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市制定印染行業落後產能淘汰標準

2020-11-23 中國化工網

  繼今年1月份紹興柯橋區、袍江區分別採取「亮劍」行動後,紹興市政府委託東華大學組織力量編制了《紹興市印染行業落後產能淘汰標準》(試行)等四個標準,並於今年3月25日以「紹市工轉升[2016]2號」文件下發。上虞區在接到文件後下達了《上虞區印染產業轉型升級聯合檢查方案》,並組織力量於4月18-22日對區內36家印染企業進行了一次大檢查。在此次檢查的基礎上,上虞區有關部門將再作專門研究,預計也將會有類似的「亮劍」行動出臺。

  紹興市此次出臺的《紹興市印染行業落後產能淘汰標準》(試行)等四個標準,嚴厲程度超過前兩年的印染行業整治提升,而且目前紹興市的「亮劍」行動在取得經驗的基礎上,也很有可能在我省印染企業相對集中的嘉興、湖州、金華、溫州等地方推廣,大家很有必要了解一下紹興的有關政策與做法,企業應未雨愁繆及早予以應對。

  按照國際印染行業最新發展趨勢,依據國家、省有關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要求,結合紹興印染產業實際,圍繞「綠色高端、世界領先」工作目標,制定紹興市印染行業落後產能淘汰標準。

  (一)落後的印染工藝技術

  1.多鹼、多水、高溫、耗時的前處理工藝

  多鹼、多水前處理工藝:煮布鍋前處理浴比為1:3或1:4時,薄織物燒鹼濃度>8g/L,中厚織物燒鹼濃度>10g/L;常壓連續汽蒸工藝,薄織物燒鹼濃度>15g/L;中厚織物燒鹼濃度>20g/L,厚重織物燒鹼濃度>30g/L;平幅連續汽蒸前處理,燒鹼濃度>50g/L,軋餘率>80。

  高溫、耗時前處理工藝:煮布鍋前處理時,溫度>130℃,時間>3h;常壓汽蒸前處理,溫度>100℃,時間>1.5h;高溫高壓前處理,溫度>130℃,時間>1h。

  2.多鹽、多水的染色工藝

  多鹽染色工藝:纖維素纖維活性染料浸染,中深色(染料>6%o.w.f.),元明粉濃度>80g/L(黑色散纖維可放寬至100g/L);

  多水染色工藝:浸染,浴比>1:8。

  3.重色漿、多水洗的印花工藝

  低效率手工臺板印花,制網工藝複雜、重色漿、多尿素、耗水多的水洗傳統篩網印花生產線。

  (二)落後的印染生產設備

  1.前處理設備

  機電一體化程度低的燒毛機;國產銅板燒毛機;平均耗油量>2kg/km的燒毛機。

  亞氯酸鈉漂白設備。

  未配置鹼液自動控制和淡鹼回收裝置的絲光設備。

  噸原毛洗毛用水超過20噸的洗毛設備。

  雙宮絲和柞蠶絲的立式縹絲設備。

  敞開式前處理設備。

  2.染色設備

  靈活性差、浴比超過1:8,不能對織物張力準確控制的間歇式染色設備(卷染機,染缸等)。

  單元機性能差,穩定性差,效率低,能耗高的連續式染色設備。

  未配有逆流、高效漂洗及熱能回收裝置的水洗機。

  蒸汽加熱敞開無密閉的印染平洗槽。

  74型、96型染整生產線。

  3.印花設備

  圓網印花機:對花精度低(>0.08mm),速度慢(<3500碼/小時),張力大、自動化程度低的圓網印花機。

  平網印花機:對花精度低(>0.10mm),速度慢(<1500碼/小時)的平網印花機。

  數碼印花機:印花速度<150M2/h的數碼印花機。

  4.整理、水洗印染設備

  鑄鐵結構的蒸箱和水洗設備,鑄鐵牆板無底蒸化機,汽蒸預熱區短的L型退煮漂履帶汽蒸箱。

  未配有溫度、溼度等主要工藝參數在線測控裝置和不具備自動滅火功能的定型機;箱體隔熱板外表面與環境溫差大於15℃、未按要求安裝廢氣二級處理和餘熱回收裝置的定型機。

  壓力控制能力差、左中右壓力不均,靈活性、可靠性差的軋車。

  5.超期使用設備

  使用年限超過10年的國產和使用年限超過15年的進口印染前處理設備、拉幅和定形設備、圓網和平網印花機、染色機(經改造後水耗、能耗及自動控制技術達到要求的設備可適當放寬)。

  已過折舊年限,自動化程度低,結構不合理,能耗、水耗高,產品質量穩定性差的設備。

  (三)落後的印染產能

  1.小規模、低效產能

  產能<3000萬米/年的棉梭織物印染生產線;

  產能<5000萬米/年的化纖梭織物印染生產線;

  產能<200萬米/年的毛梭織物印染生產線;

  產能<2000萬米/年的麻、絲綢梭織物印染生產線;

  產能<2000噸/年的針織、紗線印染生產線。

  萬元產值廢水排放量>25.4噸的印染產能。

  新鮮水、能耗、染色一次準率達不到表1要求的印染產能。

  2.排放未達標的印染產能

  廢水、廢氣和固廢防治,以及環保管理未達到《紹興市印染企業提升環保規範要求》的印染產能。

  3.其他

  批小建大、未批而建的非法印染產能。

  超環評改建、隱匿違建,擅自投產的印染產能。

  使用能裂解出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致癌染料、致敏染料等有毒、有害染料的印染產能。

  廠房、車間出租承包的印染產能。

  存在「三合一」現象的印染產能。

  存在違章建築,以及不符合消防要求的印染產能。

  不符合規劃、環保和有關產業政策要求的印染產能。

  為加快推進印染產業提檔升級,更好發揮綠色示範標杆印染企業的引領作用,著力構建高端綠色印染產業體系,特制定本標準。標準按照「綠色高端、世界領先」目標,結合紹興印染產業發展現狀,主要從企業創新能力、裝備水平、綠色發展能力、管理水平、總體規模、綜合實力等6個方面進行評定。

  一、企業創新能力。建有市級以上企業研發機構(企業研究院、技術中心、工程技術類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站等),具有持續創新能力、自主智慧財產權、較強國際競爭力,主要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企業研究與實驗發展經費(R&D經費)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3%以上,新產品產值率達到40%以上。

  二、企業裝備水平。主要生產設備符合《紹興市印染行業先進工藝技術設備標準》要求,引進國際領先的的漂、印、染、整設備,智能化高效短流程前處理設備、高效節能拉幅定型機、小浴比環保型氣流染色機、助劑自動計量輸送系統、全自動調漿系統、高速數碼印花機(仿數碼印花機)等先進裝備,提高裝備數位化、智能化和生產過程自動化程度;間歇式前處理及染色設備浴比不大於1:6。

  三、綠色發展能力。採用高效短流程、少水少鹼前處理工藝技術,少水少鹽染色工藝技術,少水少漿印花工藝技術,針織物連續染整工藝技術,節能環保的後整理工藝技術;使用環保型染料和助劑。完成定型機「煤改氣(汽、電)」和定型機廢氣靜電二級處理改造(固定用於真絲等織物的低溫定型設備除外),採用廢氣封閉回收處理,推廣生物膜處理等中水回用技術和高溫廢水熱能回收利用技術,鹼回收工藝技術。「三廢」防治及管理達到《紹興印染企業提升環保規範要求》。企業通過清潔生產審核驗收和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推動生產方式綠色化。企業單位排汙量稅收30元/噸·年以上。

  四、企業管理水平。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實現製造精益化、管理規範化和運行信息化。水、電、蒸汽實行三級計量管理;用科學的管理制度、標準和方法對生產現場各生產要素(人、機、料、法、環、信等)進行合理有效的計劃、組織、協調、控制和檢測,現場整潔有序;主要設備配置在線檢測與控制系統;計算機輔助設計、集散控制系統、局部生產執行系統、企業資源計劃系統、能源消耗和汙染物排放在線監測預警等自動控制系統、信息化技術得到全面應用,實現優質、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產。

  五、企業總體規模。年銷售額5億元以上,棉機織物印染設計年生產能力≥6000萬米/年;化纖機織物印染設計年生產能力≥10000萬米/年;麻、絲綢機織物設計年生產能力≥4000萬米/年;毛機織物印染設計年生產能力≥500萬米/年;針織布印染設計年生產能力≥12000噸/年;紗線染色設計年生產能力應≥6000噸/年。高技術和特種印染項目可適當放寬。

  六、企業綜合實力。依法經營,以人為本,誠實守信,建立和諧勞動關係,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印染企業綜合經濟效益排序位於第一類;年度納稅3000萬元以上,資產負債率不高於70%,銷售利稅率達到10%以上。無環境汙染投訴舉報,無重大安全生產事故。

  一、三廢防治規範要求

  (一)廢水

  廢水實施清汙分流、分質處理,收集和排放系統等各類汙水管線設置清晰、管道布置合理,設置標示標牌,採用明管套明渠、管道輸送方式,不採用明渠敞開式輸送。

  1.生產廢水。印染生產廢水全部實現納管排放,企業內部建設有印染廢水治理預處理設施,出水達到納管要求,即按照《紡織染整工業水汙染物排放標準》(GB4287-2012)及環保部2015年第19、41號公告要求,實行廢水14項全指標達標排放,2016年6月底前企業排汙口安裝水質在線監控、刷卡排汙系統,並與環保部門聯網;含鉻(一類汙染物)廢水必須車間排放口單獨處理達到標準。

  參與集中預處理的印染企業,集中預處理廠出口全面執行GB4287-2012間接排放標準,其中:預處理廠有處理工藝的汙染物指標,由預處理廠負責處理達標,企業端排放口適度控制,化學需氧量和五日生化需氧量兩項指標按國家標準要求限值分別為500mg/L、150mg/L,懸浮物、氨氮、總氮、總磷和色度限值分別為400mg/L、35mg/L、45mg/L、4mg/L和200;預處理廠無特定處理工藝的汙染物指標(二氧化氯、可吸附有機滷素、硫化物、苯胺類、總銻),由企業負責處理達到GB4287-2012間接排放標準,以確保集中預處理穩定達標排放;含鉻(一類汙染物)廢水必須企業車間排放口單獨處理達到標準。

  2.清下水。全部印染企業清下水排放口按照《關於規範工業企業清下水排放口的實施意見》(紹市環發〔2014〕25號)予以封堵,未受汙染的清下水(冷卻水、冷凝水等)實施回用。

  3.生活廢水。生產區域內生活廢水納入汙水處理池,與生產廢水一併處理;生產區域外生活汙水單獨處理後納管排放。

  4.雨水。廠區內全面實施屋頂雨水架空排放的,不設置雨水排放口,地面雨水接入汙水池處理。未全面做到架空排放的,實施雨汙分離,規範設立雨水排放口,設置初期雨水收集池,並安裝自動監控系統,非下雨天不得有水排出,下雨天時水質自動採樣儀採集的樣品按一定比例隨機提取分析,監測結果用於執法。

  (二)廢氣

  按照新《大氣汙染防治法》第四十五條等有關規定,產生含揮發性有機物廢氣的生產和服務活動,應當在密閉空間或者設備中進行,並按照規定安裝、使用汙染防治設施;無法密閉的,應當採取措施減少廢氣排放。印染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廢氣應全部實施收集處理達標,確保實現車間、廠界及上空無異味。主要產生廢氣工段包括原料儲存、配料調漿、塗層、燒毛、定型、印花、烘乾、蒸化、汙水處理站和汙泥壓濾存儲等,應根據汙染物特徵選用合適的封閉措施和處理技術(詳見附表1)。

  1.廢氣封閉收集要求。印染企業廢氣應當優先封閉生產加工設備裝置,如定型機、印花機烘箱、有機溶劑原料存儲等重點產生廢氣工藝工段;設備裝置不能完全封閉的,採用重點部位局部空間封閉,如配料調漿車間、塗層生產線、汙水處理站及汙泥壓濾存儲等工藝工段;無法實現設備裝置、局部空間封閉,或已實施設備裝置、局部空間封閉但仍有無組織廢氣的,生產線或車間廠房實施全封閉,確保做到全收集、全處理、全達標,實現車間、廠界及上空無異味。

  2.廢氣排放口規範要求。汙染防治設施廢氣排氣筒應規範設置永久性採樣口,預留採樣平臺、攀爬梯和監測用電源,便於環保監察監測人員從進入廠區開始「三分鐘之內能到達標準化排放口監測點位、三分鐘內監測設備能放置到監測平臺、三分鐘內能完成各項準備工作,進入監測狀態」。

  3.廢氣監測監管要求。印染企業廢氣嚴格執行《紡織染整工業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DB33/962—2015)中大氣汙染物排放限值要求。

  (1)有組織廢氣。依據DB33/962—2015中表1,監測項目包括顆粒物、油煙、VOCs、臭氣濃度、甲醛、苯、苯系物,重點監測油煙指標,各項目限值和分析方法詳見表2。其中,定型機廢氣處理設備排放口安裝處理設備運行狀態、溫度等的過程監控設備,並與環保部門聯網。

  (2)車間無組織廢氣。在車間內按對角線設置5個監測點位,用可攜式測定儀測定這5個點位的瞬時VOC和PM2.5值,計算其均值來判定車間廢氣收集情況,若VOC、PM2.5均值分別高於6.0mg/m3,150μg/m3(達到重度汙染),視為車間無組織廢氣收集效果差。

  (3)廠界及上空無組織廢氣。依據DB33/962—2015中表2,監測項目包括臭氣濃度、甲醛、苯、苯系物,重點監測廠界臭氣,根據標準臭氣濃度限值為20。

  4.清潔能源替代要求。印染企業所有燃煤鍋爐全部實施清潔能源替代改造,除採用天然氣、LNG、中溫中壓蒸汽等清潔能源外,對採用生物質顆粒能源先行臨時替代改造的印染企業,均須安裝布袋除塵設備,其大氣汙染物排放達到《鍋爐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GB13271-2014)中天然氣鍋爐排放標準,安裝煙氣(煙塵、SO2、NOx)在線監控系統,並與環保局聯網,且限期於2017年底前進一步替代為天然氣、LNG或中溫中壓蒸汽等。

  5.妥善、及時處置次生汙染物。廢氣處理產生的廢水應定期更換和處理;更換產生的廢過濾棉、廢吸附劑、定型機廢油應按照相關管理要求規範處置,防範二次汙染。

  (三)固廢

  根據「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原則,印染企業固廢進行分類收集、規範處置。

  1.印染汙泥。對產生的汙泥實施「統一貯存、統一定價、統一運輸、統一處置、統一監管、統一結算」的「六統一」管理,全面推行刷卡排泥和運輸車輛GPS定位跟蹤管理。

  2.危險廢物。內襯染料包裝袋、沾染危化品的破損染料桶、含重金屬汙泥等危險廢物,必須分類堆放、及時處置,堆存於規範貯存場所,堆存場所設置統一識別標誌,危險廢物的容器和包裝物設置危險廢物識別標誌;危險廢物的產生、貯存、流向、處置等行為須及時登記,記錄符合規範,並定時向環保部門進行申報;危險廢物轉移填報年度轉移計劃表,並經環保管部門批准,按照《危險廢物轉移聯單管理辦法》有關規定進行合法轉移。

  3.定型機廢油。根據《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08版)有關規定,印染企業產生的定型廢油屬於HW08廢礦物油(油水分離設施產生的廢油,危險廢物代碼為900-210-08),應嚴格按照上述危險廢物處置相關規定執行,交由有資質的單位規範處置,嚴禁露天堆放、跑冒滴漏,置於屋頂的定型機吸附裝置產生的廢油,嚴禁流入雨水收集系統進入環境。

  二、環保管理規範要求

  (一)健全內部環保組織架構。設置專門的企業內部環保管理機構、環境管理總監和環保專管員,建立企業領導、環境管理部門、車間負責人和車間環保員組成的企業環境管理責任體系,企業主要股東、董事會成員、實際控制人、高級管理人員必須做到「四懂」,即熟知掌握環保法律法規和制度、環保主體責任「十二條」、印染行業汙染物治理排放要求和汙染治理設施運行管理,環保專管員必須為專人專職,具有大學本科以上相關專業學歷。

  (二)完善環境保護管理制度。包括環保設施運行管理制度、處理設施定期保養制度、溶劑使用回收制度、環境汙染事故應急制度等,做到:一是生產廠區乾淨有序,生產車間地面要採取防滲、防漏和防腐措施,地面無積水;二是相關環保檔案齊全,廢水、廢氣、固廢處理設施運行及維修記錄完備;三是制定環境汙染事故應急預案,預案具有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並及時進行更新完善,根據相關要求,配備應急物資,開展相關應急演練工作;四是推廣實施第三方專業化治理運維,確保「三廢」治理設施穩定正常運行,排汙企業承擔汙染治理的主體責任,第三方治理企業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以及排汙企業的委託要求,承擔約定的汙染治理責任。

  (三)積極落實清潔生產措施。推廣使用清潔環保原料,限期使用低毒環保型整理劑及溶劑等原輔材料,鼓勵採用水性原料或者減少原材料中有機溶劑的含量,對違反規定使用法定淘汰或禁用染料的,提交相關部門處理。定期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工作,鼓勵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提升產品質量和附加值,減少資源能源消耗和汙染物排放,棉印花漿料需採用新型助劑替代尿素,棉布織造上漿和化纖紡織加油不能過量,廢水處理不能簡單用廢酸中和,2017年底前,所有印染企業完成低排水染整工藝改造。推廣使用原料自動配料系統,通過全閉環控制系統及傳感器技術,實現自動配料、稱料、化料、管道化自動輸送。

  (四)全面如實公開環境信息。按照《企業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開辦法》(環境保護部令第31號),印染企業應當在當地環保部門統一建立的公布平臺上如實公開包括基礎信息、排汙信息、防治汙染設施的建設和運行情況、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及其他環境保護行政許可情況、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等環境信息,接受群眾監督。企業具備汙染物監測能力和實驗室設備條件(或委託合格的第三方定期檢測),參照省控以上重點企業開展自行監測。

  補充說明:上虞市已經從企業基本信息、主要印染設備使用情況、企業能源消費概況、2015年主要產品產量、主要生產工藝、2015年主要染料品種及用量六個要點進行了檢查調查,僅供其他地區參考!

【版權聲明】秉承網際網路開放、包容的精神,化工網歡迎各方(自)媒體、機構轉載、引用我們原創內容,但要嚴格註明來源化工網;同時,我們倡導尊重與保護智慧財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將版權疑問、授權證明、版權證明、聯繫方式等,發郵件至info@netsun.com,我們將第一時間核實、處理。

相關焦點

  • 紹興市人民政府 製造業
    【紮實推進「騰籠換鳥」】 年內,市政府制定出臺《關於加快「騰籠換鳥」工作的實施意見》,健全完善「騰籠換鳥」的倒逼、激勵和服務機制,組織開展試點,並召開「騰籠換鳥」和淘汰落後產能工作現場會推進工作落實;加大落後產能整治淘汰力度,開展六大專項整治行動,實施柯橋區印染產業集聚工程,啟動越城區域印染企業轉型升級工作,紮實推進印染、造紙、製革、化工等重汙染高耗能行業的專項整治工作。
  • 2013印染淘汰落後產能企業名單設備型號
    2013年印染淘汰落後產能企業名單及設備型號河北1.河北天利紡織有限公司(須淘汰落後產能700萬米)(下文只標註具體米數,不再註明產能),淘汰生產線(設備)型號及數量(下面省略):使用年限超過15年的連續染色生產線,染色設備:Y600型染色機6臺;Y300型染色機4臺。
  • 國務院:落後產能必須堅決淘汰,不得搞等量置換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1月23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今年鋼煤行業去產能工作基本完成任務情況匯報,決定派出國務院調查組嚴肅查處個別企業違法違規行為;決定再取消一批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更加便利就業創業;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修訂草案)》,推動完善事中事後監管。
  • 南通未來3年將關停化工企業190多家 印染企業30家!
    作為南通的傳統產業,化工、印染、鋼絲繩這三行業以不到全市20%的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收入,產生了超過全市一半以上的工業廢水、化學需氧量和重金屬排放,是消耗生態環境的重點行業。「三行業」中的多數企業屬「小散亂汙」企業,工藝落後、能耗高、科技含量低。
  • 環保路上負擔重 六大因素決定印染企業去留
    新規出臺、產能縮減、環評制度的修改等、排汙許可證在今年正式發放,一波又一波的熱點不斷爆炸,牽動著印染企業的心房和脆弱的神經,促進印染行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規範印染行業生產經營和投資行為,推進節能減排清潔生產,引導印染行業向技術密集、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產業發展。
  • 國家發改委新政:淘汰落後醫藥產能,2020年即是最後大限!
    11月6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產能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以下簡稱「目錄」)更新鼓勵、限制、淘汰產能名錄,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涉及大批醫藥類產能。《目錄》中涉及製造業的條目共有900多條,佔總目錄條數的60%。新的《目錄》適度調高了限制和淘汰標準,新增或修改限制類、淘汰類條目近100條。
  • 紹興市貫徹落實浙江省生態環境保護
    積極推進越城區印染、化工企業搬遷整合,推動柯橋區、上虞區電鍍企業整治提升。全市新建小微企業園25個、入園集聚小微企業2000家,淘汰落後產能200家。開展工業爐窯和磚瓦窯專項整治,嚴格執行磚瓦窯廢氣排放標準,加強檢查力度,對未落實環保「三同時」及汙染物達標排放要求的,依法予以查處,堅決淘汰實心粘土磚等落後產能。(8)開展面源汙染治理專項行動。加強餐飲業油煙排放管理,嚴控秸稈露天焚燒。
  • 紹興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紹興市紡織產業等重點傳統產業分...
    嚴格執行《紹興市印染行業落後產能淘汰標準(試行)》、《紹興市印染行業先進工藝技術設備標準》和《紹興市印染企業提升環保規範要求》,實行最嚴環保和安全管控,制訂實施國際領先的紡織產業環境質量標準和能耗、水耗管控標準,2017年率先制定實施印染行業定型機廢氣排放和處置標準,出臺綠色印染團體標準和印染產業綠色標杆示範企業標準,開展綜合治理,推動企業對標達標。
  • 工信部發布產能過剩行業 產能置換實施辦法
    為落實《國務院關於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和《國務院關於印發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要求,工信部日前印發了《關於做好部分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產能置換工作的通知》以及《部分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目的就是明確相關標準、程序和要求,將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落實到位,堅決遏制盲目擴張。
  • 工信部:對產能過剩行業不以任何名義備案新增產能項目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蘇波在論壇上表示,化解產能過剩矛盾是一個十分複雜的艱巨工程。也是當前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需要各部門,各地方政府加強協作共同努力,工業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視化解產能過剩工作,為了發揮政府作用,堅持標本兼治,長短結合,綜合運用經濟、法律、標準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主要在控制產能總量、調整優化存量、規範市場秩序、建立長效機制等方面下工夫。
  • 工信部公布產能過剩行業:光伏和風電被移出
    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工信部公布工業行業淘汰落後和過剩產能企業名單,鋼鐵、水泥、電解鋁等行業一直重點提及,而光伏和風電被移出產能過剩行業。2)去產能的歷史過程。第一階段:2006年至2009年,加快推進產能過剩行業結構調整時期。第二階段:2009年至2012年,進一步加大力度淘汰落後產能時期。
  • 工信部公布有色金屬行業淘汰落後工藝和設備目錄__上海有色網
    SMM12月7日訊:為加快淘汰落後生產能力,促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6日,工信部發布了《部分工業行業淘汰落後生產工藝裝備和產品指導目錄(2010年本)》,涉及鋼鐵、有色金屬、化工、建材、機械、輕工、紡織、醫藥等八大高耗能產業。
  • 看環保高壓態勢下紡織印染行業的發展路徑
    紡織印染企業面臨的問題與困境  目前,吳江紡織印染行業主要存在汙水處理不到位、行業發展不規範、違法違規現象多等問題,全區紡織印染企業2017年的汙水接管率只有20%,汙水達標率不到50%,中水回用率只有10%。很多紡織印染企業沒有做好廠區雨汙分流,生產廢水集水池沒有做好防滲工作,有的沒有安排汙水泵備用設備,沒有以管道的方式將生產廢水接入汙水管網。
  • 典型案例(6)丨重慶巫山縣淘汰落後產能滯後 永年水泥廠長期違法排汙
    二、存在問題(一)長期使用落後產能違法違規生產《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發展改革委令2011第9號)明確規定,「窯徑3米及以上水泥機立窯」應於2012年底前淘汰(窯徑3米以下水泥機立窯此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已明確要求全部淘汰)。
  • 水泥產能越淘汰越多怪圈:4年半違建200多條生產線
    多年來政府也多次出臺化解水泥產能過剩的政策,卻難以逃脫產能越治理越過剩的怪圈。高智表示,由於存在重複利用產能置換指標等現象,產能越淘汰越多。淘汰落後產能變成一紙空文。湖北省建材工業協會秘書長周豫鄂稱,湖北省不存在這種情況,38號文之後湖北就沒有新建產能,湖北的產能置換政策很嚴格。但是湖北模式很難在全國推廣。
  • 發改委:紡織印染要淘汰的設備、工藝及限制類項目
    發改委:紡織印染要淘汰的設備、工藝及限制類項目 2019-05-24 09:09:51 來源:印染人
  • 充分發揮標準在鞏固鋼鐵去產能成果過程中的「硬約束」作用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表示,鋼鐵行業先進標準體系建設能促進產品提質、產業升級和主要領域技術進步,用先進標準引領產業整體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提升,對鋼鐵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加快邁向中高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兩部委嚴令遏制產能過剩行業盲目投資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胡祖才昨日要求各地貫徹落實國務院有關化解過剩產能要求,落實地方政府的主體責任,做好化解工作;同時,堅決遏制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盲目擴張,防止出現違規項目。  胡祖才表示,化解過剩產能還要積極開拓國際市場,鼓勵優勢企業「走出去」,把化解產能過剩與對外開放戰略結合起來,充分發揮「走出去」戰略對化解產能過剩的積極作用,通過對外投資和合作,實現過剩產能的優化利用。
  • 廣東PM2.5持續下降 首次達到世衛組織第二階段標準
    5日,記者從廣東省生態環境廳了解到,廣東空氣品質中6項主要汙染物濃度連續6年達到國家考核標準,包括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和一氧化碳。其中,PM2.5為22微克/立方米,首次達到世衛組織第二階段標準(25微克/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