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是用來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與社會現實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
它由很多的要素組成,節奏是最基本的要素之一。音樂的節奏是指音樂運動中音的長短和強弱,又常被比喻為音樂的骨架。(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著名音樂家舒曼曾說:「節奏是音樂的生命,沒有節奏也就沒有音樂。音樂家之所以能在筆端流淌出一首首美妙的樂曲,就在於他有超乎常人的節奏感。而節奏感的形成總是從童年開始的。」
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也曾在回憶錄中寫到:「我的父母使我從嬰兒時期就感受到音樂節奏的魅力,這是我走上音樂道路的起點。」
的確,在孩子的音樂學習過程中,節奏感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那麼,家長們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培養節奏感呢?
01.
從日常生活中的節奏入手
語言:人們在說話的時候,本身就會融入豐富、生動、微妙的節奏。家長可以有節奏地朗讀一些詞語、短句,並配合拍出節奏,讓孩子模仿。
自然界聲音:汽車喇叭聲、鐘聲、滴水聲、小動物叫聲…… 讓孩子聆聽這些富有節奏感的聲音,不僅能給孩子一種美的享受和體驗,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學會了傾聽,從而對節奏有更細緻、全面、深刻的理解。
02.
通過歌曲感受節奏
節奏是為了學習音樂服務的,光靠節奏是無法將音樂的美升華的,所以培養孩子音樂節奏感時,建議將節奏和歌曲融合在一起。這樣既能提高孩子對歌曲的理解能力,又能加強樂感體驗。
在孩子處於兒童時期時,建議多聽兒歌。因為一般兒歌的節奏感很強,比較適合小朋友們學習。在教孩子兒歌時,家長可以配合拍手或者依據兒歌內容作出相應動作,強化孩子對節奏的認知,同時培養孩子對於音樂節奏的興趣。
03.
讓孩子至少學習一門樂器
通過樂器對孩子進行節奏訓練,更能直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同時建議從打擊樂開始學習。
一是因為孩子天生喜歡敲敲打打,能夠滿足孩子製造聲音的需求,二是因為學習打擊樂如架子鼓,更容易上手,能夠降低孩子學習音樂的挫敗感,培養孩子學習音樂的自信心。
同時,學習架子鼓,不僅能夠培養孩子的節奏感,還能開發思維和鍛鍊肢體協調性,為孩子學習其他樂器打下良好的基礎。
1節奏嘟嘟智能電鼓課程
課程生動有趣:通過水果下落的遊戲形式,幫助小朋友們快速辨別樂器鍵位,更簡單的學習。
同時,以多媒體數位化的形式將卡通人物、音樂故事、兒歌、樂理知識和演奏技法等呈現給學員,更容易培養學員的學習興趣。
教材循序漸進:幼兒電鼓教材設置了階段式的學習測試,並從節奏感、速度、律動感、表現力、協調性等方面考察孩子的階段學習效果,有利於督促小朋友不斷鞏固所學知識。
青少階段電鼓教材以「專業、實用、強化」為主,在強調視奏和視唱能力的同時,側重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
家庭練習便捷:嘟嘟電鼓樂園家庭端是由節奏嘟嘟自主研發的智能音樂練習系統,專為嘟嘟學員們提供最便捷的家庭練習平臺。
教材、考級、流行三大曲庫同時開放,能夠滿足孩子多樣的曲目練習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