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濟南人習慣也喜歡早起先來杯茶,
疫情當前,依然沒落下空,
除非啊...是您家茶葉桶空了...
您可別小瞧了濟南人
早上起來喝的這杯茶,
喝茶之後這一天才舒坦,才有勁頭。
俗話說:
「早起一杯茶,餓死賣藥家。」
老濟南人都愛喝茶,
家家戶戶皆有飲茶之好。
居家過日子,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茶。
有人是早晨起來就喝茶,
喝足、喝透、喝通,方才吃早點。
山東人豪爽,大塊吃肉,大碗喝酒。
濟南人喝茶也豪爽,
居家喝茶、沏茶待客,壺大碗大。
除了給家中年事已高的老人特備蓋碗茶杯之外,
一般都用雙銅提系圓筒平蓋大茶壺,
茶壺肚大高深。
客人來了,
好茶好煙招待,先敬煙後沏茶。
沏茶待客也有規矩和禮數:
「酒要滿,茶要淺。」
茶壺嘴不能衝人,
壺嘴對著客人是大忌,很不禮貌。
良辰佳日,高朋滿座,海闊天空,
茶過三五巡,香菸吸了兩大包,越拉越投機。
於是主人便倒掉舊茶換新茶,
再重新沏上一壺,此謂之「續壺」。
濟南話也把與人套近乎拉關係稱為「續壺」。
如果續壺過後仍意猶未盡,
那就得酒飯招待了。
濟南話裡不少俗語都與茶事有關,
尤其是一些俏皮話、歇後語。
比如:「茶園裡招手——胡(壺)來」,
「茶館搬家——另起爐灶」,
「茶壺掉了把——就剩一張好嘴了」,
「茶壺裡煮餃子——有嘴倒不出」,
「哪壺不開——專提哪壺」,
以及「尿鱉子打酒——差壺了」等等。
借物喻人,由此及彼,隔山打牛,
雖俚俗而不鄙俗,常妙不可言。
濟南人喝茶,
往大了說,紅茶、綠茶、龍井茶等等;
往細了講,光綠茶就有:
龍井、碧螺春、黃山毛峰、
廬山雲霧、六安瓜片…
但老濟南人最愛喝的還是那一口花茶。
茉莉花茶被濟南人所喜愛的程度,
在全國範圍來看都是非常少見的,
這種現象在老濟南人中更加突出。
清晨,去泉邊打來清冽的泉水,
燒開後衝泡上一壺細細品味,
滿口流香,神清氣順,
感受生活是那麼的美好。
有人認為,濟南人雖然愛喝茶,
但不會喝茶,標誌之一就是:
最喜歡喝茉莉花茶。
而會喝茶的人都是根據四季變化來喝茶:
春夏喝青茶、冬天喝紅茶。
還有人說,
濟南人連飯後喝黑茶助消化都不懂,
怎麼就只認準茉莉花茶呢?
大概是因為茉莉花茶便宜吧……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
濟南人愛喝茉莉花茶是因為一個字:香!
這種解釋也太牽強了,
圖香的話不如直接去喝香油好啦。
其實,說起來濟南人喜歡喝茉莉花茶的原因,
不外乎如下三點:
1、
濟南人口重,茉莉花茶清新爽口
濟南菜是魯菜的重要分支和組成部分,
長久以來的特點就是
「油乎乎、鹹乎乎、黑乎乎」,
說白了就是油水大、放鹽多、愛用醬。
多數人都口重的飲食習慣,
使濟南人自古就喜愛喝茶。
清新爽口的茉莉花茶除了消渴,
重要的是可以一解油膩。
這正是口重的濟南人最需要的。
2、
陳茶用茉莉花,是調香的最佳選擇
關於喝茶,濟南人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家家泉水」、四大泉群、七十二名泉……
水的問題解決了,剩下的就是茶葉了。
但是,因為土壤氣候原因和農業傳統,
濟南恰恰並不產茶。
而在過去,
因為限於交通運輸的能力問題,
南方的茶葉來到濟南的多為陳茶,
加上濟南人買到了好茶後,
會放到木筒裡多年存放,
用來招待尊貴的客人。
所以,茶葉也難免會發生「失味」的情況。
怎麼辦呢?
茉莉花就充當了調香增香的角色,
不僅解決了陳茶的味道問題,
還無形中增加了茶葉的芳香度,
實在是一舉兩得之法。
3、
茉莉花在濟南少見,本身就比較尊貴
因為有充足的水源,
濟南人家裡多種花養草,
但茉莉花並不是最主要選擇。
這是因為茉莉花喜暖畏寒,
不耐霜凍,喜溼畏旱,又要通風良好。
而濟南四季分明,春天風大,冬天寒冷,
多數老濟南人家裡靠蜂窩煤採暖,
因此在老濟南人心目中
茉莉花屬於比較難伺候的「主兒」。
所以,茉莉花在舊時濟南家庭裡種植較少。
「物以稀為貴」,因此茉莉花本身就尊貴起來,
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養得起的;
同理,茉莉花茶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喝得到的。
從這個意義上講,
喝茉莉花茶在舊時的濟南也屬於身份的象徵,
平時主人在家不捨得喝,
只有貴客上門才會拿出來。
老濟南人待客的最高禮節是什麼?
就是把你讓到上首座,
跑前跑後燒上水,
拿出高嘴茶壺來,
把茶杯衝洗乾淨放在桌上。
詢問你:願意喝釅點兒的?
還是淡點兒的?
得到你的答案後,
會把袋裝的茉莉花茶封口的小卡子打開,
敞開口一點點把茶葉抖落到壺裡……
咱濟南人喝茶聊天
以拉呱為主,喝茶為輔。
給客人續水讓茶一定要講主隨客便,
不要再三再四地以斟茶續水搪塞客人,
而始終一言不發。
待客有「上茶不過三杯」一說。
第一杯叫作敬客茶,
第二杯叫作續水茶。
第三杯則叫作送客茶。
如果一再勸人用茶,而無話可講,
那您這意思可就是提醒客人「該打道回府了」。
看我這一通說,
您茶杯裡的水也快見底了吧,
咱快把茶給續上嘍,
下回咱再接著啦~
素材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