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的某個團隊發現,音樂可以讓孩子的胼胝體更發達,你知道嗎

2021-01-10 紅小仙女

我們遠古的祖先在狩獵、祭祀前,就有一些唱歌跳舞的儀式,將部落的人在精神上聯合起來。他們這樣做是有道理的。集體音樂與共同目標和同步活動相關,可以引發大腦中化學物質的釋放,有助於小團隊的團結。如果一群互相都不認識的孩子走到一起,那麼跟周圍的夥伴聯手唱歌會是相當好的"見面禮"。唱歌可以讓一個新團隊的成員更加舒適,更快地建立想對親密的關係。你可以假想一下,如果要聊天,一個人對一個人的互動效果更好,四個人同時參與就算上限,這時很可能有人就插不上嘴了。但唱歌不一樣,唱歌可以讓更大的集體聯合起來,跳舞也會有類似的效果。

音樂的好處也不止於社交活動。你們可能聽說過,語言學習有敏感期,隨著孩子長大,他們學習模仿語音的能力開始減弱。某研究結果顯示,讓孩子學了3年的吉他之後,他們閱讀的詞彙量上升了一些。我個人相當關注的一個研究,是關於音樂與運動的。加拿大的某個團隊發現,那些各種動作協調性好,反應又很快且跟得上節奏的人,腦部發育得更好。音樂可以讓孩子的胼胝體更發達。胼胝體是一束神經纖維,直接連接我們左右兩個大腦半球,它是一個勤快的協調員,讓不同腦區更好地合作。我們大腦完成的幾乎所有的任務,包括打籃球、遊泳等運動,都需要左右大腦的聯合工作,這需要胼胝體的幫忙。所以,我推薦各位爸爸媽媽讓孩子練習樂器,這能促進胼胝體發育。

有一個研究發現,玩樂器是涉及到空間和時間等認知的綜合任務,實驗發現讓孩子做電腦訓練只能提升空間認知的能力,讓孩子唱歌只能提升時間認知能力,而讓孩子練習樂器,兩種認知能力都能提升。你也許已經在想,趕緊去給孩子報一個樂器班?其實也不用這麼的著急。樂器中的琴鍵類,孩子4歲左右再開始練習就可以,但是吹拉類的,像笛子就要孩子年齡大點肺活量上去了,才可以開始練習。

年齡太小還沒有開始學樂器的寶寶,我們照樣可以在家給寶寶做音樂啟蒙。如何做呢?

1、很早就讓孩子學樂器、識五線譜、買一大堆CD,不見得是最可靠的音樂啟蒙方式。人類天生喜歡音樂,只需要順應小孩子天性,給孩子提供某些音樂環境,不壓制小孩子用音樂和律動等表達的欲望,就可以啟蒙音樂。對於認知心理學來說,學習音樂和學習語言非常相似,都像一步一步爬樓梯,經歷動作表徵、形象表徵和符號表徵階段,我們逐步發展出聽力、模仿和即興創作的能力。

對於剛接觸音樂的小寶寶,第一步是給孩子提供類型豐富多樣的聽覺感受,洗澡的時候、穿衣時、睡覺之前,我們都可以抽小時間隨興跟孩子唱歌念童謠。不要只是給孩子聽一些音頻,也可以給孩子唱一唱童謠,爸爸媽媽真實的聲音其實更能吸引寶寶,還能促進親子關係。

2、模仿唱歌和律動。孩子從只會哼哼唧唧的時候,就開始模仿各種聲音了。當孩子不再被動地聽,而是更積極地參與到音樂中,這時候就是調動他們音樂天性的大好時機。孩子到了兩到三歲的時候,對自己的身體可能控制得更好,就特別喜歡跟著某些節拍晃動。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三四歲的孩子喜歡在人多的時候表演跳舞,非常可愛。你要注意特別珍惜這段時間,因為有些研究表明,孩子過了四歲,對其他人的同理心變強之後,就會不想當眾跳舞了。我們可以讓孩子跟著一些動畫拍拍手、跺跺腳之類。

3、鼓勵孩子即興表達當孩子慢慢長大,會唱的歌越來越多,會做的動作越來越複雜,就有了"創造"音樂的基礎。這時我們可以玩的音樂就更多了。如果孩子在學一種樂器,完全可以鼓勵孩子用自己的樂器"亂入",去迎合聽到的曲子。孩子們的最愛還是用動作來表達音樂。當他們非常自然地隨著音樂搖擺,蹦跳,我們可以錄下來。"這一段好歡快輕盈,我們踮起腳尖,伸出胳膊,像小精靈一樣旋轉。"

如果你家寶寶在學樂器,也要記得給他留出不按照樂譜,可以自由"玩"樂器的時間。最後我想叨叨一下,給孩子提供多樣的音樂很重要。不管是古典樂的還是流行樂的,多種文化的歌謠都可以讓孩子接觸。不要以為孩子理解不了,只要是好音樂,就會有跨越文化的感染力。不過,比這些更重要的是你對音樂的態度。如果你對音樂是一個包容的態度,經常和孩子唱你喜歡的歌,帶他聽你喜歡的樂曲,甚至跟他一起玩樂器,孩子感受到的是你對音樂的愛,他自然也會愛上音樂。

總結一下:

1.孩子天生就愛音樂,不用報班上課,咱們在家也可以給孩子音樂啟蒙。這個啟蒙對低齡孩子尤其重要,因為他們可能還沒有到能學習樂器的年齡。

2.生活中隨時可以給孩子聽音樂,也不要忘了鼓勵孩子模仿音樂和舞蹈,最後,給孩子機會用音樂即興表達自己的感受。

相關焦點

  • 男孩「開竅」晚,7歲前用3招來訓練胼胝體,幫助孩子儘早「開竅」
    家長如果想孩子儘早實現彎道超車,就要提前去訓練胼胝體,加強左右腦的協作,提高整個大腦的運作效率。儘管大腦一生都具有「可塑性」,但如果想獲得較好的成效,還是從幼兒期開始鍛鍊胼胝體為好。那麼該如何有效訓練胼胝體,儘早幫助孩子「開竅」呢?03學習樂器柏拉圖說,「音樂是一種比其他任何一種教育手段都更強大的樂器。」
  • 家長別再吼罵了,這個意念真的會讓孩子大腦受傷
    家長別再吼罵了,這個意念真的會讓孩子大腦受傷(帝族智慧) 關注我啦 看此文前,大家可以先思考一個問題:人的情感、想法和意念,特別是吼罵孩子會影響並改變孩子的大腦嗎?
  • 你家孩子是左腦型,還是右腦型?專家:有3種特徵的孩子更聰明
    作為家長都希望孩子頭腦聰明,將來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上都有更出色的表現。關於大腦結構我們都知道,人類的大腦分為左腦和右腦,左腦和右腦的發育差異也會影響孩子聰明程度。 美國心理生物學家斯佩裡博士,通過著名的割裂腦實驗證明了大腦的左右腦分工理論。
  • 學樂器能讓孩子變聰明嗎?腦科學家這樣說…
    先來看下加拿大腦神經學家們進行的一項特別研究。他們給大提琴做了瘦身,然後讓13個志願者躺在核磁共振儀裡練習「大提琴」,同時記錄練習過程中大腦神經連接的變化。實驗持續進行了幾周,他們從核磁共振顯示屏上看到,志願者彈奏「大提琴」時,大腦有多處亮起,視覺、聽覺、運動皮層,還有胼胝體......
  • 右腦發達的孩子,大多有這幾個特點,將來可能成為藝術家和發明家
    所以右腦發達的人中,經常會出現藝術家和發明家。達文西就是右腦發達的一位傑出代表,他既是一個畫家,又是一位偉大的發明家!很多會感嘆他驚人的繪畫能力和創作力,卻不知道達文西身後偉大的創造力。達文西筆記中,發現他曾設計過自驅式汽車,旋轉浮橋,有翼滑行機、水下呼吸器等等。如此優秀的繪畫能力和創造力,正是受他發達右腦的影響。
  • 加拿大十大名校,你知道嗎?
    加拿大十大名校,你知道嗎?加拿大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得益於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高度發達的科技,使其成為世界上擁有最高生活水準、社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之一。那麼,你知道加拿大有哪些大學嗎?憑藉其規模、聲望以及影響力,多倫多大學正吸引著加拿大國內及世界各地的頂尖學生。麥吉爾大學加拿大大學排行榜第一名麥吉爾大學簡稱麥大, 始建於1821年,坐落於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婁 ,是一所蜚聲全球的世界頂尖學府,百年來在國際上聲譽崇高,研究水平享譽世界。
  • 胎教聽莫扎特孩子更聰明?讓音樂成為習慣,提升更高的認知
    我說:「胎寶寶才多大,就要開始培養音樂細胞了?」表妹說:「這倒是其次,聽音樂能提升寶寶智力!」我差點吐血問:「你這是聽誰說的?」表妹一本正經地說:「姐,虧你還是海歸呢,連莫扎特效應都不知道!」想必很多關注寶寶智商的媽媽,都聽說過這個著名的「莫扎特效應」:如果孩子經常聽莫扎特的曲子,無論是歌劇,還是交響樂,都會變得越來越聰明。
  • 以下表現是孩子右腦發達的暗示,正確引導,智力發育快人一步
    這就意味著右腦發達的孩子從小就擁有超乎常人的記憶力,因為他們對空間和時間的感知力更強,在記憶方面具備敏感的直覺,這是一種天賦。如果家長發現自家孩子記憶力要超過普通人,那就說明孩子將來在學習上如虎添翼,比普通孩子更加優秀。而家長要做的,就是鼓勵孩子發散思維,舉一反三。
  • 孩子的這4種表現,可能是右腦發達的特徵,父母別忽視要好好培養
    可以看出,父母為了讓孩子成才,使盡了渾身解數,但其實有研究發現,如果孩子身上有這4個突出表現,可能是他右腦發達的特徵,作為家長不能忽視了,好好的培養孩子,娃長大後有出息的概率會更大。到底是哪4個呢?大家趕緊來了解一下吧。
  • 聰明的孩子學音樂,學音樂的孩子更聰明!
    音樂,讓孩子的大腦也會發展得更加均衡,認知聲音的強弱、高低、漸強漸弱等特點,滿足孩子的表現欲,理解團隊合作的意義,引起兒童情感共鳴,還會使孩子終身受益哦!而且,即使所受音樂訓練在很多年前就已經結束,結果也是如此。1音樂開發右腦潛能培養孩子大腦發展更平衡人的大腦左半球負責完成語言、閱讀、書寫、計算等工作,被稱為「語言腦」;大腦的右半球負責完成音樂、情感等工作,被稱為「音樂腦」。由於人類生活離不開語言,因而「語言腦」的利用率特別高;而一般人「音樂腦」的利用率就比較低,從而容易造成左右腦的功能失調。
  • 中科院教授:腦功能開發的關鍵期你抓住了嗎?還有救!
    這就是胼胝體的作用了,我們大腦有左右兩個半球,這兩個半球要連接在一起,負責連接這兩個大腦的纖維束在人類大腦中非常發達,它就是胼胝體了。在10歲以前練過鋼琴的人,他的胼胝體比普通沒練過的人的能大15%。這兩個案例足夠證明語言和音樂這兩方面大家,因為它們對時間特別敏感。至少在這兩塊做到位的話,孩子的大腦就跟別人不一樣了。
  • 喜歡重金屬音樂的孩子更暴力?
    喜歡重金屬音樂的熊娃娃?他們不都是這樣的嗎?喜歡重金屬音樂的孩子果真更暴力嗎?澳大利亞麥覺理大學音樂實驗室近日作了一項研究,調查暴力視覺/聽覺是否會降低孩子對暴力的敏感度。研究人員招募了80位18至35歲學生,其中32位表示自己是死亡金屬粉或重金屬粉,48位表示不喜歡重金屬音樂。為了測試學生們暴力敏感度,研究人員讓其觀看「非常令人不安的暴力畫面」,同時播放重金屬或者流行音樂,觀察他們是否受所聽音樂的影響。
  • 孩子有以下幾個特徵,恭喜:說明他的右腦發達,更有可能成小學霸
    其實右腦對人的智慧有很關鍵的作用,右腦發達的孩子更有可能成為學霸。孩子行為怪異,媽媽還以為智商有問題小彩的孩子今年4歲,平時很喜歡問一些奇奇怪怪的問題,這讓小彩招架不住。比如:「媽媽電視劇裡面的人可以看到我了嗎?」「為什麼我看不到自己的眼睛呢?」「太陽下山之後會去什麼地方?」
  • 孩子有這3個特徵,說明右腦很發達,未來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它主要是負責繪畫、音樂、空間等,可見相對於左腦具體化的工作內容,右腦更加感性而富有創意。中國孩子因為教育大方向的引導,在過去幾十年義務教育中更重視計算、語言文字的學習積累,所以大多左腦開發的都很出色。但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們也發現很多需要左腦完成的工作正在逐漸的被機器替代,如會計正在逐漸電算化,我們甚至可預見在未來的某個時間裡這一行業都會被逐漸替代。所以左腦的開發已經很難讓孩子之間出現很大的差距了,孩子能夠在眾多同齡人中脫穎而出,擁有強大的右腦是獲勝的關鍵。
  • 李玫瑾教授:孩子有這3個特徵,說明右腦很發達,是個學霸苗子
    根據美國心理生物學家斯佩裡博士所做的「割裂腦實驗」,我們可以知道左腦支配右側身體,主要負責理解、語言、判斷、邏輯、書寫等偏「學術」的行為。 而右腦則支配左側身體,主要負責身體協調、想像力、創造力、靈感、情感、音樂等偏「感性」、「藝術」的行為。並且右腦的思維方式具有無序性、跳躍性、直覺性。
  • 如果不為了考級、走特長,孩子還有必要學音樂嗎?
    於是,遊妍麗研究了一套用遊戲「玩」音樂、用音樂「講」音樂的教學方法,來幫助孩子直觀了解音樂的形式和情感,讓孩子的音樂啟蒙從「苦」中掙脫出來。她針對零基礎用戶出版的《My music 樂理遊戲大發現》1-3冊、《My music音樂聽辨遊戲大發現》1-2冊、《My music音樂欣賞遊戲大發現》1-2冊等都深受媽媽們的好評。為什麼要讓孩子學音樂?
  • 楊鴻年:他愛音樂更愛孩子
    他愛音樂更愛孩子——追記著名指揮家、音樂教育家楊鴻年也許你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你或許在電視上、廣播裡或者是劇場中,感受過那仿若天籟的童聲對你耳朵的洗禮、屏幕裡,他正在教一些剛上小學的小朋友,大家唱《聖誕歌》,越唱越快,他忍不住叫停:「孩子們,唱歌不是趕路,幹嗎這麼著急呢?穩一點。」一位一身黑衣的女學生撲哧一聲笑了,回過頭,卻發現她正擦去眼角的淚花。他的學生陸續趕來,有的兩鬢已有風霜,有的還牽著媽媽的手。大家坐在一起,如同當年在合唱團中排練一樣。
  • 「右腦開發」是謊言 主動學習的大腦更發達
    因為人們通常較少使用左手,所以會造成右腦不夠發達。孩子的腦是同步發展的,沒有右腦先啟動再帶動左腦的任何證據。腦的可塑性比我們想像的大:就算孩子幼時腦有損傷,通常正常的那邊腦也會把受傷的那邊腦的功能接收過來處理;即便是成年後才受傷,復健仍有相當的成效。 英國有一位小兒科醫生,追蹤了500名水腦症的兒童智力發展,直到他們30歲。
  • 孩子平時有這3種表現,父母別深管,說明孩子右腦更發達,很聰明
    每個家長都有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願,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聰明優秀,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但你知道聰明的小孩,右腦更發達嗎? 現代生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大腦可以分為左腦和右腦,左腦主要負責人類的語言能力與識別能力,而右腦主要處理更為複雜的情感以及與藝術相關的內容,俗稱「藝術腦」。
  • 音樂品味也會影響孩子的智商
    貝多芬愛好者中大多數都是智力超高者,而喜歡流行音樂的人群智商測試則相對一般。國內外各項研究中發現,音樂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起著獨到的作用。法國文豪雨果指出,開啟人類智慧寶庫的鑰匙有三把:一是數學,一是語言,一是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