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邪》的遭遇看傳統文化的尷尬
《上邪》是西漢的一首樂府詩,是漢鐃歌十八曲中的第十六曲。描寫一個女子對愛人的誓言。詩中列舉了五種不可能出現的自然現象,來比喻愛情的堅貞不渝,被譽為「短章中神品」。但其作者已無從考證。
原詩是這樣的: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和,乃敢與君絕!
意思是說:蒼天啊!我對你發誓,我和我的愛人相親相愛,我們的愛情永遠沒有斷絕的時候!或許等到高山夷為平地, 長江、黃河都乾枯了,冬天雷聲陣陣, 夏天下起了大雪,天地合二為一的時候,我才和你有斷絕關係的可能!
但就是這一首很早就廣為人知的詩歌,到了現代,卻頻頻引發尷尬。
首先是唐韌在《文匯報》的一篇文章中,講到一則傳聞:文科的女生愛上了理科的男生,特意抄了這首古代著名的情詩《上邪》給男友。但是沒想到,這位幸運的男孩子卻看不懂,他問遍了所有的朋友,沒有人能準確回答這是什麼意思。其中一位竟然說:「這就是咒語,別跟她談了,太可怕了!」一段浪漫的愛情遭遇到滑鐵盧,於是就在沒有下文了。
「山無陵」中「陵」指山峰,這句話的意思是「高山變平地」。而我們的瓊瑤大作家,在編劇《還珠格格》時,將這句深化「愛」之主旨的誓言反覆念為「山無稜」,不由讓人貽笑大方了。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稜」為物體上不同方面的兩個平面連接部分,如「稜角」。 瓊瑤大作家的意思就成了,如果山沒有了稜角,我才敢與你斷絕。可世上沒有稜角,光禿禿的山多的是。更可笑的是,劇中的人物還把瓊瑤大作家這個錯誤動情到淚流滿面,反覆的表演著。
還有一次在山東衛視看《鳳求凰》時,劇中司馬相如愛慕卓文君,寫了一首《上邪》題在絲帛上,贈給卓文君。讓人納悶的是:《上邪》詩何以成了司馬相如的作品?雖說影視文學作品允許虛構,但要看你虛構的是什麼。此詩是公認的漢樂府民歌,其作者已無從考證。劇中卻說是司馬相如的詩,這不是胡鬧嗎?
從《上邪》的遭遇可以看出,現代社會對傳統文化有多麼輕視!
中華民族在漫長歷史發展中形成的獨具特色的文化傳統,深深影響了古代中國,也深深影響著當代中國。可現在,傳統文化被太輕視了!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承認它,我們的傳統文化或許還有拯救的可能。漠視它、否認它,等待我們的一定是傳統文化的全面衰亡。
我們的民族真的到了需要一場傳統文化的救亡運動的時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