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部門繳獲的蝴蝶標本。資料照片
一個來自馬來西亞的小包裹,普普通通,卻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這個包裹裡藏著261枚瀕危蝴蝶標本,它們個個都是美麗的精靈。」濟南海關駐機場辦事處副主任楊柳英告訴記者。
濟南海關4月5日宣布,查獲涉嫌走私進境的蝴蝶標本2800餘枚,其中1180枚屬於《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II保護物種。該案是我國籤署CITES公約以來,海關系統查獲的最大宗走私瀕危蝴蝶標本案。
移花接木,「連衣裙」變身「蝴蝶標本」
維多利亞鳥翼鳳蝶,生活在茂密的熱帶雨林中,翼展約15釐米,前翅黑色和綠色規則交錯,後翅邊緣黑色,翅面綠色,末端金色漸變條紋,脈紋清晰,光澤誘人。
「目前查獲的蝴蝶標本中,維多利亞鳥翼鳳蝶價值最高,購買價約40美元一隻原蝶,製成成品後價值千餘元。」濟南海關緝私局偵查員範樹說。
同批查獲的走私蝴蝶標本中,還包括翠葉紅頸鳳蝶,它因脖子上有一圈紅色絨毛,亦稱「紅頸鳥翼蝶」。它的蝶翅上遍布金綠色鱗片,在陽光照射下變幻多彩,華貴美麗,是世界上非常珍稀的蝶類昆蟲之一,也是馬來西亞的國蝶。
楊柳英告訴記者,走私郵件是在濟南海關駐機場辦事處監管工作組所在的濟南國際郵件處理中心查獲的。第一個來自馬來西亞的包裹申報品名為「連衣裙」,但經驗豐富的現場關員通過圖像比對、識別,當機立斷進行開箱查驗。開箱後,申報單上的「連衣裙」變成了花花綠綠的蝴蝶標本,清點發現包裹內共有疑似瀕危蝴蝶標本261枚。
瀕危蝴蝶事關重大,濟南海關立即部署查緝,成立專案組。
截至3月7日,專案組又陸續截獲來自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家的相同收件人的4個郵包,這些走私郵包的申報品名五花八門,「T恤」、「藝術品」、「衣服」等等。至此,查獲的5個包裹內共有蝴蝶標本829枚。此外,在嫌疑人住所和辦公場所又起獲涉嫌走私進境的蝴蝶標本2000餘枚。
經偵查查明,自2015年上半年以來,嫌疑人通過網際網路從境外訂購蝴蝶標本,並通過寄遞渠道偽報品名走私進境,加工裝裱後在國內進行倒賣,牟取非法利益。
履行國際公約,保護瀕危野生動植物
「根據云南瀕科委司法鑑定中心出具的鑑定結論,確認查扣的2800餘枚蝴蝶標本中有1180枚屬於CITES公約附錄II保護物種,涉及翠葉紅頸鳳蝶、綠鳥翼鳳蝶、紅鳥翼鳳蝶、藍鳥翼鳳蝶、維多利亞鳥翼鳳蝶、海濱裳鳳蝶等6個種屬。」範樹說。
至此,這起全國最大的走私瀕危蝴蝶標本案水落石出。截至目前,共抓獲犯罪嫌疑人4名,其中逮捕1人、取保候審3人。
蝴蝶及其標本製品色彩斑斕、製作精美,其中的瀕危物種更是外觀奇特,受到不少人的追捧。部分走私分子唯利是圖,故鋌而走險,通過寄遞渠道非法採購這些瀕危保護物種,倒賣牟取私利。
監管通關處主任科員兼副科長張磊告訴記者,一般來說,通過攜帶或郵寄方式進境動植物及其製品要經檢驗檢疫部門審批許可。而對於瀕危動植物及其製品的保護,我國的規定更加嚴格。
1981年,我國加入CITES公約,在保護和管理該公約附錄I和II中所包括的野生動植物物種方面擔負著重要責任。在我國,只有獲得國家瀕危物種進出口辦公室籤發的允許進出口證明書,方可進出口CITES公約規定的野生動植物及其製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走私國家禁止進出口的珍貴動物及其製品,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沒收財產。
「愛蝴蝶就要讓它穿梭在樹林花叢間,而不是將它捕捉製成標本鑲在一個個相框裡。」楊柳英說,走私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製品,不僅使許多野生動植物瀕臨滅絕,直接危害了生態平衡,甚至部分被走私的野生動植物可能因攜帶病毒而成為潛在的疾病傳播源,危害民眾健康。
(本報記者 張翼)