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世勃團隊研發出新型mRNA新冠疫苗

2020-08-07 生命科學前沿

2020年8月5日,復旦大學姜世勃教授,New York Blood Center 的Lanying Du等人在Cell Research在線發表題為「A novel receptor-binding domain(RBD)-based mRNA vaccine against SARS-CoV-2」的研究成果。

該研究通過合成包裹了能夠編碼SARS-CoV-2受體結合區331-524aa的mRNA脂質體納米顆粒作為疫苗候選開展疫苗評價。研究結果表明,該新型候選疫苗能夠有效誘特異性導體液免疫及細胞免疫應答,且能夠產生針對SARS-CoV-2的中和抗體及SARS-CoV 假病毒水平的交叉中和抗體。同時合成了以S蛋白S1亞單位14-660aa的mRNA脂質體納米顆粒開展比較性研究。

姜世勃教授所領銜的科研團隊在開展SARS-CoV科研攻關時首次提出受體結合區RBD的概念,並長期開展RBD相關研究。尤其在冠狀病毒方面,發表多篇SARS-CoV和MERS-CoV相關重要論文,為以RBD為靶點的新型病毒藥物及疫苗奠定了重要基礎。

新冠疫情發生後,團隊迅速開展RBD相關研究,全面解析了SARS-CoV-2 RBD的生物學特性。該研究證明RBD可以作為SARS-CoV-2新型mRNA疫苗的研究靶點。

姜世勃團隊研發出新型mRNA新冠疫苗

體外研究首先證明了RBD-及S1-mRNA-LNP的表達,通過在N短插入mCherry標籤,轉染人,猴子,蝙蝠來源的多種細胞系,通過FACS檢測mCherry螢光信號證明了RBD-mRNA-LNP的高效穩定表達。在穩定性方面,在4℃及25℃條件下能夠保持穩定,且RBD-mRNA-LNP的穩定性優於S1-mRNA-LNP。

姜世勃團隊研發出新型mRNA新冠疫苗

小鼠免疫研究中,研究人員全面評價了體液免疫應答。首先新型RBD-mRNA疫苗能夠有效誘導濾泡輔助性T細胞濾泡輔助性T細胞(Tfh),生發中心B細胞(germinal center (GC) B cell),漿細胞(plasma B cell)/抗體分泌細胞。Tfh細胞遷移到淋巴結的B細胞區,在那裡它們與B細胞相互作用以產生生發中心;在生發中心,B細胞產生並釋放特異性靶向病原體的高親和力抗體。

抗體生產是機體適應性免疫應答的一個重要部分,是疫苗有效性的重要指徵。在體液免疫應答方面,分析了RBD特異性IgG、IgG亞類,及SARS-CoV-2中和抗體。

結果表明二次免疫後,與S1-mRNA-LNP相比,RBD-mRNA-LNP能夠有效誘導產生高水平的特異性抗體及中和抗體,且能夠維持兩個月以上的穩定水平。免疫血清能夠有效抑制SARS-CoV-2RBD蛋白與受體細胞結合,證明了該疫苗所誘導產生的抗病毒感染能力。

細胞免疫應答方面,能夠有效刺激機體產生RBD特異性的Th1型 CD4+ 及CD8+ T 細胞免疫應答。同時比較了不同免疫途徑,不同免疫劑量的免疫效果。

姜世勃團隊研發出新型mRNA新冠疫苗

New York Blood Center Lindsley F.Kimball 研究中心博士後太萬博博士,張秀娟博士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復旦大學姜世勃,紐約血液中心Lanying Du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及New York Blood Center資助。

相關焦點

  • 姜世勃教授:新冠病毒疫苗能否研發成功,取決於病毒
    4月23日,第七期直播中,復旦大學病原微生物研究所所長姜世勃帶來了《廣譜抗冠疫苗和藥物是戰勝新冠疫情的終極武器》的主題分享。他與我們探討了從SARS爆發到現在已經過去17年,但為什麼還沒有研發出高效的抗冠狀病毒藥物和疫苗?需要吸取什麼樣的經驗教訓?又如何做好新冠病毒藥物和疫苗的研發?姜世勃教授從專業的角度進行了分享。
  • 新冠疫苗新成果:中大張輝團隊開發新型納米顆粒疫苗
    北京時間11月25日,國際頂級免疫學期刊《Immunity》刊發了中山大學人類病毒學研究所教授張輝課題組開發針對新冠病毒的新型納米顆粒疫苗的最新成果。課題組發現,通過納米顆粒偶聯可以顯著增強蛋白疫苗的保護性免疫響應,目前,這款中大原創的新冠納米顆粒疫苗正在向國家藥監局申報臨床批件。
  • 中國首個新冠mRNA疫苗獲批臨床 mRNA疫苗是什麼疫苗?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緊前部署應急科研攻關,同時推進多條技術路線的新冠疫苗研發。國產新冠mRNA疫苗是該院繼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腺病毒載體)後,研製成功獲批臨床試驗的又一高技術疫苗品種。研究表明,這一新冠mRNA疫苗不僅可在小鼠和食蟹猴體內誘導產生高水平中和抗體,還可誘導保護性的T細胞免疫反應。
  • 中山大學團隊研究開發新型納米顆粒新冠疫苗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 通訊員 吳立堅)近日,國際頂級免疫學期刊《Immunity》刊發了中山大學人類病毒學研究所教授張輝課題組開發針對新冠病毒的新型納米顆粒疫苗的最新成果。課題組發現,通過納米顆粒偶聯可以顯著增強蛋白疫苗的保護性免疫響應,目前,這款中大原創的新冠納米顆粒疫苗正在向國家藥監局申報臨床批件。
  • 關於mRNA新冠疫苗的10個答疑解惑|mRNA疫苗|新冠疫苗|疫苗現狀|...
    近期,輝瑞和Moderna新冠mRNA疫苗獲批上市,是mRNA疫苗首次大規模使用,關於其技術和安全性存在各方質疑,藉此展開對這種新型mRNA疫苗的討論,列舉了10條大家對該疫苗的疑問,我們進行了解答,同時介紹一下我國的疫苗現狀。
  • 免疫學專家:病例銳減 新冠疫苗臨床試驗或移海外
    在全球範圍內,一場新冠疫苗研發的國際競賽早已激烈展開。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數據顯示,截至3月21日,全球共有51個候選疫苗在研發,其中有兩家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同一天,中國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團隊與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下稱「康希諾」)聯合開發的重組新冠疫苗(腺病毒載體)也通過了臨床研究註冊審評,進入I期臨床試驗,目前首批接種了該疫苗的志願者已經結束了14天隔離期。對於重組新冠疫苗研發團隊而言,I期安全性試驗只是萬裡長徵的第一步。新冠病毒疫苗研發將走向何方?是否會像當年SARS疫苗研發一樣因病毒忽然消失而告終?
  • 姜世勃:應砍掉重複新冠研究,勿重演「非典一走一鬨而散」
    編者按:面對全世界多達78個已獲確認的新冠疫苗候選項目,長期從事抗冠狀病毒疫苗和藥物研究的復旦大學病原微生物研究所所長姜世勃感到「悲喜交加」。喜的是,以前絕對不敢想像有56個私人藥企能夠投資研究抗冠狀病毒疫苗;悲的是,怕17年前SARS疫情時的情景再現:病毒一來,一哄而上,病毒一走,一鬨而散。
  • 中國免疫學會理事長:病例銳減,新冠疫苗臨床試驗或移海外
    同一天,中國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團隊與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下稱「康希諾」)聯合開發的重組新冠疫苗(腺病毒載體)也通過了臨床研究註冊審評,進入I期臨床試驗,目前首批接種了該疫苗的志願者已經結束了14天隔離期。對於重組新冠疫苗研發團隊而言,I期安全性試驗只是萬裡長徵的第一步。新冠病毒疫苗研發將走向何方?是否會像當年SARS疫苗研發一樣因病毒忽然消失而告終?
  • 張輝團隊開發針對新冠病毒的新型納米顆粒疫苗
    儘管我國已經全面控制了新冠疫情的大面積傳播,然而仍有一些輸入性病例和零星本土病例偶現。開發強效地針對新冠病毒的疫苗成為了當前疫情防控的當務之急。目前全世界有261款備選疫苗處於研發當中,其中有58款處於臨床驗證階段。在COVID-19爆發初期,新冠疫苗研發多集中於技術路線相對成熟的滅活疫苗、核酸疫苗和腺病毒疫苗。
  • 新冠疫苗捷報頻傳,疫苗概念再站風口,這些概念股請收好丨火線解讀
    美國新冠疫苗研發以核酸疫苗(DNA疫苗和 RNA疫苗)為主,最快進展到 II期。西南證券指出,國內新冠疫苗研發以滅活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最快,目前處於臨床 II 期。目前國內新冠疫苗按照滅活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活疫苗、 重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5條技術路線進行研發。
  • 開發新型mRNA新冠疫苗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今日,《細胞》雜誌在線發表了一篇關於新冠疫苗的最新論文。由秦成峰研究員、英博博士以及王佑春研究員共同領導的一支團隊,開發出了一款新型的mRNA新冠疫苗。在小鼠和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中,這種疫苗能夠激發免疫反應,誘導產生中和抗體。
  • 新冠疫苗新成果!中山大學團隊開發新型納米顆粒疫苗,可顯著增強保護性免疫響應
    的新型納米顆粒疫苗的最新成果。儘管各個實驗室在檢測手段和實驗靈敏度上均有所不同,但依然可以反映出該納米顆粒疫苗的高效價。納米顆粒疫苗是多抗原重組蛋白疫苗,可以實現在單個納米疫苗表面同時展示24個相同或不同的新冠病毒抗原。
  • mRNA 疫苗初見成效,全球新冠肺炎形勢或將就此改寫
    快訊5 月 18 號晚間,專注於 mRNA 療法的 Moderna 公司(美)公布了其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的 mRNA 疫苗(mRNA-1273)的一期臨床中期實驗數據結果,45 位受試者全部產生抗體
  • 中國新冠疫苗上市,揭秘央企研發新冠滅活疫苗歷程
    後續,疫苗免疫的持久性和保護效果還需持續觀察。這一成果來之不易,中國疫苗上市為全球戰勝疫情注入信心,也為疫苗成為全球公共產品提供有力支撐。 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研發團隊科研團隊,在研發流程環節不減的前提下,工作人員「三班倒」連軸轉,全球首個新冠滅活疫苗從啟動研發到獲批臨床只用了98天。
  • 姜世勃 Nature子刊:借鑑過去,關注新冠疫苗的未來
    自2019年12月以來,新冠病毒(SARS-CoV-2)在全球迅速傳播,給世界各地的公共衛生系統和全球經濟帶來巨大壓力。因此,開發針對新冠病毒的疫苗和藥物是當務之急。疫苗可以以相對較低的成本保護大量人群,因此是緩解COVID-19疫情的有力工具。
  • 90%有效 美國、德國研發的mRNA新冠疫苗獲準進入國內
    前幾天,美國輝瑞公司宣布他們與BioNTech合作研發的新冠病毒疫苗在III期臨床試驗中90%有效,現在這個疫苗也獲準進入國內開展臨床試驗了。這個疫苗就是BNT162b2,主要是德國BioNTech公司研發的,這是全球首款mRNA新冠疫苗,技術上是非常先進的,不過儲存條件要求高,在-70℃的超低溫冷凍箱中可以保存6個月,2到8℃的醫院冰箱中只可以存儲5天。
  • mRNA新冠核酸疫苗英國獲批
    中新社上海12月2日電 (記者 陳靜)記者2日獲悉,復星醫藥全球合作夥伴德國BioNTech獲得英國藥品和健康產品管理局(MHRA)批准其mRNA新冠核酸疫苗BNT162b2的緊急使用授權。該疫苗將從下周開始在全英國推廣使用。
  • 新冠疫苗再傳大消息!這款新型疫苗具備通用潛力,中國團隊首發動物...
    每經編輯:張喜威來自上海交大、復旦大學等機構的聯合科研團隊最近設計了一款mRNA新冠疫苗。動物實驗數據顯示,通過給小鼠一次性注射1.5 ug p24劑量的疫苗,在第二周就可以在小鼠中觀察到產生高滴度的spike特異抗體。
  • mRNA疫苗成黑馬,它究竟是「何方神聖」?|mrna疫苗|新型冠狀病毒|...
    11月18日,美國輝瑞製藥和德國BioNTech公司合作研發的新冠疫苗再度傳來好消息,三期臨床試驗最終數據顯示,其疫苗有效性達95%,且在65歲以上成年人中的有效率為94%以上。此前,兩家公司於11月9日宣布,中期分析數據顯示疫苗有效性超過90%。這些給了全球極大的抗疫信心,驗證了mRNA疫苗可以有效預防新型冠狀病毒。
  • 新冠疫苗研發,爭分奪秒的科技之戰
    4月8日零時起,武漢市解除了離漢通道管制,我國的新冠肺炎防控也進入了常態化的趨勢。為最終戰勝新冠肺炎,我國疫苗的研發爭分奪秒。截至目前,已取得一些階段性成果。我國新冠病毒疫苗研發具體取得了哪些進展?不同技術路線的作用原理分別具有哪些特點?本次科普將為大家全面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