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公布33家國家重點實驗室名單,安徽省有3家重點實驗室入選,此次入選的3家國家重點實驗室均是依託企業建設。
安徽新添3家國家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尤其是國家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代表著一個地區的創新能力。
在西方,國家實驗室已成為主要發達國家搶佔科技創新制高點的重要載體,譬如美國的勞倫斯伯克利、布魯克海文、橡樹嶺、阿貢等國家實驗室,均享譽全球,它們履行國家使命,由國家投資,投入科研經費大都在數十億美元以上,由此培養了一大批諾貝爾獎得主。而依託企業建設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具有較強研究開發能力和技術輻射能力。
此次安徽省新入選的3家國家重點實驗室便是依託企業建設的。
分別為:依託淮南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組建的「深部煤炭開採與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中鋼集團馬鞍山礦山研究院有限公司組建的「金屬礦山安全與健康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依託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組建的「浮法玻璃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帶你去看合肥最牛國家實驗室
據了解,目前,科技部已經批准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大約有200多個,而作為實驗室序列中等級最高的國家實驗室,包括籌建在內的全國也只有19個。
而在這些國家實驗室中,位於合肥的國家實驗室就囊括了兩個,這是非常罕見的。
合肥的兩個國家實驗室分別是:中國科技大學的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和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兩個實驗室的科研成果均享譽全球。
其中,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培養了「量子通信之父」潘建偉等科學大家,是科技部2003年 11月批准籌建的五個國家實驗室之一,以多學科綜合為特點、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交叉前沿領域為導向,學科領域涉及物理、化學、材料、生物和信息,實現了學科之間大跨度的整合。這個實驗室的160餘位研究人員中,包括11位院士,6位「中組部千人計劃」,14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36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56位百人計劃入選者,7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和6個教育部創新團隊,可謂大腕雲集。
而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的「合肥光源」則享譽全球。這是我國第一個國家級實驗室,實驗室建有我國第一臺以真空紫外和軟X 射線為主的專用同步輻射光源(簡稱「合肥光源」)。在過去20多年的開放過程中,「合肥光源」為我國材料科學、凝聚態物理學、化學、能源環境科學等領域研究提供了一個優良的實驗平臺,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除了國家實驗室之外,合肥還有一些國家重點實驗室,如中科大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農業部雜交稻新品種創製重點實驗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