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建築裡撐起文化新空間

2021-01-10 光明網

  去巴西銀行文化中心看展覽前,心中頗有些疑惑,為什麼文化中心會以銀行冠名?參觀後才明白,原來中心所在的建築曾是巴西銀行總部,已經有100多年歷史,為保存這棟建築的價值,1989年改建為文化中心。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和裝飾,只在老電影裡出現的古舊電梯,常年舉辦的各類畫展、攝影展和裝置藝術展,以及劇院、電影院、圖書館、講演廳和咖啡廳等,共同形成了豐富當地民眾休閒生活的文化空間。如今該中心已成為巴西乃至全球參觀人數最多的博物館之一。

  2000年以來,巴西銀行又陸續在巴西利亞、聖保羅和貝洛奧裡藏特建立多個文化中心,打造出一批建築頗具特色、融合銀行元素的文化場所。其中建築年代最近的是位於巴西利亞的巴西銀行文化中心,上世紀90年代建成時是巴西銀行的培訓中心,由巴西建築大師奧斯卡·尼邁爾設計,底層架空,上層是橫向衍生的曲面建築,建築與其中的巴西風情畫作、吊床與原住民生活的關聯等展覽都是吸引遊客的亮點。在這些文化中心裡,呈現巴西貨幣發展史的貨幣展、講述巴西銀行200多年發展歷程的展覽等也頗具特色。

  在巴西,除了銀行文化中心,郵局文化中心、法院文化中心等也有不少,這些文化中心的共同特點是設在公共機構的老建築中。在這些文化中心參觀,品味建築風格與欣賞藝術特色合二為一。在巴西最大州亞馬孫州首府瑪瑙斯,有一個名為正義宮的司法文化中心。這座頗具氣勢的文藝復興風格建築原本是亞馬孫州司法部門的辦公地,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巴西橡膠產業興盛時代的產物,1980年被評為亞馬孫州的歷史和藝術遺產,此後幾經修復,2006年作為文化中心啟用。曾經的辦公室變成了展廳,莊嚴肅穆的審判庭保留了當年的模樣,還有一個展廳利用剪報介紹該地區歷史上的知名案件。同樣是司法主題,裡約聯邦司法文化中心曾是巴西最高法院所在地,建築建成時間比正義宮稍晚幾年,曾見證巴西司法發展歷程,如今可以通過文化中心的陳設和展覽詳盡了解這段歷史。

  通過打造文化中心的方式,在保存歷史建築和文化的同時,巴西也改善和涵養了城市風貌。文化再造讓老建築融入城市新生活,成為傳承歷史文化記憶的紐帶和吸引居民、遊客的新亮點,使得文化遺產保護有了可持續性。這樣的文化中心多了,城市的面貌也更立體了。(朱東君)

  《 人民日報 》( 2020年08月31日 16 版)

[ 責編:李汶鍵 ]

相關焦點

  • 喚醒老建築 賦能新濟南
    「建築是無字的音樂,是靜止的時光,更是無字的史書,每座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老建築,每處歷史建築也都隱藏著這座城市的美好記憶…」近日,濟南市政協「喚醒老建築,賦能新濟南」專題「商量」調研聚焦濟南老建築的保護、活化、傳承,尋訪老建築,開展多次現場商量,就如何做好濟南老建築的科學保護、活化利用、文化傳承談感受、提建議、寄希望、話願景,為文化濟南建設凝聚共識,建言獻策。
  • 尋訪香港「活化」老建築裡的「文藝綠洲」
    新華社香港10月22日電 題:尋訪香港「活化」老建築裡的「文藝綠洲」  新華社記者閔捷 戰豔  香港九龍灣馬頭角道,一座由古樸的紅磚建成的院落引人矚目。院子的中央原樣保留著長長的飲水槽,那是當年為運到這裡進行檢疫和屠宰的牛準備的。
  • 如何保護老建築?打卡名人故居,他們想出了新辦法
    7月2日,濟南市政協調研組圍繞「喚醒老建築賦能新濟南——加強老建築保護與活化利用」開展第二十七專題商量第一次現場商量,市政協委員、相關部門、專家學者實地探訪了鞠思敏故居和路大荒故居,並進行了專題討論。教育家鞠思敏被譽為「山東蔡元培」,他的故居位於縣東巷105號,門口懸掛著一塊「山東省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鞠思敏故居」的牌匾。
  • 從瀕危建築到網紅打卡地!濟南老建築如何「活」在當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程凌潤 實習生 魏楚夢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是靜止的時光,更是無字的史書。每座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老建築,每處歷史建築也都隱藏著這座城市的美好記憶。 如何更好地「加強老建築保護與活化利用」,喚醒舊日的榮耀時光、賦能新濟南的跨越崛起?
  • 老洋行變民宿、宏濟堂建博物館……濟南老建築的活化利用你了解多少
    濟南市在城市有序更新中接續城市文脈,同時對原有建築進行空間再造和功能轉換,融合新業態培育新動能,使之滿足現代社會生活需求,既保留歷史價值,又凸顯現實意義,實現城市環境與功能品質綜合提升。以槐蔭區為例,作為濟南老商埠所在地,濟南市槐蔭區歷史文化資源豐富。
  • 福州福清:僑鄉老建築的新時光
    福清市宏路街道周店村原來的小學校舍改造成為綜合性文化活動場所,得到了再利用。全國著名僑鄉福清市擁有眾多華僑捐建的中小學校舍等老建築,由於時代發展等原因,很多閒置了。如今,當地對其進行改造提升,轉變用途,賦予新功能——紅磚厝、舊校舍,變身文體活動場所,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老建築、家族祖屋,改造提升為鄉土館,展示鄉風鄉俗……春日,走進全國著名僑鄉福清市,記者發現,很多過去華僑捐建的中小學校舍、修建的祖屋等,曾因種種原因被棄用,如今紛紛華麗轉身,有了新用途、發揮新功能。
  • 老建築裡發出大藝術+電波,邀你從「宇宙計劃」起航
    >它位於江岸區的漢黃路,由上海紅坊運營,在原有的工業老廠房建築基礎上改造而成,修舊如舊。一茬又一茬的創意機構入駐這裡,帶來創意的同時,也漸漸形成了一個小型的藝文聚落。走在園區,一路可以看到筆挺的煙囪、高大的水塔和質樸的紅磚,這些屬於上世紀60-90年代的標誌性元素被保留下來,常見與不常見的植物、造型各異的藝術裝置和高矮不一的建築在這個空間裡自由生長。
  • 雷士照明共建城市文化名片,賦予建築空間生命力!
    今年武夷山市音樂廳已向市民開放,雷士照明參與共建這座武夷山音樂文化名片,為文化藝術空間釋放光的魅力。  武夷山市四中心一廣場是是武夷山市委、市政府秉承「發展成果與廣大市民共享理念」建設的一項重大民生工程。
  • 北京:涅槃重生 老工業基地裡走出「798」
    不久前,全國老舊廠房保護利用與城市文化發展聯盟年會在北京舉行,探討新時代老舊廠房保護利用和城市文化發展的新途徑、新方式。在這方面,被稱為「新中國電子工業搖籃」的酒仙橋工業基地無疑是成功典範。
  • 用落葉給百年建築寫下情詩!南京最文化的梧桐美景在這裡
    一場秋雨過後,南京城裡的梧桐樹葉紛紛掉落,在位於四牌樓2號的東南大學百年校園裡,成千上萬片金黃的梧桐葉散落在校園,百年建築與大自然「詩意棲居」的美景,宛如油畫一般,令人美不勝收。這裡被稱為南京「最人文的梧桐」。每年秋季,樹葉飄落,留下滿地金黃。在東大中央大道兩旁的梧桐樹,已有近90年的樹齡。金黃的落葉、挺拔的梧桐與周邊的民國建築相映,更顯滄桑風韻。
  •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優秀建築開放將有時間表
    地處近代上海公共租界區域,是華洋混居的高檔居民區,海派文化的重要聚集區。近代歷史上,諸如宋氏家族、榮氏家族,以及洋商富賈、名流學者、愛國志士等聚居在此,留下了辛亥革命後南北和談、1927年蔣宋聯姻等豐富的歷史記憶,見證了中國近代史的風雲變幻。這條位於上海市中心長1000米、寬9.2米的「老馬路」,還是上海的猶太人、西班牙人等外國人的集聚區,留下豐富的異域文化印跡。
  • 北冰洋老廠區變身創新辦公空間
    庭院露臺、屋頂花園、陽光天窗,北三環外的海澱區花園北路25號,煥然一新的「北冰洋&義利E園科技文化創新園」近期開門迎客,多家企業已「拎包入駐」。上世紀八十年代,這片園區裡機器轟鳴,如今老廠房更新再造,被賦予了現代化的商業活力。
  • 別再說西安沒有設計感了,這幾個建築空間簡直實力高級!
    最近掃街的時候經常會被路邊一些看上去高級滿滿的建築驚豔到。小小做了一點功課才發現,這些設計感滿分的建築其實都是西安新增的公共空間! 但這次鳳五君扒出了一票這兩年冒出的建築空間,高端洋氣設計感強,不多言語用實力就能證明西安的空間設計已經炒雞棒了!
  • 北川老縣城居民 9月起分批入住新縣城
    昨日上午,雖然下著小雨,但永興板房區的居民都早早來到了管委會文化廣場,人們敲響鑼鼓,歡快地跳著鍋莊。昨天,為了讓板房區的居民順利入住新縣城,原屬曲山鎮管理的永興板房區移交給了永昌鎮管理,這標誌著北川老縣城居民搬入新縣城工作正式啟動。
  • 北冰洋老廠區變身辦公空間,拎包就能入駐
    庭院露臺、屋頂花園、陽光天窗,北三環外的海澱區花園北路25號,煥然一新的「北冰洋&義利E園科技文化創新園」近期開門迎客,多家企業已經「拎包入駐」。一處工業老廠區蛻變為E園EPARK(花園路社區),書寫下北京城市更新的最新一筆。
  • 空間的詩意:來看這十四部建築電影
    八點,仍在修繕中的「老地方」在已然點亮的路燈逼迫下陷入一片黑暗之中,如同一場日蝕。安東尼奧尼在這七分半鐘裡,全然讓人物走出了鏡頭之外,讓位於建築和空間的敘事作用,兩位主角的不到場,把全片所要呈現的人類感情中的疏離感推到了最高潮。不管感情有何等精妙而難以捉摸的變化,亙古不變的依然是空間和時間的交叉出的某一個時刻。
  • 老工業基地裡走出「798」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不久前,全國老舊廠房保護利用與城市文化發展聯盟年會在北京舉行,探討新時代老舊廠房保護利用和城市文化發展的新途徑、新方式。在這方面,被稱為「新中國電子工業搖籃」的酒仙橋工業基地無疑是成功典範。在計劃經濟時代閃耀著奪目光芒的老基地,經受住了生死存亡的考驗,在創新實踐中探索出一條發展之路,不僅再創輝煌,還在廢棄老廠房裡打造出「798」這塊文創產業的金字招牌。
  • 西班牙獨有的空間建築語言
    他在世時,所參與設計的建築有17項被列為國家級文物,還有7項被聯合國教科組織列為世界級文化遺產。他們的作品表現出對地域及文化的執著尊重,探求戶外與室內的連接,創造出富於情感與體驗的建築。他們深知建築與周圍環境的密切相關性,了解材料選取和建築工藝是創造可持續且有意義的空間最有力的工具。
  • 福布斯生活|「木構復興」展重塑千年絕美建築,建築師王灝:木構建築...
    近日,由K11 Craft & Guild Foundation、建造學社及新世界中國聯合主辦、李翔寧策展的K11建築藝術節「木構復興」展及分展策展人左靖策劃的「木之迷思」當代藝術分展在上海chi K11美術館及購物中心空間呈現。
  • 建築情感空間與色彩空間的同構關係淺析
    建築情感空間和色彩空間之間互相依存,互相作用,互相制約,互相融合;情感空間的架構,離不開色彩視覺空間秩序性的規定;而色彩的準確設色,又是以建築情感信息定位為依據的,是製造和抒發情感的因素、工具和手段,而且色彩本身亦是有感情的,不同色相的色彩及其在不同的環境中表現出的情感也不相同。情感空間和色彩空間共同和諧地存在於建築空間視覺語言環境之中,為建築空間賦予最佳的視覺表情和恰當確切的心理定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