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老建築 賦能新濟南

2021-01-08 聯合視訊

「建築是無字的音樂,是靜止的時光,更是無字的史書,每座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老建築,每處歷史建築也都隱藏著這座城市的美好記憶…」

近日,濟南市政協「喚醒老建築,賦能新濟南」專題「商量」調研聚焦濟南老建築的保護、活化、傳承,尋訪老建築,開展多次現場商量,就如何做好濟南老建築的科學保護、活化利用、文化傳承談感受、提建議、寄希望、話願景,為文化濟南建設凝聚共識,建言獻策。

「『濟南樓觀甲天下』金元時期一代文宗元好問在遊覽濟南的園林和建築後曾發出這樣的讚嘆。」

「老建築和泉水一樣,都是古城濟南的靈魂所在。」

「作為歷史悠遠的重鎮名城,除了與泉水文化景觀相關的遺產,濟南還有很多其他應該予以保護的遺產,他們見證了泉城適應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與變遷情況,保護老建築,要留住歲月真實的痕跡,它是一座城市文化底蘊與獨特品格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委員專家們一段段論述,展現了對傳承和保護好濟南老建築的迫切願望和急切行動。

摸清家底,科學保護

「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無論是起源漢代,現存最早的濟南孝堂山郭氏石祠,還是以濼源堂、歷山堂等為地標的古代園林城市演進成型,亦或是清末自開商埠、中西合璧的歷史建築遺蹟,還有老舍、鞠思敏、路大荒等近現代名人故居,都是這座城市珍貴的遺產和永恆的記憶。

據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名樓保護規劃處婁淑娟介紹,目前泉城濟南的老建築體量較大,登記的建築類不可移動文物650餘處,掛牌的歷史建築和普查歷史建築有370餘處,然而對這些建築的修繕保護卻顯得有些捉襟見肘、差強人意。

「在棋盤街白衣庵門樓有個300年歷史的無梁殿至今還沒有掛牌保護。」市政協委員、山東省工業展覽館藝術總監馬子愷直言道,加強老建築保護,摸清家底是前提和基礎。

現場調研中,多處破敗坍塌的鞠思敏故居與重新修繕後「修舊如舊」的老舍故居形成了鮮明對比,讓在場委員專家們深感痛心,文物建築公私產權兼有情況下、公共財政難以介入,而私人維護又難以做到「修舊如舊」,「濟南市老建築產權較為分散,建議政府相關部門能牽頭做好這些老建築的產權整合、徵收、認領等工作,將所有的歷史建築都分級分類納入保護體制。」濟南老建築文化旅遊促進會會長,小廣寒電影博物館館長李建軍建議。

讓老建築活起來用起來

讓委員們欣喜的是,曲水亭街的不少老院落,在老建築的活化利用上做了不少的探索,如請一些專家和志願者來填充文化要素,請原住居民口述歷史,增強泉水人家的歷史記憶;德華銀行作為老濟南商埠區標誌性的德式建築,自去年已完成了全面修繕,即將揭開神秘面紗,向社會公眾開放。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初步考慮會將山東錢幣博物館遷建於此。」

山東建築大學齊魯建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姜波肯定道:「讓老建築活起來、用起來,才是對老建築最好、最長遠的保護方式。」

「科學利用才是最好的保護,政府也應出臺相應政策,鼓勵和支持老建築向公眾開放,形成展覽資源。」市政協委員、濟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長李銘進一步建議。

「結合現代的實用功能為老建築賦能,還要找到保護優先與活化收益的平衡點,將公益和商業相結合,依託老建築開展一系列文化旅遊公益活動和交流論壇,豐富老建築的功能,也讓更多的人走進老建築、了解老建築。」賦能老建築,李建軍既是倡導者,也是實踐者,他主導的「小廣寒」修繕改造,將始建於1904年的濟南老影院從一個瀕危的歷史建築演變為「小廣寒」電影博物館,開拓了老電影主題餐廳,店內收藏了百年來流行的各式電影放映機,不僅使它成為名副其實的國保單位,更是濟南市新晉的網紅打卡地,成為老建築得以活化利用的典型案例。

以老建築為載體促文化傳承

濟南人民素愛曲藝,也盛產曲藝名家,曲山藝海正是對濟南曲藝歷史的生動詮釋,在曲山藝海博物館裡,琴瑟和鳴,唱曲鏗鏘,遊客絡繹不絕…

「在不改變歷史建築的核心價值要素和傳統風貌特徵的前提下,鼓勵更多社會資本參與進來,通過群眾喜聞樂見、靈活多樣的形式賦予老建築更多的時代內涵,在社會上進一步形成對保護和利用老建築的意識和共識,從而形成文化共識,才是喚醒老建築,賦能新濟南的核心要義。」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程學鋒點中主題。

活化利用不能純粹走市場化,更要注重文化的傳承,甚至需要在市場化和文化傳承之間有所取捨:如膠濟鐵路博物館和蔡公時紀念館分別打造成了展示山東鐵路發展史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濟南市郵政局主辦的華夏書信博物館,展陳大量的家書家信,從中感受「家書抵萬金」的厚重和濃濃的家國情懷。

「利用已有建築開闢專題展館,同時利用好網際網路、數位化等全景技術,展示出老建築的歷史風貌和全景細節,讓百姓看得到、看得懂,還能切身感受到老建築裡蘊含的深厚文化。」李銘肯定道。

「在老建築裡看濟南,也能大大提升濟南市民們的文化自信,是喚醒老建築,賦能新濟南的有效途徑。」市政協委員海默進一步回應。

「老建築也不能缺少年輕人的參與,不少年輕人參與,把老建築、老宅子改造成民宿、茶館、咖啡吧等,也為青年開闢出更多的文創空間。」姜波接著建議。

老建築對所有人來說,是濃濃的人情味,是歲月掩蓋不了的溫潤情懷。委員專家一致表示:建設文化濟南,老建築是重要的載體,要深入研究老建築的文化內涵,講好老建築的故事。同時利用老建築的名氣,來增強文化濟南的底氣,再通過產業助力,利用老建築的歷史文化優勢,進一步做大做強做精濟南的文旅產業,這需要社會方方面面的不懈努力。

(記者 陳文)

相關焦點

  • 從瀕危建築到網紅打卡地!濟南老建築如何「活」在當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程凌潤 實習生 魏楚夢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是靜止的時光,更是無字的史書。每座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老建築,每處歷史建築也都隱藏著這座城市的美好記憶。 如何更好地「加強老建築保護與活化利用」,喚醒舊日的榮耀時光、賦能新濟南的跨越崛起?
  • 如何保護老建築?打卡名人故居,他們想出了新辦法
    7月2日,濟南市政協調研組圍繞「喚醒老建築賦能新濟南——加強老建築保護與活化利用」開展第二十七專題商量第一次現場商量,市政協委員、相關部門、專家學者實地探訪了鞠思敏故居和路大荒故居,並進行了專題討論。教育家鞠思敏被譽為「山東蔡元培」,他的故居位於縣東巷105號,門口懸掛著一塊「山東省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鞠思敏故居」的牌匾。
  • 老洋行變民宿、宏濟堂建博物館……濟南老建築的活化利用你了解多少
    濟南市在城市有序更新中接續城市文脈,同時對原有建築進行空間再造和功能轉換,融合新業態培育新動能,使之滿足現代社會生活需求,既保留歷史價值,又凸顯現實意義,實現城市環境與功能品質綜合提升。以槐蔭區為例,作為濟南老商埠所在地,濟南市槐蔭區歷史文化資源豐富。
  • 老石匠、老石板,正在施工的芙蓉街將重塑老濟南格調
    青年作家尚啟元在其《芙蓉街》一書中通過劉巧嘴之口道出了濟南芙蓉街的特色。11月8日,芙蓉街正式封閉施工,如今已經過了20天。進展到何種程度了?新的青石板路到底啥樣?11月27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專門進行了探訪。踩踩青石板,體驗一下老濟南的感覺。快來試試老石板,這是老濟南特有的味道「你過來試試,這就是老濟南特有的味道!」
  • 61秒丨濟南百年老建築平移後底部放入千斤頂 預計6月12號撤出液壓...
    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11日訊 昨天,濟南市歷山路47號院內,百年老建築因城市發展需要向東平移50米,其後轉向20度,再向北行26米,上演現實版的「飛屋環遊記」,這也是國內規模最大文物建築的車輛移位工程。
  • 特聘專家助力濟南記憶影像保護工程:重溫濟南風華展望城市未來
    「古城保護見證歷史」濟南記憶影像保護工程典藏作品展在籌備過程中得到了一些專家學者的大力幫助。他們在濟南歷史文化研究領域各有建樹,或提供了珍藏多年的老照片,或分享了老影像背後的感人故事。在11月30日上午舉行的開幕式現場,周長風、荊強、牛國棟、賈祥雲、張崇元、李瑞勇6位專家學者被聘為濟南記憶影像保護工程特聘專家。
  • 濟南機場擴建工程,新工作區部分建築封頂
    濟南遙牆國際機場二期改擴建工程,是濟南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單項基建工程,總投資約500億元,主要包含T2航站樓、西飛行區(含2條3600米長跑道)、綜合交通中心及配套工作區、貨運區、空管、航油、綜合管廊等設施。其中,新建T2航站樓,建築面積約55萬平方米;新建綜合交通中心,建築面積約30萬平方米;新建南工作區,建築面積約11萬平方米。
  • 科技賦能建築將成新興行業 建築智慧化改造將成城市更新關鍵
    鄭惠強認為,通過科技賦能建築將會成為一個新興行業。 江峰 攝中新網上海11月30日電 (記者 陳靜)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會長鄭惠強30日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建設智慧城市是中國的重點發展戰略。在可預見的未來,通過科技賦能建築將會成為一個新興行業,必將會成為拉動智慧產業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據了解,上海市內24層以上的樓宇數量已超過3萬棟,新建建築面積增長速度放緩,既有建築的智慧化改造將成為城市更新的關鍵。隨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逐步成熟完善,從市場需求和科技進步兩個角度出發,論壇上多位專家表示,智慧建築行業必將迎來一個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
  • 濟南《清省城街巷全圖》新刻 硬傷達十餘處/圖
    新立的"清省城街巷全圖" 紅圈處為石板上刻錯的字       在濟南環城公園西門橋南側,不久前,有關部門新立起一塊刻有「清省城街巷全圖」的石板,這幅據清末地圖新刻的濟南老街巷圖為展現濟南古城風貌添色不少。
  • 濟南老樓加裝電梯力度不減,今年計劃增設200部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傑 劉飛躍 戚雲雷2021年濟南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開工老舊小區改造項目49個,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鼓勵有條件的既有住宅增設電梯。」2021年濟南老樓加裝電梯如何開展?
  • 濟南除了泉水還有什麼?來到濟南你應該看看這裡——濟南大觀園
    濟南大觀園位於山東省濟南市中區,建於1932年,從現在開始有87年的歷史,古香優雅,形成灰色瓦、白色牆、紅色柱子的外觀,大觀園的外觀風景和周邊房簷突出的這種模式模仿南京夫子廟和上海鎮守廟的建築樣式進行改造,最大限度地再現大觀園古老商業街的特色,大觀園地區與芙蓉街的古老地區接壤,成為新濟南中優雅獨特的「老濟南」。
  • 濟南融創文旅城歡樂啟動,開創文商旅項目「新打法」
    十大核心業態與四大消費場景的有機結合,將成為驅動消費者持續前往的文化和旅遊資源,為濟南融創文旅城文旅賦能商業提供堅實的基礎和保障。優質商業發展規劃,引領城市消費體驗商業作為文旅項目的基底,在文商旅項目中一直以來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濟南融創文旅城以文旅賦能商業空間,通過空間、品牌等方面的創新體驗,打造城市購物娛樂綜合體和全天候娛樂生活體驗中心。
  • 濟南人又有了新去處!這座神秘公園免費開放,帶你回到過去……
    濟南一座溫柔的老城綿綿不絕的泉水斜入誰家的老樹散落街邊的老建築無不見證著這座老城的舊時光在臘山河畔就有這麼一個神秘的公園—臘山河公園這個牌坊的原身就是濟南緯六路27號的山東豐大銀行舊址,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老洋行」、「老銀號」、「老洋樓」...一百年多前,濟南在老城西側自開商埠,一座體現西方近代風格的商埠在新區崛起,這個「老銀號」便是諸多老建築中的一個。它始建於1919年,總建築面積600平方米,是濟南商埠區保存較完整、具有南歐巴洛克建築風格的「孤本」。
  • 問政|濟南新建樓房能抗幾級地震?回應:超國家地震烈度標準建設
    問政熱線:85652800由濟南市委、市政府主辦,市紀委監委機關、市委宣傳部承辦,濟南廣播電視臺協辦的大型電視問政節目「直面問題 踐行承諾」——《作風監督面對面》2021年1月5日再度開問,本期節目的上鏡單位是濟南市地震監測中心、天下第一泉風景區服務中心、濟南市公共就業服務中心、
  • 擘畫展望,五年後新時代新濟南變成什麼樣子?
    擘畫展望,五年後新時代新濟南變成什麼樣子?——數讀「十四五」規劃預期目標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濟南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書面印發了《濟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草案經過規定的程序審查批准後,將正式成為指引未來濟南發展的路線圖。透過這份規劃草案,可以看出五年後新時代新濟南的樣子。
  • 在老建築裡撐起文化新空間
    參觀後才明白,原來中心所在的建築曾是巴西銀行總部,已經有100多年歷史,為保存這棟建築的價值,1989年改建為文化中心。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和裝飾,只在老電影裡出現的古舊電梯,常年舉辦的各類畫展、攝影展和裝置藝術展,以及劇院、電影院、圖書館、講演廳和咖啡廳等,共同形成了豐富當地民眾休閒生活的文化空間。如今該中心已成為巴西乃至全球參觀人數最多的博物館之一。
  • 新動能·新山東|歷經三年濟南在新舊動能轉換中交上了這樣一份答卷
    根據《規劃》,先行區將以「四新四化」為主攻方向,聚焦新智造、新科技、新服務、新消費,培育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引領全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具體來看,在新智造方面,以推進新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以製造業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為核心,加快培育發展智能製造產業。
  • 全省新舊動能轉換項目推進會濟南觀摩國家超算濟南中心等五個項目
    國家超算濟南中心賦能「十強產業」發展「超級計算」被稱為推動經濟轉型和驅動科技創新的加速器,是我國與美國等發達國家在高科技領域展開白熱化競爭的國之利器。國家超算濟南中心項目,是國家布局的六大超算中心之一,是濟南超算中心科技園的重大支撐項目。
  • 北京、南京後,綠城把第三座新國語洋房帶到濟南,僅168套
    ▲梁思成建築學泰鬥梁思成主張的「中而新」,包容世界上好的建築風格,但始終傳承中式古建的韻味。梁思成保護古城古建築,潛心撰寫《中國建築史》,他的手繪建築圖當時已達到世界先進水準。當西風漸進,現代風格崛起,中國傳統建築之美始終未被忘卻。但國潮興起時,能真正領悟到中式建築精髓的能有幾人?
  • 老濟南人早起第一件事兒,就是沏一壺釅的茉莉花茶!
    濟南人喝茶,往大了說,紅茶、綠茶、龍井茶等等;往細了講,光綠茶就有:龍井、碧螺春、黃山毛峰、廬山雲霧、六安瓜片…但老濟南人最愛喝的還是那一口花茶。茉莉花茶被濟南人所喜愛的程度,在全國範圍來看都是非常少見的,這種現象在老濟南人中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