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劑量北芪四逆湯治療晚期癌症經驗
呂 英 林 明欣 劉釗 汝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廣 州中醫藥大學
[摘 要] 中醫藥抗癌有獨到之處,可改善患者之臨床症狀,提高生活質量,延長帶瘤生存期。中醫認為,凡病皆為本氣自病,晚期癌症患者多以「中軸不穩、元陽虛衰、大氣失運」為主,臨證中以大劑「北芪四逆湯」加味,可收「堅定中軸、深固陽根、舉運大氣」之功 。
目前,癌症已成為人類死亡之主要原因,嚴重威脅人類健康,故世界衛生組織 (W H O )將每年2月4日定為「世界抗癌日」,2012年之主題為「共同參與、成就奇蹟」。中醫藥抗癌有獨到之處,可改善患者臨床症狀,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_l ]。《黃帝內經》蘊涵宇宙、生命之道,天地、自然之理,治療晚期癌症患者,理應體悟《黃帝內經》要旨,使方藥契合自然之道。
1 病因病機探析
正氣內存則人身康健,正氣虛衰則百病叢生。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陽生陰長,陽殺陰藏 。」生命活力以陽為主,人法天地自然而生,「陽主陰從」則生生不息[4]。鄭欽安推求《黃帝內經》要旨並演其所知,認為「坎中一點真陽,乃人身立命之根」[5],於後天八卦中,「坎 卦」位應北方,而北方則對應《素問·天元紀大論 》「太陽之上,寒氣主之」。《靈樞·癰疽》云:「寒邪客於經絡之中則血澀,血澀則不通」寒主收引,凝滯經脈,易致氣、血、精、津、液運行失常,寒氣內生,六氣隨之逆亂,最終六氣夾雜,混結成形,化為溼、痰、死血等有形之物,故晚期癌症患者多以「陰寒用事」為主,甚者呈「堅冰」之態。《素問·天元紀大論》云:「君火以明,相火 以位 。」在臨床上,亦有部分患者以「火熱」為主,此雖系「相火離位」及「君
火過明」,然元陽虛衰,「水寒龍火飛」則為其根。多年臨證中,我們深感控制晚期癌症病勢極難,若陰寒之根不清,邪氣之積不除,六氣之亂不正,即使切除癌灶,亦難以避免復發或轉移。
2 理法方藥參悟
導師李可行醫55年,立足生命宇宙整體觀,以《黃帝內經》為宗旨,以六經辨證為大法,以天人合一為醫魂,通過大量臨床經驗認識到,「火生土、土伏火」乃治療晚期癌症之大法,此法秉承乾坤要旨,效應天地法則,而《傷寒論》「四逆湯」乃「火生土、土伏火」之 最佳 詮 釋l6]。李老師推崇「古中醫學」,而「古中醫學」之核心理念為「中氣如軸,四維如輪;軸運輪轉,輪運軸靈」_7],「中氣」則對應「中土 、中軸」等概念 。
黃芪生於黃土高原,氣味甘而微溫,稟賦「少火生氣」之意,藏聚「厚德載物」之能,土德最厚,可使醫者方藥上升至「中軸」及「大氣」層面,如此,暗 合《素問·五運行大論 》「大氣舉之」之理,故治療晚期癌症患者時,可疏大劑北芪四逆湯 以收「堅定中軸、深固陽根、舉運大氣」之功。
此外,於臨證中,我們常加用山茱萸,以其色紫紅而 味酸,稟賦厥陰少陽木 火之氣,既補乙癸之體,亦助乙木之用,體用兼顧既可防氣 液之脫,亦不失條達之性,與大劑北芪四逆湯相輔相成,可增「深固陽根」之效。
3 典型病例
朱某,男,63歲,2011年6月27日初診。主訴:右鼻腔惡性黑色素瘤切除術後伴左鼻腔流血涕2個月餘。患者行右鼻腔側切開鼻腔鼻竇腫塊切除術後第7天出現左側 鼻塞及流血涕,出院後於家中服用中藥調理。6月2日,患者左側鼻塞及鼻血涕症 狀加重,於6月l3 日行鼻咽鏡檢查示:「右鼻腔可見大量痂皮,左鼻腔總鼻道可見淡紅色腫物」,擬診為「惡性黑色素瘤左鼻腔轉移」,CT檢查示「縱隔淋巴結腫 大,雙肺及上腹部未見異常」,醫院方面認為患者生存期約為3個月,家屬放棄手術及放療、化療等治療。6月期間,患者曾出現鼻腔出血2次,每次約lOOml自行用紗布壓迫出血可止。刻診症見:左鼻腔流血涕,間斷鼻塞,自覺面部蟻爬感伴疼痛,雙眼異物感;全身汗多、質黏,運動後尤甚;易感疲勞,怕熱及怕風;胃納欠 佳,睡 眠一般;大便每日1次,質軟,排出欠暢,小便調。因家屬代訴,故舌脈未 查。
西醫診斷:右鼻腔惡性黑色素瘤術後伴左鼻腔轉移;中醫診斷:鼻衄病(證屬 中軸不穩、元陽虛衰、大氣失運),
大劑北芪四逆湯加味,處方:黃芪180g,(制)附子90g,乾薑60g,炙甘草 60g,生曬參30g,山茱萸60g,烏梅lOg,炮姜(炭)15g,茯苓45g,白芷lOg,皂角 刺10g,白芍45g ,童便90m l(自備),10劑 。
煎服法:每3日1劑,每劑加水1500m l,文火煮3小時以上,煮取300ml,童便 90ml兌入,分3日於每日早晚溫服 。囑其少食生冷、寒涼之品。
2011年7月25日二診:患者左鼻腔 流血涕明顯改善,鼻塞如前,面部蟻爬痛感 及雙眼異物感減輕;汗出減少,質地轉稀;精神轉佳,怕熱如前,怕風緩解;納眠可,大便每日3~4次,便前腹脹,便後減輕,小便量多;舌質淡紅、中根部薄黃膩 苔,脈略搏指 。
據服藥反應,陽藥運行,陰邪化去,效不更法,但宜加重主藥用量,具體處 方如下:黃芪250g,(制)附子120g,乾薑60g,炙甘草,烏梅15g,炮姜(炭)30g,茯苓45g ,白芷lOg,皂角刺lO ,白芍45g ,童便90ml(自備),15劑。
煎服法:每3日1劑,每劑加水3O00m l,一直文火煮3小時以上煮取300ml,兌入童便 9Om1分 3日於每日早晚溫服。
2011年10月8日三診:患者精神好轉,左鼻腔流血涕大減,但仍有少許回性 出血;晨起痰多,易咯出,質黏,痰中帶血絲;納眠可,大便每日2~3次,排出順暢,夜尿1行;全身汗出轉為以頭部為主,汗出後不怕風。服藥期間,曾出現鼻腔 出血2次,每次量約15ml,顏色鮮紅,出血後自覺疲勞;服用二診第9劑中藥期間 ,曾於酉時(17:O0~19:O0)症見頭暈,輕微頭痛,心慌,乏力,噁心,全身冷 汗,持續2小時後自行消失。微調處方如下:黃芪500g,(制)附子45g,乾薑60g ,炙甘草60g,茯苓45g,白芍90g,龍骨、牡蠣各30g,磁石30g,牛膝30g,澤瀉 30g,山茱萸90g,紅參30g,炮姜 (炭)30g,10 劑。煎服法:每日1劑,每劑加水 3O00ml一 直文火煮3小時以上,煮取300ml,分3日於每日早晚溫服。
按 :本案患者系右鼻腔惡性黑色素瘤術後,短期內左鼻腔轉移,證屬中軸不穩,元陽虛衰,大氣失運。法隨證立,以堅定中軸、深固陽根、舉運大氣為法;方從 法出,疏大劑 北芪四逆湯加味,方中黃芪配合白芷、皂角刺,以收「舉運大氣、透毒生肌」之功 ;四逆湯直破少陰寒冰;李老師調「陽明之降乃人身最大降機 」,此「陽明」實指「陽明燥金」,正應「秋肅斂降」之意,誠如《素問·四氣 調神大論》所云「秋氣之應,養收之道」故加白芍、烏梅、童便協同斂降「陽明燥金」之氣 ,間接使「離位相火」歸位,以增強北方「坎陽」之力.加生曬參、山茱萸以增強生發之力及萌發之勢;加茯苓以開水氣之結;加炮姜(炭)以溫經止血 。
二診,患者中軸得定,陽根溫固,大氣始運,精神好轉,胃納漸佳,怕風緩 解,出血減少,初治有效,病機同前,效不更法,但可加大主藥之量,以期進一 步堅定中軸,深固陽根,舉運大氣。
三診,患者陽根得固後,堅冰化水,伏寒外排,然陽明斂降不及「酉時」正 為陽氣斂降之時,陰陽交替之機,而《傷寒論》337條雲「凡厥者,陰陽之氣不相順接便為厥」,故於「酉時」症見陰陽氣不相順接之「厥證」,然待正氣增強後 ,與邪氣相爭,故「厥證」自行消失。三診處方黃芪增至500g,深固坤土厚德之氣 ,以達載物順降之功,增強「堅定中軸」之力;「二診」處方已觸動堅冰巢穴,少 陰伏寒漸破,此刻只需因勢利導,故「四逆湯」之量可減,同時,加大白芍用量 及加用龍骨、牡蠣、磁石、牛膝以增強斂降之力,達深固「陽根」之功,如此,可 收「堅定中軸、深固陽根、舉運大氣」之效。本案患者生存期已逾3個月,經隨訪家屬告知,治療後患者偶有左鼻腔少許流血涕,但精神爽朗,納眠可,二便調,生活質量明顯改善 。
參考文獻
1劉傑,林洪生.中醫治療老年肺癌的思路與方法I-J].中醫雜誌,2011,52(2):104 —107.
[2]W ang N ,Feng Y ,Zhu M ,et a1.Berberine induces auto—ph agic cell d eath an d m itoch on d rial a pop to sis in livercancer cells:the cellular m echanism [-J].J C ell B iochem ,20 10 ,1 1 1(6 ) :142 6 — 14 36 .
3]劉威 ,沈 克平 ,胡兵 ,等.夏龍方對人胃癌 SG C一7901 細胞黏附和侵 襲 的影 響[J].中 國實驗 方 劑學 雜 志 ,2011,17(2 ) :19 2.
4]朱章志 ,林 明欣 ,樊 毓運.立足「陽主 陰從」淺析 糖尿 病 的中醫論治 I-j].江蘇 中醫藥 ,2011 ,43(4) :7 —8.
[5]鄭欽安.中醫火神 派三 書[M ].北京 :學苑 出版社 ,2007:2 .
[6]呂英.《傷寒論》四逆湯方 名分析及 臨床應用 [J].遼 寧 中醫雜誌 ,2011,38(7):1343 —1344.
7]彭子益.圓運動的古 中醫學 EM ].北 京 :中 國中 醫藥 出版社 ,20 11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