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會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精通1、2種樂器,一方面是希望孩子陶冶情操,另一方面也是覺得會點樂器回頭有機會可以展示。當然還有更現實的考慮,如果能考個十級,再得過幾個獎項,可能回頭上大學或是申請國外名校都用得上。就這樣,很多家長都加入了學習樂器的大軍。
那麼究竟該怎麼讓孩子學樂器呢?多大的孩子才適合學樂器呢?今天就讓小豬佩奇給大家分享3點心得吧。
家長的言傳身教,才會讓孩子真正愛上音樂
很多家長讓孩子學習樂器都是把樂器當作了一種技能,但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來說,嚴格來講,五歲半之前因為孩子的手指肌肉還沒有發育成熟,其實都是不適合過早地接觸樂器,或者進行高強度地練習的。
但不能學習樂器並不代表不能接觸音樂,我們會發現,孩子們可能在不到一歲的時候,每每聽到音樂的旋律,就會跟著一起動起來。所以說,音樂對人的影響是與生俱來的。
我們可以嘗試著把音樂當作一種語言讓孩子來學習,而不是技能。要把音樂當作語言的話,那就需要在孩子的生活中有實際交流的環境,孩子們都是靠跟家長溝通來學語言的,那如果爸爸或者媽媽當中有一個人很熱愛音樂,經常給孩子彈奏樂器,或者播放音樂,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接觸音樂,那麼自然在長大以後就會對音樂有更好的感受力,而這種感受力的培養絕對是任何技能培訓都無法取代的。
就像豬爸爸這樣,相信站在一旁的喬治,一定會從小就對架子鼓產生濃厚的興趣的。
尊重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在愛的氛圍裡學習音樂
其實音樂是一件很美好的事,但很多家長卻把音樂變成了孩子的噩夢。總是一邊說著,我這都是為了你好啊!然後一邊逼著孩子反覆練琴,有的孩子甚至把手指頭都彈破了,可家長還是覺得孩子練的不夠。
這樣的逼迫,當然有可能出成績,但也很可能回頭孩子真考下來十級,但親子關係也跟著破裂了。
所以學習任何樂器之前,我們首先要尊重孩子自己的興趣,雖然很多人說鍵盤樂器是一切的基礎,但也不見得每一個孩子都要去學鋼琴。
家長一定不要在孩子身上去彌補自己過去的遺憾,也不要因為別人學什麼自己孩子也要學什麼。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音樂的魅力其實足以吸引孩子們,所以家長千萬不要給孩子太多的壓力,就讓他們為了自己的興趣去自由自在地感受音樂的美好。
就像佩奇一家這樣,抽空就一起搞個小型演奏會,相信這樣的畫面一定要比媽媽大聲吼孩子練琴要美好多了呢!
貴的不一定是合適的,要為孩子找一個真正的好老師
很多家長會迷信只要是貴的就是好的,但其實不見得貴的就一定是適合孩子的。
很多考級的專業輔導老師收費一定會很貴,但並不一定擅長教啟蒙階段的小孩,如果一個四五歲的孩子剛一接觸鋼琴,然後就要面對彈錯了就要打手板的話,相信沒有孩子會愛上音樂的。
很多家長會說,自己不懂音樂,沒法言傳身教,當然這個也是很正常的。所以我們就要儘量為孩子選擇一個有藝術氛圍的幼兒園,因為3-6歲是音樂的關鍵啟蒙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就像海綿一樣,會存儲各種周圍事物給她帶來的新鮮刺激。
所以家長們不妨給孩子們找一個羚羊老師這樣多才多藝又愛孩子的老師,相信孩子們一定會在這樣的環境中快樂成長的!
最後,希望每個小朋友都能成為小小音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