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經常聽到一個詞語:「跨界打擊」。對此還專門去看了一些相關文章,有點模糊的印象,最近看到公司樓下一家連鎖便利店的興衰,才切實感受到這個概念的存在。
首先看實際案例:
全時便利店-正門
大米先生-1樓
整個事情是從2019年春節後開始,春節之前,全時便利店每天兼職賣早點,主要有豆漿、包子、其他糕點,所以每天早上便利店內人流湧動,人們買早餐之外還可能順手買個其他東西或者人太多就簡單買個麵包充飢。
這個時間段內,因為沒有其他更好的競爭者,所以全時便利店的早餐是這附近人員最好的選擇,否則就要去更遠的地方。當時大米先生只在2樓有一家店鋪,主要經營午餐。
轉折點出現在春節後,大米先生在全時便利店旁邊(1樓)新開一個店鋪,並且主打營養早餐(包子、豆漿、油條、各類粥、米線、糕點等),一頓早餐價格和全時便利店那邊相比要貴1兩元(剛開始通過優惠券形式就差不多,均價4.5~6元)。
最後半年不到,全時便利店已經瀕臨關門危機,各種貨物被清庫。但實際上便利店的主營業務應該是各類日常物品,卻沒想到被賣早餐的大米給打垮了。
對此現象,筆者一直在觀察和思考,近日打算認真總結下自己的感想,主要以「跨界打擊」和「適者生存」這兩個概念來分析這類現象。
這類現象在社會上已經出現很多,筆者收集了一部分。
一、方便麵的銷量變化
2011年之前,中國方便麵銷量連續18年保持兩位數增長,2013年更是達到462億包。在那以後,方便麵君風光不再,銷量連續3年下降,到2016年,跌去近80億包。
這幾年到底發生了啥?想一想加班、犯懶的時候,你都在吃啥?對了,外賣。
外賣三巨頭
《2016國民外賣帳單》顯示,2016年,國人點了33億單外賣,外賣配送員的足跡相當於繞地球赤道跑了8萬圈。
文中還引用百度外賣籤副總裁王耀弘的說法:「因為在2013年之後,國內出現了若干個規模較大的網絡訂餐平臺,形成了規模效應,並影響到人們的消費選擇。」
方便麵君可以說是「躺槍」了,但把它和外賣比一比,很容易看到它受打擊的原因:首先訂外賣比泡麵更方便、快捷;其次外賣選擇更多;最後是人們對於健康飲食的觀念變化,認為外賣相對於方便麵貌似更加有營養。
但更重要的是外賣借用了移動網際網路平臺,餓了累了,動動手指就能吃到一頓自己想吃的飯菜,而不用苦哈哈地抱個泡麵碗顧影自憐。
王耀弘把這叫做「跨界打擊」。當方便麵界的諸多大佬為爭奪市場而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從來沒有想到過,有一天打敗他們的竟然是外賣吧?
在這個移動互聯的時代,不只有方便麵君遭遇挫折,還有一些產品同樣搭上了移動網際網路的順風車,把傳統行業「跨界打擊」了一番。
二、微信 VS 簡訊
關於「簡訊已死」的話題,至少從五年前就有,今年更是出現簡訊將成為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附屬品言論。
近日,工信部發布的今年5月份通信業運行情況顯示,在移動網際網路業務替代作用的影響下,我國手機用戶的月均點對點簡訊量繼續下降,已經不足40條。
根據騰訊發布的數據,2015年,微信已經覆蓋了超過90%以上的智慧型手機,每月活躍用戶達到了5.49億,用戶每天用微信通話總時長為2.8億分鐘。
2016年,平均每天有7.68億人登錄微信,較前一年增長35%,平均每天有1億次通話通過微信產生,一名微信典型用戶平均每天發送74次消息。
2018年,截止到當年9月,每月就有10.825億的用戶為在線活躍用戶,而其中55歲以上的用戶就多達6300萬位。此外,每日都會有450億次的信息被發送,有4.1億次的音頻呼叫成功,而視頻通話用戶則比三年前多了570%,通訊錄的朋友人均比三年前多了110%;此外,每個月的微信零售消費的用戶也比去年要增加了1.5倍。
2018微信數據報告
看看你手機裡的簡訊,是不是只剩下驗證碼和廣告了?而微信不僅能用來發消息和通話,更方便、更便宜,還有更多玩法。這樣一比,簡訊即便沒有死,也是奄奄一息了。
三、共享單車 VS 黑車
這麼多年,交警沒少跟地鐵口「趴活」的三蹦子、小麵包們較勁。可是在以前,無論怎麼打擊,都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曾經地鐵口的三蹦子
共享單車出現後的地鐵口
最近兩年來,黑車們真的不行了。跟交警關係不大,是共享單車來了!
從地鐵口到居住區的「最後一公裡」走路太遠、公交太慢太擠還不一定有站點,基礎的公共運輸都不方便,才有了黑車的市場。而有人以摩拜為例分析了共享單車的使用情況,發現共享單車幾乎已經成為城市基礎公共運輸設施的一部分。
從分時段看,共享單車與地鐵的使用頻率基本同步。本身只是普通自行車的共享單車,藉助移動網際網路的東風變得更加便捷、酷炫。「掃一掃」就能騎車回家,環保又健康,原先迫不得已才坐黑車的人們,肯定更願意選共享單車了。
四、12306 VS 火車票代售點
12306自誕生以來,就被無數次吐槽難用,但這並沒有妨礙人們用它訂票。兩年前,網絡訂票的佔比就已經超過了60%。
春運車站帶著馬扎、小板凳徹夜排隊早已經成為過去,同樣走下坡路的還有火車票代售點。
在網絡售票出現之前,去代售點用五塊錢換不排隊,是一筆划算的交易。但有了手機上的訂票軟體,去代售點的路就顯得無比遙遠,這五塊錢也花得相當不值了。
跟上面的簡訊、黑車一樣,代售點也遭到網際網路的打擊,正在迅速消失。以成都為例,2016年代售點還有226家,2019年只剩141家。
仔細想想,這些產品其實都是讓同一個東西跨界打死的,那就是:手機!
短短幾年,我們的手機從2G、3G進化到4G,網絡越來越快,無線網覆蓋也越來越廣。在移動網際網路的加持下,越來越多的APP取代了原先各種「不得已」的選擇。
主動選擇越來越多,生活越來越方便、多元,網際網路就是這樣悄無聲息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也是這麼悄無聲息地幹掉了一個又一個產業。
今年是5G元年,看各種報導,5G將會是第4次工業革命的基礎。所以當下我們習以為常的很多現象和行為可能又將發生巨大變化。
下一個遭遇「跨界打擊」的會是誰?
我們都不知道,但是筆者想到之前看的《世界簡史》一書,裡面講述了在人類誕生之前的地球歷史,筆者在其中體會到一個明顯現象和概念——適者生存。
環境一直都在變化,物種要想繼續生存,就必須選擇改變自身與環境不適應的方面,否則就會被大自然給淘汰。就像最初的單細胞生物到後來的魚類,再到上岸演化出爬行動物,接著又出現了哺乳動物,最終誕生了人類。
這一切都是整體環境的變化逼迫各種生物做出選擇,是跟隨環境變化而改變還是抱殘守缺,堅持不變,不同的選擇就有不同的結果。為了適應新的環境爬行動物可能長出雙翼,然後慢慢演化成翅膀;哺乳動物學會使用工具、集體合作,可能就是遠古人類的形態。
同樣的道理,放到其他形態的事物上面也一樣,比如企業、政府等這些社會組織,他們也面臨著環境變化帶來的抉擇壓力,可能一著棋錯就導致自己在下一個環境中無法繼續存活。
環境總是在不斷變化,面對不斷變化的環境,所有的事物都在主動、被動的改變著。這也就給了我們一個新的疑惑,如何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保持活力,不被下一個大環境給顛覆?
對此也有實際案例為我們提供了參考答案,還是請我們熟悉的方便麵君來為大家解惑吧。
從2013年之後中國方便麵產量開始呈下滑趨勢發展,近兩年有所增長。據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方便麵產量為1103萬噸,呈穩定趨勢發展,預計2018年我國方便麵產量有所增長。
2013-2018年我國方便麵銷量統計
經過持續多年的市場下滑之後,2018年國內方便麵市場開始回升。據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方便麵行業銷量增長4.5%,銷售額增長8.6%,整個行業呈現出積極、穩健的增長態勢。
前面提到自從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蓬勃發展,方便麵市場就遭受了巨大衝擊,銷量連續多年下降。為什麼在17年末到18年左右市場銷量開始回升了?
答案有很多,內部因素就是方便麵廠家開始自我演化,提升產品質量、優化產品分類等。還有一個重要的外部因素——百度外賣停運,美團、餓了嘛兩分天下。外賣補貼大戰慢慢結束,外賣快遞費用上升。一份原來補貼期間只要12元的蓋飯、炒飯可能在現在要20元左右,因為其中有4~6元騎手費和1~2元打包費用。
基於這樣的高成本外賣市場,再加上大的經濟環境形式變差,所以一部分人群開始放棄外賣而選擇回歸方便麵。
所以,對於我們個體或者企業,要想在經濟寒冬的大環境生存,堅持活到下一個溫暖時期,首先是自身需要不斷學習和改變現有思維、觀念;其次是要學會降低成本,就像寒性動物冬眠一樣,降低能耗,苦練內功;最後需要更多觀察了解其他行業和整個世界的情況,而不是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等著天下有變而一舉成功,因為說不準明天出現的競爭對手就是你背後的水果店。
作者:笑傲網網;4年網際網路工作經驗,主要涉及智慧社區、智能安防、大數據以及教育應用等方面,打算互相交流學習的朋友可以加我的私人微信 xiaoaowangwang 。
本文由 @笑傲網網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