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學習音樂更可以讓人成功?原因竟然是……

2020-12-04 上海小音咖

當《紐約客》的珍妮特·馬爾科姆(Janet Malcolm)和王羽佳談起她作為天才的童年時,她說:「哦,沒錯,我的確是個神童,他們現在還會叫我神童。還記得我第一次去音樂學院的時候,那會兒我已經是個童星了,所有的孩子都盯著我看,就好像我是動物園裡的一個新品種 ,『我天,她來了』。」

1、2005年,18歲的她還是費城柯蒂斯音樂學院的學生。

第一次救場,救的我們都很熟悉的羅馬尼亞鋼琴家拉杜·魯普,地點是在加拿大,曲目是貝多芬的《第四鋼琴協奏曲》。這場音樂會得到了好評,被加拿大媒體稱為「一顆誕生的新星」,從此一戰成名。

第二次救場,是替阿格裡奇與波士頓交響樂團演奏了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鋼琴協奏曲》。這一次引起的好評更多,她的演出之門也由此打開。

有記者曾經問她:「你被稱為「救場大王」,替過斐拉亞、魯普、基辛、布龍夫曼、阿格裡希,還有郎朗,為什麼會這樣?」

王羽佳:「可能有兩個原因吧,一個是我拿曲子比較快,有那麼幾天就夠了,另一個可能就是我比較好說話(大笑)!救場的活兒多數是巴倫博伊姆替我接下來的。」

自救場出道以來,王羽佳一直被認為是個炫技派的鋼琴家,被稱作「飛指」姑娘。特別是2008年的韋爾比耶音樂節,王羽佳的《野蜂飛舞》讓世界真正認識了她的技術。這也是王羽佳的第一次參加韋爾比耶音樂節,從此她就幾乎年年參加,與韋爾比耶結下了不解之緣。

2、王羽佳在柯蒂斯音樂學院時師從格拉夫曼教授,和郎朗師出同門,但面對和郎朗的比較時,王羽佳否認自己是女版郎朗,她曾說:「雖然我們都是亞洲人,都上同一個學校,有同一個老師,但我們的性格很不一樣,是不同的藝術家。」

王羽佳認為自己的中國老師感性、很有詩意,外國老師在理論上、分析譜子上面多一點。中國琴童學得好,是因為中國老師基礎打得很好,而且中國有才的人很多。

王羽佳出生在北京,她的母親曾是一名舞蹈家,父親曾是一名鼓手。接受採訪的時候,她曾坦言媽媽原本希望她成為一名舞蹈演員,但是她自己選擇了鋼琴。

王羽佳六歲時便開始公開演出,也參加了一些比賽,經常拿到一等獎。九歲時父母將她送入中央音樂學院,直到十四歲前往加拿大蒙特皇家音樂學院之前,她一直跟隨著名鋼琴教育家凌遠教授學習。

據凌遠老師回憶,王羽佳從小對音樂就很熱愛,對音樂很專注,對王羽佳印象深刻的就是她很愛練琴。同時,凌遠老師為她選取適合她風格的樂曲,以及從小對她基本技能的嚴格要求,對她的音樂成長有很大的幫助。

不少琴童剛開始學習彈琴,一首曲子還沒彈熟練,就急匆匆的想要練下一個曲子了,感覺練同一首曲子就很煩,很無聊,忽視基礎功的練習,覺得那些看起來很炫酷的技術才吸引人。

練習樂曲的風格也是五花八門,雖說拓寬了樂曲的廣度,但每一個風格都沒有理解充分就匆匆換下一個風格,哪一個風格也都泛泛而彈。

幾個月下來,雖然課倒是一節都沒拉下,但是卻沒什麼進步,每首曲子都會彈點,但也就那樣,感覺幾個月下來TA學得是把假琴。

沒有堅實的基礎功談何炫技,王羽佳的「無影手」不也是小時候打好了基礎才得以演繹得淋漓盡致嗎?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考研失敗的教訓比成功的經驗更值得學習!
    考研問答:為什麼學長你建議考研人要多向失敗的人「學習」?這是學長今天在後臺收到的問題。文章前的你是如何看待的呢?作為考研過來人,學長是這樣理解的:大多數人只會去追尋成功的經驗,而忽視失敗的教訓,但是這樣明顯是不「平衡」的。考研人更是如此,往往很多時候,同學們只是知道如何做可以考研上岸,卻忘記了以成功的經驗學習的過程中也會出現失敗,而如何去避免失敗,這是大家的弱點。生活中很多人告訴你如何成功,卻很少有人去談論怎樣減少失敗。
  • 為什麼學音樂的人不一樣?
    你可以說學音樂的人多少有那麼一點點「矯情」,你也可以說學音樂的人是如何如何的「高冷」,你還可以說學音樂的人有「強迫症」……總之,無論你的心裡怎樣看待學音樂的這群「熊孩子」,他們對待你的評價「一笑了之」,因為經過多年的音樂薰陶,他們的心裡早已雲淡風輕。
  • 收藏 | 從小學習音樂的孩子未來更有可能獲諾獎
    收藏 | 從小學習音樂的孩子未來更有可能獲諾獎音樂對你意味著什麼?你是否使用它來緩解壓力,緩解焦慮和陪伴入睡?對於許多人來說,音樂的價值無窮無盡,科學家和諾貝爾獎獲得者也不例外。,這對她的成功也起到促進作用,她說「作為研究人員是要通過反覆的努力和一絲不苟的準確性與毅力,而這些源自是從小學習鋼琴和芭蕾舞的背景。」
  • 為什麼許多家長都支持孩子學習音樂這一類的愛好?
    有些孩子天生就對某一方面有特殊的天賦,如果能夠繼續培養孩子,也許孩子在這一方面能有很大的造化,甚至可以影響孩子這一生。這不僅僅是對我們來說,對孩子來說,可是非常的重要,相比學習自己不喜歡的東西,相信大家都喜歡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這不僅能使自己開心還能使自己的文化程度的提高。
  • 音樂可以讓人思維清晰嗎?為什麼有很多科學家都喜歡演奏樂器?
    愛因斯坦非常喜歡小提琴,音樂有效地幫助他日後成為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之一。愛因斯坦本人說,他如此聰明的原因在於他經常拉小提琴。愛因斯坦最喜愛莫扎特和巴赫的音樂。他的朋友維斯羅說,愛因斯坦在拉小提琴的過程中解決難題和求解方程式。音樂在身體裡的反應在一般情況下,音樂在身體裡的反應能夠被觀察到。事實已經證明,音樂對人的影響有好壞之分。這些影響分為瞬時效應和持續效應。
  • 為什麼學音樂的人都很另類?因為他們有這幾個特點。網友:真實
    其實這些都是表面上的東西,或者沒有真正了解,學音樂的人。這些表面上的特點很容易會誤導他人,其實學音樂的人還有很多優點。因為小編長期跟這些人接觸,對於他們有更深的了解和認識。為什麼學音樂的人很另類呢?下面小編來總結一下原因。1、有些人,光是遇到就已經是賺了。
  • 高智商天才就業遭歧視,原因竟然是……
    在音樂方面太田展現出極高的天賦16歲時就自學創作交響曲音樂學院教授聽了他的作品後十分驚訝並讚不絕口「他用數理構成的音樂甚至還原了音樂本質的部分」太田在繪畫上也有過人的天賦隨手畫的一幅畫竟然賣到了30萬日元
  • 學機械的人為什麼都學三視圖?原因竟然是這樣
    學習機械製圖或者是機械加工人員,為什麼都要知道三視圖呢?那麼什麼又是三視圖呢?今天我們就來講解這個問題,因為上篇文章中,說到了機械圖紙採用的投影方式得到的物體輪廓圖,那麼它又是遵循什麼樣的原則來進行的投影呢?
  • 當孩子不想學習音樂,家長需要堅持嗎?
    從小就學習過音樂的人很多,但是能夠堅持到底卻很少。放棄音樂的原因有多種多樣,」孩子不想學了.」是眾多原因中的一種。「如果孩子不想學音樂,那就不學,還可以試試其他的興趣班。」這應該是很多同意讓孩子放棄學習音樂的想法,這也是小編曾經的想法。
  • 為什麼成年人學音樂,總是被「歧視」?
    成年人在音樂學習領域中,是備受「歧視」的!「現在是學習的要緊時間,這些課外的玩意兒長大了隨便你怎麼玩」,結果等你長大成人,可以把控金錢,有了點空餘時間,你想培養點自己的興趣,又聽到周圍的人以你年紀大為由反對。那到底什麼時候才是培養興趣的最佳時候?
  • 田藝苗:學樂器可以稍晚,音樂啟蒙可以更早
    其實莫扎特寫的從來都不是兒童音樂,但他的音樂中始終有一份童心不泯的大天真。事實上莫扎特的音樂甚至比「交響曲之父」海頓的作品更複雜更機敏。在他活著的時代,人們說,這個人的耳朵很硬,是指他的音樂太複雜不好消化。莫扎特把那個年代可以聽到的所有音樂都放到自己的樂曲中,歡天喜地地煮成了一鍋美味濃湯。德國民謠,義大利歌劇,土耳其風格,宗教合唱,街頭廟堂雅俗共賞。
  • 孩子沒有音樂天賦就不能學習音樂?當心進入音樂啟蒙的五大誤區
    我的朋友敏敏最近打算培養孩子音樂方面的天賦,她說:「在我們那個年代,大家都特別迷戀周杰倫,也都非常喜歡音樂,但是因為經濟等一些原因,讓我沒有學習到關於音樂的知識,但我不能讓我的孩子在錯過這個機會,」是啊,我相信這也是許多家長的心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技之長,從這些特長上面也可以獲得自信心,但是許多五音不全的父母也有些擔心
  • 為什麼當年學習好的人最後都沒有成功:心理學探秘「成功智力」
    斯騰伯格將我們日常口中所說的這種智力稱為「惰性化智力」,這種智力一般在學生的學習成績上會起到些作用,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對於我們的成敗較少發生聯繫,並且這種智力發展比較緩慢,很大一部分是取決於先天的因素,而成功智力就不一樣了,它是不斷發展的,是以決定一個人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
  • 學習音樂最難的技巧是什麼?
    「Back To Basics」(重新練基本功)絕對是你學樂器路上最常聽到的一句話,你去問100個高手學習訣竅,絕對得到100個「練基本功」的答案。 什麼是「基本功」?所有的運動員幾乎都會練「慢跑」,為什麼?
  • 為什麼學音樂的孩子都那麼優秀?
    一位已經成為著名鋼琴演奏家的人,每天仍舊堅持練琴兩小時以上。這大概就是他被稱為天才鋼琴家的原因之一吧。一次成功或許不難,難的是成功後依然在堅持專注熱愛的事。03知道付出才有回報的真理通過對音樂的學習,孩子可以從中明白要對自己負責,只要認真的投入其中,總會收穫勝利的果實。家長在陪伴孩子學習中,一定要幫助孩子清楚的認識到只有付出才會有回報。
  • 中國人為什麼不愛喝咖啡?真實的原因竟然是這樣
    中國人為什麼不愛喝咖啡?真實的原因竟然是這樣!咖啡,我們都知道,是一種外來飲品。雖然現在在很多城市裡邊都有咖啡館,但是我們會發現喜歡喝咖啡的只是一些小眾人群,比如說是高級白領之類的,對於大部分的普通人來說,咖啡都是可有可無的飲品,還不如我們中國的白開水好喝。
  • 學音樂這麼棒的事,為什麼好多人都沒有堅持住呢?
    學音樂是件多麼棒的事兒啊!可為什麼還是有很多孩子,學了一年就堅持不下去了,該怎麼辦呢?一般來說,是讓孩子學多點東西,開發一下大腦,培養音樂素質,或者以後考音樂學院等。音樂素質的培養,其實不僅是彈琴的技巧,也是對音樂是否有自己獨特的處理,是否真的享受、會「玩」音樂。
  • 揭秘深度學習成功的數學原因:從全局最優性到學習表徵不變性
    論文:Mathematics of Deep Learning論文連結:https://arxiv.org/abs/1712.04741 摘要 :近期深度架構用於表徵學習和分類之後,識別系統的性能獲得了巨大提升。然而,這一成功的數學原因依然不得而知。
  • 童年漫山遍野的蜻蜓為什麼看不到了?最大的原因竟然是路燈
    童年漫山遍野的蜻蜓,如今為什麼不見了?最大的原因竟然是路燈! 前些日子,去了一趟溼地公園,竟然沒有發現幾隻蜻蜓,數量之少,讓人詫異,猶記得童年時代,那裡蜻蜓隨處可見,漫山遍野都是,如今,它們都去了哪裡?為什麼消失不見了!
  • 加拿大的某個團隊發現,音樂可以讓孩子的胼胝體更發達,你知道嗎
    你可以假想一下,如果要聊天,一個人對一個人的互動效果更好,四個人同時參與就算上限,這時很可能有人就插不上嘴了。但唱歌不一樣,唱歌可以讓更大的集體聯合起來,跳舞也會有類似的效果。音樂的好處也不止於社交活動。你們可能聽說過,語言學習有敏感期,隨著孩子長大,他們學習模仿語音的能力開始減弱。某研究結果顯示,讓孩子學了3年的吉他之後,他們閱讀的詞彙量上升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