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鴻年:他愛音樂更愛孩子

2020-12-04 中國青年報

他愛音樂更愛孩子

——追記著名指揮家、音樂教育家楊鴻年

也許你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你或許在電視上、廣播裡或者是劇場中,感受過那仿若天籟的童聲對你耳朵的洗禮、心靈的滌蕩。那些熟悉美妙的歌聲背後,是他,一位名叫楊鴻年的老人。

7月26日,這位著名指揮家、音樂教育家因病於北京逝世,他的音樂事業就此畫上了終止符。

他的名字和指揮、合唱緊緊聯繫在一起。無論是愛樂合唱團,還是楊鴻年童聲合唱團,無不浸染著他的心血。

楊鴻年 資料照片

作為中央音樂學院知名教授,他完成教學工作之餘,把心血都投入到少年兒童身上。「越是知名教授,越應該從孩子教起,這對他們一生都是很重要的。」2018年,愛樂合唱團(原中央交響樂團附屬少年及女子合唱團)成立35周年的時候,他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說,「我愛孩子。」

8月2日,這些採訪的資料和視頻在中央音樂學院「小白樓」的排練室中循環播放著,供學生們前來憑弔。

一枝花,一盞蠟燭,三鞠躬之後把花放在他生前常用的鋼琴之上,靜靜找一個椅子坐下,看著楊鴻年老師生前的影像。屏幕裡,他正在教一些剛上小學的小朋友,大家唱《聖誕歌》,越唱越快,他忍不住叫停:「孩子們,唱歌不是趕路,幹嗎這麼著急呢?穩一點。」一位一身黑衣的女學生撲哧一聲笑了,回過頭,卻發現她正擦去眼角的淚花。

他的學生陸續趕來,有的兩鬢已有風霜,有的還牽著媽媽的手。大家坐在一起,如同當年在合唱團中排練一樣。從1983年愛樂合唱團創建開始,30多年薪火相傳,這裡的音樂未曾停過,楊鴻年辦公室的燈光未曾熄滅過。即使這些孩子離開了,他們還是會時不時回到合唱團,聽老師講講音樂理論,正如他的學生李小滿說:「沒有一所學校是不畢業的,只有這裡,我們從未畢業,從未離開。」

愛樂合唱團的宗旨是「愛與奉獻」,這被楊鴻年視為座右銘,一生珍之重之,一生按照這幾個字規範自己,也深深改變了他的學生。楊思力是一位電影作曲工作者,他記得楊鴻年不僅教人音樂,還教人如何「愛人」,注重學生的人格培養。他是在合唱團才堅定自己未來的音樂道路的,他記得有一個夜晚,大家如常在小白樓排練,忽然停電了。楊鴻年靜了一會兒,去戶外點燃一支煙,隨著菸頭火花閃爍,大家在黑暗中接著演奏。「感覺這首歌像是從我們心裡流淌出來的」。楊思力說,此後,他立志成為楊鴻年一樣的音樂家。「他有數以萬計的學生,每一個學生他都記得,都叫得出名字,他為我們打開了全新的世界,改變了我們每個人的人生。」

李小滿從事的是市場工作,她少年時期加入合唱團,到今天已有20多年了。每到開會,市場指數瞬息萬變,她的同事總會立下目標,在多少領域都要有斬獲。「我總是說,我只做好一件事,我願意用一生去做一件事,我願意為理想奉獻青春,這是楊老師教會我的。」李小滿說。

佟鑫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一研究院的工程師,他還記得自己在合唱團時唱的是「1B」位置,有一次,楊鴻年老師帶隊去國外比賽,彼時,他剛從演出預備隊升入二隊,就接受了這個任務。那次的曲目是《野蜂飛舞》,曲子的最後,會有一聲清脆的「啊!」他們都很想要喊出這一聲,終於演出前,楊老師把這個任務交給了他。然而另一位同學卻覺得,按照慣例應該是自己喊。他們都覺得有對方,自己可以放心。在演出結束的時刻,楊鴻年朝他示意,他和另一位同學對視一下,都沉默了。楊鴻年嘆口氣,向觀眾鞠躬致歉。佟鑫說,這是他一生最為遺憾的一件事,從那之後,他知道音樂十分嚴謹,來不得一絲僥倖。

曾經的愛樂合唱團成員趙曉彤記得,1996年自己跟楊鴻年去義大利演出前的情景。那時他上中學,是學校足球隊的,無論是奔跑還是運球,都或多或少影響體態。有一天,楊鴻年給他的媽媽打電話,讓他去家裡一趟。趙曉彤以為是唱歌考試,等到楊鴻年家卻發現,楊鴻年要為他矯正體態。「每個合唱團裡的夥伴看到的都是楊老師的片段,但我們從中都理解了音樂的意義,生活的意義。我們比賽前,楊老師胃病發作了,但是他忍著劇痛還在看譜子,精益求精。排練完之後,最後離開『小白樓』的永遠是楊老師,楊老師的精神永存。」趙曉彤說。

回到排練室,屏幕上還在播放楊鴻年的生前影像。他正說到自己小時候學音樂的艱難時刻,「那時候家裡窮,音樂老師喜歡的都是乾乾淨淨的孩子,我總是髒兮兮的,是班裡的反面教材。老師說,你的聲音就像是有人拿著竹刀破毛竹。我喜歡音樂,就要堅持下去,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屏幕上,楊鴻年笑著說要抓緊每一分鐘,「活著幹,死了算」。

他真的把一生都奉獻給了音樂教育。(光明日報北京8月2日電 光明日報記者 姚曉丹)

來源: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藝術大師、指揮家楊鴻年逝世享年86歲,晚年仍坐椅子在舞臺上工作
    7月26日,媒體報導,中國著名指揮家、音樂教育家,藝術大師楊鴻年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13時5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6歲。 楊鴻年1934年出生,是江蘇南京人,他從小就喜愛音樂。
  • 睿智燈塔-比愛孩子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毫無保留的愛
    父母毫無保留的愛,讓我們有底氣去追逐詩和遠方。父母毫無保留的愛,讓我們有勇氣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樣。父母對孩子毫無保留的愛,是孩子生命中最大的底氣。電影《奇蹟男孩》(同名暢銷書)中的小主人公奧吉,是一個天生臉部畸形的小男孩,在歷經27次手術後終於活下來了,卻不得不面對難以修復的「醜陋」容貌。
  • 感知愛的能力比他愛你更重要
    :「這是我的存款,給你和孩子留了這麼多錢,夠你們衣食無憂了。」,有時比他愛你的程度更重要。 真正愛一個女人的男人,首先一定要是能夠尊重女性,第二是一定要能理解你。 真正愛你的男人是為了完整而愛你,而不是為了完美而愛你。後者會要求你必須是完美的,必須符合他的期待,而前者則是可以接受你的不好、你的陰影的,他可以完整地接納那個真實的你。
  • 孩子的愛太易被父母忽視,當孩子有這些舉動時,就是在表達他的愛
    有不少家長反映雖然心裡很愛自己的孩子,但是他們有時候經常調皮搗蛋不聽家長的話,而且每次都會讓家長很生氣,甚至會氣到打孩子一頓。但是在孩子的世界裡父母就是他們的天,即便會挨打受罵也依舊深愛著父母。有一句話是:"孩子遠比你想像中的更愛你",孩子對父母的愛可能很多時候沒有表現出來,所以很多父母沒有察覺到。
  • 如何讓孩子感知到:父母的愛是他需要的愛?
    前幾天老公向我訴苦說:我不夠尊重他。我們深談了一次,其實有很多地方,我需要反思和改進。如何去做,並讓你的伴侶感受到你的愛,這是一個學問。愛是相通的,所以前天我寫了一篇文章《怎樣讓孩子感知到父母的愛呢?》,文末的時候我留了一個疑問:怎樣讓孩子感知到父母給予的是他們需要的愛呢?
  • 「教育故事」何瑤|讓愛灑滿音樂的天空
    這既是無私奉獻的典範,也是教師崗位上的一面鏡子,它時刻提醒著我,要用愛去教育孩子。我是音樂老師,我要讓愛灑滿音樂的天空。02 音樂課,用愛感化學生INFLUENCE一次,我上一年級的音樂課,我們學習了一首《可愛的小象》。等到同學們都會唱以後,我請個別同學上臺來演唱。
  • 《V字仇殺隊》他很愛她,但他更愛復仇
    我想V先生不管在影片中還是在現實中能有這麼高的呼聲,無不在於他的話能讓大家冥冥中遺忘已久了的,又悄然浮現了出來。他明白人們的苟延殘喘,深刻懂得大家在看似平靜生活下內心的恐懼和對自由的渴望,說的話都刺在了大家心頭。先來說說影片中我可以觀察出來的暗鋪設,為什麼說暗?因為本屌也是對有些不明所以的地方想了幾遍某些鏡頭看了幾遍才看懂。
  • 鑫愛2020,以音樂的「力量」致敬經典、傳遞愛與希望
    繼鑫聲2016、佳音2017、鑫動2018、鑫琴2019的成功舉辦,2020年9月5日開始,歷時26天,佳鑫用音樂的力量完成了「鑫愛2020」全國巡演,這場巡演跨越祖國13個城市,以「致敬」和「熱愛」詮釋了不平凡的2020。談到熱愛,這感覺不禁讓田佳鑫想起了音樂大師——貝多芬和他著名的《月光奏鳴曲》。
  • 加拿大的某個團隊發現,音樂可以讓孩子的胼胝體更發達,你知道嗎
    音樂的好處也不止於社交活動。你們可能聽說過,語言學習有敏感期,隨著孩子長大,他們學習模仿語音的能力開始減弱。某研究結果顯示,讓孩子學了3年的吉他之後,他們閱讀的詞彙量上升了一些。我個人相當關注的一個研究,是關於音樂與運動的。加拿大的某個團隊發現,那些各種動作協調性好,反應又很快且跟得上節奏的人,腦部發育得更好。音樂可以讓孩子的胼胝體更發達。
  • 豆瓣高分動畫《鷸》:父母愛孩子,要讓他吃苦
    之所以會有這麼高的評價,離不開可愛俏皮的動畫形象,對於這一萌新設定,觀眾的喜愛度和接受度都很高,滿足了人們的視覺享受,再加上調配的聲樂,使人心情愉悅,更滿足了聽覺享受。這部看似紀錄片的動畫片,畫面感夠真實,就像是攝影機拍攝的一樣,這樣的製片技術,讓人更能夠置身動畫的故事裡,心情也跟隨著跌宕起伏。
  • 悅讀大學|山東政法學院ICE樂團:一群愛音樂的孩子聚到了一起
    用他的話來說,他很熱愛這個大家庭,很熱愛社員對音樂的那顆最真摯的心,他希望以後的大家都能在這兒相聚。「我現在濟大讀研一,只要沒課就愛往這裡跑,坐一趟公交車需要一個多小時。」本科階段,武曌陽就懷揣了一個音樂夢想,很想學一門樂器,「大學零基礎學吉他,剛開始每天至少4-6個小時去練琴,從『嘣嘣嘣』的彈奏,到比較熟練的彈唱,很榮幸能遇到一起努力堅持下去的小夥伴們。」
  • 第四屆《最愛金曲榜》愛在東方美谷音樂盛典在滬上演
    9月19日晚,由上海廣播旗下經典金曲廣播Love Radio FM103.7主辦的第四屆《最愛金曲榜》愛在東方美谷音樂盛典在上海東方體育中心上演,許巍、戴軍、羅中旭、王錚亮、好妹妹、丁當、黃齡、金莎、袁詠琳、王維倩、SNH48、ALL IN男團悉數登臺。
  • 優秀的人愛音樂,音樂令人變優秀
    海森堡在幼年時代便表現出穎慧的音樂才能,據說他四歲開始讀樂譜,小時候的理想是做一名音樂家和鋼琴家。大學時代,他曾提出「理論物理學的理論美同音樂的美感存在著一種美的通感關係」。大學畢業後,他有機會多次參加音樂會,有時親自登臺獻藝。
  • 天津一大怪,姥姥帶孩子:姥姥姥爺和爺爺奶奶到底誰更愛孩子?
    自古以來婆媳關係就很難搞,丈母娘看女婿卻是越看越順眼,不管從哪個角度看,姥姥帶孩子似乎都挺合適,也利於家庭團結。前陣子看到一個帖子,就是關於「姥姥姥爺和爺爺奶奶,誰更愛孩子的科學排序」,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議,大家議論紛紛,說什麼的都有。
  • 優秀的人愛音樂,音樂令人變優秀!
    儘管「一入物理深似海」,但音樂從此也並非路人,對音樂的熱愛貫穿他整個人生。 海森堡能演奏浪漫派作曲家難度較大的鋼琴作品。大學時代,他曾提出「理論物理學的理論美同音樂的美感存在著一種美的通感關係」。大學畢業後,他有機會多次參加音樂會,有時親自登臺獻藝。
  • 學音樂的孩子是讓父母驕傲的孩子
    學音樂的孩子重感情。 有感情的音樂才更具感染力,學音樂的孩子在音樂中傾注豐富的感情,使得他對情感的體驗更加細膩,更加注重情感的交互。學音樂的孩子有理想,能為自己以後的目標奮鬥。學音樂的孩子早早樹立了自己的目標,有了為達目標奮鬥不止的經歷,嘗到了這個過程中的辛酸與甘甜。不管將來音樂是不是他最終的理想,學音樂的經歷已經讓他形成樹立目標並為之奮鬥的行事風格,成功地為他的人生上了第一節課。學音樂的孩子有著共同的特質,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同的樂器也會帶給孩子不一樣的學習結果。
  • 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獨家首發王力宏《A.I.愛》專輯
    中新網12月11日電 11日,久別歌壇兩年的王力宏,終於在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獨家發行了全新大碟《A.I. 愛》完整版。在繼《A.I. 愛:第一集》大膽探討「科技與道德」的衝突議題,以及《A.I. 愛:第二集》感性著力家庭和社會之後,再一次圍繞「A.I。」
  • 高進老歌被抄襲 涉抄者:我才24 還是個孩子 我特別愛音樂
    他說對這個不認識的朋友表示祝賀,每部作品的誕生讓人喜歡非常不容易,隨即話鋒一轉說:如果你真的喜歡我,咱至少把調兒、把速度動不動啊!本尊都出來質疑了,抄襲基本上就是板上釘釘的事了,至此這首爆紅的歌突然一下子就成了大家嗤之以鼻的對象,新歌手付豪更是成了人人喊打的音樂裁縫。
  • 心理學:他愛不愛你,身體不會說謊
    文/諸葛非愚來源/掌心讀書每個女人都渴望遇到一個愛自己,陪自己走完一生的男人。那麼什麼樣的男人算是愛自己的,怎麼判斷?判斷一個男人是否愛自己,不只是從對方的言語中判斷,更要從對方的身體語言上判斷。如果不是楊絳親口描述,很難想像這對文壇伉儷竟還有如此孩子氣的一面。不過,也難怪,在愛你的人面前,才不會故作深沉,你們可以撒潑打諢,可以嬉鬧逗趣,可以袒露脆弱和幼稚,也可以一起做毫無意義的事。而無關痛癢地和對方說幾句廢話,便是愛的最直接的表現形式。
  • 《梅子雞之味》其實這些都是他對小提琴的愛、對音樂的尊重敬畏
    但他近來卻遭遇了一個重大打擊——他的妻子法蘭姬摔壞了他最心愛的小提琴。沒有小提琴的生活,對嗜琴如命的他來說一刻都難以忍受。他重金購買新琴,甚至不惜千裡迢迢趕到外地買琴。彈奏新琴前,阿里穿上正裝,整理髮型,法蘭姬諷刺他是要會見首相。其實這些都是他對小提琴的愛、對音樂的尊重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