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20萬年前,在廣袤的東非草原就已出現了類似人屬的動物,200萬年前,人類開始了離開非洲的計劃。從溫暖如春的伊比利亞半島,再到白雪覆蓋的北歐森林,經過阿拉伯半島進入亞洲溼熱的雨林。整個亞歐大陸都有人類的腳印,棲息環境的多樣,使得人類展現了不同的類型。200萬年間十幾種人屬種類活躍在地球上。對於這些「親戚「,有時候我們不願意過多提及,因為這十幾種人屬物種都滅絕了,僅存我們智人一種。
這些已經消失的人屬物種,曾經也是我們智人祖先的競爭對手,我們挑出幾個非常有特點的選手,一一展示給大家
古人類中的娃娃臉,距今一萬年
1913年,南非東海岸博斯科普,兩名農民在挖排水管道時發現兩枚不完整的人類頭骨。解剖學家復原了博斯科普人的頭骨,結果發現腦容量達到了驚人的1980CC,現代智人腦容量大概1400CC。
博斯科普人和現代智人對比
如此巨大的腦容量顛覆了古人類學者的認知,博斯科普人的腦容量大概比現代人高出30%,尤其是前額葉區域的發達,前額葉主要負責我們高級感官的認知功能,視覺,聲音,氣味等等的豐富信息。簡單地說,同樣是走在大街上,博斯科普人對於櫥窗裡的商品,擺地攤的小販,快餐店裡的飯菜的香味,一切對於路面上的感知程度,比我們人類要快大約30%,處理的信息量也要大很多,可惜他們沒有機會了。
根據大腦體積對於智商的影響,一個腦容量1980CC的人,他的平均智商將會是149,(愛因斯坦智商146)我們現代人智商100左右,100算是聰明了。正常人80就是及格,筆者估計也就70(不及格的水平,誰沒事琢磨史前人類?)
考慮到博斯科普人的遺傳多樣性。有可能一小部分的博斯科普人智商超高,達到160。
這種腦容量之間的巨大差異是否是個體的病變引起的呢?是否是腦積水或者其他疾病引起的?
隨著發掘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頭骨碎片被發現。科學家很快發現這不是個體現象。一個更怪異的特徵顯現了出來,這些腦容積巨大的人種都具有小小的孩子氣的臉。博斯科普頭骨的外觀特徵也與此類似。拿一個典型的歐洲未成年人舉例,其臉的大小大約佔整個頭骨大小的三分之一。而博斯科普頭骨的臉只佔整個顱骨大小的五分之一,接近於兒童的水平。對單個骨骼的檢查也證實,博斯科普頭骨的鼻子、臉頰和下巴都很孩子氣。
博斯科普人曾與我們的智人祖先和平共處。正如我們認為原始直立人野蠻落後,博斯科普人可能也這麼看待我們的祖先。巨大的頭骨不利於生產,嬰兒的死亡率更高,再加上和小腦袋智人種族的雜交,最終演變成博斯科普人的DNA被智人日益增加的人口不斷被吸收,稀釋,被邊緣化,最終在一萬年前導致滅絕。
我國有句古話叫「慧極必傷」
博斯科普人非常的聰明,因此內心活動也會更加複雜,其心理活動完全超出我們的想像。看到的可能性越多,個體判斷差異就越小,選擇的道路就越窄,大自然的進化往往會選擇誰是最高效的,而不是去判斷誰最優秀。
感謝您的閱讀。同時也感謝您的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