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夫曼為啥不讓郎朗、王羽佳參賽?古典音樂還能預防犯罪?

2021-01-09 音樂之友

「我完全反對比賽……我從來不允許郎朗和王羽佳參加比賽。」——加裡·格拉夫曼

這是加裡·格拉夫曼(Gary Graffman)日前接受採訪時說的話。格拉夫曼是前柯蒂斯音樂學院校長,郎朗、王羽佳、張昊辰都是他的學生,他自己也是非常棒的鋼琴家,所以對於如何培養一流的鋼琴家,他的認知是深刻到骨子裡的。

贏一場比賽,獎金、鮮花、掌聲全有了,當然更理想的是,你得到伯樂的賞識,從此走上職業道路。但是,代價呢?

就像格拉夫曼在採訪中提到的,要參加比賽,你一定會選擇自己最擅長、最熟悉的曲子,平常練習的也都是這些,久而久之,你只在有限的曲目上打轉轉,反而限制了自己的發展。

格拉夫曼為什麼不允許郎朗和王羽佳參加比賽呢?除了上面說的代價,更重要的是,他們不需要。

其實,一位鋼琴家能不能被伯樂相中,是否參加過比賽、是否在比賽上拿過名次,並不是唯一的標尺。指揮家們是內行,誰好誰壞,誰有可能成為以後的大師,他們一聽便知;公司經理們在這方面可能不在行,他們更倚賴的,是其所熟識和看重的藝術家們的推薦。

格拉夫曼和很多指揮家、唱片公司合作過,有豐富的人脈資源,郎朗、王羽佳的聲音,可以通過他傳到那些人的耳朵裡。一旦得到認可,他們的職業道路就順理成章地開始了,而不需要通過一場比賽來證明自己的實力。這是一條代價更小的通道。

格拉夫曼還提到張昊辰。聽過他演奏的行業大拿,都說他棒極了,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不能馬上和他籤約。這個時候,他就可以去參加比賽了,因為他沒什麼可損失的,他的職業發展通道已經打開,比賽對他來說不再是負擔,而是錦上添花的事情。

所以張昊辰參加範·克萊本鋼琴大賽,格拉夫曼沒有阻止他,當然,人家最後還是拿了第一名。說到底,實力還是第一位的。

在文藝道路上越走越遠的國家領導人們

最近兩年,全球政教界好像颳起了一陣文藝風。

先有羅馬天主教宗本篤十六世和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曬歌單」,引發人們熱捧;法國小帥哥馬克龍剛上臺就被扒出他「文藝青年」的身份,曾經學過10年鋼琴;緊接著,普京大帝又在一帶一路論壇上即興彈奏了一段鋼琴,且不說他彈得像不像剛學過兩天的,至少人家表情很投入啊!

上周四,馬克龍又上了頭條。這天晚上,法國總統府愛麗舍宮上演了一部交響童話——普羅科菲耶夫的《彼得與狼》,音樂由法國共和國衛隊交響樂團擔綱,馬克龍親自負責劇中的旁白。這是一場為孩子們舉辦的音樂會。

演出的效果我們不得而知,不過在這裡,我們可以先聽聽搖滾巨星David Bowie解說的《彼得與狼》,不知道馬克龍和他,有沒有一比呢?

創造歷史——歌劇舞臺上的第一位跨性別女性

露西亞·盧卡斯(Lucia Lucas)是一位跨性別女性,但卻有著男中音嗓音。今年5月,她將在美國塔爾薩歌劇院(Tulsa Opera)演出,成為歷史上第一個站上歌劇舞臺的跨性別者,而且唱的還是主角——莫扎特歌劇中的「唐璜」。

第一次登臺,就要演一個專愛尋花問柳的花花公子,和現實中角色的反差極大。不過,盧卡斯說,她已經習慣了把工作和生活分得很開。

這樣的身份,要想做到這一點,就要比普通人付出多不止一倍的努力。平常說話對她來說都是訓練,她要刻意抬高自己的嗓音,為在舞臺上唱男中音打好基礎,因為聲音一旦掉下去,就不容易再回來了。

正應了那句老話:「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對於一位跨性別者來講,更是如此。

「2022年,音樂節舞臺上的男女比例將達到50/50。」

音樂界男女比例失調的情況一直存在,男性一邊倒,世界各大音樂節的舞臺基本都被男性音樂家主導。

去年,一份BBC的調查數據顯示,英國14個主要的音樂節,在過去十年660場壓軸演出中,只有37次是女性;今年英國的無線音樂節(Wireless Festival)被不少明星批評,因為3天的演出只有3個女性音樂家露面。

不久前,由英國PRS基金會發起倡議,包括英國逍遙音樂節、利物浦Sound City音樂節、德國愛登堡歌劇音樂節在內的全球45個音樂節向全世界發出宣告,到2022年,它們的演出陣容男女比例將達到50/50。

為了彌補音樂界、乃至整個社會男女性別的失衡,這或許會是個不錯的開始。

古典音樂可以預防犯罪?

芝加哥市中心有一家7-Eleven,它看起來和其他便利店沒什麼不同,但聽起來有點不一樣。不管白天還是晚上,每一個經過這裡的人,都能聽到貝多芬的交響曲。

不久前,店裡的收銀員庫馬爾發現,每天都有一些遊手好閒的人,在店門口晃來晃去,而且總是同一撥人。偶爾還有幾個醉漢,拿著啤酒瓶,在門口橫七豎八地躺著。還有一些乞討的人,向進出的顧客討要零錢。

於是,一個店員建議:「不如我們在門口安個喇叭,放放古典音樂吧?」於是貝多芬的交響曲、七重奏、弦樂四重奏輪番登場,結果呢?「現在好了,店門口清清靜靜,一個人也沒有。」庫馬爾說。當然,「店容」整潔了,顧客也隨之多了起來。

想出這樣一個「好辦法」,靠的並不完全是那個店員的聰明才智,這是一個30年前就實行過的老辦法。1980年代,7-Eleven就在停車場播放音樂,驅散聚眾的不良少年。

甚至,芝加哥也不是第一個開先河的城市,美國全國各地都冒出過類似的舉措。比如早在2001年,弗羅裡達警方就在一個犯罪事件高發的街角播放莫扎特和貝多芬。結果,犯罪率大大降低。

古典音樂,有這麼嚇人嗎?

(音樂之友)

相關焦點

  • 郎朗恩師格拉夫曼:有一定的壓力和約束是好事
    11月29日晚,北京國家大劇院音樂廳,滿頭銀髮的加裡·格拉夫曼與自己享譽世界的弟子郎朗,在施坦威中國10周年慶典音樂會上聯袂彈奏了勃拉姆斯的f小調雙鋼琴奏鳴曲。儘管已經86歲高齡,步履也有些蹣跚,但格拉夫曼依然按鍵如飛,演奏穩健。
  • 82歲「左手鋼琴家」格拉夫曼提醒中國父母
    身穿一件休閒西裝的格拉夫曼語速不緊不慢,但是聲音極富磁性。關於這位頗具傳奇色彩的鋼琴大師,人們最關心的可能是他「左右演奏」這一獨特風格。1979年,格拉夫曼的右手與鋼琴家萊昂·弗萊舍一樣,患上了局限性肌肉障礙這一職業病。對於一位鋼琴家而言,這幾乎等於被宣告了演奏生涯的終結。當現場主持人小心翼翼地問到這件事時,格拉夫曼沉默片刻,拿起了話筒。「其實,我不太願意談及這段經歷。」
  • 郎朗:鋼琴王子是怎樣煉成的?
    從小被認為是「鋼琴神童」的郎朗已成為全球知名的鋼琴家,他發行的專輯總能登上各大古典音樂專輯銷售榜前列,他的演奏會也受到無數樂迷的追捧。為何郎朗在古典音樂界如此受人關注?「鋼琴王子」是怎樣煉成的?
  • 為什麼學習音樂更可以讓人成功?原因竟然是……
    有記者曾經問她:「你被稱為「救場大王」,替過斐拉亞、魯普、基辛、布龍夫曼、阿格裡希,還有郎朗,為什麼會這樣?」王羽佳:「可能有兩個原因吧,一個是我拿曲子比較快,有那麼幾天就夠了,另一個可能就是我比較好說話(大笑)!救場的活兒多數是巴倫博伊姆替我接下來的。」
  • 頂級鋼琴家齊聚大劇院 格拉夫曼譜「左手傳奇」
    出生於音樂世家  加裡·格拉夫曼出生於紐約一個俄羅斯音樂世家,父親弗拉基米爾·格拉夫曼是著名的猶太裔小提琴演奏家。3歲時,格拉夫曼開始跟隨父親學習小提琴,但卻由於扛不動最小號的提琴便改學鋼琴。原本計劃之後再重投小提琴學習的格拉夫曼,在黑白鍵上顯示出過人的天賦,從此便展開了他傳奇的鋼琴之旅。
  • 世界十大鋼琴家,郎朗榜上有名,網友:都是古典音樂的傳奇人物啊
    談及著名的鋼琴家,你肯定會說郎朗,對的他是著名的鋼琴家。論起古典鋼琴家,那就是貝多芬了,這裡列出的鋼琴家排名,都是一些在世的鋼琴家。 10.波利尼 出生於義大利的毛裡奇奧·波利尼是一名古典鋼琴家,在1960年華沙蕭邦國際鋼琴比賽獲得第一名,從此他與歐洲和美國等樂團合作演出。
  • 郎朗之後又一位在埃特林根奪冠的中國人!德國博蘭斯勒未來鋼琴家...
    埃特林根,巨星的踏板德國埃特林根國際青少年鋼琴家比賽從來都是國際鋼琴界新人輩出的舞臺,吸引著世界各地最優秀的青少年鋼琴選手參賽。眾多首屈一指的鋼琴家們都在此比賽中嶄露頭角:郎朗——1994年郎朗在德國埃特林根比賽中獲得第一名;王羽佳——1998年,王羽佳在該賽事中獲獎;Eric Lu——2010年埃特林根比賽A組第一名,於2018年摘取了利茲國際鋼琴大賽的桂冠!
  • 好萊塢將拍郎朗傳記片,《美麗心靈》導演執導,網友卻說……
    as-yet-untitled:標題未定的此外,郎朗本人將作為電影的執行製作人加盟,同時,《紙人》《福爾摩斯2:影子遊戲》的編劇基蘭·麥隆尼和米歇爾·麥隆尼夫婦將攜手操刀劇本。今年38歲的郎朗出生於遼寧省瀋陽市瀋河區,畢業於美國柯蒂斯音樂學院。
  • 小身材迸發大能量,維也納愛樂樂團、王羽佳聯手演奏「世界最難鋼琴...
    一襲白色禮服,一個超90度的鞠躬,王羽佳坐到了鋼琴前,開始演奏這首既體現技術又考驗體力的《第三鋼琴協奏曲》。自出道以來王羽佳不止一次在大型音樂節中以精彩的表現詮釋這部作品,不由得讓人感嘆嬌小的身軀何以爆發出如此大的能量。
  • 中國最具影響力九大鋼琴家,郎朗李雲迪齊上榜!
    中國最具影響力九大鋼琴家,郎朗李雲迪齊上榜!中國當代有著許多著名的音樂家,不僅我們熟知的郎朗,李雲迪,還有許多冉冉升起的新星以及老一輩的鋼琴家,下面你盤點中國著名鋼琴家。孫穎迪原色李斯特孫穎迪,1980年生於中國上海。
  • 郎朗金城奏響《黃河鋼琴協奏曲》
    /攝  每日甘肅網9月8日訊 (西部商報記者丁煒娜)昨晚8時,著名鋼琴家郎朗亮相蘭州音樂廳的舞臺,這是他在蘭州進行的第二場音樂會,郎朗為觀眾演奏了西班牙作曲家格拉納多斯的鋼琴組曲《戈雅之畫》選段等,他高超的演奏技藝和賦予音樂的熱情,贏得了現場觀眾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
  • 學音樂沒有適不適合,只有努不努力,不要迷信「天賦說」
    很多人都說,音樂是一門需要天賦才能學到極致的學科,這一點確實不可否認。例如郎朗、王羽佳這些能成為音樂家的人,必定從小都表現出了過人的才能。因此,很多家長在孩子準備學音樂時,總會問到這樣的問題:我和他爸都不懂音樂,孩子能學嗎?我家孩子手很小,學鋼琴是不是不好啊?
  • 郎朗要在千年石窟中彈琴?2020龍遊石窟國際音樂盛典啟幕
    除了古典樂大師郎朗、歌壇常青樹齊秦等藝人將現身演出,盛典還將和身處美國、法國、俄羅斯、日本等國的頂級音樂大師團隊「雲合奏」,在龍遊石窟為全世界樂迷獻上為期四天的音樂盛宴。今年的盛典以「音樂無界,『洞』聽龍遊」為主題,加持國際頂尖音樂人團隊,旨在打造「一帶一路」原聲音樂品牌IP。
  • 聽古典音樂 大腦更年輕
    核心提示:聽古典音樂提高了「有音樂體驗」的參與者大腦內涉及多巴胺分泌和運輸、突觸神經傳輸、學習和記憶的基因活動。不僅如此,聽音樂還能調節與神經退行性疾病有關的基因,因此,聽音樂能夠幫助保持大腦健康。   聽古典音樂不僅能陶冶情操,芬蘭赫爾辛基大學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經常聆聽古典音樂能夠促進大腦中掌管記憶和學習部位的基因活性,同時還能抑制一個同帕金森氏症相關聯的風險基因活性。   研究人員讓參與者聆聽莫扎特的第三小提琴協奏曲K216(G大調),這首曲子的長度大約為20分鐘。
  • 英媒體評出25位歷史上偉大鋼琴家 郎朗上榜
    郎朗網易娛樂3月31日報導 近日,英國最具權威的電臺Classic fm評選出歷史上最偉大的25個鋼琴家,來自中國的鋼琴家郎朗榜上有名,與貝多芬、蕭邦、李斯特、克拉拉•舒曼、拉赫瑪尼諾夫Classic fm評價郎朗:「無論在臺上還是臺下,郎朗通過其無可比擬的華麗風格永遠的改變了古典音樂世界。在中國有成千上萬的孩子因為『郎朗效應』而學習鋼琴。因此,不管你是否喜歡他的演奏風格,不可否認郎朗在古典音樂領域的影響力。」值得一提的是,郎朗是這25位鋼琴家中最年輕的、也是唯一一名來自中國的鋼琴家。
  • 2020龍遊石窟國際音樂盛典開幕,郎朗領銜帶來洞窟音樂秀
    10月14至17日,2020龍遊石窟國際音樂盛典在衢州市龍遊縣龍遊石窟景區舉辦。郎朗等國際級音樂大師在現場精彩演奏,並和身處美國、法國、俄羅斯、日本等國的頂級音樂大師團隊「雲合奏」,在龍遊石窟為全世界樂迷獻上為期四天的音樂盛宴。
  • 貴陽融創國賓道x郎朗演奏會:生活的高度即藝術
    2020年12月6日融創·國賓道攜手世界鋼琴大師郎朗,於貴陽大劇院舉辦哥德堡變奏曲演奏會,和鳴時代高度!盛啟·音樂盛典從極具天賦的鋼琴少年如今享國際盛譽的鋼琴大師,郎朗對於鋼琴的熱愛從未止步,畢業於世界知名音樂學府——美國柯蒂斯音樂學院,曾獲德國古典回聲大獎、「法國勝利大獎」等音樂大獎,受聘於柏林愛樂樂團和美國五大交響樂團……作為當之無愧的中國卓越鋼琴家,多次在國內外重要場合現場彈奏,其獨特的朗式演繹風格也成為了其個人標籤,為大眾帶來了視聽雙重音樂盛宴
  • 好萊塢將拍郎朗傳記片《美麗心靈》導演親自執導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徐靜據《好萊塢報導》消息稱,美國著名的影視製作公司AGC Studios,將打造一部郎朗的個人傳記片,這部電影將根據朗朗的自傳《千裡之行:我的故事》(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改編。
  • 音樂而非古典音樂 簡談音樂的一些誤區
    1.音樂類型的絕對劃分    對於流行音樂和古典音樂的劃分問題,排斥古典音樂的人一定會將這兩個概念「界定」得十分清楚,當然,也不排除純屬古典派排斥流行音樂的可能。很多人把只要不帶明星唱歌的音樂都稱作是「古典音樂」並加以排斥,其實這是很狹義並且錯誤的一種理解。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就曾經說過,所謂的「古典音樂」也只是一個籠統的概念,狹義的古典音樂是指在古典時期創作的音樂,而廣義地來說,古典音樂是指我們之前年代的、所有時期的所有音樂形式。就比如我們現在的音樂,也許在多年後也會被劃入古典音樂的行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