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學音樂的孩子都那麼優秀?

2020-12-04 阿凱想開了

推薦閱讀

動圖中這位

正在瘋狂教學的鋼琴老師,

想必大家都認識吧。

當今著名的鋼琴家郎朗,

從教學方式來看,

天才和普通人果然還是有區別的。

優秀源於專注。

一位已經成為著名鋼琴演奏家的人,

每天仍舊堅持練琴兩小時以上。

這大概就是他被稱為天才鋼琴家的原因之一吧。

一次成功或許不難,

難的是成功後依然在堅持專注熱愛的事。

案例分析◎◎◎

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學鼓一段時間後改變了很多,原來還比較內向的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小夥伴,大家都願意和他一起玩,學習成績都有了很大的進步,上課時也積極回答問題!

看到孩子的改變由衷的高興,也希望孩子們取得越來越大的進步和改變!學習一門樂器居然有這麼大的優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解開它的神秘面紗!

━ ━ ━ ━ ━

01搭建美好內心世界

每個人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內心世界,孩子的內心世界是純淨美好的。

音樂就是這個美好世界的一扇門,它是歡快的、幸福的、激情的,欣賞它獨特的美感,感受它豐富的感情,你有沒有發現,喜歡音樂的孩子,由內而外帶著一種普通孩子沒有的氣質。

音樂教育是以培養身心素質為根本,家長們應當特別注意孩子對於音樂所表現出來的興趣,對此進行引導、培養!

02培養優秀品質

沒有最完美的人格,只有不斷建設完美人格的品質。

我們需要在孩子們幼年時就開始進行美育教育,讓孩子們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充分的學會自我理性調節,放開自己的個性發展,豐富自己的感情層次,以音樂的審美引領自己的人生發展方向,塑造屬於自己的優秀品質!

03知道付出才有回報的真理

通過對音樂的學習,孩子可以從中明白要對自己負責,只要認真的投入其中,總會收穫勝利的果實。家長在陪伴孩子學習中,一定要幫助孩子清楚的認識到只有付出才會有回報。

告誡孩子要勇於承認自己的弱點,並且試著改變它。即使努力的過程中會有失敗伴隨,但這恰恰也是積累經驗的過程。

04從小培養熱愛音樂的能力

當孩子學習音樂後,看他練習的時間是用玩耍的時間擠出來的,還是列出學習計劃刻苦學習的。

別人在看電視,玩遊戲的時候,孩子卻能在專心致志的練習音樂,這就是孩子對音樂熱愛的能力,戰勝想要出去玩耍放鬆的欲望,面對枯燥的練習,保持熱愛,克服困難!

05提升思維能力

語言是一個人思維的表現方式,一般語言能力良好的人思維能力都是很敏捷的。而語言能力是由幾個步驟組合而成的:聽、學、仿、讀、寫等,而音樂學習的基本構成也是相對應的:聽音、識譜、視唱、聽寫、抄譜、即興、作曲。

這些構成都是需要用聽覺與視覺相互聯合起來的,所以說學習音樂對思維能力的提升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06豐富情感層次

在學習音樂中,孩子會去接觸不同的音樂作品,在其中有著豐富的感情層次,和較為細膩的情緒變化,如果孩子想要把音樂中深層次的情感所演奏出來,就需要讓自己不斷地融入到音樂的感情中進行練習。

時間久了,就可以讓自己的情感層次豐富起來,控制能力也會相對的增強起來,懂得在不同的場合表現出不同的情感!

在我們通過音樂的學習培養出孩子以上的優秀品質後,孩子在學習、人際交往,甚至到未來工作都會有著極大的收益!

相關焦點

  • 聰明的孩子學音樂,學音樂的孩子更聰明
    在音樂的表演過程中,無論是老師,或是孩子們在演奏,在大多數人看來,貌似都很簡單:「還不就是動手按兩下琴鍵,按對了就好麼?」這種說法可就大錯特錯了,看似很容易的演奏,實際上,並沒有想像當中那麼簡單。由此我們得知,演奏音樂是通過手、眼、腦、耳朵共同結合完成的,而且處理速度基本是瞬間反應。所以,音樂可謂是一項「高腦力運動」,訓練音樂的同時,孩子的智力和協調性也會提高。如需了解更多詳情,請點擊觀看視頻
  • 中國那麼多孩子學鋼琴,但為什麼看鋼琴音樂會的人那麼少?
    我們學校旁邊有好幾個鋼琴班,我們學校老師的孩子大部分都在學鋼琴。不知道從何時起,我們的家長如此重視對孩子音樂的培養,不管是在小縣城還是大城市,我們發現學鋼琴的孩子越來越多。很多家長還花很多錢給孩子買了鋼琴。
  • 聰明的孩子學音樂,學音樂的孩子更聰明!
    音樂,讓孩子的大腦也會發展得更加均衡,認知聲音的強弱、高低、漸強漸弱等特點,滿足孩子的表現欲,理解團隊合作的意義,引起兒童情感共鳴,還會使孩子終身受益哦!而且,即使所受音樂訓練在很多年前就已經結束,結果也是如此。1音樂開發右腦潛能培養孩子大腦發展更平衡人的大腦左半球負責完成語言、閱讀、書寫、計算等工作,被稱為「語言腦」;大腦的右半球負責完成音樂、情感等工作,被稱為「音樂腦」。由於人類生活離不開語言,因而「語言腦」的利用率特別高;而一般人「音樂腦」的利用率就比較低,從而容易造成左右腦的功能失調。
  • 孩子學音樂,家長的必讀書目
    當孩子是學習的過程,做父母同樣也是學習的過程。在孩子學習音樂的過程中,父母也應當對音樂有所了解,甚至變得專業,因為在當代的教育理論中,溝通是第一要素。父母了解音樂,自然也就能理解孩子,父母會欣賞音樂,孩子自然會受到薰陶,這都是會相互作用的,同時,在溝通交流的過程中,話題也就更廣泛,而不是僅僅局限於日常生活和功課成績。
  • 中外音樂大咖的教育經 孩子音樂怎麼學?
    但如果不去考級,在家長看來,似乎又無法在優秀中小學校面試中證明自身的實力。 對此,史明陽說,在我國,確實存在一些非專業類學校招生看音樂考級級數的現象。但實際上,考級級數的高低,對於一個人音樂造詣的高低,並沒有什麼參考價值。在孩子牴觸情緒較大的情況下,寧可不考級,也不應為此扼殺孩子對一種音樂的喜愛。
  • 我為什麼堅決要讓孩子學音樂?因為有這10個理由!
    每次聽見這種論調,我的臉上就寫著兩個大字:你以為音樂家那麼好當?而且不當音樂家,就不能聽音樂了?真逗。都8102年了,本以為這種觀念早已滅亡,誰知還有不少家長認為音樂無用。有次去商場,路過一個鋼琴課體驗區,不少孩子在彈。
  • 學音樂的孩子是讓父母驕傲的孩子
    音樂是藝術的一種形式,很多人發現,從小學習音樂的孩子無論在氣質上,審美上,還是性格方面,都顯得與眾不同。而同樣作為藝術形式的繪畫、舞蹈等,雖然也會給孩子帶來一些改變,但都不如音樂來得全面。因為繪畫、舞蹈都是視覺的享受,而音樂則是從心靈深處喚醒氣質與靈感。
  • 「音樂啟蒙」多重要?專家:學音樂的孩子更聰明
    現在「音樂啟蒙」早就已經被很多家長了解了,尤其是在家長想進行胎教的時候,最好的選擇就是音樂。很多家長也會發現,基本上每個孩子對音樂都表現得很有興趣,不管是什麼類型的音樂,只要旋律響起來,孩子就會立刻手舞足蹈。而根據相關調查表明,那些學音樂的孩子比同齡人會更加聰明。
  • 學音樂這麼棒的事,為什麼好多人都沒有堅持住呢?
    學音樂是件多麼棒的事兒啊!可為什麼還是有很多孩子,學了一年就堅持不下去了,該怎麼辦呢?首先,要分析一下原因孩子想學琴還是家長想孩子學琴如果是孩子想學琴,家長就讓他學,孩子不想學琴了,家長就說:算了吧,不勉強他了,就由他不學了。這樣一來,就前功盡棄,前面的時間和金錢就白白浪費了。
  • 如果不為了考級、走特長,孩子還有必要學音樂嗎?
    仔細想想,身邊朋友的孩子大部分都在學音樂,不過,似乎真正想清楚為什麼要讓孩子學音樂的卻是少數。相當一部分人覺得,別人家的孩子都在參加各種考級,自家孩子不跟上,豈不是要「輸在起跑線上」,更何況,成為特長生,也是孩子未來升學的一條路徑。至於孩子是不是真的喜歡音樂,這些年的「考級打怪」訓練有沒有真正提高他的音樂素養和鑑賞能力,倒在其次了。
  • 想讓孩子更聰明,至少讓他學兩年音樂,培養的關鍵期在七歲以前
    「我家孩子從小就喜歡音樂,總要學音樂,但也不是念音樂專業,學那有啥用,還浪費錢和時間,到時候升學都有影響,心都收不回來。」總是有媽媽這樣意味深長地這樣說。遇到這種情況,有時候我不想給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畢竟每個人都有權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但我會給她講一個自己喜歡的故事。
  • 家長不懂音樂,但是想讓孩子學音樂,身為父母可以幫助到什麼?
    家長不懂音樂,但是想讓孩子學音樂,身為父母可以幫助到什麼?很多人無法進入音樂的世界,往往找不到與音樂建立聯結的方式。有的媽媽很頭疼,覺得自己唱歌不好聽;有的爸爸五音不全都不好意思開口,如何教孩子唱歌,想著萬一要是影響孩子的音樂聽覺敏感度怎麼辦?
  • 孩子學音樂後,為什麼文化課卻提高了?
    其實,孩子出生的第一聲啼哭,就是人生的第一次歌唱。只要不是啞巴,人人都能唱出自己所喜愛的歌曲。對於處在變聲期的孩子,一直以來都有讓孩子「禁聲」的說法和做法,特別是男孩子。 其實,讓變聲期的孩子「禁聲」是不可取的消極措施。
  • 為什麼許多家長都支持孩子學習音樂這一類的愛好?
    有些孩子天生就對某一方面有特殊的天賦,如果能夠繼續培養孩子,也許孩子在這一方面能有很大的造化,甚至可以影響孩子這一生。這不僅僅是對我們來說,對孩子來說,可是非常的重要,相比學習自己不喜歡的東西,相信大家都喜歡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這不僅能使自己開心還能使自己的文化程度的提高。
  • 為什麼學音樂的人不一樣?
    學音樂的我們把精益求精成為一種習慣,無論現在或將來都能讓每一個學音樂的人從中受益、有所成就;學音樂的人追求>始終保持著樂觀積極的心態無論做什麼事情、遇到什麼困難,學音樂的人都能處之泰然、認真、細緻、耐心、樂觀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眼前或未來所發生的一切,這是成功必備的心態。
  • 優秀的人愛音樂,音樂令人變優秀
    儘管科學是理性的化身,但站在科學金字塔塔尖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們很多都有感性的一面,有些在生活中是狂熱的音樂「發燒友」。其實,古今中外熱愛音樂,具有精深的音樂修養的優秀科學家並不鮮見,並且深深地影響的著他們的科研創舉。
  • 學音樂的寶寶會更聰明?宅家帶娃不如做音樂啟蒙,孩子受益終身
    家長應該也不難發現,孩子天生就對音樂特別敏感,一聽到音樂就會忍不住地手舞足蹈,如果有合適的環境,讓孩子從小多接觸、多聽聽音樂,對於培養孩子的樂感、開發智力也是有深遠影響的。學音樂的寶寶會更加聰明麼?我們這裡所說的聰明並不只是指孩子的智力層面,而是孩子的綜合發展。別的不說,我們就來說說黃磊老師的女兒多多吧!
  • 學齡前孩子如何學音樂?《小豬佩奇》給家長們分享3個小妙招
    那麼究竟該怎麼讓孩子學樂器呢?多大的孩子才適合學樂器呢?今天就讓小豬佩奇給大家分享3點心得吧。要把音樂當作語言的話,那就需要在孩子的生活中有實際交流的環境,孩子們都是靠跟家長溝通來學語言的,那如果爸爸或者媽媽當中有一個人很熱愛音樂,經常給孩子彈奏樂器,或者播放音樂,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接觸音樂,那麼自然在長大以後就會對音樂有更好的感受力,而這種感受力的培養絕對是任何技能培訓都無法取代的。
  • 優秀的人愛音樂,音樂令人變優秀!
    儘管科學是理性的化身,但站在科學金字塔塔尖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們很多都有感性的一面,有些在生活中是狂熱的音樂「發燒友」。 其實,古今中外熱愛音樂,具有精深的音樂修養的優秀科學家並不鮮見,並且深深地影響的著他們的科研創舉。
  • 小孩學琴學得很痛苦,是因為你沒有讓他先愛上音樂就學琴
    現在家長讓孩子學一樣樂器,已經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但是送孩子去學琴前,你認真思考過學琴的目的是什麼嗎?學琴是為了考級嗎,好像考級並不能給未來找工作幫什麼忙。學琴是為了考試加分嗎,現在應該沒有加分這一項了。學琴目的就是為了成為名家?好像家長都不會有這個奢望,畢竟這個是鳳毛麟角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