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石匠、老石板,正在施工的芙蓉街將重塑老濟南格調

2021-01-19 齊魯壹點

「芙蓉街故事多,吃喝玩樂樣式多,甜沫油旋印刻畫,茶香水甜似天堂。」青年作家尚啟元在其《芙蓉街》一書中通過劉巧嘴之口道出了濟南芙蓉街的特色。11月8日,芙蓉街正式封閉施工,如今已經過了20天。進展到何種程度了?新的青石板路到底啥樣?11月27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專門進行了探訪。

踩踩青石板,體驗一下老濟南的感覺。

快來試試老石板,這是老濟南特有的味道

「你過來試試,這就是老濟南特有的味道!」11月27日下午4時許,在芙蓉街北頭,十多塊青石板鋪在地面上,見到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過來,四五位芙蓉街上的住戶專門邀請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踩踩青石板,體驗一下老濟南的感覺。

11月初,芙蓉街正式封閉施工,藉助此次改造,花崗巖路面將全部換成青石板路。之前的路面都是花崗巖石,長50釐米、寬30釐米,整條街基本上都是這種石頭鋪成。因為這些石板比較小,加上遊客又多,經不住踩踏。很多石板已經翹起來了,稍不注意就容易被絆倒。從南頭到翔鳳巷石板損壞最為嚴重,從翔鳳巷往北直到文廟情況稍好。

明府城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本次改造首先是要排除路面安全隱患,解決通行不便的問題。「大石板是我們收來的,用舊做舊,不是量產,新的石板怎麼鋪也鋪不出老街的感覺。」

青石板鋪裝已經開始。27日傍晚6時許,借著兩邊的燈光,該負責人帶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來到芙蓉街南頭,看了看鋪裝的現場。這些青石板比較平整,走在上面沒有擱腳的感覺,相比於之前的花崗石,在青石板上走非常穩當。

這些老石板現在放在芙蓉街以及周邊的巷子裡,所謂大青石板就是之前農村鋪在大門口底下的石條,古樸莊重而不失靈動。這些石板長約一米、寬五六十釐米、厚約15釐米,經年累月而不壞。老石板沒有具體規格,這樣才能出現老街老巷的風格,也能體現老濟南的特色。

「青石板已經鋪了8天,現在已經鋪了大約100米。」上述負責人說。

既保持歷史風貌又考慮居民實際需求

「這條路該修了,每到節假日我都帶我外地的朋友來芙蓉街玩。尤其是下雨天,我一般都提醒朋友不要穿高跟鞋,也不要穿新衣服,因為芙蓉街地面容易深一腳淺一腳,濺得渾身都是汙水。」省城大學生小張說。

現在小張的願望將要滿足了,因為這次整治提升芙蓉街,新的石板路別有千秋。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在探訪中發現了一種現象,就是已經鋪成的石板有縱有橫,中間四排青石板為豎著擺放,而外側的橫著擺放。中間青石板縫隙很小,板面也非常平整,而最外側的青石板縫隙較大,而且板面略有起伏。其用意何在?

27日,在芙蓉街施工現場,濟南明府城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為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做了解釋,因為之前有居民反映,如果青石板一字排開,中間縫隙會非常大,這樣買菜的小推車、輪椅車以及旅行包不好走,容易陷入縫隙內,走路很不方便。

「如果全用光滑的,下雨下雪天就容易滑倒,考慮到老百姓的現實需求,我們就用了這種方法,中間用相對光滑的青石板,而且是豎著擺放,外側用斑駁一點的,這樣既能保留歷史風貌,又能滿足周邊居民的實際需要。」該負責人說。

該負責人說,路中間的青石板非常平,質量也很高,價格也要比兩側的貴一些,「下雨的話就走兩邊的石板路,這樣能兼顧到方方面面的訴求。如果用新的石板就沒有老味道了,畢竟來芙蓉街的還是遊客多。」

從濟南周邊收集來的老青石板。

專門請來老石匠承擔青石板鋪設工作

過去常用於園林中的地面、屋面瓦的青石板,返璞歸真的效果非常明顯,在青石板鋪設過程中,鋪設功力更能為古樸的老街巷注入新的活力。老石板是老濟南的元素之一,如果沒有很好的工匠也難以發揮作用。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了解到,本次為了對芙蓉街進行更全面的升級,提升芙蓉街作為老街巷的魅力,在青石板鋪設過程中,濟南明府城管理中心專門請來了老石匠參與青石板的鋪設工作,這一創意也獲得了作為芙蓉街主設計工程師的來自清華同衡規劃院建分修建所所長袁路平的贊同。

袁路平介紹,實際上傳統的老街巷,並不是從設計出發的,而是從工匠、工程出發,請老石匠來鋪設具有特色的青石板,與讓只做工程的工人抬過來鋪上是完全不同的,包括工藝、材質、手藝等,這才是歷史的多種基因成長出來的歷史空間,所有因素缺一不可。

「如果是對石材不了解的人來鋪砌,不能對石材有本能的反應,很多細小的地方照顧不全,老石匠自己很懂這些材料,也能做一個很好的樣板,為其他施工人員做一個培訓和普及。」袁路平介紹。

實際上,很多老城改造的項目,比如涉及砌磚、木作、泥瓦等方面的傳統匠人的手藝,他們能為工程帶來更多正宗傳統的做法,也是提升老城改造的重要成功要素,「這些老匠人手藝還在,這是很重要的一點。」袁路平說。

11月27日,在芙蓉街內,明府城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把青石板拉到工地上,專門請老石匠找平,找不平的地方他們還要專門修、專門砸到合適大小,以滿足芙蓉街整修的需要。」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了解到,老匠人在鋪設青石板的過程中會依據工程需求,對老青石板進行切割,在這個過程中,老匠人的手藝和對青石板的熟悉程度就顯得尤其重要。實際上,在很多其他城市文化建築周邊,對於地面的鋪設也是很講究的,鋪砌方式和處理跟現代的鋪裝存在很大的區別。

由於天然青石板之間存在縫隙,在老青石板鋪設過程中,袁路平表示,縫隙之間還會用到勾縫處理,但縫隙肯定會處理得低一些,為的也是保持青石板的天然性。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倩 劉飛躍)

相關焦點

  • 芙蓉街施工又挖出「老寶貝」!出土古水道 掘出老石板
    魯網12月6日訊 芙蓉街再出老寶貝!12月5日,記者探訪施工中的芙蓉街得知,一條古水道被發現。與此同時,就在古水道北側,三四塊老青石板重見天日,疑似當年芙蓉街的老石板路。芙蓉街設計方告訴記者,他們將按照歷史要素對古水道和青石板進行呈現,力圖恢復歷史風貌,打造新的景觀。
  • 芙蓉街無水暗渠「變長」了 小橋讓流水人家「文藝」了
    ,新發現的泉眼進行泉池擴建,泉池內部鋪裝了青石板和下沉式臺階。記者王鋒 攝  時報12月24日訊 (記者錢歡青 劉傑)23日芙蓉街無水暗渠清理時新發現大石板後,也引起了考古部門的重視。24日上午,記者跟隨濟南市考古研究所的何利來到現場查看,發現23日在活水暗渠和明水暗渠之間區域挖掘的淤泥重又填平。工作人員表示,此處挖掘是因為很多老濟南人回憶這裡曾有一個泉池,但根據挖掘情況,只有淤泥,沒有泉眼,因此當年這裡很可能只是一個低洼水池。
  • 紹興青石板昨天補上西泠橋新老石板還有微小色差·都市快報
    青石板每塊有700多斤重,4個工人合力才把一塊石板抬到橋上。負責裝橋板的,是杭州市路橋有限公司兩位專門負責維護石橋、石板的老石匠。  西泠橋用的是卯榫結構,橋墩左右都有卡口,兩塊青石板對牢一個橋墩,再用上一些石膠,兩塊石板很快就原樣裝好了。只是西泠橋為拱形,被撞的地方又是在橋頂,弧度不小,直直的石板放下去不夠貼合。
  • 濟南《清省城街巷全圖》新刻 硬傷達十餘處/圖
    紅圈處為石板上刻錯的字       在濟南環城公園西門橋南側,不久前,有關部門新立起一塊刻有「清省城街巷全圖」的石板,這幅據清末地圖新刻的濟南老街巷圖為展現濟南古城風貌添色不少。今天上午,濟南熱心讀者劉先生反映,這幅地圖為了方便遊客和濟南市民對老濟南城的了解,將老地圖上的繁體字更換為簡體字,而出現的十餘處錯誤,就是在對繁體字的識讀中產生的。  隨後,記者在西門橋護城河岸邊找到了那塊刻在石板上的《 清省城街巷全圖》。只見其上有文字說明,此圖是參照清光緒己丑年(1889年)和壬寅年(1902年)《省城街巷全圖》及民國《續修歷城縣誌》整理摹刻的。
  • 濟南黃河公路大橋擴建首次環評信息公示,雙橋並駕重塑「北大門」
    本項目包括濟南黃河公路大橋擴建及零點立交改造兩大部分,總投資約73億元,為濟南實現「北跨」戰略發展規劃及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發展的重要項目,對緩解濟南過黃河壓力現狀、構建市區「高快一體"路網格局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 喚醒老建築 賦能新濟南
    「建築是無字的音樂,是靜止的時光,更是無字的史書,每座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老建築,每處歷史建築也都隱藏著這座城市的美好記憶…」近日,濟南市政協「喚醒老建築,賦能新濟南」專題「商量」調研聚焦濟南老建築的保護、活化、傳承,尋訪老建築,開展多次現場商量,就如何做好濟南老建築的科學保護、活化利用、文化傳承談感受、提建議、寄希望、話願景,為文化濟南建設凝聚共識,建言獻策。
  • 濟南大明湖,四大泉群之一,中心繁華地帶
    大明湖分為老景區和新景區,老景區不需要門票,如果對岸有船過來就可以直接搭船回去,回去也分了幾條路線,一定要確定自己下一個景點要去哪裡再上船,我和老爸本來準備直接下船回酒店休息一下吃個晚餐,選擇了回芙蓉街的路線。
  • 濟南又添一大超市!就在芙蓉街旁,「與眾不同」價格還挺親民
    聽說濟南新開業了一家「與眾不同」的大超市!就在泉城路芙蓉街西鄰!4000平的超大面積足夠你逛吃一整天生猛海產品現買現做現吃線上購買30分鐘閃電送達最紅小吃黑科技集合地11月8日,位於濟南市歷下區泉城路芙蓉街西鄰圓立方B1的「家家悅生活港」開業了,這是家家悅集團旗下的新型精品生活超市,在濟南還是第一家。
  • 濟南旅遊攻略十大推薦景點!
    濟南位於黃河之南、大明湖畔 以泉著稱,因此被稱為泉城 又是山東省的省會,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 醉人的夜景、人氣「爆棚」的泉水、古色古香的老街巷 必然少不了好玩的地方
  • 鞍山二路路邊石板被砸碎 施工人員:改鋪瀝青
         「好端端的路邊大石板為啥就這麼砸了?太可惜了。」6月22日下午6點鐘,市民戴先生向本報記者反映,四方區鞍山二路上路邊的大石板被施工人員鑽碎了一大段,非常浪費可惜。隨即記者趕到了現場,施工人員表示,路邊的大石板失去了作用,鞍山路與撫順路之間的鞍山二路路段的石板將改鋪瀝青。
  • 濟南將創建千佛山5A景區,重點打造古城、老商埠等五大片區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叢萍 濟南報導  11月18日,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會同有關區政府、部門研究制定了《城市發展新格局之「中優」——近期重點打造片區和項目行動方案》,明確了中優的範圍、定位和目標、主要推進方向,重點打造古城片區
  • 濟南老建築如何「活」在當下
    每座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老建築,每處歷史建築也都隱藏著這座城市的美好記憶。 如何更好地「加強老建築保護與活化利用」,喚醒舊日的榮耀時光、賦能新濟南的跨越崛起?今年夏天,濟南市政協舉辦「喚醒老建築、賦能新濟南」專題商量調研,調研組成員圍繞如何做好濟南老建築的科學保護、活化利用和文化傳承,積極建言獻策。
  • 芙蓉街突然湧入不少民警!原來,他們是在做這件事兒
    您知道我們濟南有禁放規定嗎?」在芙蓉街一家服裝店,歷下公安泉城路派出所副所長國棟將一份「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共享泉城碧水藍天」的倡議信交到了新任的店長手裡。「哦,你放心,我們肯定不會燃放的。」店長孫女士拿起筆在承諾書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
  • 濟南除了泉水還有什麼?來到濟南你應該看看這裡——濟南大觀園
    去濟南的話,可以看到濟南的泉水,登上千佛山,遊覽大明湖很長一段時間,前三個地方越來越繁榮,但是大觀園越來越少了,事實上,大觀園應該和前面的三個人一樣有名,要說前三者多屬於濟水的南歷史和大自然的饋贈,則大觀園屬於現代人文景觀,只有這樣互相呼應合作,才能真正了解濟南幽深的民俗風情和歷史文化。
  • 濟南老樓加裝電梯力度不減,今年計劃增設200部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傑 劉飛躍 戚雲雷2021年濟南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開工老舊小區改造項目49個,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鼓勵有條件的既有住宅增設電梯。」2021年濟南老樓加裝電梯如何開展?
  • 施工誤差以毫米計算,中老鐵路開始架設電氣化接觸網
    11月19日,中老鐵路國內段雲南玉溪研和至峨山區間,全線首條電氣化接觸網導線開始架設,與此同時,國外段萬象北至萬象區間同步架設接觸網,標誌著中老鐵路全線「四電」工程施工進入施工關鍵階段。當天上午,在研和站施工現場,機車轟鳴聲、指揮調度聲此起彼伏,接觸網放線車緩緩駛動,身著防護服的作業人員配合放線作業車將導線進行懸掛。據中鐵武漢電氣化局玉磨項目副總工程師賴鵬介紹,此次架設導線採用軌行恆張力放線作業車進行機械化施工,能實現穩定勻速行駛和自動控制架設,相比純人工作業,施工質量更好、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優。
  • 新老京廣線軌道撥接 鋼軌平移施工4個多小時
    施工工人正在撥接軌道,施工要求很嚴格,每一顆螺絲釘都要檢查好幾遍,誤差精確在毫米刻度內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楊東華/攝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胡巨陽 記者 趙強 郭富收 實習生 高鵬 李恆黃河鐵路大橋越天塹,最關鍵的工作,是橋南北兩頭新老京廣線的軌道撥接。
  • 老濟南人早起第一件事兒,就是沏一壺釅的茉莉花茶!
    老濟南人都愛喝茶,家家戶戶皆有飲茶之好。居家過日子,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茶。有人是早晨起來就喝茶,喝足、喝透、喝通,方才吃早點。濟南人喝茶,往大了說,紅茶、綠茶、龍井茶等等;往細了講,光綠茶就有:龍井、碧螺春、黃山毛峰、廬山雲霧、六安瓜片…但老濟南人最愛喝的還是那一口花茶。
  • 文旅觀察丨濟南「最神秘公園」,設計時細到每磚都有「名片」
    最近,位於濟南西部的「臘山河公園」火了,抖音、微博、小紅書上隨處可見,許多人慕名來打卡拍照。巖畫、鐘樓、古樹、磨盤,還有布滿苔蘚的青磚、年代久遠的石板……無不讓其充滿神秘感又帶有濃濃的文化味兒,有人說它是「迷你版圓明園」,也有人說它是「濟南最神秘的公園」。小公園的設計者是誰?有故事的老物件從何而來?石頭上刻的畫又有何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