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工人正在撥接軌道,施工要求很嚴格,每一顆螺絲釘都要檢查好幾遍,誤差精確在毫米刻度內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楊東華/攝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胡巨陽 記者 趙強 郭富收 實習生 高鵬 李恆
黃河鐵路大橋越天塹,最關鍵的工作,是橋南北兩頭新老京廣線的軌道撥接。
把鋼軌、軌枕這些龐然大物,從既有的京廣線平移到新京廣線,這個「窩」怎麼挪?軌道平移,如何才能保障今後的安全?
改線
老京廣鐵路線怎麼「挪窩」
杜小衛是中鐵七局項目部南撥接口技術負責人,他說,鄭焦城際鐵路黃河大橋(四線)開通過程中,最關鍵的一環,是橋南北兩頭新老京廣線的軌道撥接。
通俗講,就是把既有的京廣線上的其中一段軌道平移到新京廣線上。這樣一來,今後列車開到新黃河鐵路橋時,就能順暢改道至新京廣線上。
聽起來容易,做起來可不像搬東西那麼簡單。昨天,當最後一趟列車駛過京廣鐵路鄭州黃河大橋(雙線)後,工人們就開始忙著撥接了。
首先,鐵路工人們先用緊絲機把老京廣線鋼軌上的螺絲起開,然後用切割設備把需要平移的鋼軌切割成段,每段大約25米,再用像千斤頂一樣的撥接機把鋼軌和軌枕抬起來,挪到新京廣線設定好的軌道上。
而對於老京廣線上不再使用的鋼軌、軌枕等,會有專門的工務段回收,今後將用在一些運量較小的地方鐵路或小工務段上。
探秘
施工方案如何出爐
杜小衛說,京廣鐵路被稱為「世界上最繁忙的鐵路線」,撥接施工方案的設計要做到完美無瑕。為了將影響降到最小,方案設計要堅持三個原則,第一是儘可能減小橫向平移距離,第二是儘可能縮短施工時間,第三是在前兩者基礎上保證可行性。
「方案反覆修改了10多次。」杜小衛是方案設計的參與者,他說,撥接施工涉及工務、電務、供電、通信四個環節,每個環節有2名資深技術人員參與,另有一名總體負責人。
每個環節在相互配合的同時,又受到現實情況的制約。比如,工務條件達到了,但電務條件無法達到,最後還得重新修改找各環節的平衡點。「方案拿出來後,報到鄭州鐵路局評審,最後還要拿到中國鐵路總公司評審。」杜小衛說。
精細
軌道得一寸一寸挪動
從既有的京廣線平移到新京廣線,每段軌道最長平移距離是2.7米。就是這麼短的距離,預案中的施工時間是270分鐘,為什麼如此費時?
杜小衛說,根據施工方案,上下線需要平移撥接的長度分別是220米和140米,看起來總長度並不長,但難度很大。
中鐵七局鄭焦城際鐵路項目一分部副經理張卓政說,撥接之難在於鋼軌、軌枕本身的重量和工程精細度。一米鋼軌重60公斤,軌枕每根六七百斤,安裝誤差控制在毫米刻度內。一段軌道每次最多平移20釐米,是在一寸一寸地挪動。
另外,他說,撥接不光是地上的軌道,還有空中的供電、通信等線路,這些都需要配合著進行聯調聯試。
(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