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陝西卷真題(三)
11. 荷花雖生長於池塘的汙泥中,但荷葉卻出汙泥而不染,其主要原因是:
A. 荷葉含有大量的葉綠素,能與太陽光發生光合作用,產生自清潔
B. 荷葉表面光滑,具有非常強的光潔度,汙泥很難在它的表面吸附
C. 荷葉含有疏水的納米級蠟質,雨露落在上面會形成水珠清潔葉面
D. 荷花枝幹細長,水珠落在荷葉上,容易造成荷葉晃動,甩出汙泥
12. 下列我國古代國家行政機構不具有行政監察職能的是:
A. 太常寺
B. 御史臺
C. 都察院
D. 六科給事中
13. 下列我國空間站發展的重要標誌性事件按完成步驟排列正確的是:
①「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發射
②「神舟十一號」成功發射,完成與「天宮二號」對接
③陸續發射科學實驗艙和空間站核心艙,組建中國空間站
④「天舟一號」貨運飛船成功發射,完成與「天宮二號」對接
A. ①②③④
B. ④①②③
C. ①③④②
D. ①②④③
14. 下列送別詩句中不屬於描寫目送友人場景的是:
A.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B.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C.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D. 青楓江上秋帆遠,白帝城邊古木疏
15. 下列關於「夏滿芒夏暑相連」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 上一句是「春雨驚春清谷天」
B. 下一句是「秋處露秋寒霜降」
C. 小滿在五月下旬
D. 夏至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間
參考答案及解析
第11題
【知識點】 生物醫學常識
【答案】 C
【解析】 本題考查科技常識。德國的一位植物學家對荷葉的這一特性進行了研究。他用顯微鏡仔細觀察後發現,荷葉表面的構造與其他葉子不同,它的表面覆蓋有一層絨毛狀蠟絲,可以起到保護葉面氣孔的作用。當雨水滴在葉面上時,由於細小絨毛的推動,會形成滾來滾去的水珠;當汙物或灰塵掉落在葉面上時,也由於葉面上細小絨毛的作用不易黏附,而極易被風吹走或被水衝淨。故選C。
第12題
【知識點】 歷史常識(其它)
【答案】 A
【解析】 本題考查歷史常識。選項A,當選,太常寺為漢朝設置,掌管宗廟禮儀,不涉及行政監察。選項B,排除,御史臺是東漢至元設置的中央行政監察機構。選項C,排除,督察院為明朝設置,是直屬於皇帝的監察部門。選項D,排除,六科給事中,是明朝設立的監察官員,稽查六部事務。故選A。
第13題
【知識點】 科學常識(其它)
【答案】 D
【解析】 本題考查科學常識。①2016年9月15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發射。②2016年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自動交會對接成功。③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分為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兩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是2016年前,研製並發射空間實驗室,突破和掌握航天員中期駐留等空間站關鍵技術,開展一定規模的空間應用;第二階段是2020年前後,研製並發射核心艙和實驗艙,在軌組裝成載人空間站。④天舟一號貨運飛船於2017年4月20日發射升空,並於4月27日成功完成與天宮二號的首次推進劑在軌補加試驗。正確排序為①②④③。故選D。
第14題
【知識點】 人文常識(其它)
【答案】 C
【解析】 本題考查人文常識。選項A,「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出自於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影碧空盡」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經揚帆而去,而他還在江邊目送遠去的風帆。李白的目光望著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可見目送時間之長。選項B,「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出自於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描寫西域八月飛雪的壯麗景色,抒寫塞外送別、雪中送客之情,表現離愁和鄉思,卻充滿奇思異想,並不令人感到傷感。選項C,「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出自於許渾的《謝亭送別》,是許渾在宣城送別友人後寫的一首詩「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寫友人乘舟出發後所見江上景色。時值深秋,兩岸青山,霜林盡染,滿目紅葉丹楓,映襯著一江碧綠的秋水,顯得色彩格外鮮豔。主要表達了詩人送別友人時的惆悵。友人已經走了,所以沒有看見。選項D,「青楓江上秋帆遠,白帝城邊古木疏」出自於高適的《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是詩人為送兩位被貶官的友人而作,寓有勸慰鼓勵之意。「青楓江上秋帆遠,白帝城邊古木疏。」上句想像長沙的自然風光。青楓江指瀏水,在長沙與湘江匯合。這句寫李少府到了長沙,在秋高氣爽的季節,望著那明淨高遠、略無纖塵的藍天,自然會洗盡煩惱。下句想像夔州(即重慶奉節縣)的名勝古蹟。白帝城為西漢公孫述所築,在夔州,當三峽之口。這句寫王少府到了峽中,可以去古木參天、枝葉扶疏的白帝城憑弔古蹟,以求慰藉。雖然是想像出來的景色,但是其中有秋帆遠,也體現出了目送的意境在裡面。故選C。
第15題
【知識點】 地理常識
【答案】 D
【解析】 本題考查地理常識。二十四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A項正確,B項正確。C項正確,小滿: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麥類等夏熟作物此時顆粒開始飽滿,但未成熟,D項錯誤,夏至是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歸線,出現「日北至,日長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而大暑是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後。這一時期是我國廣大地區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熱」,雨水偏多。故選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