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在他的代表作十萬個為什麼《天問》中問道:交錯而生的陰陽宇宙,其本源與演化究竟如何?都說天有九重,又有誰去度量?(「陰陽三合,何本何化?圜則九重,孰營度之?」)。
大約2300年後,名為「天問」的中國行星探測任務啟動。「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飛向蒼茫宇宙,將於明年二月抵達火星。火星當然不是終點,但是在邁向更遠星空的旅途上,比如——太陽。
太陽系一哥,暴躁老哥太陽
一、踩上風口,關於材料的美好前景
宇宙中有許多太陽(恆星),離它們越近溫度就越高,輻射就越強,遠遠超出一二代半導體的承受極限,所以目前探測器去不了離太陽們太近的地方。因為探測器也需要晶片,因此對於半導體基礎材料的要求更高。
於是,耐高溫、耐高頻、抗輻射又適應大功率的第三代半導體閃亮登場了。
半導體一二三代主要以材料區分:
【第一代】:主要用矽和鍺,是目前絕大部分器件的原料;
【第二代】:砷化鎵和磷化鎵成為4G通訊設備的主流;
【第三代】:以氮化鎵、碳化矽、氧化鋅和金剛石等為代表,尤其是碳化矽和氮化鎵各擅勝場。其中碳化矽耐高溫耐高壓,主要用於千伏級別如電動車、高鐵或工業用途。氮化鎵主要用於中壓(約600伏)產品。雖然與矽材料有部分重疊,但良好的移動性特別適合高頻率場景,所以在基站、5G通訊等場景佔優。
半導體性能越來越強,對材料的要求自然水漲船高。為了能生產第三代半導體材料,上世紀60年代末,一種把金屬有機化合物氣化,在高溫反應室裡發生化學反應得到相應材料的技術——MOCVD,成為了主流技術。用於這種技術的金屬有機化合物統稱MO源。全世界MO源供應商有4家玩兒得最大,對岸3家我國1家。中國這家就是南大光電(300346)。其主要產品純度都做到了6N(99.9999%)級,而且與許多用戶有深度合作,競爭態勢不錯。
摘自《南大光電2020年半年報》
中國擁有世界上已探明鎵儲量的絕大部分,公司未來很可能成為全球三甲基鎵龍頭。三甲基鎵是製備氮化鎵的必需原料,所以三代半導體這個風口,南大光電算是踩中了。
另一方面,由於三代半導體還處於起步階段,公司的MO源目前主要用於LED行業。LED這些年競爭不斷加劇,所以公司MO源產品的毛利率有所下滑,但整體上還是不錯的。
摘自《南大光電2020年半年報》
不過公司特氣產品毛利下滑十分嚴重,這是另一個故事了……
二、有錢任性,關於收購的悲傷故事
在MOCVD技術中,MO源進入反應室需要與高純超淨特種氣體,也就是高純電子特氣混合。這種氣體不但重要,純度和潔淨度直接影響加工精度,而且用量很大,是用量僅次於矽片的半導體材料。公司的磷烷、砷烷氣體純淨度都做到了6N級別,是國內LED行業主要的氣體供應商,在電子行業也有進展,矽烷、硼烷已經準備投放市場。特氣比MO源的利潤豐厚很多,去年上半年公司特氣產品毛利率高達60.76%,簡直高得不像製造業!
明星業務急轉直下,源自一場有錢任性的併購。
去年8月5日,公司公告擬出資2.5億收購山東飛源氣體57.97%的股權,溢價率高達235%!
摘自《南大光電取得飛源氣體57.97%股權的公告》
這個收購案的詭異之處在於飛源氣體2019年7月才由山東飛源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分立方式設立,其提交的財務文件中2017和2018年財務報告均是模擬數據,兩年分別虧損0.3億和0.2億,2019年前7個月又虧損近千萬。可以說,南大是高溢價收購了別人還沒做起來的業務自己做。
公告一出,深交所發了《關注函》,連發九問要求公司說明收購的合理性。公司答得頭頭是道,最終於去年11月底完成了收購。
任性收購的惡果從去年底開始顯現。公司各項費用飆升,利潤大幅下滑,直到今年上半年仍沒有改善的跡象。公司扣除非經常損益的淨利潤驟減87.74%,經營現金流萎縮260.60%,由正轉負。橙哥估計,買來的這部分業務還虧著呢。
摘自《南大光電2020年半年報》
這裡面要說一下的是研發費用。根據半年報,上半年公司研發投入增長40%,如果屬實的話那說明公司大部分研發投入已經符合資本化條件,所以計入費用的部分不增反減,這也符合公司不斷有新產品進入市場的現狀。
但是飆升數倍的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告訴我們,公司的銷售並不順暢,對收購資產的整合也遠沒有完成。
三、結語
上半年,南大光電193nm高端光刻膠項目(可用於90-14nm技術節點集成電路製造)順利投產並開始進行客戶驗證。公司另一高端材料ALD前驅體也具備量產能力並實現小規模銷售。近日,公司公告收購杜邦公司19項新型矽前驅體技術資產包,繼續增厚技術儲備。綜合來看,南大光電基礎不錯,核心產品有積澱,新業務發展也不錯。但是一次任性的收購無異於給自己買了一個大包袱,何時卸下這副重擔,年報或許有答案。
註: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