒幢律寺,簡稱西園寺,距今有七百多年的的歷史。進去的第一感覺就是,這個寺廟怎麼這麼開闊呀,心情都跟著開闊起來啦。其他地方的寺廟建設都相對緊湊,西園寺倒不一樣,感覺夠建兩個廟的了。西園寺是戒幢律寺和西花園的總稱。是蘇州至今最完整的佛寺。
  • 最瀕危的物種「斑鱉」曾居住的地方—「蘇州西園寺」
    斑鱉(學名:Rafetus swinhoei):又名斯氏鱉。是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數量稀少極其珍貴,是龜類中最瀕危物種之一,全球已知存活僅3隻,其中蘇州動物園1隻、越南同莫湖1隻、越南宣漢湖1隻 [1] 。 分布於亞洲。中國分布於長江下遊及太湖周圍。2019年4月13日13:20,中國目前唯一一隻雌性斑鱉在蘇州動物園人工授精時死亡。
  • 中國僅存一隻雌性斑鱉去世,全球斑鱉僅剩3隻
    昨天(13日),蘇州動物園內,中國唯一一隻雌性斑鱉在進行第五次人工授精後死亡。據悉,4月12日國際專家團隊剛剛對蘇州動物園內僅存的一隻雄性斑鱉和一隻雌性斑鱉進行了採精和人工授精工作,授精前檢查發現兩隻斑鱉健康狀況良好。
  • 230歲斑鱉死亡為何驚動全世界
    斑鱉(學名:Rafetus swinhoei)又名斯氏鱉。背盤長36-57釐米,背盤寬度僅略小於長度,幾近圓形。這種密集的黃色斑紋是斑鱉的特點。春天的蘇州古城,一派生機勃勃的春光景象,蘇州動物園更是喜氣洋洋,百歲雄性斑鱉終於找到媳婦了。然而,正在大家為給雄斑鱉找到媳婦,即將結束單身生涯高興的時候,一個不幸的消息從上海傳來。上海動物園的一隻次雌斑鱉因年齡太大,230歲,死亡了。上海母斑鱉的死亡,為斑鱉大婚的工作就此擱淺。別說蘇州動物園很著急,這在全國乃至世界估計會引起轟動,人們紛紛表示哀悼。
  • 中國唯一雌性斑鱉去世 全球僅剩3隻
    記者:楊光90多歲的雌性斑鱉在蘇州去世,全球僅剩3隻了!13日下午1時20分,中國僅存的兩隻斑鱉中的一隻雌性在人工授精過程中不幸去世。據了解,雌性斑鱉去世前,正由國際專家組成的團隊,與蘇州動物園員工一起對其和另外一隻國內僅存的雄性斑鱉進行採精和人工授精工作。在正式採精和授精之前,專家團隊對兩隻斑鱉進行了理化指標和超聲波健康檢查,發現它們健康狀況良好。而整個的過程與過去的四次人工授精活動相似,過程順利,沒有出現複雜情況。
  • 最後的斑鱉是怎麼回事?最後的斑鱉新聞斑鱉死亡全球僅剩3隻
    最後的斑鱉是怎麼回事?4月13日,一隻90多歲的雌性斑鱉在蘇州不幸去世。對極度瀕危的斑鱉來說,這是一個災難性的損失。目前全球斑鱉僅剩三隻了:蘇州動物園一隻(雄性),越南兩隻(不知性別)。
  • 斑鱉是什麼鱉,為何全球已知的僅剩下三隻?
    蘇州動物園的最有希望能夠生產「下一代」的雌性斑鱉,在接受國際專家團隊第五次「人工授精」後突然死亡(前四次都失敗了)。而這隻斑鱉是國內唯一一隻已知的雌性斑鱉。目前國際專家團隊保存斑鱉的卵巢組織在液氮裡,以備未來技術成熟後再使用,只能寄希望於未來了。這隻死亡的雌性斑鱉,曾經屬於長沙動物園。
  • 中國最後一隻雌斑鱉在蘇州去世
    雌性斑鱉在做人工授精前的準備 蘇州市動物園 供圖在蘇州市動物園,有兩隻斑鱉頗受關注,他們是全球已知唯一的斑鱉「夫妻」,承擔著繁衍重任。然而,它們「同居」10多年,一直沒有好消息。曾有人反映,在雲南紅河流域馬堵山水庫附近,可能有一隻或多隻斑鱉存在,然而研究團隊未尋獲斑鱉。陳大慶介紹,蘇州動物園裡的雄鱉是「開園元老」,據測算有100多歲了。雌鱉則是長沙動物園的「元老」,據測算有90多歲了。
  • 雲南紅河流域發現斑鱉蹤跡 400歲斑鱉全球或僅剩3隻
    雲南紅河流域發現斑鱉蹤跡 壽命400歲的斑鱉或許全球僅剩3隻記者 楊質高雲南網訊 地球上目前最大的淡水鱉是斑鱉,但現在已知的斑鱉,僅剩3隻了!由於斑鱉的模式標本是一隻渾身斑點的幼體,有些分類學者將它當做中華鱉的異名,斑鱉的成年個體則被誤認為是黿或太湖黿,直到1987年才在分類學界得到確認。以至於斑鱉的保護和管理工作受到影響,國內甚至未將其列入1989年頒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 全球僅存3隻,中國目前僅剩一隻雄性斑鱉
    中國唯一雌性斑鱉人工授精後死亡經24小時搶救無效死亡;全球僅存3隻,中國目前僅剩一隻雄性斑鱉,越南尚存兩隻但性別不詳4月12日,專家團隊對雌性斑鱉進行人工授精。次日,該斑鱉經搶救無效死亡。蘇州動物園供圖4月13日,在蘇州動物園飼養的中國唯一雌性斑鱉經人工授精後發生意外,搶救無效死亡。
  • 從長沙「遠嫁」蘇州10餘年後,最後的「斑鱉姑娘」走了
    這隻雌性斑鱉90多歲,曾是長沙動物園最老的「居民」,三湘都市報曾多次報導過它。90歲,對於最大年齡超過160歲的斑鱉來說,還是個可以叫「斑鱉姑娘」的年紀。 它可能是世界上最後的「斑鱉姑娘」。2008年它從長沙「遠嫁」蘇州。10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希望它能和國內已知僅存的另一隻雄性斑鱉繁衍後代。進行第五次人工授精後,它的身體出現狀況,沒能搶救過來。
  • 全球唯一的雌性中華斑鱉意外死亡,僅剩三隻雄性,已可以宣告滅絕
    2006年9月19日,國內首次斑鱉保護合作交流研討會在蘇州召開,與會代表們一致認為斑鱉是一種嚴重瀕危的動物,當時全球有6隻個體,蘇州動物園有1隻、蘇州西園寺有2隻、上海動物園有1隻,越,南還劍湖有2隻。
  • 最後的斑鱉什麼梗怎麼回事 什麼是斑鱉 斑鱉中國僅存兩隻
    [海峽網]最後的斑鱉:中國僅存兩隻,雌性個體第五次人工授精後死亡澎湃新聞記者 呂新文「臉上像被狠狠揍了一拳。」知名科普作者@花落成蝕寫道。據澎湃新聞此前報導,這隻雌性斑鱉來自長沙動物園,在展覽多年後,被送往蘇州動物園飼養和人工繁育,先後進行了四次人工授精嘗試,但都失敗(雌斑鱉雖然產卵,但未成功授精)。蘇州動物園、長沙動物園(雌鱉原所在地)、WCS(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等4個單位及協會此前共同參與了該項目。
  • 動物世界-斑鱉
    斑鱉已有2億7千萬年的歷史,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目前僅存極少數個體。蘇州動物園有一隻雄性;長沙動物園有一隻雌性,遷至蘇州動物園實施人工繁殖,2019年4月13日,該雌性斑鱉在人工受精過程中去世。另外,蘇州西園寺放生池內有一雌一雄兩隻,雄性(名為方方)已於2007年8月死亡,雌性並未實際觀測到。上海動物園和北京動物園的兩隻個體分別於2006年底和2005年死亡。另外有消息說美國研究人員在越南北部觀察到一隻野生斑鱉。
  • 百歲斑鱉有望8月產子---三湘都市報數字報刊
    本報5月19日訊 2008年,長沙生態動物園一隻雌性斑鱉遠嫁蘇州,與蘇州動物園的一隻雄性斑鱉共同承擔起繁衍後代的重任。但7年過去,這對「夫妻」始終還是沒有傳來「好消息」。記者今日從長沙生態動物園了解到,今年5月6日,國內外專家已經為斑鱉實施了人工授精手術,順利的話,最快八九月份小斑鱉有望降生。
  • 全球斑鱉僅剩3隻:蘇州動物園2隻已死1隻,越南2隻
    經過24小時搶救,蘇州動物園宣布雌斑鱉不幸死亡。至此,這種全世界已知數量最少的瀕危動物之一,在中國僅剩下一隻。2020年,研究人員利用檢測環境DNA(eDNA)技術,在紅河下遊的越南東莫湖發現了世界現存的第四隻斑鱉——此前國際龜鱉生存聯盟(TSA)資料顯示,全球已知的斑鱉僅剩三隻,除蘇州動物園的那隻雄性斑鱉,另外兩隻在越南。
  • 斑鱉人工授精後死亡, 全球僅剩3隻
    全球斑鱉還剩最後三隻。↓2019年4月12日,由國際專家組成的團隊,與蘇州動物園員工一起,在蘇州動物園,對中國僅存的一隻雄性斑鱉和一隻雌性斑鱉進行了採精和人工授精工作。這隻雌性班鱉來自長沙動物園,它的年齡應該超過90歲了,蘇州動物園的雄性斑鱉據推測年齡在100歲左右。
  • 斑鱉人工授精後死亡,全球僅剩3隻……
    據悉,4月12日國際專家團隊剛剛對蘇州動物園內僅存的一隻雄性斑鱉和一隻雌性斑鱉進行了採精和人工授精工作,授精前檢查發現兩隻斑鱉健康狀況良好。但最終雌性斑鱉在授精後沒有甦醒過來且不幸死亡,動物園表示,課題組商定組建由國內外專家組成的屍檢團隊,以查明死因。「這是一個災難性的損失。」13日晚,蘇州日報發布了相關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